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末世当村长
字体: 16 + -

第七十四章 宋朝首都

    “淑真,你醒了?现在身体感觉怎么样?”刘志看到朱淑真嘤咛一声,慢慢醒过来。

    朱淑真茫然抬头,“我?我没事。”

    刘志歉意说道,“那就好。你先冷静一下,我有个不算好的消息要告诉你,不要被我说的惊住了。淑真,从此你就是朱家的家主了。你弟弟他,他已经被处死了……”

    虽然是中午才要处死,但是刘志还是撒了一个小小的谎言,说现在已经死了。

    朱淑真并不惊讶,轻轻的“哦”了一声,“自从我醒来看到自己躺在朱家房子里面,再结合你的性情,我昏迷后的大致情形就猜出来了。小弟……那个人是不是被你抓起来处死了?”

    刘志爱怜的看着朱淑真茫然无神的双眼,轻轻点头,“是的。这种人活着,是对你父亲和哥哥还有你,最大的讽刺!依照人世间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他也该死。”

    朱淑真突然就哭了出来,“谢谢谢谢,我都明白,可是,从今天起,世上就只有我一个了……”

    “怎么会只有你一个人!我还会陪着你啊……呃……我是说像朋友一样陪着你啊”。

    朱淑真看到刘志慌忙解释的样子,莞尔一笑,“谢谢你了,刘志。你确实是个好人!也罢,反正就只剩我一个人了,朱家存在也没什么意义了。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一个带着大批资产投靠的属下呢?”

    刘志开心的点头,“当然愿意!”

    姓名:朱淑真

    身份:大儒

    职业:文士

    品级:四阶(高)

    称号:做为著名的女词人,名篇无数,声誉显赫,地位等同大儒。极大几率获得文士军师的投奔,有一定几率吸引特殊人才、高级人才投奔。

    等级:20(0/66150)

    内力:0

    天赋:,做为堪比大儒的女词人,开办学堂可显著提升定居之地学习氛围,极大提高民众中书生出现几率,提高文士军师觉醒成功率。

    看到朱淑真的信息后,刘志惊讶的眼珠子都差点突出来,我了个擦!四阶!!

    虽然是没有攻击力的四阶,略有可惜。但是朱淑真加入的隐形效果,绝对比一个四阶的战斗职业还要强得多,四阶高手只能武力征服别人,对于各大势力来说,无足轻重。

    但是朱淑真这种比寻常大儒还要有名的人,带来的效果是长期的,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势力是否长治久安,是否稳定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这种特殊人才之所以特殊的缘故。

    某些极为有名的大儒,阶为甚至可以达到六阶,比如秦朝的李斯,比如宋朝的寇准,范仲淹,文天祥等等,每个顶尖大儒都是一个势力的定海神针。除了宋朝这样奇葩的国度,文人地位至上,大儒数量较多之外(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武力纤弱,仍旧是顶尖大势力的原因),其他势力大儒数量并不会太多,甚至像元朝这种势力,武功超强,文治较废,估计存不存在大儒都是未知数。

    “淑真,这是麒麟镇副镇长钟薇,负责政治民生方面的治理。钟薇,这是我昨天和你说过的朱淑真,四阶女词人。也是我们麒麟镇第一文人了。你们俩先互相聊聊。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整个麒麟镇的政务人员安排方面,估计都只能依靠你们两位了。我今天就准备走了。”

    刘志带着朱淑真和钟薇互相认识后,就准备起身离开去收拾远行的行李。

    背着行李,怀里揣着钟薇塞给自己的金票,刘志最后看了一眼麒麟镇,看着镇民们忙忙碌碌,每个人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意,扭身踏上传送阵。

    先是到达了县城,然后从县城的驿站传送到了宝安县的上级州府——南深州。借助南深州的驿站,传送到宋朝首都——东京府。

    难得来东京一趟,刘志倒也不急着赶路了,索性走出驿站,在东京府内闲逛一番。

    虽然不是华夏历史上那个宋朝,但是重大事件的发展规律倒是相差无几。

    一样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因为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所以别称“火宋”、“炎宋”,尊称“大宋”。掌控华夏曾经的两广之地,由于末世后的地域扩张十倍以上,所以绝对比历史上那个宋朝统治的疆域大的多。

    不光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等事情也都发生过,所以宋朝是文人治理天下,文人治理武将,现今是宋太祖赵匡胤总领宋朝军事,其弟赵光义代理政务,四位贤明的宰相受皇帝直辖,做为赵光义的副手分管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是开国元相赵普、铁血宰相寇准、改革宰相王安石、旧党宰相司马光。

    四位宰相虽然都是博学多才、政务精通之人,但是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所以获得了不同的称号。其中宰相赵普和太祖赵匡胤相识于微末,一路辅佐其成就大业,因此和太祖赵匡胤、赵光义等赵氏皇族关系比较亲近。只不过为人喜好财务,偶尔传出贪污受贿的消息。

    宰相寇准,为人刚直,做事雷厉风行,善断大事,是四位宰相里唯一精通军事的一人。生活中怼天怼地怼空气,堪称“大宋魏征”。而生活上,作风奢侈,爱好喝酒。因为看不惯宰相赵普贪污受贿,因而两人关系恶劣。

    宰相司马光,博学多才,贯穿古今,为人温良谦恭,并没有什么特殊爱好,对物质和金钱享受没有太大追求。但是和锐意进取的王安石一派意见甚大,多有打击,遇事不涉及改革派,也能处事公正严明,凡是涉及改革派,则会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沦为意气之争。

    宰相王安石,以震惊朝野的一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闻名,被人称为“改革宰相”。主张通过新政改革,改变大宋孱弱的现状,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和宰相司马光本为挚友,如今却因为理念不合而势如水火。

    说来也是很有意思,太祖皇帝明显深谙制衡之道,挑选的四位宰相彼此都是矛盾甚大,但是每个人又确实能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