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百年
字体: 16 + -

第一部_第七十八章(二)

翠云愁云满面,无奈地说道:“小弟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人家有儿有女,老了之后有依可靠。你看看我和姐姐,无儿无女,人老珠黄,将来泽怀蹬脚咽了气,我们依靠谁呀。一想到这个,我就心寒,睡不着呀。”

“大嫂、二嫂,你们如此疼爱小渝梅,将来就让小渝梅照顾你们好啦。”泽元笑道,他知道秀姑和翠云都不是泽怀那种人,多争取一个,就让泽怀少一个帮手。

“是呀,小渝梅这孩子真乖,将来可得委屈她啦……”秀姑颇有感触地讲道。

“大嫂二嫂,小渝梅生病,你们咋个就晓得的呢?”泽元想弄清刚才的疑惑。

秀姑心直口快,藏不住话的,她说:“还不是你大哥讲的。他说他手下人看见求精中学的人,还有小梅、罗小姐去药店买药,连最贵的盘尼西林也买回去了。大哥怀疑是不是小渝梅病了……”

“啊,是的,是的,正是小渝梅病了,我们才去买药的。”泽元马上答应道,试图加以遮掩过去。

他心中暗暗吃惊,为了不引起特务怀疑,他从钱庄取出银元,就叮嘱小梅、兆琪、秦渝生党支部的人一定要错开时间、分散去买药的,而且药品不尽相同。想不到还是引起敌人的怀疑。幸亏他们把这些药品前天晚上已经分发给去延安的青年们了。在此之前他让泽武把他们秘密组织起来,进行了动员和训练,征得上级同意让泽武担任领队的。昨天从晚上十点到今天凌晨四点这些青年分三批出发了。

“好悬乎!”泽元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了。

“那么,你们的盘尼西林又是从哪里来的?”泽元多了一个心眼儿,问道。

秀姑嘴一撇,说:“莫提了,还不是你那个背时倒灶的大哥,一心要发财,叫手下的走狗在沦陷的上海、香港去走私弄回重庆的,还有什么钢材、棉纱……低价从那边买进,运到重庆高价卖出去,发国难财!拿这个盘尼西林来讲,一盒十二支装,在那边只卖四十块银元,到了重庆就卖一百二十块银元,法币是一千二百多。一条狗(指小特务)一次可以带三、四箱,一箱装二十盒。这样一箱就赚一千六百块银元。这样一条狗跑一趟至少可赚五、六千块银元。一个月可以跑一个来回,你大哥手下有五、六十条狗在跑。”

泽元听了,忍不住叹道:“天哪,大哥每月可以赚五、六十万呀!”

秀姑撇撇嘴,说道:“晓得的,我可是一块大洋都没见到,晓不得叫他弄哪儿去了。”

“我听说,这钱全叫中统、军统私吞了。”翠云说道,“其实他们最赚钱的是走私*。在云南*一斤不过十块大洋(一斤十六两、旧制)。运到上海一两*就卖十块大洋。这帮人每次用木箱装好,贴上军用物资的封条,一路畅通无阻。一箱*二十斤重,到了上海净赚六万。每次都是成百箱运,你说该赚多少?

“走私*?难道没人敢管?”泽元气愤填膺,高声问道。

“谁敢管!你晓得中统和军统,这帮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谁敢招惹,谁救飞来横祸,轻的坐牢,重的杀头。所以根本没人管。”翠云说道。这些话是她从来家办事小特务那里听来的。

“现在就这么污七八糟,就说法币吧,贬值太快了,我都后悔了,不该把银元拿去全换成法币。”秀姑是满腹牢骚,“当初就不该听泽怀的甜言蜜语,把银元换成背时倒灶的法币,现在不值钱啦。”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七年)一百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一九三八年三月初只能买一头牛。等到了三月底,就只能买三条牛腿。到了一九四○年刚刚够买一条牛腿。照这么贬下去,恐怕只能买一个鸡蛋,半盒火柴了……

三个人正在说话,小梅和兆琪抱着渝梅回来了。长文和长武在楼上也写完作业,叫道:“七娘,我们作业做完啦,快来检查。”

小渝梅去医院打了一针,很快退了烧,没多久咳嗽也止住了。这在当时很正常,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从来没有使用过抗生素类药物,病菌本身也不具有抗药性。所以一针下去,哪怕只有两万三万单位,病情立刻好转。所以当时人们称这药太神奇了。又加上这药价格十分昂贵,寻常百姓根本不敢问津。所以当时的盘尼西林在人眼中比黄金还贵。

此时小渝梅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见到秀姑和翠云笑容满面,脆生生喊道:“谢谢大孃孃、二孃孃。”

秀姑高兴地从小梅手中抱过渝梅,亲了又亲,问道:“渝梅真乖,告诉大孃孃,读书了吗?读几年级呀?”

“读书啦,读二年级了。”

“哦,渝梅真能干,都上二年级啦。那么长文长武哥哥呢?”

“他们已经读五年级了,爸爸叫他们跳了一年。”

秀姑听了,颇有感触,叹道:“唉,长文俩兄弟都来重庆四年多了,日月如梭,好快呀。”

“可不是吗,你我都老了。”翠云点点头,“小梅,你也快三十岁了吧。”

小梅笑笑,答道:“明年就三十啦。”

秀姑看看翠云,翠云接过渝梅,亲了又亲,对小梅说:“小梅,趁年轻再生一个吧。”

小梅脸红了,说:“我倒是想,可是泽元说有了长文长武,够了。不养为好,省得麻烦。”

秀姑叹了一口气:“小梅,你能生,小弟却怕你辛苦,不让你生,是心疼你呀。我和妹妹是生不出来呀,都快五十啦,老喽,老喽。”

泽元趁她们在聊天就出去了一趟,回来后说:“天色已经不早了,大嫂二嫂你们将就在这里吃顿便饭。晚饭后,我们去戏院看一看郭沫若新编的话剧《屈原》。听说演得很好。票我已经买好了,是前排座位,很好的。”

翠云一听,很是高兴:“好啊,看看新式话剧,难得难得。我们一天到晚窝在家里,除了打麻将就没得别的事情了,闷死啦。小渝梅,喜不喜欢看戏呀?”

“只要孃孃喜欢,我就喜欢。”小渝梅回答得十分乖巧,惹得一屋子人都笑开了。

自从重庆成了陪都,日本人就没有停止过轰炸。但是重庆人从来没懼怕过。飞机来了,大家躲进防空洞;飞机一走,照常上茶馆——充壳子(方言,侃大山、吹牛皮);照常看川剧——帮腔(在川剧有高腔戏,必须有人在舞台边唱,叫帮腔);照常打麻将——和牌(人们都盼望着抗战胜利,企盼和平)。面对断桓残壁和死亡威胁,人们照常做生意、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