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九卷 曙光_三百六十四 入缅作战(二)

那帮愚蠢自大的英国人,不知道他们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吗?放弃了缅甸首府仰光,那就等于是放弃了重要的遏制倭寇北上的路线,仰光一失,倭寇便可毫无顾忌的驱兵北上,进攻任何一处战略要地!我当真是觉得愤怒不已,这些愚蠢的英国人,除了撤退,还能做些什么?除了搅局,还能做些什么?幸亏校长没有让我们接受那个什么胡敦总司令的指挥,否则不是一百军十万大军被他断送,就是我一枪崩了他,独立抗日。

进入缅甸之后,我理也没有理那些前来督促我们进兵的英国殖民地官员,一脚把他们踹开,率兵直驱腊戌,因为校长在那儿,据说那位美国人派来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也来了,但是貌似校长不是很高兴,因为电报上的通知是三月初抵达,但是史迪威却于二月十二日,也就是我还没有抵达缅甸边境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弄得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

我率领一百军大军抵达了腊戌,校长和宋美龄夫人亲自迎接了我,而在他们身边,站着一个高个子的约莫四五十岁的美国中年人,我意识到,他就是史迪威,他用严厉而惊异的眼神看着我的军队,而这一切,我后来也是逐渐明白的。

史迪威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者称之为八国联军干涉战争,因为事情的起因是清政府愚昧,煽动义和团运动,要杀尽洋人,但是洋人没杀几个,倒是害死了北京一带数十万中国人,绝对是一场灭绝人性的暴动;举个例子,数万人攻打一个百余洋人据守的教堂,连攻数日都攻不下;而在那段期间,北京一带却死亡了数万无辜百姓!这足以体现出义和团运动的本质,就是清政府煽动,但是到后来却失控了的愚昧举动!

如此,给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失败,就此不可避免;史迪威当时也年轻,他是出生于西元一八八二年,毕校长还要大五岁,当时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还在后来担任了美国驻华使馆武官一职,所以对中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中国军队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在他的眼里,中国军队还是那支停留在拖着大辫子拿着长矛鸟枪时代的无能的军队,但是,或许是我的一百军颠覆了他的看法。

一百军被称之为国军第一精锐不是徒有虚名,便是战绩也看得出来,历次大胜,几乎都有一百军的参与,或以一百军为主力,击杀倭寇甚众;从淞沪之役算起,一百军击杀的倭寇约莫已有三十余万之数,甚至还要往上走,而我军一共击杀倭寇也不过六十余万,也就是说,一百军创造了造成侵华倭寇伤亡总数一半的伟大成绩,这样的成绩,足以标示一百军“国军第一精锐”之威名。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够是那支停留在拖着大辫子拿着长矛鸟枪时代的无能的军队?便是装备,也是国军当中最好的!因为一百军最早的起家部队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就是一支德械军队,使用德国兵器,以德国方式作战,精锐强悍,虽然德国顾问已经撤走了许久,我们和德国也变成了名义上的敌国,但是德国式的军魂一直保留在我们这些五二四团最早的老人的骨髓里,可以说,德械师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德械师的军魂,一直存在!

便是部分德国式的武器,我们依旧在使用,一百军里面使用的更多,占据了总兵器装备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是苏联装备和美国装备,但是苏联人已经没有给我们继续提供军火了,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之中,更兼苏联武器弹药方面的损耗过于巨大,所以苏联装备正在淘汰之中,当然是除了火炮和战车还有飞机以外;至于其他的,就是我们开始大量的使用美国装备,美国装备占据了总兵器装备的三分之一。

最后剩下的三分之一就是我们战斗缴获的日本装备,倭寇的三八大盖我们看不上眼,因为那种武器虽然长,穿透力也强,但是要是没有击中要害部位,基本上不会致死,杀伤力实在是不够,所以我们基本没有使用三八大盖的军队,但是倭寇的轻机枪,被我们称之为“歪把子”的轻机枪还是很受欢迎的,另外他们的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炮也深得炮兵们的欢心,所以我们使用的作战炮火,基本上都是倭寇的炮。

而只有补充旅的装备是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中正式步枪,从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一百军之强悍了;别的部队当做宝贝的中正式步枪,在一百军却只是补充军队的训练用枪;这虽然说出去不太尊重校长,但是中正式步枪虽然好用,缺点也是很大的,比如说太短了,完全不能和倭寇的三八大盖相比,拼起刺刀来显得落了下风很多;战斗起来我们必然会吃亏,我将这个缺点告诉了校长,军工厂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中正二式步枪了。

至于训练标准和营养标准还有作战能力,一百军就是放到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强悍部队,在现有的武器装备下,我有信心能和同等数量的美国军队交战,并且击败他们,更不用提美国和英国所答应的全面武装一百军之后,一百军使用全套美国装备之后那更为惊人的战斗力。

训练标准上,一百军的新兵必须要接受半年以上的军事训练,具备足够的军事常识,并且拥有使用枪支的能力和一定的射击能力之后才会被允许进入一百军加入补充旅进行二次训练,否则根本没有加入一百军作战的资格,这件事情在之前是由肖山令大哥负责的,肖山令大哥去职之后,校长亲自抓了起来,那五万名补充士兵,就是经过了九个月的训练之后,才被允许到武汉加入一百军的精锐训练兵。

营养标准上,虽然不能说多好,但是一天三顿饭,顿顿都能让士兵吃饱,每天必然有荤腥的条件,那也是大多数军队望尘莫及的;因为绝大部分军队,在之前一天只有六两米饭的供应,那根本就谈不上吃饱,所以士兵们百分之九十都达不到营养标准,体内没有足够的脂肪储备,无法应对高强度作战,这也就是倭寇为什么能够以一敌五的原因,营养跟不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算是在我提出了营养改革计划并付诸实施之后,军队的粮食供应也只能提升到一人一天十两米饭的供应水平,至于菜,过去是基本没有,而目前勉强能达到炒咸菜和辣椒的水平。

不过毕竟是带些油水的炒咸菜和辣椒,每个部队的炊事部队都有油,这是农业部亲自配发的,用以改善军队生活的特殊待遇,这足以让那些面黄肌瘦的士兵多出一些红润的肤色;而一百军不同,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个人自掏腰包和某些人讨好我的收入,我将他们换成了源源不断地粮食、蔬菜、肉食和鸡蛋等等东西改善军队的伙食,这样好的伙食养出来的军队,基本上身上都有几块疙瘩肉,否则,真不好意思和倭寇士兵单对单的决斗。

所以军队里面传言,你要是看到了一个身体壮实到不敢想象的士兵,那么不是倭寇假装成的士兵,就是一百军的兵!

所以无论是营养水平还是战斗能力,一百军要是还不能和倭寇单对单,那可就真的是我的问题了!于是乎看到一百军雄赳赳气昂昂的步入腊戌城中的史迪威,面色惊骇,目光惊骇,仿佛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一般;我注意到校长偷偷的瞧了史迪威一眼,眼中是掩饰不住的骄傲。一百军给校长带来的自豪和给史迪威带来的震撼,估计是同一水平线上的。

看来校长和史迪威之间的相处,不是很愉快啊!

“校长!云海奉命率领中国远征军第一百军远征缅甸!现已抵达!一百军满员十万人整,实到十万人整,请校长检阅!”我以标准的军队正步来到校长面前,朝着校长敬了一个礼,报告到。

其实一百军的人数不止十万人,尤其是历次伤兵的休整和新兵的补充之后,伤兵回归的问题总是被人忽略,所以伤兵回营之后一百军的军队数量,已经隐隐突破了十二万之数,此次作战,我把二万余的伤兵和战斗力战斗意志不足的新兵还有部分核心老兵放在了武汉,镇守武汉的同时,将这些军队训练成一支能打仗的部队,也就成了武汉留守杨瑞符大哥的任务,杨瑞符大哥在之前的收复失地的战役中被倭寇一枪打中了腹部,受创颇重,经过治疗后脱离危险,但是无法远征,于是我就为任他为武汉军队的统帅,整合一下这支军队。

校长笑眯眯的朝我回敬一个礼:“任务完成的不错!很好!云海,来,校长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们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少将。”

校长把我引到了史迪威面前,为我介绍到;我向史迪威敬了一个礼:“参谋长先生,您好!今后我们要精诚合作,还请参谋长先生多多指教。”

史迪威看着我,眼中不知是什么情绪,而后向我回了一个军礼:“总司令先生,你好,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的非常愉快的;您的这支军队,实在是让我太过惊讶了;请问,长沙的胜利和武汉的胜利,有这样一支部队的参与吗?”

我笑道:“自然是有的,不过也不全是靠着这支军队,我国第九战区的其他军队也出了很大的力气,收复那么多的领土,不是十万人的军队可以办得到的,这一点,您应该也明白。”史迪威点头:“我明白的,有这样的军队,贵国可以取得那样的胜利,应该是非常可能的;总司令先生,关于我们承诺的装备问题,因为海上运输不易,所以暂时还没有抵达,暂时还不能交付贵军使用,所以,请您谅解;钧座,也请您谅解。”

校长摆摆手,笑道:“这件事情我们还是明白的,云海啊,暂时没有那些装备,应该不妨碍一百军的战斗力吧?”

我说道:“不妨碍,毕竟刚刚到手的新装备军队还需要熟悉和掌握的过程,一开始不可能立刻了解和使用的好新装备,所以在大战开始之前这样紧迫的时间内换装备,反而不符合军队的战斗规则,所以,至少应该有一个星期的时间用来适应新装备,而目前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因为英国人催得很急。”

史迪威很赞许的点点头:“总司令先生,您这样的做法非常正确,钧座,这位总司令先生和我所见过的其他中国将军很不一样,他非常实际,非常理智。”

这简直就是在诋毁其他的中国将军了,我们中国目前的将军虽然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但是还是有很多能征善战实事求是的优秀将领,比如那些整编军的将军,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将军,否则也不会在没有我的情况下取得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

不过校长的面色还是不错的,也许仅仅是因为我;校长指示笑眯眯的说道:“这话可就不对了,中国还是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军的,不过,你面前的总司令,可是我们中国目前最厉害的将军,你们可以多多交流交流,云海,你可以和史迪威少将商量一下关于作战的问题了,想来英国人应该很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