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倭国货币
第二卷 海阔天空凭栏跃 775.第775章 倭国货币
李烨开发石见银山是在综合了各种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倭国其他的金山银山李烨有着其他的考虑,佐渡岛的金山现在不在倭国的控制范围之下,李烨可以强行占领,并不会引起倭国的注意。
富士金山、甲斐金山、甲州黑川、中山两座金山、安倍梅的岛金山、伊豆的金山、九州鹿儿岛的菱刈矿山,这些地方的矿藏要不是早就被倭国知道,要不就是现在还不适宜开发,尤其是富士金山倭国很早就已经知道,只是没有办法开发利用罢了,李烨要是提出这些地方的开采权,必然会引起藤原基经高度的警惕和猜忌。
开发石见银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倭国的金银价格比例很不协调,大唐的金银比价为一比六七,而倭国的金银比价只有一比五或者更低,这中间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先看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根据唐代历史记录,在八零四年的遣唐使派遣中,大使的旅居费用为约七点五公斤砂金,副大使约为五点六公斤,而当时使节团有五百人之多。大量的留学生和留学僧长期旅居唐朝,为吸收唐朝灿烂的文明,倭国政府无疑投入了数量庞大的砂金,这也是后来倭国无以为继不能继续派遣官方使团的原因之一。
派遣一次遣唐使,倭国就要付出一二吨的砂金,水中砂砾里淘取的金沙统称砂金,砂金多数细微如砂,所以称为砂金。有此可以看出,当时倭国盛产砂金,而砂金多产于河流湖泊之中,说明当时的倭国还没有办法从矿山中大量的开采黄金,而且冶炼技术不发达,才会带砂金到唐朝。
有人推测,从八世纪到十六世纪,倭国的产黄量约为二百五十吨,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之前,全世界所开采的黄金为五千吨,而当时倭国的产金量仅约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
这样就不难看出来,倭国当时多金少银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了,可是当时倭国和唐朝的贸易并不发达,而且金银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加上黑市的铜钱利润相当高,商贾还没有注意到倭国和唐朝金银比价中间的利润。
藤原基经很难从严力的口中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因为严力掌握的信息也不多,加上严力年纪轻轻一付忠厚老实像,藤原基经实在找不到否决严力的理由。倭国本就少银少铜(主要是当时不会开发利用),加上铸造、冶炼技术相当落后,藤原基经很难抵挡这样的**。
虽然藤原基经不知道石见银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严力提出来租借九十九年的契约让藤原基经无法接受,藤原基经怕吃亏而且时间太长,发生什么事情还真的不好说。进攻藤原基经和严力之间讨价还价,最后藤原基经勉强同意让严力租借石见银山二十年,每年的租金降到银币三万枚。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支持一次小规模的遣唐使,对于藤原基经的财政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总比一分钱得不到要好。
得到藤原基经的许可,双方并签订契约,契约规定严力拥有石见山银矿的开采权为二十年,开采期间严力负责一切开采事务,倭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石见山银矿的开采,每年的租借费用为银币三万枚。至于二十年之后,石见山的银矿如何开采,契约上并没有说明,不过双方私下里协商过,但是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
藤原基经想彻底收回石见山银矿的开采权,而且还希望严力能提供开采技术、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藤原基经能做的就是继续降低租借费用和延长一点租借时间。矿石的开采技术、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在当时可是高科技,唐朝廷把朴刀和百炼钢的锻造技术无偿的送给了倭国,让倭国锻造出自己的倭刀,严力可不会傻乎乎的答应这样的要求,就算严力同意,李烨也会终止这个计划。
严力只是在石见山开采银矿,不会在倭国冶炼银矿和锻造银币,而是把石见山的银矿全部用船运回辽东半岛,在辽东半岛冶炼和锻造,倭国最多能偷学到矿山的开采技术。
不过严力也没有一口回绝藤原基经的提议,只是说要看双方合作的诚意,如果双方合作的愉快的话,严力愿意就这些问题继续和藤原基经谈判。
藤原基经很不高兴,但是却对严力无可奈何,毕竟双方都是初次接触,不可能也不会就一下子能达成诸多的协助,所以藤原基经热情的挽留严力留在倭国,继续商谈倭国货币铸造发行的问题,希望双方能进一步的合作。
倭国的铸造工艺十分落后,当藤原基经第一次看见世上有如此精美货币的时候,差一点眼珠都掉下来了。严力给藤原基经看的四枚钱币是用锻造技术加工而成,并不是像严力口中说的使用铸造技术,二者之间可是存在着天壤之别,不管是精美细致程度,还是货币的尺寸大小重量都是完美的一致,如何藤原基经没有亲眼看见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藤原基经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精美的钱币,就算是大唐的开元通宝都无法与之相比,藤原基经如何会不动心。而且严力提出的条件也相当的具有**性,严力提出帮藤原基经重整倭国的货币体系,不仅帮助倭国制造精美的货币,而且帮助倭国建立完整的户部金融体系,说一句简单的话,就是帮助藤原基经在倭国建立一家私有国家银行。
一个国家除了政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制度,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相互相成的,相互制约的同时还可以相互利用,藤原基经虽然是倭国的实际掌权人,但是国家的代言人却是已经神话的天皇,藤原基经想再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天皇在神话的同时,权力虽然被藤原基经架空了,但是藤原基经也因为神话的制约而对天皇的地位不敢窥视,可是藤原基经的野心却一点点的膨胀,无时无刻不想取而代之。
当一位统治者被捧到了神一般的位置时,对周围人来说,既有利亦有弊。利自然是这个统治者高高在上,已经无法亲自聆听下面的声音,只能通过他身边的近臣,而这些近臣整天在他身边,亲眼见证他的一切,他身上那层神环,是无法影响到这些人的,所以他们可以不恭,甚至欺骗,神便被架空被蒙蔽,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明锐和决断。
然而弊却是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所有人都把他当成神,因此这些人即便生起了野心,也无法动用他们的力量来除掉这个高高在上的神,因为哪怕是受他们指挥的人,一旦知道要对付的人竟然是神,他们的勇气也会荡然无存。所以这些野心家的任何图谋,都只能是纸上谈笔、水中月雾里花。
这种尴尬和难堪,相信大家参考近现代一位伟人的经历,很容易就能理解。可是这种情况对李烨和严力来说却不是问题,他的人绝不会在见到天皇和藤原基经的时候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无知者无畏,从来就没有在倭国生活过的人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大唐皇帝一样,好像现代人在谈论古代皇帝时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
李烨和严力对天皇和藤原基经同样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所以才会大胆的提出在货币上印刻藤原基经的头像,至于要不要印刻天皇的头像,这点就不是李烨和严力需要考虑的事情。
将自己的头像刻在货币上,可不是只是为了好看这么简单,而且向自己控制下的国民在进行一种心里上的暗示,这点可以参考后世的纸币,效果其实都是一样的。
严力的货币头像给藤原基经开启了另一扇野心的窗户,看见了一个崭新的未来,如果自己的头像让倭国每一个人知道,那么自己的威望和声誉将超过天皇,那时候自己如果想取代天皇的话,岂不是可以手到擒来。
虽然藤原基经看见了新货币的其中好处,但是让严力代替倭国进行货币发行,还是让权力欲极强的藤原基经心里有些不舒服,虽然这时候倭国在使用大量的唐朝铜钱,但是并不代表倭国就愿意将国家的铸币权拱手让给严力。
这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国家的概念,倭国真实统治的范围太不大,北方的虾夷部落还在与倭国进行战争,南方的九州岛还有大量的隼人(野人)活动,真正的倭国在后世人眼里并不存在,当然天皇的地位也不想后世一样,藤原基经就是看中了货币中的利益才与严力进行艰苦的谈判。
严力提出的货币发行是建立在金银铜等金属货币之上的,并不会出现货币超发的现象,与后世国家发行纸币完全不一样,所以才会造成大唐的铜钱在周边国家大量使用,而不会有丝毫的抵触情绪。但是现在严力愿意帮助倭国人自己发行自己国家的货币,虽然表面上并没有什么经济障碍,但是藤原基经的心理上却一下子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