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倒爷
字体: 16 + -

第113章 忙碌的日子

第113章 忙碌的日子

卫明现在感觉自己就是贱的。?{首发}你说没事儿跟人家提什么开银行?嫌银子重你出门不会带个人给你拿着啊!就小东子,永远都不会嫌钱重。他曾经夸下海口,说宁可让钱砸死,也不会因为钱而穷死。这都是些什么人啊!自己好心好意的给国家创收,努力奔小康有错吗?是,你是给了我两成的股份,难道这就是你什么都不做的理由吗?最后实在推不过去了,找了几个户部的官员就算是完事儿了。你还不如不让他们过来呢。过来更加感觉烦心。你说你派几个除了之乎者也别的就不会,按照前世的水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家伙来干什么!经过卫明一番又一番的抗争,朱由校还是妥协了。将原本两成的股份变成了三成,而且又派来了两个大能。一个叫毕懋良,时任户部右侍郎。还有一个叫做李长庚,时任户部左侍郎。两个都是有本事的人,政绩都摆在那里,算得上是厉害的人物了。而且这两个人有点儿好处,就是参与的党争少。尤其是李长庚,史书记载,不植党援,这在整个大明朝都是很少见的。能够混到高位,又不参与党争,这样的人要说没有本事恐怕都没有人信的。看来大明朝的皇帝还是很聪明的,最起码把自己的钱袋子还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有了这两个人打下手,那进度自然是杠杠的。没错,就是打下手。虽然卫明也只是一个工部右侍郎,但是和皇帝的关系摆在那里,还是一个侯爷。要知道,张居正嚣张了一辈子,把万历大帝都把在手心里拿捏,最终都没有混上一个爵位。这倒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明朝的惯例,没有军功,就不能够封爵,这是硬性规定,张居正也迈不出那一步去。但是放在卫明这里就不一样了。发现高产作物,救民于水火,说是扶大厦于将倾也不为过。要论功绩,比军功大也可以说的下去。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儿,事情是人做的,就看你怎么说了。也许当初万历帝封卫明爵位的时候,就是想到张居正的嚣张事迹,想要恶心一下张居正也说不定。这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你说都想要把人家从墓里边挖出来鞭尸了,这仇恨能够小的了吗?

有了回报,又有了好的帮手,卫明也算是干劲儿十足了。自从在大学里边养成了坏习惯之后,就没有见他这么勤快过。现在每天早晨六点起床,除了吃饭时间,就都是在工作。将工部研究所的事情也彻底的交给了宋家两兄弟了。人家是专业型人才,做事情,就要找这种有专业精神的人才行。要不然就凭借卫明的那两把刷子,估摸着研究出火车来得下辈子。到时候还不如进口呢。晚上回来倒头就睡,连**这种以前极其向往的事情都来不及做了。太累了,有的时候吃饭都要在马车上。不为别的,就为了少耽误点儿时间。就因为这事儿,秦雨欣这些天的脾气很差,动不动就骂人,这还算是好的了。都有两个仆人被秦雨欣给打的躺哎**了。整个卫府的人都活的战战兢兢的,就是在期盼老爷赶紧把事情给忙完了,早点儿回来才好。卫明都做了表率的作用了,毕懋良和李长庚自然也就有样学样,大家都忙乎的脚不沾地。有人忙乎,有人闲。比如京城的那些勋贵世族们就在那里等着看笑话。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你们就敢开钱庄?胆子不小啊!有皇帝撑腰,那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把钱放在你那里,你又能把我们给怎么着?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够从我们家里把钱给收上来扔给钱庄吧!现在国家外患没有解决,你要是想要整个国家都****就这么做吧。其实朱由校还真的有这个想法。要是到时候银行运转不起来的话,那就将那些有钱人家里都给抄家了,将钱放到银行里边。结果一伙人群起而攻之,将朱由校这个恐怖的念头给扼杀在摇篮里边。我的亲娘啊!卫明还真的不想百姓没有反,那些世家大族勋贵们先反了。到时候有组织有纪律,要比那些农民的起义难对付的多。毕竟,将全天下的某一部分人给得罪了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管是那一部分,都是如此。

“卫侯,咱们这么做真的有必要吗?”毕懋良别看跟着卫明忙乎了一个月的时间有余了,现在心里边还是在有些打鼓。如果不是圣旨上要求他全权协助卫明的话,他还真的不敢这么做。现在正市场上的货币很是繁杂,什么制钱,私钱,白钱并行其道,官府就算是想管,也管不了,因为里边的势力盘根错节,甚至和朝中的大佬,那些王爷贵族之间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皇帝即便下达了圣旨,又有几个人敢管?就算是敢管,又有几个人能够管得了?想要管的人不是没有,要不就是死在了岗位上了,要不就是被罢免充边,抄家灭族的也有。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该干的。其实毕懋良被拉上这条船之后,也是有些胆战心惊的。他有些理想,想要造福于民。但是和这比起来,更重要的是稳妥。现在开银行这件事情在毕懋良看来,就是最不稳妥的事情。很容易把事情搞大,搞复杂了。

“老毕,你难道没有接到圣旨吗?咱们的工作就是要协助卫侯,而不是过来说这些没有用的话的。”李长庚说道。他是个意志比较坚定的人。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小,也不少。明史当中都有李长庚传,足可以看出他的地位。他既然来了,就没有打算什么都不做就这么灰溜溜在走了。在他看来,货币混乱对一个国家是很不利的。现在有人挑头要干这件事情,也成功的说服了皇帝,那是再好不过了。自己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有将自己有限的力量奉献到这无比光辉的事业当中了。

“毕侍郎,不要担心。咱们这次要做的是一件大事,天大的事情,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国家现在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而货币政策的混乱势必会加重这一危害。我们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为国家分忧,为陛下分忧,为社稷着想。我保证,只要咱们将这件事情做成老了的话,咱们必定会名留青史的!后世的人都会知道,是咱们做成了这么伟大的事情!”卫明眼神焕发着光芒说道。和毕懋良说的别的没有用。这人,不爱钱,不畏强权,生平最大的愿望便是青史留名,为国家社稷奋斗一生。就这样的人,说这话是最管用的。你没看到毕懋良一听这话,原本暗淡无光的眼神一下子又恢复了光彩了吗?每一个人都是有追求的。只要你对症下药,还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

“对了,老李,让你选择的厂址怎么样了?一定要安全。而且一定要大。老毕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咱们做这件事情是很冒险的,是要直接威胁到很多人的利益的。咱们一开业,因为有皇家的关系在里边,他们直接命砸倒是不敢,但是要下点儿套子,暗地里伸阴手什么的还是不在话下的。要是银子被盗,咱们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国家的笑柄。估摸着都会被拍成戏,一直演下去。那样的话,咱们就算是万死也难赎其疚啊!”卫明说道。将事情说大了,不仅仅对毕懋良有用,对李长庚也很有用。毕懋良听的是青史留名,而李长庚听的是江山社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

“放心吧卫侯,该做的我都已经做好了。现在还在施工当中,就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只要工程一完,钱一到位,咱们就能够将银行给支起来了。不过,虽然话是这么说,小心无大错,等到完工之后,咱们还是要去查看一下。卫侯有什么地方可以指正的,也好提出来。这样的话,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李长庚说道。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开始拍胸脯,但是绝对不会把话说满。都是官场的老油条,都是这德行。

“那好,咱们就等待着银行开起来的那一天吧!”卫明兴奋的说道。终于不用再出门拿几斤的银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