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大人,辛苦了!
字体: 16 + -

妙计仁义

妙计?仁义?

这些武将公侯子弟虽然豪爽但是并不是说就没有眼力劲儿,察言观色乃是他们幼年必备课程,早就炉火纯青了,与世家子弟也不遑多让。

邓俊本就侧身面朝林滤,当下又是与周陆一问一答对话,这两人中间就是韩苏,所以小长史大人的神色自然是一丝不漏的全部被邓俊看在眼里。

他到底是武将家族出身,西栾城又是他之前的驻地,虽然不关他的事,但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如今有一丝转机,都不能放过。

更何况,邓俊对韩苏印象也算不错,虽然长史大人身为林滤公主殿下面首,不免在诸家子弟之中风评不佳,但是真正有主见的人物都不会单凭传言看人。

韩小长史之前行事说话磊落大方,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对公主殿下阿谀谄媚。比之以往他接触的文人之中,要么是出身世家心高气傲,要么是贫寒子弟却过于酸腐,更让人瞧不得的是还有人拿着清寒当清高,好像贫寒就有多高洁、多了不得似的,真有本事就不吃饭,顶着高洁饿死明志啊,入什么官场,搏什么名声。长史大人自然不做作的样子更合他的心意。

于是,这个年轻小将既没有叫“韩长史”也没有称呼“韩大人”,反而十分亲热的说道:“韩兄弟,是不是想到什么好计策?说来听听啊,若是可行,兄弟一定好好谢你!”

林滤微微一笑,韩苏的小动作并不明显,她自然看的分明,只是想着要不要点破,没想到邓俊也如此机警,还说出了请求。

这样就更好不过了。

韩苏刚想把想出的办法甩到脑后,继续大快朵颐。按长史大人的想法,她又不想升官、又要韬光养晦,这时候这么多朝廷重臣都在,出什么风头?下去之后和林滤公主提一下也不迟啊,再说,还不知道有用没有呢。

不过邓俊都这么说了,人家态度又好,不说出来还真不好意思。

长史大人举着筷子微微迟疑,看在周围人眼里,却成了舍不得美味佳肴,不想因为说话耽误吃饭。

这真是一个不错的误会。

当下,众小将都是有眼色的人,他们之前顾着说话,没吃多少,于是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把自己还未动的碟子堆上韩小长史的矮几,还十分机灵的把长史大人已经吃空的两三个小碟移到自己桌子上。

韩小长史的嘴角真是压都压不住,一脸开心。

再不说真不好意思啊,长史大人有些害羞的说道:“啊,我刚刚只是想,听邓将军和周大人的意思,西栾城的地形该不会是两侧是险山峭壁,而西栾城正夹在中间,且地势比平地略高?”

邓俊点头:“正是。”

韩苏点点头:“想要灭敌也不是不行,就是要费几天功夫。”

众人心道:一个月都过去了,还在乎这几天么?不过大家都识趣,没有打断小长史的话,连附近的帝君、开国公及左相都屏息静听。

韩苏继续道:“这就要做戏了。前两天,临邑城的将士继续攻城,越猛烈越好,而苍缭城的军士则忽然停止攻击,不但停止,还要后退到隘口,堵住西栾城的出口就好,就地扎寨。”

“第三天开始,连临邑城的军士也不再攻城了,同样驻扎在另一侧的隘口,不但如此,两方营寨还要时不时的送一些酒肉过去,如此一来……”

邓俊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定会造成后齐久攻不下,粮草不济,损失过大,而放弃攻取苍缭城的打算,同时放弃了还在西栾城的他们。”

“不错。”韩苏点头,“两边摆出不在乎战事拖延,就等他们粮尽水绝的架势,而临邑又晚两天,他们必会想,是临邑得了苍缭城的消息,苍缭危局已解,自己这边被放弃了。同时,之前过了那么长时间都没攻下苍缭,恐怕他们自己都有些动摇了,如今再给他们这样一个暗示,估计他们也撑不了几天,心就乱了。”

“心一乱,接下来就好办了,趁着前几天麻痹他们的功夫,派两个小队从其他地方绕到两侧险峰上,都背着陶罐火油,越多越好。而在此之前咱们不是要给军士送酒么?当然不会全是酒,也多送些火油。”

“只要他们一出城,两侧险峰上的军士便投掷火油罐,用弓箭引燃,断了他们退路,免得他们见势不妙缩回去。后路是火海,前方是兵士,任谁都会选择继续突围。”

“两侧险峰上的军士不用管其他,追着他们丢火油罐就是,如今西南寒冷,地上早已结了厚厚的冰层,火油遇土地还要渗下去一些,在冰上却是浮于表面,且西栾城地势是缓坡,还会顺势向下烧去,此时用火攻比平日效果还好。”

“而苍缭这边引诱他们不要冒险折回的军士,也不用硬拼硬杀,待他们快要突围到隘口时,将营帐内的酒、火油等,连带营帐一起烧了就是。”

“火遇冰会产生水汽,火油引燃烟多,这样一来,纵算烧不死,应该也会被闷死在里面。”

“咕咚。”邓俊吞下一口口水,这个长史大人说到诱敌而出的时候,他原本以为就完了,还很欣喜自己第一时间就明白了对方的想法,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一个安排。更何况、更何况……

另几个小将看看韩小长史一副单纯无害的表情,心里发寒,不由自主的将凳子向后挪了挪。

搞了半天,原来最狠的家伙在这里啊,不但设计把人家给引出来,还不给别人拼杀的机会,直接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渣都不剩。

武将最怕什么?他们不怕拼杀、不怕死,就怕有力使不上,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真是憋屈。

怪不得家里长辈常说,武将在战场拼杀,才能杀几个人?十人?百人?千人?若是那群文人谋士,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动动嘴皮杀个万儿八千不在话下。

果然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计万人敌啊。

很好。几个小将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光沉迷武艺,回家读兵书去,再也不敷衍兵略课了。

不过都说不打仗的话多,几个小将军心里虽然后怕,但到底只是军人本能,想着自己遇到这样的对手会怎样,对于韩小长史的计策,还是很赞同的。

但是其他人就不同了。

听他们说话的可不只是昭帝等人,附近的一些官员、甚至连隔壁桌子的永淳公主和隆裕公主都在若无其事的听着。

韩苏话刚说完,就有老臣摇头,并缓声道:“不妥、不妥,韩大人此计有违仁义之道。”

他话音刚落,几个小将先不服气的大皱眉头,狗屁的仁义,哥儿几个拿命去搏的时候,你怎么不讲讲仁义?拿着咱们的性命做人情!呸!

不过他们本身资历轻、又有父兄在朝中做官,不好这样说话,但一个个脸上的表情可不好看。

韩苏扫了一眼四周,昭帝闭口不语,脸上面无表情,让人看不出在想什么,左相与开国公同样闭目不语。

隆裕小狼轻蔑的看着那个大臣,永淳隐蔽的翻了个白眼儿。

呃……

韩苏转头看林滤,恩,这位公主殿下道行深,时刻都不漏破绽,依旧云淡风轻。不过……

韩小长史看向自己腰间的小肉,林滤公主的芊芊细指正轻轻的捏了捏,长史大人抬头看公主殿下——不好!这位殿下果然生气了,要不,怎么会笑的这么纯洁自然。

这会儿再不明白公主殿下的意思还不如去死。更何况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被昭帝罚了俸禄之后,公主殿下可是私下大大赏了一笔的。

韩小长史鄙视的望了对方一眼,胆敢惹我的金主生气:“这位大人真会说笑,战场谁给你讲仁义之道,更何况,你要仁义别人,别人可未必承你的情,更何况,拿着咱们军士的性命成全你的仁义,军士欠你的么?你要这么害人。”

公主殿下心情不佳,长史大人也没打算留口德,最讨厌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了,别人家的兵你讲仁义,自家的反而漠视生死,什么东西。

那人飞快的扫了昭帝一眼,这里可是皇帝在的,这个罪名可要不得,随即惊怒道:“休要污蔑人,我哪里害人了,只不过我泱泱大国……”

“不要拿国家做借口,”韩小长史摇摇头,“国土是军士们打下来的,你没资格拿国家压他们。”

“你……你……”那人指着韩苏,简直气的快要说不出话来,“军士打天下,我文臣治国,哪里没有资格,还有,韩大人也是读书人,怎可罔顾圣贤教诲。”

韩苏翻了个白眼:“既然文臣治国,管好民事就成了,干嘛还要多嘴过问战事,再说,如果读书人都讲仁义,那后齐君主也是个读书人,大人您何不与他说说,让他不要没事总挑起战端,牢记些仁义之道,免得大昭许多好男儿辛苦戍边不说,还要因他不仁义而白送性命啊。”

几个小将到底年轻气盛,说到这里可都忍不住了,案几拍的梆梆响,酒碗都跳了起来。

“没错!”

“就是!”

“哼,感情别人家的命就是命,到了咱自个儿这,反而不值钱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不容易霸王票好了,结果我又进不了晋江了= =,晋江与我八字不合

呃……昨晚等更新的大家抱歉哈

现在是拿了朋友的本子发的,她还要用,所以留言只能等晚上情况好的话咱再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