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八卷 孤军奋战_二百九十二 校长的担子(下)

我们沿海各省的教授、教员、教师、学生大多数都随着政府来到了后方,学生念大学不交学费,还要管吃管住,贫困生每个月还有补贴;一个教授到了后方,薪资是一百二十块大洋一个月,抵得上一个连的士兵的军饷;中学教员八十块大洋一个月,还有公务员的费用,那就更多了。如此繁杂的支出,加上大量减少的收入,可想而知,校长的压力,是有多大!

这几乎就是我们不可承受的巨大压力,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还要负担着巨大地伤病和战死者的抚恤,父亲留下的那笔钱已经在武汉一役之后,全部用完了,就是那一笔大商家捐献的钱款,也用的七七八八,都用在了重新恢复工厂建设之上。

而在开战初期校长给予厚望的国际援助,呵呵,那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早在九一八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领教了那号称主持国际正义的国际联盟的软弱与无能,这一次,他们毫无疑问的站在了倭寇的那一边,这一点儿也没有出乎我的预料,虽然我们在局部的战场上表现得极为优异,但是巨大的军力差距和国力差距,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所以那些洋人的选择,一点儿也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

至于国际上愿意援助我们的国家,也寥寥无几,德国限于和倭寇的条约而做不到别的,就是军事顾问也被全部召离了,基本上就断绝了和我们的一切来往;而唯一大力援助我们的国家,便是苏联,苏联的援助,只是出于他们自身的考虑而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在对付德国的时候,后方还受到倭寇的威胁,所以从民国二十六年到现在,他们已经援助了我们一亿美金,但是其中大部分,是我们用农产品抵换了的。

而且随着苏联和倭寇在东北打了一战而议和之后,我几乎可以断定,这样的援助,很快就会结束的;而英国法国就不用说了,我们失去了广州这个最后的港口之后,基本上对外贸易都要靠滇缅公路和滇越公路这两条通往英殖民地和法殖民地的公路,但是按照这两国的软弱,我可以确信,他们封锁这两条路,只是时间问题。

而美国,这个号称自由民主的大国,刚刚和政府商定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但是这是用我们的桐油换来的;但是这些钱,远非美国人带给我们的灾祸可以比拟,在这之前,美国的军火商不断的把优质的飞机零件和炮弹卖给倭寇,所以,那些威力巨大的炮弹和飞机,基本上都是美国制造的!

换句话说,在上海,在华北,在南京,在徐州,在武汉,不计其数的军人和百姓死在了这些美制炮弹之下,这些人命,是几千万的美金就可以抵偿的吗?我绝对不可能认同这样的言论,绝对不可以!

如此一来,现在的国际上,我国的处境,怎是孤立二字所能形容?空前的孤立或许可以表达我们心中的悲愤;当然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受到了这些国家无情的打击,戕害和扼杀,我们现在的处境,比之当年的德国,也不遑多让了,所以,我们只能孤军奋战,而不能幻想着会有什么人来帮助我们了。

放下了那份文件,我有些头痛的揉了揉太阳穴,转身看到了那两个侍从室的官员站在门口,我把食指竖在嘴巴上告诉他们不要说话,然后把那堆文件拿了过来,递给了他们:“委座睡着了,你们不要吵醒他!从现在开始,才要注意,不要让任何人进入委座的办公室,打搅委座的休息,有什么事情一律告诉我,我来转呈委座。”

那两个侍从室官员点点头,表示明白,而后轻轻的离开了;我走出了房门,转身把房门轻轻的关上,准备离开;刚走到楼道口,就遇上了一脸焦急的表哥还有宋美龄夫人。

表哥一见我出来,连忙上来问道:“表弟,父亲怎么样了?吃饭了吗?”

宋美龄夫人也是一脸的焦急,紧紧地盯着我。

我笑了笑说道:“不用担心,校长已经吃了饭,洗了澡,现在在休息,不要打扰他。”

表哥和宋美龄夫人都松了一口气,而后宋美龄夫人对我说道:“云海,我要进去看看他,可以吗?”

我想了想:“也可以,校长正在睡觉,您轻一点就可以了。”

宋美龄夫人点点头就进去了,我看了看表哥,说道:“表哥,你什么时候回江西?很急吗?”

表哥说道:“既然父亲无事,那我明日就回江西,那里的事物也很繁杂,所以我还是要尽快赶回去。”

我说道:“那么今日就帮帮云海吧!”

表哥问道:“帮什么?”

我说道:“校长的事务繁杂,一刻不办,就会累计很多的事情,现在校长这一睡,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估计明天之前是不会醒来的,所以方才云海才取得校长的同意帮助校长处理这些事情,但是云海处理政务的事情尚浅,害怕误事,表哥久居基层,处理地方政务经验丰富,所以想请表哥帮助云海一起处理那些事情。”

表哥先是一惊,而后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明白了!那好吧!”

遵照着命令,我和表哥把校长办公室楼底下一楼的会议室当成了临时处理政务和事物的地方,侍从室的官员也尊照着我们的指令,将一些市政府传来的民政事物朗读给我们听,而后我们口答,他们写在纸上颁布出去,至于大部门传达来的政务事件和军务事件,则由我们亲自过目,而后互相商议之后决定;我长于军务,就处理军务事件,表哥长于政务,就处理政务事件,一时间忙得天昏地暗,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了校长平日里所面临的压力和辛苦。

“表弟,今日这么一来,我才体会到父亲平日里是有多么劳累,这样繁杂的事务,都是由父亲一人处理,这是何等的工作量啊!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办,也是累的够呛,何况是父亲一人呢!”表哥处理完了一件政务,放下了笔,喝了口水,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说道。

我也放下了笔,揉了揉酸痛的眼睛,伸了个懒腰,答道:“是啊!即使校长如此勤奋,却也如此劳累,这样下去不行啊,校长的身子会累垮的,这不就和诸葛亮一样了吗?这样不行!”

表哥苦笑一声:“这样的事情,我们如何能够解决?这是政府的组织问题,政府职能不全,处理不了这些事情,才是的父亲如此劳累,但是抗战时期军事是第一要务,我们最大的任务还是对付日本人,哪里有时间去重组政府呢!”

我摇摇头说道:“这是个恶性循环,要是现在不想办法处理,就很难了!趁现在大家都忙着对付日本人而无力内斗的时候,应该是最好的时机;这样吧,以后就告诉侍从室,所有的事物按照今天的情况来处理,地方政府的民政就有他们朗读,校长口答然后传达出去,大部门的政务和军务由校长亲自过问然后处理,这样或多或少可以让校长轻松一些,要是云海得了空,可以帮助校长一些,到那时云海毕竟是军人,还要打仗,所以表哥,这个事情要拜托您了。”

表哥叹道:“我还太年轻,处理政务经验不够,还不足以帮助父亲,这个事情还要从长计议,罢了罢了,等父亲睡醒了我们再说吧!现在先处理这些事情吧!天啊!由来这么多?!”

我顺着表哥的眼光看去,可不是吗?又是两个侍从室的官员抱着两堆文件进来,开始分类,同时苦笑着说道:“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初来重庆,各种事情都要处理,所以才会这么多,要是以后稳定了,就可以减少一些了。”

我和表哥无奈的点点头,继续投入了处理事物的大业之中。

处理着处理着,我看到了一封来自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将军的军报;这个时候,薛岳将军的确已经上任了,武汉之役结束之后,陈诚将军有事情不能继续做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所以就由大功臣薛岳将军接任,代理第九战区司令的职务。

薛岳将军在军报当中说道,自从冈村宁次攻取了武汉之后,就被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两个战区的数十万大军所迫,他们自身的情况也不好,补给线拉得很长,但是却分不出足够的兵力镇守,就像是一个人,身子还在上海一带,头却已经到了武汉,这脖子伸的是有多长?所以一旦被我国军队把他的脖子切开,那他就会死的极为难看。

所以他一定会抢先下手,解决他所面对的危局,至于如何解决,薛岳将军指出了一个最大的可能性,冈村宁次会拿南昌下手;南昌城四面环山,前依赣江,后倚抚河及锦江,河流纵错,丘陵绵延,按说易守而难攻。但是,南昌城在赣江下游,鄱阳湖畔的三角洲上,是湘、赣、浙的水陆要冲,浙赣铁路与南浔铁路就在南昌交会,向塘公路与京湘国道衔接,国民政府在江西“剿共”的时候把公路线修得四通八达,正便于倭寇的机械化部队进攻。

而目前第九战区根本没有机械化部队可以抵挡倭寇的攻势,就算是炮兵也较为缺乏,很难对付得了精悍的倭寇,虽然倭寇被重创之后急需休整,短期内不会发动作战,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薛岳将军请求校长拨给他一些强悍的军队或者是武器以备战,防止南昌被攻破。

我揉了揉眼睛:“表哥,南昌危险了啊!”

表哥一愣,问道:“何出此言?”

我把薛岳将军的军报给了他,他一看,顿时面色就变得不太好了,表哥所任职的赣县,正是在江西境内,距离省会南昌也不是很远,这样一来,赣县可能也会遭到倭寇的攻击,如此一来,表哥那么久的政绩就会毁于一旦。

“表弟,这么一来,如何是好?”表哥向我问计:“就按照薛岳司令的方法去做吗?”

我点点头:“也只有这样了,薛岳司令不会妄言战事,他所说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要是南昌失陷,倭寇就会打开局面,我们的南部就很危险了,所以必须要守住南昌,所以薛岳将军的要求我们应该予以满足,不过这涉及到调动军队的事情,还是要请示一下校长的,我们先不处理,还是先处理其他的事情吧!”

表哥无奈的继续开始处理政务,而我看着那份军报,心里却是极为担忧……

这样繁杂的事物,处理起来也是千头万绪,校长的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