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百年
字体: 16 + -

第二部_第四十四章(三)

“大哥,么弟,让咱们一齐祝任哥五十寿辰,生日快乐!”渝梅举杯说道。

长文举杯说:“祝任哥五十大寿,生日快乐,万事如意!”

长胜举杯说道:“祝任哥五十大寿,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援朝、胜利和燕子都举杯祝任木子寿诞快乐。

任木子乐的合不拢嘴:“谢谢大哥,么弟你们光临。从一九五八年以后,我再没有过个生日,今天咱们能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干杯喝酒,这是得感谢小平同志!没有小平同志的整顿,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形势。对于整顿,大得人心民心,全国人民都齐心拥护。”

“十分正确,自九一年*倒台之后,全国百姓希望就此刹住*造成的动乱。把武斗呀、乱批乱斗呀、派性呀统统刹住,把国民经济好好搞一搞。想不到有人以*为幌子贩卖私货,搅乱了全国的形势。若不是小平同志出来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怕不会有今天的大好时机。”长文感慨地说道。

长胜高兴地说:“既然大家都觉得形势开始好转,咱们就得加把劲干,为党为人民多做些贡献。来,为了祖国明天更美好干杯!”

“干杯!干杯!”“干杯!干杯!干杯!”

这一顿家宴,没有上等名酒,没有佳肴,更没有宾朋好友,一家人其乐融融,敞开心扉,道尽人间的苦了。

饭后,援朝和胜利把长胜拉到客厅的长沙发上,一左一右把长胜夹在中央。

援朝说:“么舅,大学的课程难还是不难?我们想自己学,能行吗?”

长胜看看自己这两个外甥,援朝此时已经二十四岁,胜利也二十一岁了。他和蔼地说道:“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有没有决心和毅力,数年如一日坚持下去的毅力。”

援朝说:“么舅,*那年我读完高一,胜利呢是初二,我们下农村插队,成天泥里滚土里爬,根本没空读书,学的知识全扔了。后来进了钢厂,我是维修电工,胜利是机修钳工,这时候才知道知识有多重要,若不是师傅手把手教,连图纸都看不懂,还甭说干活了。”

长胜说只要兄弟俩能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学下去,从初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学起,然后再学高中,每天晚上学两小时;星期天学四至六个小时,一年下来定然有大进步的。

“你们可要想明白,现在你们不能上大学,学了这些知识是不是有那种无用的感觉。”长胜故意泼了一瓢冷水。

“不,么舅,知识不会白学的,你知道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我们的工作会干得更好地。”援朝说道。

渝梅很神秘地把长胜拉倒另外一间屋子里。

“啥子事?这么神神秘秘的!”长胜问道。

“么弟,大哥都是四十过的人啦,大嫂去世了这么多年了,又当爹又当妈,累呀,你在学校中给他留心物色一个对象,好吗?”小梅说道。

长胜连连点头,“这是我早就想过,既然姐姐提出来了,我留点心,尽量找个合适的人,姐姐,放心我一定留心。”

“这就好,到底是兄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嘛。”渝梅笑着拍拍弟弟肩头。

虽然*武斗让她失去两个女儿,但是还有两个儿子,进厂当了工人,自己就等着当婆婆了。所以依旧乐观。

第二天上班,罗秀媛向他汇报语文课上公开课的评选情况。长胜突然想起渝梅提的为长文做媒的事,于是就似有些无意地问了一句:“罗老师,你打算独身一辈子吗?”

罗秀媛略带悲哀地说道:“就我的情况,残花败柳,还能有什么脸谈情说爱去哟。”

“不能这么想,罗老师,你必须振作起来,不能自卑。有一个男同志四十多岁,爱人在*初起就去世了,自己带着女儿过,这多累啊。他会做饭、洗衣服样样能干,你愿意吗?”

“这……”秀媛脸涨得通红,过了好半天,“我回去问问姑姑行吗?”

长胜笑笑说:“行。”

这天下午总厂召开总厂中层干部会议传达文件,散会之后长胜找到长文,谈到秀媛的情况,长文迟疑了许久,说:“怕是不行吧,你想想人家三十,可我呢四十多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年龄相差大,条件也差,不行,不行。”

长胜微微一笑,很有自信:“大哥,我看挺好,你先别打退堂鼓,绝对是有希望的。”

长胜一回到教育处,罗绍蓉把他拉到走廊问道:“处长,媛媛说你要给她介绍对象?好啊,我这个姑姑就盼着媛媛有个好归宿。”

长胜把长文情况一一介绍了一番。

“哦哟,是长文主任,行,行,这可是个大好人,钢厂有了他,才炼出钢。……”罗绍蓉可是老钢厂了,说起长文甚至比长胜都熟悉,“只是秀媛可是离过婚的,不知道你大哥能不能看上媛媛。”

“罗老师,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好啦。我只希望你允许他俩见见面,多接触接触,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真正的感情的。”

“好,好,处长,我是巴不得他俩能成。”罗绍蓉没二语,表示赞同。

第二天下班后五点过一点儿,罗绍蓉带着秀媛来到长胜住处。此时长文正和长胜在谈些事情,一见她们来了,长胜马上介绍道:“大哥,这一位是罗绍蓉老师,你们是认识的,老钢厂了。这一位是罗老师的侄女罗秀媛老师,都在教育处,一个单位的。”

“罗老师好!”长文忙同罗绍蓉打招呼,然后又同罗秀媛打招呼:“罗老师好!”

“晏主任好!”罗绍蓉点点头致意,罗秀媛有上拘束局促,轻轻说道,双膝打了弯。

“罗大姐,是老钢厂了,咱们认识。不过很少打交道吧。“长文只能扯些闲话,不至于冷场。

“晏主任,天天忙生产,确实很少来教育处,如果不是处长,你怕是从不进教育处的门呢。“罗绍蓉笑着说道,这是实话。

“哈哈,哈哈罗大姐批评的完全正确。我呢,心中只想到钢,生产。至于教育呀,卫生呀,根本想不到,实在是有些那个……那个……官僚主义……“长文自嘲道。

罗绍蓉和罗秀媛坐在茶几对面,长胜和长文坐在一把长竹藤椅上。

长胜冲罗绍蓉是个眼色,说道:“大哥,家里没有茶叶和水果,我出去买一点。你们先在这儿坐一会,随便谈谈。”说完长胜罗绍蓉一前一后出了门。

罗绍蓉一边走一边说:“处长,咱们别在一旁当电灯泡,碍事。让他们好好谈谈,保不准一拍即合。”

长胜说:“罗老师,我呢马上买包茶叶,称三、五斤水果送回去。哦,对啦,以后我们兄弟俩不能叫你罗大姐了,一旦事成了,大姐这个称呼就乱了辈份了。”

“哈哈,处长,你可想的长远!”罗绍蓉十分开心,秀媛真的跟了长文,就有了一个好的归宿,她就去掉一个心病了。罗绍蓉乐洋洋地回家去了。

长胜买了茶叶、水果拿了回去。沏好茶、洗净水果后悄悄退了出来。

小燕子来了,长胜问她:“找爸爸干啥?”

“爸爸答应我去买鞋,我脚上的鞋穿坏了。”小燕子说。

“你爸爸这会子有事情,来,么爸带你去鞋店买去。”长胜说道,然后带着小燕子去了。

长文和秀媛的恋爱关系进展很快,四个月后俩人就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一个厂休息日长文在汪家房子里摆了三桌酒席举行了婚礼。一桌是任木子夫妇、援朝和胜利、长胜。另两桌是罗绍蓉夫妇、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还有秀媛的舅舅家表哥表姐一家人。

任木子和渝梅、长胜代表晏家向罗绍蓉和丈夫李守一娘家人敬酒。

李守一是总厂医院的内科大夫,是川医毕业的老大夫,他的儿子女儿,还有舅舅家的表哥表姐全是钢厂的。在当时凡是在三线企业工作的老工人,他们的子女也大多进了三线工厂。当时流行一句话:“咱为三线建设,贡献青春又贡献子女”,“今生为三线,下一代也离不开三线”。

婚礼简朴而热闹。酒足饭饱之后送走了客人,长胜、援朝和胜利慢慢穿过县城过桥回长胜住处,边走边聊,长胜问他俩:“援朝、胜利,你俩是哪年下乡的?”

“我们是六八年冬天,*发表最高指示:‘大中学校的学生和城中居民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就下去了,是北川。那儿是个大山区,山高沟深,生活十分艰苦。天天我们都要爬上山坡去种玉米、土豆、红薯。长年吃得是玉米糊糊和酸菜,丁点儿荤腥都沾不到。所以一到秋天,我们就开始跳‘丰收舞’了。”援朝说道。

“丰收舞是啥子舞?”长胜不晓得是啥意思,问道。

“嗨,么舅舅,你是不晓得的。”胜利是津津乐道,像打开闸门似的,讲起来了,“丰收舞是我们这个大队的知青到邻近的大队去偷鸡摸狗,或者去掰玉米棒子。别的大队知青就会到我们大队来偷摸。大家都心知肚明,装着没看见。这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去别的大队偷,绝不偷自己生产队和大队的。”

“这明明是偷摸盗窃,越学越坏嘛,长此下去,不是全学坏了吗?”长胜惊叫道。

“一点不错!”援朝十分赞成长胜的惊呼,“所以么舅舅,我说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种失败,而不是什么光荣!虽然上山下乡了一两千万知识青年,暂时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但是却把城里的脏水泼到了农村。农村人民公社是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属于农村的每一个农民的。下放的知青到了农村,明摆着是在抢农民的饭碗?能不产生矛盾。首先农民不满意,其次知青在农村沾染上偷摸之类的花毛病,知青也不满意。知青在农村久了,慢慢老了,结不了婚,就不了业。家长也不满意。总之,国家、知青、家长三方都不满意。”

长胜听了,点头说:“这几句倒是实话。”

“不过呢,知青上山下乡也有二个好处:一是知青在农村得到了锻炼,能挑能担,干农活能吃苦;”援朝继续说道,“二是让城里下乡的知青知道了种田的辛苦,‘粒粒皆辛苦’。我们在农村干整整一年,个个都有四千工分。但是每个工分只有五厘钱,干一年才挣二百多元,出了口粮钱之外,所剩无几。”

“是啊,农村苦,农民更苦。”长胜点点头。

“么舅舅,知青在农村出力干活,却耽误了学习的大好时光。十五、六岁、十七、八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我们呢,在乡下一呆就是五、六年,全把光阴荒废了,可惜呀,可惜哟!”胜利讲道。

“别这么想,只有从现在开始把荒废了的时光补回来。哦,对啦,这个星期的作业都做完了吗?”长胜问道。

“全做完啦,么舅舅。”援朝说道。

好,今天给你们上新课。“长胜说道。

“别介,我还有几道几何题没做出来,实在太难了,想不出来。”胜利叫起来了。

“你呀,问到了你才讲,行,等会给你讲,讲会了,继续学。可不准欠账。”长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