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玉书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尘缘难易了,却成空(一)

第二十五章 尘缘难易了,却成空(一)(1/3)

这边李秀云不敢怠慢,出了小院便往城外一路飞驰,突然脚下一停,心道:“这岳麓山在什么地方?”暗怪自己大意没有问清方向,不过以当时的情况只怕也是没有机会。

正在这时,却听“得得”的马蹄声作响。李秀云趁着月色望去,远远的有一人正骑马往这边而来,兀自左顾右盼,似乎巡逻一般。

李秀云暗道:“看来这只怕也是长河帮与潇水帮的手下。”又道:“来到正好!”只见他一个闪身来到马前,依旧拱手行礼道:“这位兄弟,在下有一事相询。”

那人哪里料到这大黑夜的突然这么窜出来一人,显然大吃一惊,以为有何怪事,扬鞭而立。待看清李秀云模样后,怒道:“臭小子这般不长眼,半夜吓唬大爷来了!”说着举鞭便要打。

李秀云哪里会等到他扬鞭击落,一个上前拉住马缰,向上一提,那人“啊”的一声,坐立不稳,一跤摔倒在地,还未等他回过神来,便觉一股凉气直冲面门。

只见李秀云已拔出了长剑,剑尖抵住那人的喉咙,问道:“岳麓山怎么走?”

那人命悬一线,哪里还敢造次,忙哭丧着脸详细说明了方向,又再央求道:“大爷饶命,小的是有眼不识泰山……”

李秀云料他说的是真话,又怕节外生枝,一掌拍向他脑门,只用了两成功力,那人果真应声倒地,便即昏去。

李秀云翻身上马,只见月上中天,已是子时,忙扬鞭快马往岳麓山而去。这一路虽也有些人来小小阻扰,却也被他三拳两脚打发了过去。

待来到岳麓山脚下,只见此山山峦叠嶂,绵绵不绝,颇为壮观。而据说此山属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因而也是闻名天下。

李秀云将马放在山下,沿着石阶往山上而行,来到半山腰处,果见在茂密的树林中有一寺庙。这寺庙山门宏大,成楼牌状,上书“麓山寺”三个大字,显得格外古朴庄严,他一见之下不由得也是心生膜拜之感。

李秀云来到寺庙大门前,心道:“这个时刻寺中僧人只怕都已入睡,如何是好?”想要偷偷溜进寺中,但一来自是唐突,怕引起误会,二来自己也不识路,如何找得到招贤大师,只得依照江湖规矩,敲门拜山。

李秀云敲敲停停,怕寺中僧人睡得熟听不见,这敲门声在这半夜里倒也显得格外大声。

片刻过后,寺中终于有人问道:“何人半夜

来敲门?”李秀云喜道:“大师快快开门,在下有急事!”

待寺门打开,一和尚站在门内,睡眼惺忪,显然是刚被李秀云敲门声吵醒,但他仍旧合十问道:“施主有何急事?”

李秀云见对方不过十来岁,年纪尚小,但也合十回礼说道:“小师父,在下有急事求见招贤大师,劳烦通报一声。”

那小和尚脸显为难之色,喃喃道:“这大半夜的,主持只怕早已入睡,可不大方便。”

李秀云见他犹豫不决,忙道:“小师父,正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急事更是与救人有关!救人如救火,哪里还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劳烦你见到大师后,就说是长沙府沈青衣沈大侠派人前来,有要事相求。”

那小和尚听他这么说,也觉有理,忙合十道:“施主稍等。”转身便即离去。

不一会儿,那小和尚回来便道:“施主请随我来。”李秀云微微欠身,随小和尚来到寺庙内。

进得庙来,只见不算大的院子内有一口大池塘,这在寺庙中叫做放生池。两人径直穿过池塘,来到正前方的一座殿前,李秀云抬头望去,只见上面牌匾上写有“弥勒殿”三个大字。进殿后,果见佛台上供奉着一尊弥勒佛像。

两人未作停留,又再穿过该殿,方来到正殿“大雄宝殿”前。那小和尚对李秀云道:“主持便在殿中相候。”说完转身离去。

李秀云道了声谢,转身打量了一下这大雄宝殿,只见其说大不大,然重檐歇顶,颇有遗风古道之感,让人心生敬意。

李秀云虽身着夜行衣,但也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进入殿中。

来到殿内,刚入眼帘的便是佛台上的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其雕绘的可谓栩栩如生,古朴庄重之至,仿佛给人一种默默注视天下苍生之感。

李秀云虽也不信仰佛教,然而看到这种阵势,心下也是暗暗惊异,默默打量着这佛家的至高无上之神。

突然一人念道:“阿弥陀佛。”李秀云方才回过神来,只见在佛像左侧下方有一僧人身披袈裟,早已站在那里多时。他见李秀云细细观赏佛像,便没有出言打扰,但又怕他半夜前来定有急事,只得出言提醒。

李秀云见这僧人年纪颇大,然而却有风骨伟岸之感,又兼双目清澈无比,有种能看穿一切的感觉,更是不敢怠慢,上前合十行礼说道:“在下云阳剑派李秀云,敢问可是招贤大师?

那僧人回了一礼,道:“贫僧景岑,法号招贤,请问施主所来何事。”

李秀云忙将怀中沈青衣的令牌双手奉上,道:“在下受沈大侠之托来见大师,望大师带我见一人,有要事相告。”

招贤接过令牌,默默注视良久不语。李秀云随他目光看去,却见那令牌上却刻有一个金色的“南”字,不知代表何意。

那招贤大师片刻过后却低叹一声,自言道:“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人聚人散,亦是如此。”

李秀云知他说的是禅语,但却不知他所指是什么意思。招贤却望着他道:“沈大侠可还安好?”

李秀云回道:“沈大侠安然无恙,只是暂时无法脱身,方才托晚辈前来。”招贤微一点头,道:“施主请随贫僧来。”

两人便即一道穿过正殿,来到后殿前。这后殿乃藏经阁,寺外之人自是不便进入,招贤道:“施主请稍等。”便进入殿中。

李秀云左右无事,便在院中渡步,四处细细打量。只见这阁前有两颗枝叶茂盛的松树,相对而立,又虬枝交错直上云天,似是高不可攀,甚为罕见。李秀云啧啧称奇,暗道:“这两颗罗汉松怕也有不下几百年历史,若是天天在此听高僧讲经说法,难保有一天也能立地成佛。”

想到这里,李秀云又来到树后,却见树后有一块石碑。走近一看,这石碑大约有一个半人的高度,石碑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李秀云借着月色看来,这碑文有一千余字,写的主要是麓山寺从建立以来到立此碑时的兴废修茸以及历代禅师宣讲佛法的经过。

李秀云少读诗书,可谓文武并重,只觉这石碑无论书法、文采、雕刻都甚为独特,不由为之所吸引。

他正在其细细品味之时,突然一浑厚的声音远远从藏经阁中传来,道:“阁下既然来了,何不现身相见?”

李秀云听这声音并非招贤大师的声音,也不知道是不是对自己所说,便来到殿前,又见左右并无他人。正在奇怪之时,却有一声怪笑从天际传来,只见那高不可攀的松树上竟轻飘飘地飞下一人,正好落在李秀云对面不过十步之遥。

此人面相俊朗,似已年过半百,却双目紧闭,奇怪的更是在这月色之下,其脸色苍白的异常,仿似毫无血色,似乎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气息,更是不由得令人心生寒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