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轶事
字体: 16 + -

第一卷_六十七章 谜老吴真相大白

直到老吴死,也没有人弄清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时候,凤鸣村人打石头造梯田,在老石坑的南面打出一个山洞,打出一段尘封的历史,也基本破解了老吴的身世之谜。

在山洞里,人们发现了人和马的骸骨各二十多具,各种各样的兵器若干,在兵器中有一把宝剑格外引人注目。这把宝剑剑身长一米多,剑鞘已经腐烂不堪,但是当人们把剑从腐烂不堪的剑鞘中抽出来时,一道寒光射人眼目让人不寒而栗!宝剑!绝对的宝剑!此剑发出的光非寻常兵器所能。

当即有人拿来一束铁丝试剑,宝剑及处,铁丝立段,剑刃则毫发未损!剑身底部镌刻着一行小字:天王赐小宁王。关于老石坑种种怪异的传说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公元1868年夏天,捻军的最后一支在小宁王的带领下亡命海右,在河阳县东大麻湾一带遭到清兵的伏击。小宁王带着一千多人左冲右突,拼死突围。但是清军的合围阵如同铁桶般严密。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天上突然阴云密布,如同黑夜,随即大雨倾盆。小宁王暗叫一声“天助我也”,遂率百余骑往*围而出。

当他们来到凤鸣岭北麓的时候,点点人马,发现只剩下二十多人。此时人困马乏,道路又泥泞难走,此时如果再有一支伏兵出现,他们将束手就擒。小宁王眼望凤鸣岭上,希图找一块阔大的树林暂避一下,然而他失望了:凤鸣岭上能藏住人的林子实在没有。小宁王等人边看边走,当他们走到老石坑的时候,突然有人发现在老石坑的南面山壁上露出一个山洞,洞口被从峭壁上垂下来的青藤遮住大部分,一条小道连着老石坑的北岸。

这个山洞是很多年前开采石头时留下的。凤鸣岭上出产一种石头,石头灰紫色,一经雨淋立即呈绛色,显得富贵典雅,因此成为富贵人家盖房子的首选。这种石头数量有限,老石坑那里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是一道缓坡的老石坑那里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采石坑。为了采出更加成型的石头,人们不在露天作业,而是望山里打洞。在潮湿的山洞里采石能采出颜色更正、形状更好的石头。

这个山洞纵深五十多米,洞口虽然宽不及丈,然而只要进了洞口,里面宽阔无比,千八百人藏在里面也宽绰有余。这个山洞早已经废弃了,因为那种石头已经被人采伐净尽了。

小宁王大喜过望,能找到这么一个避雨的地方实在是老天保佑。他第一个走近洞口掀开遮蔽洞口的青藤,然后牵着马走了进去。士兵们依次也进了洞。在洞里,他们脱下衣服拧干晾在洞中的石头上,然后倚着洞壁都睡着了。

人在累坏了的时候是感觉不到饥饿的。当他们醒来的时候,雨住了,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他们这一觉整整睡了二十多个钟头!饥饿涌上每个人的心头。怎么办呢?

小宁王望望刚从死亡线上逃出来的属下,再看看浑身泥泞的马匹,眼睛湿润了!杀马!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但是接着就被自己否定了。因为别说找不到干柴烤熟马肉,就是找到了也不敢在山洞里举火做饭,那样做无疑是给清兵报信。小宁王的眼光转来转去,不久停留在一个年纪很小的兵丁身上,这是他的亲兵,姓陈,名元,今年刚满十五岁。*就是后来的老吴。

三年前,*还是个刚满十二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在商州城里开了一家酒店,祖传的烹调手艺,在当地颇有名气。*从八岁起就一边读着私塾,一边有空跟在父亲的旁边学着炒菜。

十二岁的那年,父亲偷偷地让他掌勺做了一桌饭菜,结果满桌客人没有一个人尝出和平日不一样来。大喜过望的*父亲准备扩大门面,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

一场灾祸不期而至!商州城里有一个朱姓富户对陈家酒楼这块地皮垂涎已久,曾经多次找到*的父亲要高价买下来,*的父亲哪里会同意,他还正想着扩大门面呢!

眼看*已经能独自掌勺,姓朱的彻底绝望了。

不甘心的他使出下三滥的招数,在一次去陈家酒店喝酒时,偷偷在一道菜里下上了*,导致一个客人当场死亡。*父亲被捉入狱,在狱中他百口难辩,结果被判斩监侯。没有等到秋天,*父亲就在监狱里含冤而逝,陈家酒楼也被没收,*和他的母亲姐姐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一个月后,她的母亲上吊自杀。为了葬母,姐姐自卖自身去一家富户当了丫鬟,*则四处流浪无地安身。

秋天,小宁王的队伍攻下商州,走投无路的*独闯小宁王大营,要求入伍,并当场在大营里展示了他的厨艺。小宁王愉快地收下了他,并且把他当做亲儿子一般来看待。

*的武艺是小宁王亲自传授的,小宁王传授给*的是流传在民间的六通锤和八卦刀,这种武术虽然看起来笨拙但是相当实用。*已经端了两年的大勺,手劲很大,所以武功进步很快。

在*十四岁的那年,小宁王带着部队从商州城东经过。*在夜里进入商州城,杀了朱家十七口人,报了父亲的深仇大恨。

*是小宁王最得意的亲兵,他时刻不离小宁王的左右,小宁王的几乎每一顿饭都是*亲自做就的,他们虽非父子,却情胜父子。

小宁王看着脸上还有孩子气的*突然有了办法,他掏出一块碎银子交给他。让他出洞去附近的村里买干粮回来。因为只有*去,村人才不会起疑心。

接过碎银子的*二话不说,就出了山洞往凤鸣村这边而来,因为他知道但凡岭前必有村庄。这时候,大雨又开始下起来了。他一路小跑来到凤鸣村,找到了火烧铺,把刚刚出炉的火烧全部买下,用麻袋包装好。

大雨一直不停地下了一个时辰,*在火烧铺里心急如焚。雨稍小一些,他立即扛着一麻袋火烧往老石坑跑。

然而等到他跑到老石坑时,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山洞已经找不到了,老石坑南面的山壁完全塌落,泥石流让整个老石坑里的水浑浊不堪,水也早已淹没了通往洞口的小道。

*的脑子里“嗡”地一声,随即什么也不存在了,就像一个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越来越胀越来越胀,最后“啪”地一声,头脑中好像响起了一声爆炸声。*捂着头嚎叫着向凤鸣村冲过来。

从此,龙吟河两岸多了一个小傻子。

挖出小宁王等人骸骨后,凤鸣村民偷偷地把这些骸骨葬在了凤鸣岭上。改革开放之后,有人在给自己的祖宗烧纸的时候顺便来这里烧上几张。从此,老石坑再也没有怪异的事情发生过。

于广源木然地站在庭院里,枪从他的手中滑落却浑然无知。李氏和觅汉们从地上抱起于昭湘,掐人中揉胸口一阵忙活,浑身血迹的于昭湘在一阵忙活之后悠悠醒了过来,但是看到躺在地上的老吴,他大叫一声又昏了过去。

老吴对于昭湘的感情始终是个谜。

多少年来人们一再分析加猜测,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于昭湘的长相可能和小宁王相似之至。

不知多少个夜晚,当于昭湘睡在老吴炕上的时候,老吴都激动得难以入睡。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经常偷偷地坐起来,点上灯,看着于昭湘睡熟的样子。时不时帮他掖掖被子、盖盖脚。只要看到于昭湘的面孔,老吴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样子。从这方面说,老吴是把于昭湘当做孙子来照顾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就像于昭湘的孙子,于昭湘叫他往东他不往西,叫他撵狗他不去赶鸡,于昭湘的命令对老吴来说不啻圣旨。在老吴的心里,或许替于昭湘挡了那致命的一枪是他一生最最快乐的事情,直到永远地闭上他那浑浊的双眼,他的脸上都带着满足、愉悦的微笑!这种微笑让人为之落泪为之心酸。

于昭湘醒过来三次,又昏绝三次。

于广源的家里乱成了一锅粥,没有人能站出来拿一个主意。张士祺坐在那里非常尴尬。本来自己占着十分情理,但是现在出了人命了,全身而退好像都不可能了。面对这种局面,他无法再待下去,不如直接去河阳县府,让县长出面解决吧。一念及此,他起身就要离开于家。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两声马嘶,人群中随即仿佛出现一阵**。在噪杂的声音里,两个人急急而入。看到来人,张士祺赶紧迎上去,恭恭敬敬地对来人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口称“老师”。

来人是徐明侯,后面紧跟着李琪。张士祺曾经在河阳县正毅中学就读过,徐明侯的确是他的老师。徐明侯边答应着张士祺的问候边俯下身子察看于昭湘的伤势,他连叫了两声“老三”,于昭湘睁开眼看看他又昏死过去。

徐明侯蹲在地上仰起头对李琪说:“快去找大夫医治老三,把老吴抬进偏房收殓!”李琪和众觅汉找医生的找医生,抬老吴的抬老吴。

于广源见到徐明侯,好像又回过神来。忙对抬老吴的觅汉们说道:“把老吴抬进正房,去村西找魏老八来收殓。”

魏老八是凤鸣村专管白事的人,一个觅汉飞快地跑去村西请他了。于广源的正房有东间西间两铺大炕,他们俩和两个孩子晚上在东间睡觉,西间大炕一直闲置,上面放着乱七八糟的家常用品。等觅汉们把老吴抬进西间、在李氏的安排下把老吴头西脚东放好之后,魏老八也急三火四地赶过来了。看到老吴在正房里收殓,他问于广源:“这有点不妥吧。”于广源说:“就这样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