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宠妃生活
字体: 16 + -

第63章 陆拾叁

第63章 陆拾叁

李治进了万寿殿的时候,孙茗正指着堂屋里摆放的书架子,叫花萼与陈来将搜罗来的册子给一一摆上。

无意间,她又一次瞧见了那册徐婉所赠的佛经……一时间,倒叫她忍不住回想,当日这卷经书到底到底是如何摆在她案上的,才恰逢叫李治看个正着?

她并非毫无心机,只是从未往深处去想而已,如今一忆起来,只觉得处处透着迷离。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她定时叫徐婉给暗算了!

而此时,迈进屋子里的李治,走近她身后,还想乘其不备袭之,哪知道她早就注意到身后的风向,一边笑着扭身一边道:“九郎来了竟也不吭声,莫非还想吓我?”

李治如今虽然贵为皇帝,但毕竟年轻尚轻,看着是比以往成熟了,但偶尔总还有青年人的生气,总是动不动地调皮一下。

见被她识破,他也就一手顺势将人搂着,捏了捏手臂:“怎么就穿这么点?正值金秋,天都转凉了,身上也不知道多加一身来穿。”这样说着,一边朝花枝花蕊瞥去,瞪得二婢慌忙跪身下来。

见花枝花蕊又受无妄之灾,孙茗将心事暂且放下,拉了拉他的衣袖,直道他低头朝她看来才道:“哪里就这样娇贵了,在屋子里又吹不到风,何况前一阵忙着搬迁的事情,这一季的衣裳还来不及做罢了。”

原本像她们这样的身份是不穿隔年的衣服,尤其过了水之后,颜色掉得快,一翻年,衣服立时就变得陈旧了,所以每一季都例循有裁衣的。像孙茗这样稍微有些身份的又得宠,另拿绸缎料子多做几身也是有的。虽然寻常讌服不过家居所着而已,倒没有其他衣物那般讲究了,只但凡节日、会客、饮宴之类,就必定要裁新衣的。

从立秋到现在不过月余而已,天气是骤然开始转凉的,她也不过是看着在屋子里,也就没再多披一件了。

李治一边带着她绕过一架子牙雕楼阁人物屏风迈入寝殿,那屏风上五扇象牙雕刻着各个姿态的美人,以红椿木框起相连,正反面雕刻得一模一样栩栩如生……

屏风后从四面高耸的顶部的立柱上泻下酡颜的丝绸帏帘,直至垂迤到地面,看着有几分喜庆的装饰。

一路将她带往衣橱前,这屋子里的衣橱也按她喜欢的式样给摆了,只是比在太子府中的更大、更高,贴着正面的墙壁,简直可以称它为一个独立的长条形单间了。用的是上好的红椿木,刷了红漆,橱门嵌了铜器鎏金的拉环手柄,又刻纹各种唐朝标准的盛装美人雕。

衣橱前有一道仕女图的软帘挂屏,倒是可以再里边直接更换衣裳……

李治绕过挂屏,开了一道橱门,取了件深色的薄大髦出来,直接往她身上套,又在胸口上系紧了大氅的缎带,还打了个漂亮的结。

想来想去,她是绝对没见过这件衣服,看衣服长得拖了地上,倒恍然大悟了:“拿你衣裳给我穿是怎么回事?我就缺你这一身衣裳不成?”

顺道在她脸上摸了一把,才慢悠悠道:“晚些再叫司制房的人来给你量身,多裁几身衣裳,省的又被你抱怨。你看我特意这样早回来陪你,可否赏面与我一道赏景?”

见李治说着就把手伸出来,她也顺势一笑,将手放入他宽厚的掌心,牵起一抹调皮的笑意来:“谨遵圣命。”

被紧握住手,相携着往屋子外的院子走去。

她刚进万寿殿的时候还在想他此前提到的要早院子里引了活水的事,现在被他带着,从廊下行至偏殿的途中,途径微起弧度的廊桥,一看却发现,不知不觉竟是在此处搭的桥下边就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水一直引至某处园林,透过美人靠外,是千草色的水,上边还浮着芙蕖的叶面。

便是早知道李治君子一言的风度,实在也没料到真叫给办成了……

扶着她坐在廊桥依着美人靠落座,李治也难得往池中景色观去。

孙茗仍是握着他的手,忽然道:“太子府如今荷塘花谢,也有一番景色可观,这里却是生机勃勃的。”

这里的芙蕖不过刚刚种上,自然没有花谢的败落。只是听她这样说,听着就觉得好寓意。

坐了会儿,两人才起身往回走。

李治是特意带她来看看的,好叫她烦闷的时候来这里赏赏景,最重要的是,引这池水可费了他好些功夫,当然他只负责说,动脑子动手真正辛苦的还是底下的人。

絮絮叨叨地说了其他的话,又提了两个闺女的偏殿一应摆设,还有那只叫娘子的波斯猫的安排。不得不提的是,这只波斯猫也有自己的屋子……

再回屋子的时候,已有一众人候在堂屋里,见李治与孙茗一同进来,忙福了身齐齐道福。

两人不过出去片刻功夫,但是底下的人可也不敢耽误,这可是皇命亲下的,来的除了司制房的四个丫头外,还有一个女官徐尚宫,官六品。如今六局一司,设有两位尚宫,寻常裁衣只要来个普通女官就行了,再往上典记也使得,倒没想到这位尚宫这样急着须溜拍马。

徐尚宫带着人一福,道了声:“司制典记之位悬空,怕底下人做不好,耽搁了圣人、娘娘的事情,奴婢才代为走这一趟。”

李治并不理会些许小事,挥了挥手指向孙茗道:“给你孙娘娘量身,多裁几身。”又叫王福来开私库又取了些料子来,自己显出几分疲态,径直往寝殿里面走了。

孙茗见徐尚宫示意四个丫头凑近,取了尺来量的时候就问道:“我记得,司制房有个绿笙的女官?”她的记性一向很好,绿笙又给她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才问起来。

听她提及绿笙,徐尚宫忙答:“正是,娘娘可是要宣她?”

孙茗却神色淡淡的,再不言语了。可即使是这样,徐尚宫也知道她的意思,等小丫头们量完又提笔记录后,带着人下去,转头又叫绿笙走了一趟。

绿笙来的时候,手上托着两本册子,身后还跟着个手托四五本册子的小丫头。

孙茗就坐在堂屋里边四节又四节的台阶上所筑的台子,台子上设有席位,坐在坐位上,手边枕着靠垫,见绿笙在台阶下福身,就将手中的册子往案上一搁,把她叫上来。

绿笙会意,一行至近前,就将手中的册子递至案上,亲自翻与她看。

在唐朝尤其宫廷,时尚潮流更替极快,像现在已不单单女子爱着男装,连男子都对姿容极为注重,不仅面敷粉、涂口脂、熏香,还有人开始喜欢着女装……当然并非那种高腰襦裙,而是大袖衫那种,颜色稍深一些,穿着方式再英气一些,倒也看不出来女装。

孙茗喜欢用绿笙,不过是她敢将新式呈堂出来给她看,只凭这一点,她也爱用她。

而绿笙,虽然对孙茗不过一面之缘,但几句话也知道这位娘娘的喜好,所以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差事完成了,被指了几身先做来看看,就告退离去。

再看外面日头:“已到了这时候……摆膳吧。”与花枝吩咐后,就起身往寝殿里边走,准备将李治喊来一块儿用膳。

……

时间如流水般,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已入了腊月间,到到了祭灶节。

一般春节都是从祭灶伊始,不过自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

祭灶在腊月时节,历史渊源,也有讲究,官二十三,民二十四办,碰上水上人家的都逢二十五。而李治已下旨令礼部于腊月二十三举办祭灶仪式。

其实古时候这种时节很多,又有各种相关的考据和说法,不过到了后世,反而已不被人所熟知了而已。

对孙茗来说,这种节日与她并没有什么干系,不过是天更冷了些,屋子里早早就摆了铜炉炭盆,而且一个不够,光寝室就摆了三个。为此她还忧虑中毒,时常叫花蕊开了窗户漏些风进来,不过这种情况的时候,都叫人把闺女给送离开来,若是叫她们惊了风就亏大了。

如今阿宝阿福已经能保持坐立了,花枝花蕊还在努力教她们爬,当然现在暂且还不会就对了。

阿宝看着比阿福要大一圈儿,当然也更会吃一些。相比较,阿福要显得文静多了,也没阿宝那么活泼好动,但看在孙茗眼里,也是萌萌的,极是惹人爱怜。

如今天气转凉,她还是依着有经验的姑姑来给她们备了衣裳,等来年开了春,定是要叫司制房设计几款女孩的小衣裳来,最好整几套母女装。尤其记起小阿香陪她在太子府中住的时日,她叫了针线房的裁了两身衣裳来,姐妹俩一样的妆容一样的服装,确实也有趣。

花枝从外边匆匆走近,见她逗着两个在虎皮毯上趴着的郡主,就绕过皮毯,再靠近她身边道:“娘娘,萧娘娘又遣了人来邀娘娘赏花。”

孙茗眼皮子都没揭,就是知道萧珍儿定是又邀请她参加宴席了。自从入宫后,萧珍儿一改在太子府中的低调,突然频频邀请太子妃与孙茗一同参与饮宴,又时常把娘家人或是相熟的官夫人来。

孙茗总是以女儿为由推拒,就是太子妃去了一次,也再不去了。相比较,太子妃倒比萧珍儿看着低调多了,听说现在天天守着李治的庶长子李忠教导。她这是生不出嫡子来,就全心全意地想把庶子给立起来?

只是萧珍儿明显不是个善茬,听闻几次宴会,她都将儿子李素节给带出来……

既然已经推拒了这么多次,她想着就给萧氏几分面子,还是去露个脸罢了,实在没必要交恶。虽然她也不曾怕了萧珍儿。

花枝早就想劝她,好歹赏个面,莫要叫萧氏着恼,讨不好的,毕竟目下李治还是人得眼萧氏的儿子。但这些在孙茗面前都不是事儿,她并不担忧萧珍儿的儿子。

既然决定参宴,那花枝就早早地将衣裳、熏香之物都备齐。因定的是在明日,所以她们都并不很着急。

听说太子妃也会出席,除此以外,似乎也叫了很多人来。

反正唐宫管制并不很严,只要不是劳民伤财或者做得太过,李治一般也睁只眼闭只眼,随她们一处热闹,并不怎么管。而萧氏但凡能把帖子发出去,宫外无不是叫人追捧着,但凡能入宫的,身份上自然不能低了,就是城阳与新兴都受到过邀约,只是寻常不来而已。

此番就是知道城阳与新兴皆在,听说临川有叫子女返长安,她也好顺道打听一番,毕竟相识一场,总是要过问一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