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二百六十一章 左右之分

九十多个人里面就只有一个孙老汉是对火铳门清的,旁边还有一个连一知半解都不知道的,只能在旁边协助纠正一些那些操作有明显错误的王维。

好在有了王维先前保证的只要学好了这火铳就有十两银子可以拿,有了这么一大笔的银子到是没谁会脑子抽风了的到了乱,不管听不听得懂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听孙老汉讲了一遍又一遍。

这火铳确实是一个精细活,从装弹到点燃再到扣动扳机,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好在这鸟铳和自生火铳也不太需要瞄准,只要大概对准了一群总能打到人,否则的话就是给王维他们再多的时间也玩不转这火铳。

在孙老汉正在教这些人怎么使用火铳的时候,王维也没有在旁边干看着,自然他就得拿出大杀器出来,要是像明军之前那样使用火铳,大明的士兵不仅拿着质量不合格的火铳,而且上面也不重视这火铳,当兵不管敌人到没到射程之内就胡乱一通乱射,还有的把火铳向天上射,那样还能打中敌人才叫见了鬼。

火铳打完一轮之后就抄起身边的冷兵器跟敌人短兵相接了,这种整个明军都不重视这火铳的现象也就导致了火铳对与敌人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杀伤力,只要躲过了第一轮火铳的射击冲上去一顿乱砍明军也就几百的崩溃了。

王维手里面的大杀器当然不是瞬间就能让这些人掌握怎么使用火铳,也不是革命性的创造出什么制度出来,他的大杀器简单的很,那就是有效的组织人群让火铳可以集中的朝某处射击还有就是三段射。

这个东西当然不是这个时代的首创,在大明初年的时候平定云南的将领沐英就首先使用这样三段射击的方法来对付大象兵,这位沐英将军还把这个他首创的方法上交给了朝廷,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普及开来。

到了后来大明的军队反而不知道还有这种能将效率瞬间提升三倍的好方法,以至于大明的军队使用火铳的时候就基本上是放一枪就准备跟敌人短兵相接了。

军训时候的走队列就是适用这种三段射击而发明出来的,既然火铳的准头是没法保证的,那就只能从人员上入手了,谁的军队动作整齐,人员密集整齐的排列那射出的子弹也都能最大可能的在同一区域里杀伤敌人,而拿枪快装弹药快那谁就能先开枪甚者是在同样的时间里,你能开三轮枪,我能开四轮甚至是五轮,那赢面就大的多了。

现在王维自然没时间在这里搞什么队列训练,为了不耽误时间,王维就决定不让这九十二人所有人都一起去上孙老汉那去听怎么使用火铳。

分出三十人来先有王维来教会到时候怎么站成射击的队形,一个小队里面出来队长还剩下九个人,以三人为一小组可以组成三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三个人都前中后的拍着,三十个人正好可以排成三排九列,三个小队长站在属于他们小队的队伍中间,这三个小队长的任务不是拿着火铳来设计敌人,专门就是看王维的手中的号令来传达王维的命令让他队伍里的三个小组可以按照命令进行射击。

虽然现在只有三十个人接受王维的指挥,王维直接靠着自己的嗓门就可以让这些人什么时候短枪什么时候射击,但是真要到战场的时候,他可就是要直接指挥着九十个人了,而且在那种精神高度紧张嘶喊声又很大的情况下,这些新兵是很难听的准王维的命令的,只能靠小队长来看王维发出命令,再由小队长直接发令射击。

时间有限就直接让这三十个人拿着没有装火药的火铳进行训练,看到有人把火铳都举过头顶,火铳还有拿反的,把枪口那面冲到自己脸上,气的王维连都黑了,看到有人犯错他这手里拿个木头*就打那人一下不过犯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打不过来。

最后王维实在是没办法了,不知道是自己的教导水平太差还是古人的学习能力真的有待提高,王维只好把三个小队长叫了过来,亲自给他们演示下应该是怎么射击,射击的时候火铳应该是跟眼睛是水平的,而不是把火铳放在自己的脑门上。

大班教学和小班精英教学就是不一样,这三个小队长在王维亲自示范了将近十遍,自己亲自操作之后挨了几棍子之后终于知道应该是怎么拿着火铳了。

有了则会三个队长在队伍里面的辅助,这让新兵们学习怎么拿火铳的任务总算是有了点成果了。

就在王维正在训练让这些扬州的老百姓最起码要站成一个横排,要记住自己的左边右边前边后边都是谁。

当一切准备完毕的时候这火铳小队不可能是最开始的时候就排好队列端好枪一直走,那样的话就算给救亡军一个晚上的时间他们都到不了预订城门的地方,只能是让这火铳小队一起跟着大部队小跑着前进,当遇到满清鞑子的时候在迅速的组成排练好的队形再进行射击。

那最关键的问题就来了,怎没让这些老百姓能最快最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排好射击的队形。

在王维的脑海里面的整体设想中根本就没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难题来看待,可是当实际操作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实在是错的太离谱了了。

这根本就没有经过训练的老百姓特别是现在这个年代的普通的大明的老百姓平常的时候是用不到左右之分的,也就没有严格的左右手的概念,有的说吃饭的手就是右手,有的说吃饭的手是左手,这让王维看出向右手边看齐的口号看到这些新兵们的反应的时候他可就彻底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