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皇帝远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顾真山行

    wed sep 23 21:10:01 cst 2015

    这个时候,天下已经最乱,边疆上因此有人开始作乱,这几年,虽然江鹊他们家总是遭受奸佞小人的无端**,但是一旦边疆有了战事,沈宦集团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江家,首先,他们江家世代武将,战功显赫,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和统率力,其次,江家现在也是作战英勇,所向无敌,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忠心为国。

    而江鹊虽然一心向文,但是现在这种情形,他也经常习武,也随着爹爹打了不少大仗恶仗,因此也算是军中的一员老将。军中的人也是对他佩服赞誉有加。

    每次一打完仗,沈宦集团总是先解除他的兵权,每次的理由都是拥兵过重,恐碍圣行,看到没有,没有无缘无故的解除兵权,人家是“恐碍圣行”。每次再让他重新执掌兵权时,以前对他解除兵权时的表面光鲜实际恶劣的态度都一扫而光了,好像都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谁知道呢,恐怕只有皇帝和江家明白这个中深意,任谁也猜不透,流传了这么久的皇帝制度都是这一套。

    其实,哪个人又何尝不明白这一切呢,或许有些人不明白,完全君主独威,民子愚愚,但是大部分人即使不能够认识到它的本质,它的苦还是深深地印刻到黎民百姓的内心当中的。

    现在,又来了,原来魏魆没有当皇帝,不过也和当皇帝差不多,甚至很有可能,这种对待忠臣的习惯就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做到的,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还有做到这种事情的深刻考量,那就是,提前以天子的名义,除去或者半除去自己的眼中钉或者障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的人解除了之后就没有打算再任用。比如那些当面辱骂自己为阉党,阉党害国之类的,或者有的仗势着自己的一片忠心,有的仗势着自己的军功。有的不敢当面说,就在市井里组织发表一些煽动性的爱国言论,当然,这些被骂为阉党的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的森严的调机机构很快就能够捕捉到这些 对他们不利的言论,并将它们汇集起来,交由翎花卫去执行,一般都是秘密残忍处决。

    另外一些被半除去的,就是像江家这样的,是可以帮助他们保住国家的人,这种人是万万不能除去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作战英勇,能够保卫国家,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份拳拳的爱国心,为着这个国家能够一切向好。而这样的话,就不是沈宦集团喜欢看到的了。而且军功越大,说明也对保住国家越重要,同时另一方面,大多数都是敢于直言批评政事的。

    现在,又来了,江家已经习惯了,可是,这江山,到底是为谁保?为沈宦集团的魏魆?直到这次,魏魆新当上皇帝再给他官复原职,他才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感觉这天下不是为有道明君所保的。他要作出一些改变,他是整个江家。

    这次,边疆的叛乱非同小可,不管是不是为了魏魆而保这个天下,他都愿意拼死去打好这一仗,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这是百分肯定的。

    这一仗可真是一场恶仗,死伤了不少官兵,就连江鹊的父亲都阵亡了,当噩耗传到江夫人的耳中时,江夫人承受不住这种打击,悲伤过度,先是中风,后来没有几天就去世了。这个时候,李嫣她们一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得知这场仗打得很是辛苦,不像以往那样轻松,至少以往从来没有死过那么多人,更何况,这次江鹊的父亲还阵亡了。他们都替江鹊的父亲惋惜,也很担心江鹊的安危。后来,江鹊的母亲因为得知噩耗中风了之后,他们还去江家看望江夫人,谁想后来,她逝世了。因此,他们为江夫人举行厚葬,这也算尽他们一份责任,以告慰江鹊父亲的在天之灵,愿江夫人一路走好。

    不过,对方的人也没有少死,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打败了这个强劲的对手。在打败这个叛军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班师走到顾真山,所有人再也走不动了,并且天还下起了大雨,更是阻断了归途。看到这种情形,江鹊感觉时机来了,他不能让自己的父亲白死,他也要完成他父亲的遗愿,那就是推翻沈宦集团,重建一方美好太平世界,这也算是他的心愿,毕竟,他也是军中的一员老将了,多少征战,多少死伤,这些人竟然是为了保那些人的天下,想想也是醉了。不值,就是不值!

    现在来到了顾真山,仿佛天命所至,时机正合。

    顾真山是一系列连绵不断山的总称,东北西南走向,山的东北接近京城,山中据说四季并存,不过由于大部分接近边疆,自从天下开始战乱以来,本来生活在这里的人都非常少,这样一来,大部分山人都迁往其他国家去避乱了,山中基本上再没有什么人。

    因此,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之后,江鹊将父亲埋在了山的外面,不过离山并不远,因为战士们确实没有什么力气了,自己走路都困难,更何况是抬着这样一重重的棺材,因此只能草草的埋了,不过,江鹊想,以后在山里安顿好了,就将父亲移入山中安葬。

    走了一段时间,江鹊和剩下的残兵败将停了下来,寻了些野果充饥。果然,吃了之后,精神状态好多了。不过,他们好像走不出去了,找不到来时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