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九卷 曙光_三百六十七 出兵同古(下)

张灵甫大哥一惊,说道:“司令,这么做,会不会不太好?我们把倭寇的头颅割下来,被那些英国记者给看到了,不知道他们还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我们,什么残暴,什么灭绝人性,他们对于我们的印象本就不好,要是这样的报道传到国际上,对于我们的名望,似乎不是很有益处,司令,卑职以为,这件事情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我很满意张灵甫大哥的谨慎和大局观,能够考虑到这一点,也不愧于张灵甫大哥北大才子的美名,但是,他考虑的还是有些偏颇了。

我笑道:“灵甫兄,你考虑问题有些犹豫了,我们这样做,被那些英国佬看到了,自然会骂我们残忍,残暴,灭绝人性惨绝人寰之类的,但是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忧,因为这对我们而言,是有好处的,因为那会让英国人和美国人尤其是他们的军队和人民,对我们产生恐惧感。

我们大可以对外宣称,这是中国军队战斗的规则,是我们计量军功的标准,那就是斩首,看谁斩下来的头颅多,那就是战功多,那样的战功无可置疑,就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战斗结束后,依据头颅数量来计算军功,进行奖励,这是我们自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方法,自然要延续使用。

英国佬美国佬大可四处宣传我们残暴不仁,但是他们的国民和军队将会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产生恐惧感,而不是轻视和蔑视,这样对于我们在缅甸作战而言是有好处的,至于我们的名望的下降,那倒也无所谓,我们也可以宣传,我们只对敌人这样,不对朋友和自己的国民这样,谁要做我们的敌人,面对的自然就是这种下场,明白吗?”

张灵甫大哥细细思量,笑道:“司令大才,卑职多有不如,卑职立刻就去办。”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七日,我率领一一一师两万大军抵达了滇缅路南端据点同古,并且在同古开始布防,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十一万。同古距仰光二百六十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司令,我们来这里的路上,我看着那些缅甸人的眼神儿都不太对劲,怎么感觉像是在看仇人一样?这不对劲啊,我们帮着他们打仇人,他们怎么还把我们当仇人?”周志浩来到我身边,对我说道,一脸的郁闷。

周志浩是现在一一一师的代理师长,自从长沙大捷和武汉大捷之后,我就卸任了一一一师师长,校长让我在担任一百军军长的同时还要兼任一一一师师长是因为一一一师一直都是一百军中的灵魂军队和绝对主力,是我最早的军队五二四团改编而来的军队,所以这样一支最为精锐的部队,校长自然不放心交到别人手中,所以才一直由我兼任。

但是数次大战下来,我发现这样做不好,我既要指挥全军,又要指挥一一一师,一一一师上前线作战没有师长统帅,这如何使得?于是武汉大捷过后的全军整编当中,我就卸任了一一一师的师长职务,张灵甫大哥也卸任了一一一师副师长职务,将一一一师的师长职务交给了杨瑞符大哥,杨瑞符大哥也同时卸任一零七旅的旅长职务,升任中将师长,原来的旅长职务由副旅长接任。

但是大战过后杨瑞符大哥受了伤,不能随军远征,而我又不能临时抽调什么人去做一一一师这个重要的师的师长,于是就直接把一零九旅的旅长周志浩提拔为代理师长,反正都是同一个师的三个主要领导人之一,一一一师能接受,校长能接受,我也能接受,所以,周志浩就暂时代理了一一一师的师长职务,待得杨瑞符大哥伤愈归队,再行卸任;所以此同古之役,将有周志浩担任我的副手。

这家伙机灵,鬼精鬼精的,打仗从来都不吃亏,想尽办法占倭寇的便宜,数次大战下来,一零九旅的老兵存活量是最高的,战功也是隐隐超过了一零七旅和一零八旅,所以我选择了他而没有选择一零八旅旅长谭勇,那家伙就是个猛将,也就只能统帅一支部队打仗,指挥全军,他还差了些火候;周志浩就是不二人选了,其实我早就想把他提拔上来,但是他没有上过军校,只是原来五二四团里的连长,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人,也就识几个大字,所以一直就搁置下来。

不过后来增强一百军整体文化素质的时候,这家伙的机灵劲儿使了出来,连续三次考试都考了第一名,所以走入了我的视野,我开始想着要好好的提拔他,虽然他当时已经是个旅长了,但是他要是像谭勇一样,也只能做个旅长了,现在,我是打算让他去做个师长之类的军官,甚至还有可能做到军长的职位。

他也没有让我失望,一直让我隐隐感到担忧的问题,他也发现了。

我叹了口气,回答道:“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在帮他们的殖民者打仗,为的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殖民者的帮凶,他们对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印象吗?如果是几十年前日俄战争的时代,倭寇也是在打殖民我们东北的老毛子,但是我们对倭寇有什么好的印象吗?都是一样的,缅甸也想独立,他们也有政党,也在谋求独立,对于我们这样的殖民者的帮凶,他们会对我们友好吗?”

这些问题,来缅甸之前我就做好了功课,我也将我们的定位找好了,那就是殖民者的帮凶;英国人可不是为了保证缅甸的利益,而是为了保证他们在缅甸的利益,至于缅甸人的死活,对他们而言是无所谓的,他们只要保证在缅甸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就好了,所为保卫缅甸,在缅甸人看来,更像是保卫殖民。

缅甸和英国此时的关系也极为紧张,一如目前印度和英国的关系,十九世纪英国占领缅甸后,把缅甸作为印度的一个省,从此缅甸百姓便受到英、印的双重剥削。英国殖民当局将缅甸出产的大米六成运向国外,还禁止缅甸人手工编织他们日常使用的“隆基”(一种缠在腰上的布),布类都要使用英国的产品,暗中织造的妇女要被逮捕,据说有些人的手指也被剁掉了。

印度猴子也是为虎作伥,狐假虎威,全面侵犯缅甸的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缅甸大街上全部都是印度人的商店印度人的公司印度人的工厂,甚至土地村落人口都掌握在印度人的手里,虽然背后的主子都是英国人;所以缅甸人的那种“建立一个缅甸人的缅甸”的思想,自然也是不难理解的。

面对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双重压迫,缅甸自然也如同印度一样,想要获得自由,他们采取了各种方法,西元一九三零年缅甸革命组织“咖咙会”发起暴动,可惜失败了,西元一九三九年,参加过暴动的数万居民惨遭屠杀。英国人因害怕缅甸人造反,要求军队中绝对不吸收缅甸人,更是严格限制缅甸人进行任何武装训练,缅甸人根本没有建立自己武装的可能。

武装暴动不成功,那就和平请愿,事实和历史证明,一切和平请愿,基本上都是失败的,除非当时的局势真的已经到了必须要结束殖民统治的时候,否则,哪个殖民者会放弃巨大的利益去成全那虚无的善名?西元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缅甸最大的党派德钦党召开了一次由各地代表参加的重要例会,他们表示愿意与英国合作反法西斯,条件是只要英国作出在战后给予缅甸独立的保证,但是英国当局拒绝任何让步。

之后一个月,“自由联盟”在仰光召开群众大会,要求英国给予缅甸独立,并号召缅甸人民不参战,开展公民不服从运动。然而,换来的是英国当局的大逮捕,德钦党的主要领导人及其它反对派的领导人、积极分子都被捕入狱。至此,缅甸人终于看清了英国殖民者的本质,那就是哪怕火烧眉毛,他们也绝对不会放弃缅甸这一块肥肉,和平请愿和任何的和平活动都是不能成功的,唯有武装暴动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他们长期被英国人和印度人死死的管辖,哪里能有武装?印度人尚且有印度土兵这样的殖民雇佣军可以发动民族大起义,而缅甸人可是没有什么缅甸土军的。

所以缅甸人在绝望中就有些病急乱投医了,正值二战爆发,英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摇摇欲坠,缅甸人便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遇,他们要找寻英国人的敌人,与他们合作反抗英国,自然交换条件就是战后得到缅甸的独立,而急于夺取东南亚和南亚资源并打击英国美国势力的倭寇,就走入了他们的视野。

倭寇自然也不傻,在我国国内损耗了过多的力量和遭遇过我国民众普遍的不合作的打击之后,倭寇学乖了,倭寇的军队也学乖了,他们敏锐的察觉到了盟军阵营里面的不和谐因素,那就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不可调和的民族国家矛盾,他们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矛盾,利用东南亚和南亚诸多被英国美国法国奴役的国家民族迫切渴望独立的心情,与他们的领导者展开谈判,请他们帮助倭寇,然后倭寇打败了英国法国美国之后,给他们自由,双反一拍即合,立刻开始合作。

倭寇承诺,日本支援缅甸独立,提供武器、弹药,由日本训练缅甸青年。以此条件,倭寇换取了和缅甸最大政党德钦党的合作,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比如凡愿意接受日本援助的各个民族主义政党合并成人民革命党;人民革命党将建立缅甸独立军,在缅甸各个地区组织起义,日本政府将保证供应“独立军”及国内起义部队一切武器和物资;日本政府立即承认缅甸独立;日军将在战争时期保卫缅甸等等,甚至缅甸方面还派出一批人接受日本方面的军事训练。

不得不说,缅甸战争开始之后造成英国人和印度人连连败退的“功绩”,就有不少是缅甸本地人创造的,他们给倭寇送情报送信息,送吃送喝,部分缅甸人甚至把倭寇当做了他们的民族解放军!一如甲午战争时期我国部分民众将倭寇军队当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王师一般……

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殖民者的帮凶”的我们,自然得不到缅甸人的帮助,我甚至觉得,只要缅甸人别帮着倭寇来对付我们就好了,目前的情况真的是这样,要是缅甸人死心塌地的帮助倭寇对付我们,我们可就遭殃了,那可真叫腹背受敌,我们还要在缅甸人的地方上对付倭寇,要是和缅甸人闹僵了,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