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宗室
字体: 16 + -

九边大同_第78章 大明平虏伯?(1)

皇城擂鼓,休沐在家享受新年的大臣们有知道大同战报,也有不知道,但心里都不痛快。大明朝的工资9那么点,连个假期都不让人好好休,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奉天殿外,魏忠贤在大臣堆里打转,逢人91张讨喜的笑脸,见副都御使钟羽正和工部侍郎董汉儒聊得投机,1听两人在聊大同军事。钟羽正和杨肇基都是青州府人,1个有清名,1个是地方望族,关系还是不错的。

老魏在1旁听他们谈卫所军制兴复的可能,插嘴道:“2位大人还不知道吧?大同东路参将朱以溯朱大人整顿了4个卫所,出兵万骑于塞外大胜,俘斩4千余。”

“哦,魏公公知道详情?”

“可不是?万岁爷这不招呼朝臣朝议,今个儿是正月初1,朱大人这军功来的可真是时候,别提万岁爷那高兴劲儿了。”

魏忠贤搓搓手道:“上次听钟大人那个战国的故事还让咱家念念不忘,钟大人还没讲完,咱家可还记着呢,这回可要讲完,给咱家续上,不然这心里惦记着,怪难受。”

董汉儒撇过头去,钟羽正轻咳两声道:“咱本官9讲了,魏公公可要听仔细了。”

“钟大人请讲,咱家这儿早准备好了。”魏忠贤不识字,客氏也读书不多。偏偏他喜欢卖弄,9给客氏讲故事,只能借别人的拿来给客氏讲。

“咳咳,这从前啊,有1个人。”讲到这里,钟羽正闭口不谈。

老魏奇怪道:“不是那个故事,钟大人莫非记错了?上次你明明讲的是两个国家交战,1个国家追兵还帮败军修车轱辘的故事。”

“魏公公,是本大人讲故事,还是你讲故事?”

“当然是钟大人讲故事,咱家哪能讲的了故事,钟大人请讲。”

又轻咳两声,钟羽正这个老头儿憋着笑意道:“这回可听好了,战国的时候,有1个人。”

老魏想不明白:“对对,9是战国的,钟大人继续讲,咱家听着呢。”

钟羽正捂着肚皮,强忍着笑意道:“魏公公别急嘛,以后还是能续上的。”

说着,钟羽正看到兼职御使徐光启,笑着上去打招呼。留老魏原地1个人思考,正好见礼部尚书,钟羽正的青州益都老乡状元赵秉忠,9见赵秉忠抚须自言自语:“从前有1个人……唔,下面竟然没了。不过本官也很想知道以后能不能续上,魏公公愿不愿意续上?”

魏忠贤想明白了,脸色铁青着陪笑:“钟大人风趣戏弄咱家,状元公为啥要揭开伤口,让咱家心里好不难受。”

礼部尚书人人都能当,但状元3年91个,所以赵秉忠喜欢被人称呼为状元公。他和煦笑笑:“今日大伙都在和家人做伴,都怪你多事,害的大伙宴席到1半儿,你说副都御使会不会给你好脸色?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军功在那里摆着,又不会没了,你啊,还缺火候。”

“是是,是咱家的不是,状元公教育的是。”

魏忠贤抱着拂尘隐晦着脸走了,钟羽正和徐光启等人过来,钟羽正道:“老夫干的9是得罪人的差事,也不怕他魏忠贤。赵公挑明,这不是白白得罪了魏忠贤,这是何苦?”

“粗鄙阉人不通文墨,既然骂了9骂明白。实不相瞒,看他在那里沉思,这叫本官于心何忍啊。这不,那张脸青青的,多解气!”

徐光启等人抚须轻笑,不多时奉天殿外太监奏乐高唱:“上喻,百官入殿。”

平常皇帝都是在太和殿听政,这儿是接受百官朝拜和议事的地方,奉天殿其实只在重要典礼时才用,平常都不怎么用。1般时候皇帝会在自己的寝宫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

走完过场,天启皇帝赐百官平身后,扬着手里奏折沉吟道:“正月初1召集诸公朝议实有不该,不过今天有1件大喜事好叫诸公知晓,也算今年的好兆头,请诸公过目。”

内阁首辅叶向高先看,微微颔首又摇头:“这字别具1格,只是文笔粗白难登大雅之堂。作为军将,已是难得之事。”

叶向高有1手好字,龙椅上的天启脸色黑了黑,魏忠贤不由轻咳了两声,叶向高只是看1眼魏忠贤,垂目研读奏折,看完又递给兵部尚书黄克缵,奏折走了1圈,内阁、6部尚书、侍郎于御使先后阅读。

叶向高不说话,兵部尚书黄克缵出列道:“陛下,军功记载详实,不似伪报。臣为大明能有朱以溯、朱弘昭如此赤胆勇将而心喜。”

左都御史*星抖着胡子,人老声壮:“不然,臣以为军功议定不可如此仓促。需等大同诸官验功折子到了后,两相佐证,再议不迟。否则朝廷轻率定功,后堪合不实,必遭非议。”

天启皇帝脸色1阴,什么朝廷轻率,这不是拐着弯儿说他这个皇帝轻率吗?不过人家*星是御使头头,朝堂上怎么说都没事。

黄克缵对东林党不感冒,昂声道:“赵大人,如此详实的军功,岂能作假?”

“无地方官员佐证,军功还需证实。听边将1家之言,仓促定功,与国法制度不合。”

天启兴冲冲而来,被*星领着1帮御使泼了1盆冷水,这场朝议便虎头蛇尾结束。但还是把内阁、6部尚书留下,其他官员也别想回去和家人团聚,留着等晚上赐宴吧。

总算把这帮捣乱的御使弄走了,天启赐座,毕竟这都是1帮老头儿,赐个座,说不好这议功时这帮人会心软。

“朕可以向诸公保证,这军功不掺1丝水份。朱参将身为宗室,父子2人亲率万骑出塞阵斩2酋,俘斩4千,收复塞外失地千里。扬我国威,振我军心,如此大的功劳,朕要重赏。诸公议议,如何赏赐才能体现朝廷大度,以让天下宗室心动赴边为国戍边效力?”

内阁、6部大员听着眉头都皱皱,无人先开口。皇帝的意思很明白,要重重封赏。而且已经定下了基调,根本不给他们说3道4的机会。

既然皇帝都说军功不掺水份,说明1个原因,那9是这立下大功的朱以溯父子,他们身边有众多皇帝的耳目。

封赏军将,这帮文官打心底里不太乐意,特别是封赏宗室将领,这更是**。宗室身份本9**,如今谁为他们开口,等朱以溯父子栽了,难保不会被皇帝秋后算账。

更关键的是朱以溯父子是振兴卫所军制,卫所军制很可怕,1旦兴复9意味着招募的战兵体系要衰竭,多少战兵将领会丢掉饭碗,到时候将心、兵心不稳,这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不同于如同私兵的战兵,卫所军是实实在在的行政编制,卫所军强大起来,皇帝的底气9足。若5军都督府跟着卫所军制1起抬头,有强盛、不需朝廷粮饷挟制的卫所军做支撑,那些都督府的勋戚们腰杆子会更直,会冲击朝廷内部的话语权。

所以,打心眼里,列坐的大臣都不愿意提高朱以溯的地位。不少大臣都现在认为朱以溯是万历皇帝遗留的1枚棋子,而这时,9是这枚棋子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君权和臣权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息来下,斗智斗勇。而军权9是重中之重,皇帝手里的军权盛,臣权9会被压制。若皇帝手里没有强军,皇帝的底气9不足。

这回皇帝太猛了,不信任外姓将领,直接抬出了宗室将领,这是继外戚将领、宦官将领后又1轮对军权的冲击。用的还是卫所军制,让掌握财政大权的大臣们措手不及。

不管皇帝用什么人带兵,只要是战兵体系,掌握朝廷财政粮饷的大臣们,有的是手段收拾带兵将领。而根基扎在卫所军制上的将领,完全可以不鸟事朝廷的粮饷。按规定,也要不来,还要交出去1部分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