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猛龙过海(二)
第一百二十六章猛龙过海(二)
原来的官员离开了,新的官员马上就要上任了,迎接的人群中有县衙的差役、县城的名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能走的都跑了,留下来的是想走走不掉的,比如差役和住在即墨县的名士们。李烨向迎接的人群拱了拱手道:“各位都是即墨的名士,还望以后能同舟共济、同甘共苦,这三位以后就是即墨县的父母官”,李烨转身给迎接的人群介绍齐县令、鲁县尉和王县城。
齐县令、鲁县尉和王县丞也上前与即墨名士一一见礼,相互之间吹嘘了一番,马上就有人请李烨与三位父母官到酒楼吃饭。国情如此,不吃就是不给面子,吃了也不一定就给你办事,大家也就意思一下,培养一下感情千万不要太认真,以后见面的时候说起,我们俩某某时间、什么地方在一起喝过酒的,说起话来也融洽一些,没有那么生硬了。
李烨也没有指望一顿饭能吃出什么效果,不过通过吃饭了解一下当地的民风民俗还是不错的选择,便相约等李烨一行人去过县衙就过来赴宴。李烨一行人在差役的带领下,走进即墨县城,即墨县城的街道是用青石板铺成,马匹走上上面发出清脆的哒哒声,街道两旁站立着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好奇张望。
一走进即墨县城,迎面感受到的是一种暮气,灰暗的建筑、冷清的街道、面带菜色的百姓,李烨没能从城市的任何地方能够看出这座城市的活力,更不要说朝气向上的精神。唐代的县衙一般都在城市的北面,即墨县县衙也不例外,李烨站在县衙门口心里无限的感慨,从这个破旧的县衙大门就能看出以前的官员为什么要跑了。
既然来了再破旧的县衙也要进,李烨迈步走进县衙,绕过照壁,抬头向正堂望去,正堂四周的柱子上已经挂满了蜘蛛网,书案上落满了灰尘。李烨和齐县令、鲁县尉和王县丞相视苦笑了一下,以前的官员也太懒了吧,知道李烨要来,竟然就不干活了,这官当的真舒服啊!在赴宴前,齐县令、鲁县尉和王县丞要处理县衙的事情,李烨也要安排饥民的事情。
严力和丁强暂时接手饥民的工作,张天成已经累的不行了,需要休息几天。严力和丁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县城里寻找会写字的人,然后登记城外饥民的情况,按照能力的不同把饥民进行分组,年轻力壮的男子安排去新城开荒,老人和妇女先修通即墨到新城的道路,孩子和行动不便的人暂时留在城外(能从灾区走到即墨的饥民,身体素质都还不错,体质差的已经倒在路上了)。
从饥民进入即墨县开始,所有的饥民必须干活才能吃上饭,李烨可不养懒人。按照劳动强度的不同,李烨划分了三个等级,第一等开荒、修路和疏浚河道的劳力每天可以供应三顿干饭外加少量的鱼、肉,第二等为第一等服务的人,包括妇女与老人,每天可以吃上三顿稀饭和鱼,最后一等只能保证每天二顿稀饭,所有孩子按照第一等标准供应饭菜。
李烨设置的条件很高了,都让严力和丁强直翻白眼,连忙在一旁出言阻止。皇帝都不差饿兵,李烨当然不能让这些饥民空着肚子给自己干活,找来写字的书生每个月给米五斗,愿意给饥民中孩子教书的每人再加三斗米。这样,教书的先生暂时也有了,全部归李建管理,小兰身体还没有康复,暂时不能教书,留在驿站中休息。
李烨安排完事情后,去找齐县令、鲁县尉和王县丞打听即墨县的情况,三人看见李烨到来询问即墨县的情况,都苦笑了一下。齐县令调取了即墨县三年的赋税记录,并检查了县衙里的钱粮情况,发现县衙账面上的钱不足百缗,粮不足三百石,用现代经济学的话说,即墨县已经破产,可以申请破产保护了,怪不得以前的官员跑得比兔子还快。
即墨县面积比东海县大五六倍,人口却比东海县少,排除外在的因素,还是当官的无能。摆在李烨面前的是一盘死棋,如何盘活就看李烨的本事了,李烨决定先到酒楼去会会即墨县各界名士再说。
李烨到达酒楼的时候,酒楼里已经坐满即墨县各界的名士,李烨也没客气直接做到主座上。和酒楼中的名士说了几句没有营养的话,开门见山转入主题道:“今天感谢各位为某和齐县令、鲁县尉、王县丞举行这次接风宴,但是城外还有几万名饥民在等着吃饭,希望各位能伸手援手帮助城外的饥民,某代表即墨县感谢各位”,李烨说完,向四下看了看。座位上的名士没有想到,李烨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都低着头不看李烨,气氛一下子变得压抑起来。
齐县令在一旁拉了拉李烨的衣摆,暗示李烨不能这么说,李烨已经懒得跟他们磨牙,时间不等人,早一天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李烨向严力挥了一下手,严力起身给在座的名士每人发了两张纸,一张上面是李烨想买的材料,除了人和土地、木材,小到纸张、笔墨,大到粮食、石头、石炭,就没有李烨不要的。另外一张纸上写着李烨想与名士合作的商业项目,从造纸、烧砖到开矿、造船,大大小小几十条,每一条都是李烨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下来的。
这些名士拿着李烨发的两张纸反反复复的看了几遍,愣是没有搞清楚李烨这是要做什么,第一张纸上的东西还好理解,毕竟李烨想救济饥民,准备一些东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第二张纸上的内容就让名士们有些糊涂了,难道李烨想到即墨县做生意,这也太儿戏了吧。大唐官员不可以做生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难道李烨想违反不成,还是另外有什么目的。
在没有搞清楚前,名士们都闭口不言,连提问题的人都没有,一个个如木鸡般坐在那里,心里却不停地思考着李烨提出来的可能性。须臾,李烨环视了一下四周问道:“不知道在坐的哪位家中印刷书籍”,李烨突然一问,不少名士都扭头看着李烨,不知道李烨这话是什么意思。李烨一连问了三声都没有回答,李烨火气一下子就升起来了,这些名士也太不给面子了,想让李烨一个人唱独角戏啊!
李烨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某最后问一次,有谁在经营印刷生意,如果还不想回答的话,就是没有人经营印刷生意了,即墨县城里的印刷坊以后就归某”,李烨这是在明抢啊!名士们不是不回答吗?那名士们是不想要了,正好全部归李烨。听李烨这么讲,有人就开始坐不住了,真的害怕李烨不讲道理,把印刷坊抢了去。
说话间,下手一位男子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向李烨施礼道:“某柴有泽,家中经营着一家印刷坊,不知李典军所问何事”,这个商贾真的是怕了,万一李烨不按规矩出牌,自己的印刷坊就保不住了。
李烨见有人站起来很高兴,抬手压了压,意思让柴有泽先坐下,然后问道:“柴翁,不知道印刷坊现在印书是否在使用雕版法,一张板需要雕刻多少时间,一张雕版又可以印刷多少本书”,李烨问的问题相当专业了,就是同行之间都不会说的,李烨这样也有些唐突了。
柴有泽见李烨问的这么详细也说吃了一惊,不想回答但是又怕李烨会怪罪自己,便推脱说自己并不知道,回去问问再告诉李烨。这点小心事如何可以瞒得过李烨,李烨也没有强求,雕版印刷术始于隋唐年间,到晚唐时期不过二百多年,到了宋代毕升发明木活字和泥活字印刷也不过三四百年,应该供需的问题,雕版印刷术一直到明清以后都在一直的使用,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
晚唐时期,正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各家在雕刻的木料、油墨及技术上都是相互之间保密的,轻易不会告人。李烨在长安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了,所以也不会责怪柴有泽,见柴有泽不愿意说,李烨继续说道:“根据某的了解,一块雕版需要一个雕工半天的时间,而一块雕版可以印刷千本的书籍,不知道某说的对否”,李烨还没有讲雕工如果雕错报废的问题,雕版在使用上千次以后,印刷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了,必须重新雕版印刷,所以,古代书籍一直以来都是紧俏产品。
柴有泽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李烨竟然如此了解印刷行业的内幕,讲的事情与自己知道的竟然分毫不差,柴有泽怀疑李烨是不是事先派人了解过自家的印刷坊,不然怎么会这么清楚啊!柴有泽抬起头看着李烨,希望能从李烨的眼神寻找到蛛丝马迹,不过让柴有泽失望了,李烨还是一副神情自若的某样,丝毫无法差距李烨心里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