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
字体: 16 + -

十一 人心有邪7

十一 人心有邪7

无心见他竟然要杀言绍圻,心头猛地一震,忽然念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是《华严经》中的一副偈子。所谓三界唯心,万物唯识,众生流转六道,都是生灭妄心所造成。《华严经》中又说:“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人一生妄心,眼前妖魔鬼怪无不毕集,所谓一念上生天,一念坠阿鼻,也是此理。无心当年曾听密宗高僧诵过此偈,如醍醐灌顶,别的话都忘了,这两句却铭记在心。

佛道两家,殊途同归,这人本是个绝顶聪明之人,道术也精深之极,但心中实隐隐染着一丝邪念,乍闻这两句,身形猛地一震,脸上忽嗔忽喜,似是若有所思,木剑一下顿住了。无心又念了一遍,这人脸上神情跟着变了数变。

半晌,这人手一收,木剑已隐没在袖中,忽然一笑,这笑声也已有了些如释重负之意,身形顿时消失不见。

那女子已醒了过来,睁开妙目,发现自己竟躺在一个陌生年轻男子怀里,这男子居然还是道装打扮,脸登时涨得通红,喝道:“你是谁?竟敢如此无礼!”

她的右手尾指已是蓝『色』,此时这女子又已成了寻常不出闺门的千金小姐。无心只觉一阵气苦,心道:“方才若不是她恰好变了个人,只怕……只怕……”这只手五指纤纤,如剥春葱,但方才正是这只手差点要将无心撕成两半,无心几乎都不敢想了。

其实以伯父的本领要制住这少女,虽非举手之劳,也是颇为容易的。伯父一直不曾出手,其实想的是要借竹山教的邪术取出这《神霄天坛玉书》,自己若能和这女子同归于尽,便是最好的结果。

他虽已破教出门,但自幼对这个伯父视若天人,此时旧时的一切幻想都在刹那间崩溃,心中有如翻江倒海,什么都说不出来。

少女见这小道士脸上忽阴忽晴,不由暗自害怕,心道:“这是个疯子么?”她看看周围,触目见到松仁寿的残尸,吓得伸手掩住脸,指缝里却另一边有个虬髯大汉,另一边还有个捕快打扮的人,也不知是死是活,吓得魂不附体,人一晃,差点便要摔倒,猛然间觉得有人扶住她的肩头,有人笑着道:“小道无心,田小姐。”

少女一时也不明白这小道士为何会认识自己,她指着地上的残尸,也不敢看,道:“那儿……那儿有死人……”

无心道:“田小姐莫怕,我送你去一个地方,日后这些事便什么都忘了。”

少女只觉无心的双臂坚实有力,身上也似在发抖,心道:“这道士到底是好人还是歹人?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心中不由打鼓,也没个主意。

她却不曾注意到无心看着远处,一只手『摸』着腰间的摩睺罗迦剑,眼里隐隐地闪着一丝泪光,有些茫然,也有些欣慰。

“柳门主。”

九柳门门主柳成越忽地一惊,只觉背后登时湿了一片。

那是冷汗吧。九柳门在江湖上威名赫赫,人见人怕,但他对眼前这人实在有种难以遏制的惧意。他一躬身,道:“宗主,真对不起。”

这一趟护送田大人的二千金,居然会出这等『乱』子,门子弟子也死了好几个,实在令他吃惊。旁人忽论,三宝却是门中列第四位的好手,绝不会输于竹山教任何一人,居然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更难以解释的是,田大人的侄子,田必正郎中竟然也身遭不测,九柳门保护不力的过失,那是无论如何赖不过去的。田大人他也不惧,但眼前这人,他想对自己说自己不怕,那也不可能。

隔着帘子,轿中之人沉默了半晌。柳成越汗涔涔而下,却也一声都不敢吭。

“柳门主,此事有正一教张正言那杂『毛』『插』手,也不能完全怪你。你起来吧。”

柳成越如释重负,把腰又弯了弯,道:“多谢宗主。”这才站起来。

“九柳门还有几人?”

“禀宗主,连我在内,还有三人。”

帘后又沉默了一下,道:“也够了。我要你去一趟福建刺桐的胜军寺。”

“胜军寺?”柳成越吃了一惊。胜军寺是密宗名刹,只是远在福建,离这儿有千里之遥,他不明白宗主为什么要到那儿去。

“有位铁希先生会与你一同去。”说到这儿,帘中那人的声音忽然压低了,道:“记着,不要太相信他。”

“属下明白。”

柳成越心中的石头此时才算真正放下。宗主还让自己做事,那便是原谅了自己这一趟失利。他心中感激道:“多谢宗主不罪之恩,属下定不会有误。”

“若有什么闪失,你也不必来见我了,知道么?”

柳成越额头的汗水又有些流了出来。

柳成越的身影刚消失在黑暗中,从轿后一丛芭蕉后闪出一个人来。这人是捕快打扮,腰间『插』着一把铁尺。走到轿前,看着柳成越的去向,道:“师兄,我已探明了,老祖之碑确在卢溪。那儿现在为苗人所居,名叫风云寨。”

轿中又沉默了半晌,但显然此人呼吸转重,连外面都听得到了。过了好一阵,那人方道:“好!好极了!孙捕头,你到底是我二师弟。”

那孙捕头只是笑了笑,忽道:“师兄,还有一件事想请师兄为我在田大人跟前说上几句。”

“什么事?”

“此番在龙眠谷中,只剩下的那个叫言绍圻的捕快,乃是小徒。还请师兄网开一面,让他来助我一臂之力。”

轿中又沉默了一下,方道:“好吧。”

孙捕头脸上已『露』出喜『色』,一躬身道:“多谢师兄。”

轿中那人发出微微一笑,道:“六丁六甲,我们走吧。”

轿子抬起时,孙捕头垂手肃立,恭送轿子远子。这轿子由十二个人抬着,这十二人一个个身体强健,轿子走得很快。刚一走远,天空中忽地又掠过一道闪电,却是个旱雷。

电光划破长空,照得四周一片惨白,也照出孙捕头的形相。这人不是旁人,正是鄂州捕头孙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