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九卷 曙光_三百四十五 香港沦陷(二)

香港,在我看来,是一颗比上海更加璀璨的东方明珠,在东方,没有日本的地方,就可以算作是明亮的地方了,而上海有日本的存在,这就为这颗东方明珠添上了一抹黑色,而香港则不同,香港是实实在在的英国殖民地,虽然在我看来的确是国家的耻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的繁荣程度和市民享受的权利和待遇,远超我们国家所统治的任何一个市县,的确,民国政府目前还不能给我们治下的国民那样的权利和待遇。

以至于有人说,香港就暂时交给英国吧!反正我们也管不好,与其让香港人回归之后受罪,不如让他们在英国的统治下继续享受足够的权利和良好的待遇,让他们真正地成为东方的明珠,不要受我们国内频繁的战乱的影响,香港人大抵也是这样想的,战乱时期,数十万人离开大陆,前往香港避难。

但是在倭寇铁蹄的践踏之下哪里能有真正的避难所呢?这个时代是倭寇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了,古代的时候,倭寇一直被强大的中原王朝镇压,从唐*始,我们就一直压制着倭寇,但是也无形中成就了倭寇,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是真正的天朝上国,具备足够的实力把倭寇狠狠地收拾掉,大唐以一万人马击破倭寇十万大军,迫使倭寇战战兢兢的臣服于大唐,才有了后来的遣唐使。

不过自从大唐灭亡以后,中原王朝尚武之风不再,软绵绵的宋代虽然经济科技强悍,但是军事上面一直处于守势,即使如此,倭寇也不是我们的对手,元代,其实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蒙古鞑虏建立的朝代,虽然他曾经狠狠地教训过倭寇,但是天不亡倭寇,元军数十万毁于风暴,倭寇得到了喘息之机,明代,倭寇的实力增强了,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和中原王朝对抗了,但是他们那短小浅虚的特性还是挥之不去,即使是衰落之中的大明王朝,依旧可以用足够的实力收拾倭寇,壬辰一役,大明海军大破倭寇。

一直到清朝,满清蛮夷愚昧无知,导致华夏的衰落,致使泱泱大国败于一弹丸小国之手,实在是让我难以释怀,满清的存在,是阻碍中华民族前进的绊脚石,而香港的失去,不也是在满清的统治之下吗?香港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耻辱的象征,民国初年以来,我们就算是内忧外患,却也一直没有放弃收回租界的斗争,我们已经收回了内陆的几乎全部租界,剩下的只有上海租界和香港澳门了,葡萄牙一个弹丸小国,只要我们打赢了倭寇,葡萄牙人必然归还澳门,而唯一的问题就是香港问题,英国人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香港,那对于我们而言是荣耀,对于他们而言则是耻辱。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正式终结……

乘船南下的途中,我一直在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国府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应该如何做,才能在战后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们拥有港人足够的支持,让港人相信国府一定会帮助他们,一定会让他们拥有比以往更好的权利和待遇,因为我们所要建设的新中国,也必然是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定会让港人满意,而这也是我所要告诉港人的,这次出兵,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在香港和倭寇大战,也没有那个必要,这只是要告诉港人,国府没有忘记他们,希望他们也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军座,您说,咱们为什么要出兵香港?还只出兵五百人?要是和倭寇大打的话,应该是五千甚至五万,五百人有什么用?倭寇的兵马可是一个师团还要多,三万多人近四万人,这么庞大的军队,恐怕也只有一百句能和他们抗衡,再者香港不是归英国人管吗?我们去干什么?英国人会让我们去吗?”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着沿岸的风景,思考着今后的对策,而郑宇强则走到我的身边,这样问我。

我看着郑宇强笑了笑:“你说香港是咱们的还是英国佬的?”

郑宇强说道:“当然是我们的了,要不是那帮辫子太没用,也不至于给英国佬抢过去了!香港咱们迟早是要拿回来的,怎么能让英国佬一直占着呢?”

我点头说道:“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才要出兵,倭寇出动的兵力是近两个师团,四万人的兵力,按照我军的战斗力,也只有一百军可以与之用同等兵力抗衡,那么我们至少也要出兵四万,之所以只出兵五百,就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打算帮英国佬守住香港,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倭寇在香港开战。”

郑宇强纳闷道:“这是为什么?”

我有心培养郑宇强做大将,所以耐心给他分析:“一者香港虽然被倭寇攻击,但是还是属于英国人的殖民地,英国人让不让我们派遣这么多的军队还不知道,就算答应了,打过去了,打完以后呢?守不住自然另当别论,守住了呢?英国佬忙着和德国人打仗,自顾不暇,哪有兵力支援香港?那么只能依靠我们,要是我们来了,要走会那么容易吗?请佛容易送佛难,这个道理我们懂,英国佬一样也懂,他们不会犯这个错误,因为一旦要守住香港,就必然要依靠我们,而倭寇的攻势是长期持续的,我们必然会驻扎下来,得到港人的拥护,成为香港的守护神,那么到时候,香港的归属,可就不是英国佬说了算的。

二者就算不考虑这些问题,英国佬请我们助战,那么我们可以守香港,但是海军呢?陆军我们没问题,海军的问题呢?英国佬的海军不用指望,他们的海军还没有从英吉利海峡脱身,这里的海军只是空架子,没有用,必然不是倭寇海军的对手,一旦英国佬的海军被击败,那么我们就被完完全全锁死在了香港岛上,到时候倭寇海陆空三军将我们完全封锁,香港是个港口,不是粮食产地,更没有足够的淡水,哪里供的了数万大军和百万港人的需求?这么一来,我们就会被困死在香港岛上,到最后还是要突围,能不能成功突围,还得另当别论。

三者,出动兵力自然是以一百军为首选,一百军的部队向来都是倭寇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一旦他们知道被包围的是一百军的军队,必然会纠集大军拼了老命也要干掉我们,那个时候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一百军不是一天可以建设出来的,时间非常紧迫,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建设下一支一百军,武汉的十一军可不是善茬儿,一旦一百军大损,那可就完蛋了!

而我们用少量兵力出兵香港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来英国佬不会质疑我们的动机,哪有谁用五百人去收复失地的?他们那儿再不济也有一万多人,他们不会怀疑我们的动机,所以我们可以很顺利的进入香港;其次,我们的军队数量少,行动隐蔽,自然也有足够的机动力和倭寇周旋,想要进入和离开都极为容易,不会出现无法离开的问题;其三,我们这样做可以显示我军强悍的战斗力,给港人一个国家军队威猛善战的印象,让港人记住我们,告诉他们国府没有忘记他们,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我之所以带上这五百我们全军最精锐的战士,就是这个道理,这五百人的战斗力,就算是五千倭寇进攻,我也有能力带着他们冲出重围,所以我们完全是不必担心其他的,只要让港人知道我们就可以了,顺带着我们还要宣传倭寇的凶残,告诉他们只有和我们回到国内才能安全,尽可能地多带一些港人回到国内,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战后收复香港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此一箭双雕之事,为何不做?英国佬以为我们出兵是白出兵的吗?他们会为此付出很严重的代价。”

我把整个原因通通告诉了郑宇强,郑宇强一边听一边点头,露出了深思的模样,我笑了,郑宇强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材,要是唐宇的话,只会摸着脑袋嘿嘿的傻笑……想起唐宇,我的心里不禁又是一阵难过,我从怀里拿出了那个布包,包裹着唐宇剩下来的十二支飞刀的布包,我答应唐宇要上一趟嵩山,把这些飞刀亲手交还给他的师父,少林寺住持,那个曾经的老军阀,我很想知道,那个老军阀究竟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他会放弃一切权力名位,遁入空门。

十二月十四日,四天的航程过后,我们抵达了广东省境内,广东省被倭寇占领了一部分,但是主要的土地还在我们的手中,倭寇只能实现对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干道的占领,他们根本没有兵力对我们的每一寸土地进行占领,而且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和虎视眈眈的正规军随时都能打的他们晕头转向,他们就更加无力实现对其他地方的占领了,那些既不是经济中心又不是资源中心或者战略要地的地方,占据了又有什么作用呢?途耗兵力而已。

但是正因为这样,倭寇无形之中已经被我们包围在了大城市和交通干道上,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打破这个僵局,这也是倭寇不断诱降我国的原因,过去我们尚且还有过犹豫,校长还提出要求,要倭寇恢复到七七事变以前的状态才可以恢复和谈,但是这一回,倭寇自寻死路,他们没有能力击败美国,既然这个结局已经定下来了,校长就更加没有理由和倭寇和谈了,校长的决心已经坚定了。

抵达了惠州城以后,我们开始整装准备进入香港,这一回的登陆我们决定在夜间进行,乘坐小型船只,我拜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将军为我们准备足够的小型船只,足够我们趁夜登陆香港,校长的电报还没有来,相信英国佬不会那么快的放下他们的尊严让我们出兵,我很耐心的等,我需要看到英国佬慌慌张张的样子,那样才有快感,然后打个一两场胜仗,再告诉他们香港无法坚守,让他们明白自己犯的错误是多么的愚蠢,正好好好的展示一下我们的实力,让英国佬见识一下中国军队的能力,否则他们总是以为我们还像辫子时代那般的好欺负!

十二月十五日深夜,校长的电报来了,我一看,心下兴奋不已,那帮愚蠢的英国佬,竟然在十二月三日就把九龙半岛丢掉了,苦心经营的防线被摧毁,倭寇打军已经围困住了香港岛,他们还是硬撑着不允许我军入内,告诉校长英国军队可以守住香港,十二月四日开始,倭寇开始空袭香港岛的多处工厂和民居,我感到了愤怒,虽然英国佬吃瘪我很高兴,可是受苦的却是中国人!

英国佬的粮食已经开始短缺,淡水也明显不足了,估计撑不了几天了,于是在晚上,在倭寇强行登陆香港岛被击退之后,香港总督杨慕琦爵士向校长发电,准许中国军队进入香港助战,并且希望*尽可能地多派一些军队来,校长直接把这份电文转给了我,告诉我接下来的事情由我全权处理,我笑了笑,即刻以重庆卫戍司令,一百军军长的名义发电报给杨慕琦爵士,告诉他我部五百人的军队已经在惠州集结,随时可以登陆香港,让他给我们提供可以安全登陆的地点。

杨慕琦爵士很快给我回电,说他听说过我,告诉我可以安全登陆的地点是在香港岛西南部,其他地方几乎都被倭寇围住了,同时希望我可以多带一些军队进入香港,五百人的确是有点少了。

我淡淡一笑,把电文撕了,告诉发报员发三个字回去:知道了。

“郑宇强!集合全军!今天夜里,登陆香港!”我大声说道。

“是!”郑宇强立正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