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大导演
字体: 16 + -

第502章 治愈和致郁电影

    “哈哈哈~”

    “太搞笑了!”

    “这是什么啊?”

    影院的放映厅里传出阵阵笑声,引得正在排队等候的观众好奇不已。

    不过大银幕上,播放的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初恋》,而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

    “他杀气腾腾,他那生猛的招式让对手眼花缭乱,双目失明!”

    “行侠仗义、帅气生猛、不求回报!”

    “无论他面对多少对手,他们都会沦为他的手下败将,从来没有那个熊猫这么威风过!”

    “这么受崇拜~”

    “就连盖世豪杰,威猛五侠,也对这位大师顶礼膜拜……”

    2004年6.1号,《功夫熊猫》全球同步上映。

    两部5.1档期的电影,在影院的贴片广告全是《功夫熊猫》的首款预告,长达1分45秒的预告片,以熊猫阿熹的白日梦做为切入点。

    这段“阿熹做梦”,为了区分梦境与现实,特别采用了2d手绘动画形式,却比cg制作更花时间和心机。

    银幕上所见短短2分钟的预告,其实要画上3,000幅画,由十多位画师合力花上3个月时间才完成,绝对是心血之作。

    计算机特技全新境界,超阔银幕史诗般气势。

    这次制作功夫动画,令计算机特技亦进入全新境界,为了做到各动物高手快、狠、准的招式,动画人员采用最先进计算机技术,加强角色身上操控点,令动作更顺畅流丽和紧凑,为观众带来前所未见视觉刺激!

    在最先进的计算机特技,以及精心设计的角色、场景和美术配合下,熊猫+功夫的噱头,成功让这款预告片抢戏。

    除了在影院外,包括央视少儿频道在内的全国性电视台,还会在多家省级卫视以及县级卫视的动画片时段投放预告片。

    而海外地区,纽约时代广场、巴黎埃菲尔铁塔、东京晴空塔、伦敦大本钟等地标性建筑上投放广告。

    《功夫熊猫》的制作成本3个亿,广告宣发就达到2个亿,这是一场历时多年耗资5个亿的豪赌!

    董熹摊手道:“我对钱没有概念。”

    而这部cg动画电影也动用了熹子这么多年的所有渠道与资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全球化的作品。

    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更容易在全球市场有所作为。

    黑泽明是大师,难道手冢治虫和宫崎骏就不是吗?

    电影院里,熊猫阿熹憨厚退场,熹子影视2004大规模发行的两部电影正式上映。

    此时有午夜场的城市不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里,两部电影午夜场的排片倒是差不多,主要还是白天的排片有差距。

    京城朝阳,熹子院线旗下黑猫警长影院,四个放映厅雨露均沾,两个放《第一次》两个放《初恋》。

    不过,放映厅也是有区别的,有普通厅、vip厅,能够容纳的人数也不一样,看似是同一起跑线,但实际上还是不同。

    不过此时播放两部电影的放映厅里,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次》从开始到结束,一股淡淡的伤感一直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花丛深处有一只咖啡色的蝴蝶轻舞飞扬。

    不管看没看过原著,张芳对于剧本的掌控,很好的诠释了的内涵。

    邓朝饰演的痞子蔡戏谑、欢快背后是程好轻舞飞扬的哀怨和悲怆,透过一幕幕了“一杯大可乐两份薯条”,“泰坦尼克号”、“香水雨”等故事情节,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按照一般爱情故事的套路,接下来就是撒狗粮的节奏,但实际上结局却是轻舞飞扬生命的飞扬。

    两人的关系从开头的谐谑到结尾真挚,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演员出色的演技,让观众不自觉代入其中。

    正如影片最后,痞子蔡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轻舞飞扬的病床前,弥留之际的轻舞飞扬对他说道:“影片已经散场,但生命还得继续……”。

    有情感细腻的观众,已经默默的擦试着泪水,抽噎着鼻子。

    电影结束,影厅里的观众默默起身,还有沉浸在电影悲伤氛围里的,久久不能释怀。

    而隔壁《初恋》的放映厅,欢声笑语不断,这是部很轻松的电影。

    女主“阿梅”从丑小鸭进化成白天鹅,渐渐追上自己“男神”的脚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犹如青春般游荡在观众的心中。

    张国荣虽然第一次做导演,但他对于影片节奏的把控异常出色,在丰富的剧情中还添加了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彩蛋。

    可爱青春的赵莉颖,颜值巅峰耍帅的陈冠稀,简直就是王炸。

    最后的开放式“happy    ending”,更是把观众的好奇和期待填满。

    “两人都没确定关系,为啥算初恋?”

    “也许没有得到过的,才更让人怀念!”

    “没看懂,他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

    “谁在乎呢?”

    看完《第一次》走出影厅的观众,迎面撞上看完《初恋》的观众,看着对面叽叽喳喳开心不已的讨论剧情,《第一次》的观众只能默默无言。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两部电影的结局,让看过电影的观众就如同吃了两场席,一场是白事一场是红事。

    午夜2点左右,茄子点评网准时更新,《第一次亲密接触》8.5分,而《初恋这件小事》以8.8分暂时领先。

    看来观众还是更加喜欢喜剧电影。

    两部电影都做到了共情,不过因为《第一次》太过于致郁,很多影迷不自覺的给了低分。

    有時候差评也是愛。

    不过这个数据偏差很大,毕竟午夜场的观众终究还是少数,当黎明的第一缕光升起,双方的战争才正式开始。

    2004年最治愈电影vs2004年最致郁电影,熹子影视左右互搏。

    熹子影视旗下的媒体,更是疯狂的带节奏,其中表现最出色是南瓜微博和uc浏览器。

    相比于微博的稳扎稳打,uc浏览器则有些剑走偏锋,疯狂的带节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标题党。

    【没有人可以看完不哭的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亲密接触》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带好纸巾……】

    【我笑了,你呢?】

    【暗恋是国人的浪漫——《初恋这件小事》】

    这满满的营销味,在后世或许没啥用,但现在大家对這个套路防备不深,很多人轻松中招。

    两部电影的质量是没问题的,看完电影的人也不会觉得失望,反而迫不及待的想要上网去抒发自己的想法。

    以往大家会选择茄子点评网,但微博诞生后,很多人都将阵地转移到这里。

    经过水军一挑拨,两部电影的观众就开始在线battle。

    本来双方各执一词,战斗也算是旗鼓相当,但当影评人加入后,事情就变得焦灼起来。

    此时的国内影评人,多以作家、文艺工作者自居,骨气还是有的,不过清高自傲,感觉自己的审美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两部电影在影评人眼里质量一般,评价也是出奇的一致。

    《第一次》:剧情老套。

    《初恋》:过于幼稚。

    或许在他们眼里,爱情片本来就是不入流的商业作品,指望他们说好话。

    得加钱!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微博不同于茄子网,这里的用户更加年轻化,对所谓的“电影专家”并不感冒。

    藐视权威,敢于反抗!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影评专家,宁有种乎”运动在微博上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