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二百五十三章 得罪了人

朝廷也不是真的穷的真的一点钱都没有了,自万里以来天灾不断,已经不是连年的歉收了,简直就是连续十几年几十年的歉收,甚至是颗粒无收,朝廷又收不上来商业税,连年的天灾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的破产,皇亲贵族官员土豪就趁机大肆的吞并土地,越是有天灾破产的农民就越到,那些被吞并的土地也就越多,朝廷的税收就恶性循环。

而每年辛辛苦苦收上来的钱,可以说每一分银子都沾满了农民的血汗,对于整个帝国来说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用,连官员的工资有的都已经拖欠了几十年,虽然那些当官的也不需要这些工资来维持生活。

不过这些钱对于整个帝国来说是杯水车薪的,但只要有心的话,这些钱大部分投入到军队里面那还是能做出一些事情出来的,最起码也能达到打水漂听个响的效果啊,别像现在这样打水漂了连个响都听不到。

那郑士杰对心学的理解也甚是简单,知行合一嘛,那就是想做就做,不要光说不做,人最缺的就是行动力,既然上一个奏折不管用,那我就爆点更猛的料,既然每年朝廷里收上来的税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边疆的防御,也就是辽镇的防御中了,但是这些钱一点效果都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总不能是假的吧,那肯定是人的原因了最后的结果也不言而喻,就是辽镇的军镇只拿钱不干事。

而郑士杰也没有完全的冲昏头脑说辽镇的高层是怎么的浪费朝廷大部分的税收的,这部分他只是浅浅的提了一些,他着重所讲的还是火铳的问题。

既然每年朝廷里那么多的钱投进去了,满清人还是该入关的时候还是入关,那是不是可以给辽镇稍微的消减一部分的军费,当然并不说以后就要减少了,就仅仅是让辽镇的弟兄们辛苦一年,等来年收成好一点的时候再给补上。

让后用这部分的钱集中办一件事情,那就是改进一下火铳的制艺,生产一些制作精良的火铳来交给辽镇使用,这样一来也说不上是要消减一点辽镇的军费,也算是取之于你用之于你,辽镇不是说满清人太可怕么,不能与之力敌,只能与之周旋等有了制作精良的火铳之后怎么也能跟满清人周旋一二吧,最起码也不能让满清人这么的来去自如,不能让他们想入关就入关啊。

整篇奏折写的看起来是非常的大,但是说到实处也只是要小小的改进一下火铳的制艺而已,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的孝心了,可是谁想到他还是小看了这一整条的利益链,别说让辽镇稍微的减少一些的军费,即使是他所说的这用这些军费来制作一拼精良的火铳都不行,他们不每年要更多的钱就不错了,怎么还能拿着本属于他们的钱来制作一些对他们无用的东西,反正满清人也不是抢我们辽镇的东西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就算按照那个官员所说的增加了我们的战斗力,万一再把满清人给干趴下了,那我们辽镇还怎么活,那到时候不就是卸磨杀驴了。

虽然郑士杰在这奏折里面没有写太多的东西,只是提了下辽镇而已,而且这些东西都是看起来非常的美好,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是世间上的人并不都是这么通情达理,特别是一帮已经有了军阀之实的人来说,只要你干动我的东西我就拿刀子砍死你。

当然辽镇的军爷们也不可能真的拿着刀子进京一刀子看似郑士杰的,不然的话他也不能最后到南京当官了,硬刀子不行那就来软刀子。

关外的军镇早就已经自成一体,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而且还要面对着满清人,这些个军镇本来就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外加上大明末年的军爷们一个个打仗跟满清人拼命可能是差了点,但是那经商的本事可都是人精人精的,不比那晋商差多少。

那别说你现在仅是个翰林,还不是当朝的阁老,仅仅是以后能入阁而已,就算你真是一个内阁的阁老,辽镇一发力说不定也能给你拉下马。

面对郑士杰这个小小的虾米根本就用不到什么狂风暴雨来洗礼,直接一纸调令让他在翰林院挂名然后说朝廷需要他,让他去外地的一个地方当官,这翰林院里面的谁不知道,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熬资历,那以后六部头头甚至入阁都是大有希望的,现在他这一被外放了可就再也回不来了,他的那些同僚看到他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这还是朝廷给他的调令他连一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去上任了,可谁知道刚到地方上任官人还没认齐那官椅子连屁股都没做热呢,也合该他倒霉连喝凉水都能塞牙,遇到闯贼来犯最后被当了替罪羊又降了一级。

从此之后他就像一直走了霉运一样,每个地方没过多久就会有人来找他麻烦,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呢,他就已经被降职了,别人都是拼命的升官,他是毫不费力的就降级了。

后来他也明白了他所遭遇的这一切都是那份他写的奏折惹得错,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可是他却没有说理的地方,连他的科举上的老师也是也墙头草,见到他的学生之一被这么庞大的势力给盯上了,那明哲保身也就顺利其然的放弃了他。

他最后一个一任官职就是在南京上当了个御史,这时候已经是国事大变了,那些个辽镇的军爷们对他也没什么兴趣了,让他在南京当了好几年的官。

当官当的好好的就因为自己那一番为朝廷效力的心,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就是一直的被贬再被贬,最后到了南京做官他都想了要是再被贬的话那这官还不如不做了。

可谁想到这官一做就是做到了北京被李自成给攻破了,然后李自成又被满清给打败了,他的那些同年老师都一股脑的投降了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