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痞臣
字体: 16 + -

乡试、会试、殿试,三元及第!_第五十章 雪中送炭

两人很快就看到前方露出的青砖绿瓦,这是京城典型的府邸风格,绕过前方的树丛,眼前豁然开朗。却见绿树掩映之中,有一排别院耸立在那里,青绿相间,赏心悦目。

徐乙心中暗道,这杨林真是会选地方,这儿山清水秀,清幽静谧,不失为一个休养生息的绝佳场所。

徐乙和古月来到匾额为“杨府”的一家大门前,叩响了门环,不多久,大门缓缓开启,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问道:“你们找谁啊?”

“在下豫省徐乙,前来拜会杨林杨老板的!”徐乙拱手道。

“是徐公子啊,快些请进!我家老爷早吩咐过了,让我们留意着近期会有豫省的徐公子、张公子、孙公子等人来访。”那中年人满脸笑容地说道。

“那就叨扰了哈!”言罢,徐乙和古月就随着中年人进了大门。

从大门走到厅堂还要穿过花园,约有五十米的距离,院子里并没有人,中年人边引路,边说道:“我家杨林少爷早上刚进城去办事了,中午就回来,您二位先到客厅喝会茶吧!”

徐乙忽然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捂着肚子道道:“请问大叔,茅厕在哪儿?”

中年人朝右侧指了指道:“里面就有,您快去吧,我先带这位小姐去客厅了!”

徐乙朝古月笑了笑,说道:“人有三急哈。”

古月笑了笑,随中年人去了客厅。

徐乙则沿道一路小跑,到了茅厕,蹲下去才想起自己没带“厕筹”,徐大官人这个尴尬,看来昨夜逛鬼市,收获颇丰,兴奋地有些过头了。他想大声喊叫,把古月叫来给自己送厕筹,可犹豫了老半天,毕竟这事儿有些难以启齿啊!现在他有些后悔没问那中年人的名字了,不会要喊救命吧?

徐大官人下定决心准备大声喊古月的时候,听到脚步声了。一位身穿灰色长袍,带着面罩的老头儿从茅厕经过,老头儿手上沾着泥巴,布鞋上也沾了不少的泥土,徐乙从这就可以推断出十有八九是这里的花匠。

徐乙自然不容错过,满脸笑容说道:“老师傅,请您留步,求你件事儿!”

老头儿低声道:“啥事?说吧!”

“你身上带厕筹了没?”

老头儿摇了摇头。

徐乙道:“我是你们家杨林杨老板的好朋友,有劳您帮我寻来一块厕筹吧!”

老头而没说话,转身走了。

徐大官人大声道:“大爷,快点啊!”

过了一会儿,那老头慢吞吞走了回来,递给徐乙一张黄麻纸。

徐乙笑着接了过来,感觉无比的幸福,这位老花匠的一张黄麻纸让他有了雪中送炭的感觉。

徐大官人浑身舒坦地走出了茅厕,看到那老头正蹲在前面摆弄着花草。

他便说道:“老师傅,谢谢你了!”

老头儿道:“小事情,不用谢!”

徐乙说道:“对你来说是小事,对我来说是大事,你这一张纸可算是雪中送炭啊,回头我跟杨林说说,让他给你加工银!”

老头儿头也没抬,埋头继续侍弄他的花草。

徐乙看到老头不搭理自己,他也感觉刚才言语太过唐突,可能是腰包里银子多了,自己不觉间张嘴就是拿银子说事了。

想到此处,徐乙微微一笑,说道:“老师傅,我斗胆猜测一下,您可是得了吊线风!”

老头一听,停下了手里的活,站了起来饶有兴趣地问道:“我戴着面罩呢,你怎么能够断定我得了吊线风呢?”

老头一句话,就证明了徐乙猜测。他呵呵一笑道:“老师傅啊,正是您这个大面罩戴的有些奇怪,现在正值初春,空气新鲜,您却带着一个面罩,我就断您面部有疾。

再者,我观察到您眉头高低不同,额头上的皱纹也是深浅不一,所以我就猜测您是风邪入体,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而患了吊线风。”

老头说道:“你说得不错,我的确得了吊线风!”言罢他除下面罩,让徐乙看了看。

徐乙让老头鼓了鼓气,仔细看了看他的面孔,微笑道:“情况不算严重,可以治好!”

老头眼睛一亮,问道:“需要多久?”

徐乙潇洒地回答道:“小毛病而已,一针就够了!”

老头望着满脸自信的徐乙,心中有些半信半疑,这小子不是吹牛吧?

看到老头疑问的眼神,徐乙说道:“我说能治好,就一定能治好哦。”

老头说道:“那好,我现在睡觉都闭不上眼睛,真是心烦,你既然一针就可以把我医好,就请你帮我治治!”

徐乙看到这老头,倒也有些胆魄,居然很相信自己这个陌生人,就说道:“好的,老师傅咱们到那边的亭子里,您坐好了,我马上给您行针。”

老头点了点头,就和徐乙来到了花园中间的亭子里,落座之后,他闭上双目,轻声道:“我已准备好了,开始吧!”

老头静静端坐着,面朝徐乙,虽然他的面部并不协调,可是他的表情却是古井不波,在徐乙看来,老头如同一个修炼到极致的高手,返璞归真。

徐乙不慌不忙地从袖筒里,取出了一枚银针,将玄气运至指尖,轻声道:“放松,一针下去,准保您老的笑容立即灿烂起来!”

老头感觉到自己的眉心一阵刺痛,然后一种说不出的酥麻感觉随之扩散开来,他面部的肌肉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金针的尾端随着他面部肌肉颤动而不住跳动。

徐乙很平静的站在老头的面前,观察着他面部细微的变化,大概过了三、五分钟,他轻轻拔除了银针,微笑道:“没事了,您老可以去水池边照一照!”

老头对徐乙的这句话将信将疑,不过当他面部的那种酥麻感完全褪去之后,感觉面部轻松了许多,他试着鼓了鼓气,两腮高高鼓起,再没有任何的跑风现象。

徐乙看到施针奏效了,高兴地说道:“此处无纸墨,回头我再写一副药方,您去杨林那里取了,只需喝上三服药,您的吊线风就能彻底治愈了!”

老头立即走到亭子边的水池旁,对着水面笑了一下,看到自己的笑容很对称,嘴唇也不再歪斜了,老头由衷赞道:“杏林高手啊!”

徐乙笑道:“无他,但手熟尔!”

欧阳修《卖油翁》里面的这句话是谦虚的意思,可此时徐乙脸上却荡漾着得意之色。

“谢谢!”老头微笑着说道。

徐乙摆了摆手说道:“别介啊,咱们算是扯平了,您刚才不是给我送纸来着!”

老头哈哈大笑起来,转身离开了亭子。

徐乙回到客厅的时候,杨林已经回来了,他笑着对徐乙说道:“徐兄弟,你去了这么久?我和古小姐还以为你掉到茅坑里了。”

徐乙尴尬地笑道:“今早,喝了一碗豆汁,看来是坏了肚子哟!”

“豆汁是用绿豆做原料,经过烫豆,磨豆,淀粉分离,发酵等一系列工序,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但是最忌空腹喝,你早上是不是空腹喝了?”古月向徐乙问道。

“人们都说,‘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京城’。今天早上,我特意没吃东西就去喝了一碗,谁知……”徐乙嘿嘿一笑说道,他不愿再谈自己拉肚子的事情了,岔开话题道:“杨大哥,你这宅子的环境可真不错啊?”

“这都是托了我爷爷的福,他卸任之后,圣上赏赐了这处宅地,我就修建了起来!”杨林微微一笑说道。

杨林的爷爷“一等昭勇侯”杨遇春,在当朝那是非常有名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但是杨林和杨遇春的关系,徐乙却是后来才知道的。

“古人云:文房四寳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宝砚还须名墨配!上次在开封,杨大哥你已经得了一块‘米颠古砚’,我近期又淘了一碇松烟墨,特此赠送给您!”徐乙从怀里拿出了昨晚在鬼市买的松烟墨,递到了杨林的手中。

杨林闻言大喜,双手接过墨锭,只见这墨质坚如玉、色泽黑润,他将墨碇放在鼻前,闭起眼睛嗅了嗅,感觉香味浓郁,不由赞道:“真是一等佳墨!”

这时候一个四十多岁,富有威严的男人从门外走了进来,杨林连忙给徐乙和古月介绍道:“古小姐,徐兄弟,这是我的家父大人!”

徐乙和古月慌忙起身恭敬道:“府丞大人好!”杨林的爹杨森是奉天府正四品的府丞,徐乙也是早有耳闻。

杨林接着向杨森介绍徐乙和古月道:“爹爹,这就是我常和您提起的豫省解元徐乙,这位是京城古氏首饰珠宝行的大掌柜,古伯父的千金古月小姐!”

杨森满脸笑容,先对古月说道:“我和你父亲古善元是老相识了,你们古家是咱们顺天府的纳赋的大户,也听闻过古月小姐可是学贯中西的工艺师哈,杨林的娘,也戴过你设计的首饰哟!”

古月上前施礼道:“杨伯伯,您莫要夸赞了,我若是骄傲自满了,今后可就设计不出好的首饰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