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七卷 保卫大武汉_二百四十七 花园口之殇(四)

校长拒绝了我的请求,不允许我北上,同时命令我率领留守武汉的整编军虽是准备作战,开赴预定的防御地区,并且命令我总管武汉三镇的全部军队,防止倭寇来袭;我大为震惊,但是我又不得不这么做,这的确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的反击不能奏效的话!那么我们的事先准备就可以抵御倭寇来袭的部队一阵子,我甚至暗地里留下了一部分精锐军队,准备将那些来袭的倭寇全部歼灭!

我立刻着手安排这些事情,命令各支正在进行严酷训练的部队停止一切训练项目,迅速集合,在主官的带领下,准备好口粮和装备,全副武装,赶到我事先划分好的各支部队的防御地点,二百师作为全军总预备队,留守武汉待命,而我本人也坐镇武汉,全权指挥这些部队,一直等到校长归来。

一直到数十年之后,即使我已经步入了耄耋之龄,即使我已经子孙满堂幸福美满,我依旧对那件事情耿耿于怀……

我一直觉得,如果我可以坚持一点,坚持一点,哪怕是顶撞校长,哪怕是不尊校长的命令带兵北上,去和倭寇决一死战,或许,就不会有那件事情的发生,那件事情的发生,对于我而言我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要是我可以再坚持一点点,在坚持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我还记得,校长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道,云海啊,你怪校长做出那样的决定吗?呵呵,你不用摇头,不要否认,校长知道,你一直在怪校长,怪校长不允许你带兵北上是不是?在你心里,校长不是个合格的领导人,因为那个时候,军队在校长的心里,远远高于百姓,要校长在三百万百姓和六十万军队的当中选择,就是要校长在那些百姓和国家命运当中选择啊!

校长没有办法,真的没有办法,云海啊,你不要怪校长心狠,校长也很痛苦,校长也觉得对不起那些人,校长一直都觉得对不起他们,可是校长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啊!云海,要是你在校长的位置上,三百万百姓,和华夏的前途命运,你会怎么选?校长相信,如果你在那个位置上,你也会这样选择的,因为国家元首,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无奈了,呵呵,云海啊,校长不是个合格的领袖,校长不是合格的领袖啊……

校长一边说一边流泪,我只是紧紧地握住校长的手,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泪已经流了满面,面对着那样的校长,我又能如何?我又能如何……

是的,要是让我选择,在校长的位置上,以校长对于整个国家的考量而言,是不能冒险的,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不能被拿来作为赌注的,没有人有那个资格和权力那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去做一场豪赌;尤其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着不慎,就是亡国之境啊!我又能如何?校长又能如何?做出那个决定,是何等的痛心?何等的痛苦?

只是那又能如何?那又能如何?就算校长同意我带兵北上,和倭寇死扛,和倭寇的精锐军队拼死作战,挡住了倭寇的进攻,那也只是一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没有充分的准备,如何保卫大武汉?如何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那只会让我辛苦训练的二十五万强军毁于一旦,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又当如何?我们还能迎来最终的胜利吗?我想,那就很不一定了……

在我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我面对这样的选择的时候,面对着这样两难的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当初的校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在什么样凄惨的心境下,才狠下心来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有那句被父亲和校长念叨了一辈子的话,两害相权取其轻……

“校长,您说什……什么……”看着面前一脸苦涩的校长,我几乎有些不敢相信我所听到的话,那是话吗……

五月二十七日,校长从郑州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校长回来的时候,面色很不好,随后,黄杰和桂永清被革职查办,原八十八师师长龙慕韩被枪决,这是抗战以来第一个被校长处决的嫡系将领,给全部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将领敲响了警钟……

我也得知了我军目前的战况;五月二十四日,校长下令将龙慕韩撤职查办,由宋希濂将军兼任八十八师师长。同时命令薛岳兵团于五月二十五日开始围攻*贤二的第十四师团;校长命令:“此次兰封会战关系整个抗日战局,务须于二十六日拂晓前将兰封、三义寨、兰封口、陈留口、曲兴集、罗王寨地区间之敌歼灭。如有畏缩不前、攻击不力者,按律严惩。”

但是倭寇显然不会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放任优势消失;五月二十五日,四十六师一三八旅旅长马威龙在兰封南郊的许楼阵亡。当晚,第八十八师以重大伤亡代价夺取兰封车站,五月二十六日,第八十七师攻克许楼。五月二十七日,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全力进攻兰封县城。下午,丰岛联队长率领的倭寇右纵队残部向三义寨逃去。兰封和罗王寨的克复,使陇海路一度畅通,商丘附近四十二列火车安然撤回郑州。

三义寨以北,至五月二十七日晨,第二十、五十一师先后攻克杨圪挡、梁圪垱之线。我军北靠黄河大堤,五十一师居中,两边是新三十五师和二十师。倭寇为了与黄河北岸的倭寇建立联系,在飞机协同下,疯狂反扑。第五十一师团长纪鸿儒、第二十师团长刘沣水先后阵亡,但坚守住了已占领阵地,后由张灵甫大哥率部接防,坚守阵地。

五月二十八日,第十六师团向商丘以西迂回,欲断守军退路。黄杰决定放弃商丘,令一八七师守城三日,军部及四十师、二十四师向开封方向撤退;同日,迫于倭寇在商丘的紧逼,我军不得不停止围攻*。而这支倭寇军队,就是那支被我有些关注但却最终放弃了关注的酒井支队,我大为懊恼!大感挫败!我真的恨我自己!恨我自己!

若是我多多关注这样一支行军速度极快的凶残之师,大军何苦如此?这支酒井支队沿着黄河西进,他们的速度实在是太快,而且战斗力很强,薛岳将军被逼退兵……我们围歼*师团的最后一丝希望就这样没了……若是我能够及早关注这样一支军队,便不会有这样悲惨的事情发生。

至此,兰封会战以我们的战败而结束,但是兰封会战对倭寇来讲也是战略性的败仗,如果*贤二在五月十八日转向商丘,以其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的强大的机动力和火力,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重大威胁。而且倭寇第十六师团和第三、十三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我军,而不是去救援*贤二。因此徐州附近的我军主力虽然撤退较晚,却完全避免了遭遇这几个精锐师团的追击,确实是极大的幸运。

只是我们不得以放弃了对*贤二师团的围攻,我军以十二个师的优势兵力围攻之,竟然不得以成功,校长称此次会战为千古之笑柄,深以为耻,但是还没来得及感到耻辱,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接下来的事情,因为兰封会战的失败,导致倭寇兵锋直指开封,开封危机!开封是河南历史名城,曾经是大宋王朝的首都,繁华无比,也是经济政治军事的中心,更是交通枢纽,也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一旦失守,情况会很不好。

五月三十日,倭寇混成第四旅团由贯台渡过黄河,与*师团形成呼应,其兵力再度上升,实力更加强悍;六月三日,倭寇第十六师团攻占杞县、通许、陈留等城池。*,倭寇第十四师团在*贤二的指挥下向开封进攻。开封守军死守三日,六月六日,开封失守;倭寇兵锋直指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郑州……

就在我们得知郑州中牟县失守的时候,顿时感到大事不好,但是随后校长对我说的话,更是让我痛不欲生,让我几乎要疯掉,这样的决定,这样的做法,是一个军人应该去做的吗?军人,难道可以这样做吗……

“云海,事已至此,如果不能阻止倭寇前进,那么我们就会面临亡国之境,所以,校长,不得已,决定……决堤……将黄河决堤。”校长一脸苦涩的看着我说道。

“校长,您说什……什么……”看着面前一脸苦涩的校长,我几乎有些不敢相信我所听到的话……

“黄河……决堤。”

轻轻的四个字,将我的心打入了谷底……

其实早在上海之役开始之前,也就是大约一年之前,校长的德国首席顾问法肯豪森就曾建议校长“将黄河决堤”以阻止倭寇。民国二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正当台儿庄战场上我军追击部队攻击败退峄县附近的倭寇时,陈果夫先生曾致函校长,准备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但他是为了“恐敌以决堤制我”而建议采取的反措施。而如今,我们要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倭寇吗?

那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后果?我几乎可以想见了,炸弹一响,滔滔大水狂涌而出,四面八方,具为泽国,数百年以来,生活在那里繁衍生息的百姓们,将会在滔滔大水之下无处可逃,他们面临的只有死亡……

“校,校长,我们,我们不能啊!校长!我们不能啊!不能啊!要是一旦那样做了,我们怎么善后?数百万人的生活怎样维持?我们没有粮食,没有安置点,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和时间去安顿那些民众啊!校长!民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他们缴纳税款,我们拿什么和倭寇对抗啊!我们那什么保卫国家啊!校长!不可以这样做啊!不可以啊!”我焦急的大喊到。

校长背对着我,低声说道:“云海,校长明白你的心思,也明白你的意思,这样后果,校长也想过,但是,兰封之役的战败,让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回避其带来的后果,除了掘开黄河大堤,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否则,第一战区就将崩溃,我们就回天无力了。云海,希望你可以明白校长的做法。”

我连忙说道:“校长,您手中之王牌尚且没有用!您还有云海!还有一百师!还有二百师!校长,让云海指挥一百师和二百师,必然可以将*贤二的头颅取下!将十四师团全歼!校长!请您允许云海率军北上!云海必将收复徐州!打退倭寇大军!校长!请校长同意云海率兵北上!校长!云海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校长,黄河不能决堤,不能决堤啊!那就是要让他们都去死啊!校长!不能啊!不能啊!”

校长回身看了看我:“云海,你已经失去了冷静,你回去睡一晚,等冷静下来,明日再过来与校长商谈。校长对你说过,不能冷静的人,是不可以做上位者的,你的心,必须要冷静下来,你的头脑,也要冷静下来,否则,你必然会做出极其错误的决定,上位者,不可以头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