云的抗
字体: 16 + -

第198章 高调做人

第一百九十八章 高调做人

";诸位,中东远征军职责何在?中东远征军出征北非,目的是为了帮助法国复复国.法国复成功复国了吗?没有.法国驻华大使已经三番两次的向我求援,希望我们兑现当初的诺.我以为,中东远征军休整的时间够长了,现在应该有所作为了.这样也有助于帮助我国在联合国内维系领袖地位——我个人觉得,这要比在南美搅乱美国后院重要得多!只要我们领袖的位置坐稳了,南美国家自然唯我马是瞻,届时即使美国真的在巴西搅起内斗,我们也可以振臂一呼联合南美国家向巴西现政府提供支援……";

陈诚的话讲完,却没得到意料中的呼应.包括gmd系的几个人,众人都平静或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面对这样的目光,陈诚马上知道自己站错立场了.

诚然,法国是中国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盟友,法国的复国战争也确实进行得很艰难,但是却绝不似他所说的那样,离开中东远征军就打不下去了.事实上,中东远征军之所以长期驻扎在埃及,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法国人,不,是欧洲人不愿意中队进入欧洲.

论地区的团结性,欧洲人绝对要强过其它几大洲的人.比如现在,最初的时候,欧阳云是因为北非和中东利益,不希望中东远征军前往欧洲以免影响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布局.后来,则是欧洲人在中队入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以可能再次";";这样明显的借口拒绝中队入欧.

当时,为";";这个词,欧阳云还咬牙切齿了半天,而昂波斯也专门来电报解释此事.

最高统帅部考虑到此时的欧洲一片混乱,局势并不明朗,进去很有可能就出不来,绝对得不偿失.又因为美军在澳洲连连失利,随时可能需要中队的支援,遂命令中东远征军在埃及就地休整以静待时局变化.

现在看来,这一布置绝对是妙棋一招.正是因为有中东远征军驻扎在北非,这才保证了撤侨行动的高效和安全.而且,切实的威慑到了北非和中东的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

撤侨行动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正需要中东远征军的配合和在军事上提供威慑力,陈诚这个时候居然单纯的为了反对邓锡侯而提出远征欧洲,不客气的说简直是";脑子进水";了.

陈诚的身份放在哪里,即使众人心中认为他";脑子进水";了,却也不会真有人说出来.欧阳云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心中浮起昨天刚刚接到的一则关于他的报,嘴角撇了撇说:";陈副总长,当前阶段,撤侨是国家头等大事,所以,无关撤侨的事,中东远征军都不应该理会.诸位,我觉得邓副总参谋长的建议很好,有很高的可行性,如果大家没有更好的建设性想法,那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自己的观点在这种场合被欧阳云直接枪毙或者无视,对于陈诚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但却是近段时间以来的第一次.他转头看了d的其他与会将领或者高官,见他们皆回避自己的目光,脸色不禁变得阴沉起来,喉结动了两下,强行将到嘴的话吞了下去.

";我忍,等欧阳云去了之后再和你们算账!";他心中想着,然后不禁开始回想和杨普亮的那次会面.

陈诚和杨普亮的会面很隐秘,当然,这也仅仅出于他们两人自己的认识.因为地位超然,陈诚见面之后直接开门见山的问杨普亮愿不愿意为自己服务,并称欧阳云迟早会离开中央,而届时,他肯定会给予杨普亮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

欧阳云不止一次的在公共场合说出抗战胜利后会退出政治圈的话,因为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在公众面前食过,所以不仅陈诚信以为真,便是杨普亮也不存一丝怀疑.

作为最高统帅部现任第二把手,陈诚说出这样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杨普亮本就是利益至上的人,所以他立刻毫不犹豫的表态,决定向陈诚效忠,并愿意立刻着手唤醒地下报网络的工作.同时,为了向陈诚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价值,他将成功和孔令仪搭上线的消息全盘托出,并出谋划策称现阶段可以让老蒋出面和欧阳云争斗,以掩护陈诚暗中集结力量.

在政治上,杨普亮并不是个庸才,所以能看到欧阳云之后,华夏民族统一党将是陈诚和gmd最大的敌人.认为如果陈诚真想问鼎,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打击华夏民族统一党.

杨普亮在政治上展现过人天分,这对于陈诚来说可谓意外之喜.也正因为采纳了杨普亮的建议,所以他开始彰显自己的存在,并且开始旗帜鲜明的针对华夏民族统一党甚至欧阳云.

用杨普亮的话来说:";长官,作为gmd和中央系现在实际上的领袖,您必须最少让下面的人看到希望.所以,从现在开始您就应该亮明旗帜,唯有如此,才能鼓舞其他人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跟着您是有前途的!";

杨普亮这一建议正确与否且不论,他却忘记了,陈诚在原中央政府时期之所以能够获得";小委员长";的殊荣,他的能力出众固然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能够获得老蒋的信任.换个说法,因为他很多时候代表了老蒋,所以才获得了其他人的尊敬.

现在呢?是,老.[,!]蒋之后他成了gmd的";老大";,可是现在可不是gmd当政时期.是,他是可以为gmd人争取更大的利益更重要的职位,可即使他做到了这一点,他依旧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他所有的决定都还需要欧阳云的同意.

在杨普亮之前,不是没有人给陈诚出谋划策,认为他应该";挺身而出";,不过,谨慎的陈诚都没有接受.但是这一次,因为觉得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纪大战有可能会改变国家的命运,而这对他来说将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决定采纳杨普亮的建议,从此高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