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十卷 日落_四百一十 山穷水尽(四)

抗战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刻,不是南京大屠杀,而是这一场豫湘桂大会战,也可以称之为豫湘桂大溃败,在倭寇四十万大军猛烈攻势之下,三大战区一溃千里,我最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和无能在这一场大溃退中显露无疑,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校长要建立复兴社甚至放松了对国民政府的管制,看来在校长看来,国民政府这个混乱时期的产物已经不适合继续存在下去了。

先总理规划的建国大纲里面的第三步,就是正式行宪,三个月后国民政府辞职解散,中华民国国府正式成立,总的来说,国民政府只是过渡时期也就是训政时期的代替物,是国民党用来带领全国走向宪政之路的特殊机构,并不能算是正式的政府,但是,这样的一个机构产生于混乱时期,鱼龙混杂,鱼目混珠之事不绝于耳,基层组织更是难以管制,官场之间裙带关系更是盘根错节,加之抗战时期,校长无力管制这些人。

所以对国民政府失望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校长,校长为此开始组织和扶持复兴社,加紧立宪脚步,准备正式行宪,解散这个腐朽无能的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好重新组织一下政府的职能,改变政府无能的情况,也好减轻一下校长的负担,民国二十五年的五五宪草就是这样诞生的,但是张学良一个西安事变,满盘皆输,以至于立宪还要等到民国三十六年才能实现……

这一场豫湘桂大溃败,更体现出了国民政府职能上的缺失和官职员的无能,经过这场事变之后,校长才会加快速度,在战争结束之后就立刻开始了立宪的步伐,虽然共产党和民盟缺席,但是还是有其他党派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依然达到了法定人数,所以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了宪法,正式行宪,但是,校长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他的理想……

倭寇恐怖的攻势开始了,而我的北返之路却依然缓慢,因为我还是对国内的情况抱有一丝幻想,就算蒋鼎文汤恩伯不行,李宗仁将军和薛岳将军应该不会让我失望的,二人都是名将,都是和倭寇打过无数交道的名将,既然倭寇开始了进攻,他们二人应该也有准备才是,我甚至已经做好了第一战区全面战败的心理准备,但是至少应该是两个月之后,那个时候,我也差不多率军回到国内了。

史迪威发了电报了,措辞极为严厉,已命令的口吻命令我立刻率军南下,盟军司令部也从印度发来了电报,不过很明显,盟军司令部电报的口吻比史迪威电报的口吻要让我舒服的多,那是近乎恳求的口吻,所以我回了盟军司令部的电报,告诉他们,没有校长的命令,我绝对不会回军;至于史迪威的电报,呵呵,两手各抓住左右两边,稍微一用力,嗯,结束了。

十天之后,校长的电报来了,告诉我国内战事非常不明朗,整个战线已成溃退之势,倭寇的用力之猛出乎他的想象,短短十天之内竟然击溃了数十个师,攻占大量领土,第一战区连连溃退,第九战区薛岳部和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也不断的后退以避倭寇兵锋,急需一百兵团的回援,令我立刻率军返回,攻取仰光之后立刻回军北返归国。

我的计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没等美国做出反应,国内就支撑不住了,看来我必须要紧急归国了!

但是这个时候率全军南下攻打仰光显然不是非常明智的决定,我想,我应该选一支部队南下,主力继续北返,否则,将会极其的耽误时间,但是这支部队能够承担全军的任务吗?时间方面也能掌握好吗?思来想去,我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孙立人的新一军。

“立人兄,这个任务,就要交给你了,你有这个信心吗?你的时间不多,最多二十天,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北返,国内情况非常危急,你必须要加紧时间,否则这个任务不能完成的话,新一军可就要孤军滞留于缅甸了,那个时候,你的情况可就不妙了。”我找来了孙立人,把这个消息和他说了一下,说明了我的要求。

孙立人大喜过望:“司令,这个任务您就放心的交给新一军,新一军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仰光,追上大部队的脚步,绝对不会丢了我们一百兵团的脸面!”我点点头,说道:“只有二十天,二十天一过,我可就不能再等了,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孙立人挺身立正:“卑职明白!”

孙立人的能力我是相信的,我也确信他有那个能力拿下仰光,完成我们的任务,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国了,甚是想念国家的一切,也甚是担心国家的一切,五九战区情况不妙,第一战区一溃千里,据说第一战区的倭寇已经快要进逼洛阳了,这可如何是好?我安排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部队不也危险了吗?那些军队虽然不算是我的嫡系,可是也是和我并肩战斗过的军队,我如何可以放任他们不管?

一旦洛阳被攻陷,吕梁山和太行山上的二十多万部队可就危险了,不行,我要立刻告诉校长让吕梁山和太行山上的部队撤下来,但是,蒋鼎文和汤恩伯虽然没什么能力,却不至于放任那二十多万部队不用,估计他们应该已经调用了那些部队了,实在不行就让他们往第二战区撤退,和阎锡山主席的军队一起防守第二战区,第一战区的情况实在是危险之极,混乱一片。

国家处于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几乎是必败之局了,该死,要是那两个集团军尚在,倒还可以驰援,但是这两个集团军正在云南和五十六师团打成一片,张灵甫大哥的七十四军也在那里攻击五十六师团,那十万多人的部队还拿不下倭寇两万多人据守的地方?简直是不可置信,就算是七十四军一个军也足够了,虽然那里地形险要,不过训练有素的七十四军,也受过专门的训练。

张灵甫大哥可是和我一起飞夺张古峰的绝世悍将,我就不信他收拾不了五十六师团。

我继续率军前进,同时不断的关注着国内的战事,包括第五战区李宗仁将军的部队在徐州西南部被倭寇追上,损失了一个师的部队才撤退走,进入下一个工事准备抵抗,但是兵力严重不足;第九战区薛岳将军所部在长江上和倭寇展开了惊天动地的炮战和反登陆战,大战三天三夜,最后损失重火力三分之一,损兵过万,倒是阻止了倭寇三天,倭寇三天都渡不过长江,损兵五千余,但是第四日,倭寇登陆了。

薛岳将军所部损失惨重,不断后退,目前已经失去了安徽一半收复的领土,边战边退,根本挡不住倭寇前进的步伐;我真的非常担忧,云南的整编军应该也差不多可以出兵背上了,要是再不出动,可就糟了,好不容易收复下来的领土可就真的要重新丢给倭寇了,整编军本来就受过严格的德式训练,就算没有结训,战斗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加上美式装备,足够抵挡倭寇的步伐了。

倭寇军队两路从东到西进逼重庆,一路从北到南打通交通线,其用以非常明显了,就是想至我华夏于死地,我要是想达成我的目的,那么挫败倭寇的进攻就是最重要的方法了,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才能和他们重新坐到谈判桌上,否则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肯定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的,我会把一百兵团二十万大军全部压上去,狠狠的收拾他们,不信干不掉他们!这一回,是他们自寻死路,出动四十万军队,我就算是拼到鱼死网破,也要掰下他两颗牙!

孙立人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两天的时间赶回去,五天的时间干掉了仰光的倭寇,七天的时间赶了回来,一共用了十四天,距离我限定的时间还有六天,把英国人看的一愣一愣的,据说孙立人打回去的时候,倭寇正在围攻英军,英军主力已经命悬一线了,孙立人成为了他们的恩人。

我很满意的看着满身尘土一脸硝烟的孙立人,第一次觉得他也挺可爱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把孙立人看成了我的亲信大将,想做我的亲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才可以,我已经准备要给孙立人更大的发挥空间。

此时距离国境线也就不到十天的距离了,我命令部队再一次加快速度,加速赶回国内,云南那里还有史迪威这个大麻烦呢,我撕了他的电报,命令发报员从此以后史迪威的任何电报收到了就烧掉,除了校长的电报,我不想见到任何人的电报,盟军司令部倒是很老实的没有再发来电报,但是看起来史迪威还是非常执着的,发报员向我抱怨总是要烧毁电报,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我不管这些,我已经把我的任务完成了,缅甸战役已经以盟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历时两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第一百兵团全面承担起了缅甸战役的主力军任务,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将倭寇的十八师团、五十五师团和三十三师团三个师团的主力歼灭,和其他的零散的倭寇加起来差不多有八万左右,全面溃败,缅甸“光复”,这场战役的胜利将算在我的身上,而不是史迪威的身上,这几乎是个共识,尤其是英国人是这样认为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史迪威取得的胜利,因为这是我完成的任务,这是我率领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或者得到了美国的帮助,但是绝对不是史迪威的帮助,史迪威因为攻打不下一个村庄而被我赶走的事情也被盟国的人所尽知,史迪威大概是恨毒了我,而后我的电报似乎也起到了作用,罗斯福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开始逐步改变了一些对中国的看法,并且准备派遣一个团队来中国做些什么,具体的情况我不知道。

总而言之,我可以真正的算作是二战世界名将了,而不仅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名将,两者的意义不同,两者的意义在于,凭借前者的身份我可以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华民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后者,只能算作是国内的英雄,而不会得到盟国的那些国家的重视,中国还是会被他们看做是二流国家,不能在战后的世界秩序重组上面获得什么利益,这可就完全不符合我国的利益了。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的,既然我已经取得了这个名分,听说罗斯福和英国女王都打算授予我什么勋章,好像还有孙立人他们也能得到勋章,这个勋章到了手,名分也就实在了;当然这还不够,我还要把史迪威赶走,独立指挥云南反击战,把五十六师团收拾掉,完全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还有对付倭寇四十万大军的大战,这些战争全部胜利之后,就算是美国的什么将军元帅,我也能和他们做到平起平坐了。

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底,我率领大军抵达了云南边境,和七十四军张灵甫大哥所部会和了,也见到了满脸铁青,神色极其不善的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