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乱世行
字体: 16 + -

第一卷_第二十一章 明末崩溃的另一个原因

张宇的介绍也很简单,犹如他的沉默一般只说了他是一名猎人。

在山里的多年打猎生活才让他有了放哨和探马的一些必备的素质,顺便说一下他还会骑马。在军队里面就是一名探马跟队长是一个工种。

只不过因为守卫扬州才被临时编入守城的士兵里面,破城之后的败退使他跟队伍冲散了会使用短剑也有一身不俗的武力。

不过他只是简略的说了下自己的情况,对于自己的身世显然没像陈文陈武俩兄弟说的那么详细,关于他当猎人之前的事和如何取字也都没有多说。

剩下的最后一个人长的有些老态的叫做李进,他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从他一出生的时候就注定要去当兵。

虽说去卫所当兵,但其实也都是给总兵去当农奴。一辈子没有自由要给卫所的长官一辈子给种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土地,然后娶个贱籍的女人当老婆,再生儿育女当军户。

不过万幸中的万幸的是,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乱世之象了,大量的民变和关外的满洲人大大的消耗了大明的国力,

每年的军费大部分都是投入到了关宁铁骑的身上,不过随着辽东的边军战斗力越来越烂。

边军能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是几千家丁,每年的军费也大都用在他们身上。剩下的就是贿赂朝中大佬为他们边军说话索要更多的军费,虽然官方不承认但是辽东边军已经慢慢形成一个军阀了。

但是即使如此辽东边军也从能跟满洲人打野战退化成,只能守城的军队他们擅长的不再是战斗而是做生意了。关外的土地也都是在这些军阀的名下。

每年满洲都会绕过守卫森严的城池进入关内,抢劫财物掳掠人口,把人口变为包衣奴才增加他们所谓的大金国的实力。

从大明朝实行与蒙古人的禁运政策后一两百年的积累,蒙古人连自己的铁器都没有。连弓箭都是骨气打磨的,生活器械都要退化到了石器时代了,再加上藏传佛教的传入蒙古高原内,曾经还是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的蒙古人见见都不玩弓箭开始信佛教了。

贵族都开始奢侈的生活狂热的收集明朝的奢侈品底层人民也都皈依佛祖的身旁,当他们实在受不了没有物资的生活时想进入大明腹地进入他们祖先的事业的时候。

不过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早已骑不上马,拉不了弓。他们的武器也都不破了明朝坚固的城池。

而这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的满洲人凭借着掳掠的人口。抢来的财物与组团卖国的晋商集团换取武器和关内城防资料。

凭借着一股原始渔猎民族的狠劲,满洲人就像滚雪球那样实力越滚越大,有了实力去抢劫,抢劫之后又可以增加实力。

短短几十年就征服了此时没什么战斗力的蒙古人的后裔们,代替他们成为了明朝的新的心腹大患

每年那点可怜的税收都投入到关外的防守中,以至于连年拖欠京中官员的工资。那种家中有钱或者有资源能格外创收的官员还好说。但是那种清水衙门家中又没钱的,这拖欠工资他们就没法活了,甚至有些官员都需要出去打工才能养活自己。

明朝的税收区区几百万两连南宋的十分之一都赶不上,但是明朝人穷么。随便一个江南的大族总资产都在千万以上,中型的家族家中的钱财都比崇祯年间的内库有钱。

归根到底就是大明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从娘胎里面带来了问题。

军户,藩王,税收制度。

军户和藩王都比较简单。朱元璋想的当兵的平时务农,战时当兵即省军费还不缺当兵的人。

这种只存在理想中的制度没过几十年就荒废了,当兵的土地都被上官强取豪夺他们只能世世代代当农民,而农民又怎么能上战场呢。卫所的总兵又吃空饷更是败坏了这种制度。

因为发生过靖难之役叔叔把自己的侄子的江山抢了,所以对藩王看的比较严没指令不准自己的城市,就是把王爷当猪养了。

这帮王爷出不了城,只能造人于是各种王爷就越来也多。政治上的限制带来的急速补偿的是经济上的不限制他们没有政治自由只能拼命的捞钱。

豪取强夺那都常有之事,侵占土地更是他们发财的主要手段。

但只都是小害顶多是把以前王朝的那些弊端放大了一些而已。

真正让大明王朝的税收如此之少的,还是他的税收制度大大的有问题。

在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和赢取天下士子的投效之心,就取消了举人以上的税收,他们的产业不用交税。所以当一个平民之家考取一个举人之后,就会有大量的七大姑八大姨过来投献土地,让他们免除税收和徭役简直就是一夜暴富。

所以才有了那句穷秀才,富举人。范进中举之后也不难理解他为啥会发疯了。

这些不用交税的群体加上各种投献过来的土地,就已经大大减少了国家财产税收的来源。

再加上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见过的官员全都鱼肉乡里,百姓的税收也都很重。所以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很低的税收制度并承诺不再增加税收。

而商业税更是少的可怜经过二百多年的承平,大明南方的商业经济早就跟宋朝不相上下甚至还有超出。

大家族嫡系子弟读书中科举,当官之后免税收庇护家族,更有甚至资助贫民子弟中科举反过来反哺家族。

他们早就不满足从土地里面刨食幕后控制着南方的主要的商业经济。这些商业本来就交很少的税收但是他们还不满足,利用权势甚至取消了商税。

皇家派来收矿税的镇守太监也都被他们利用不与民争利的借口打跑了。

就这样商业税收不上来矿税没有,茶税盐税更是被各层瓜分的一干二净。

明朝的税收只能从中下层的平民身上收取,外加各种名目的税收。

一个平民之家一年下来的收成往往都不够交税的,那只能拿土地抵押去借贷,这高利贷的利滚利他们的土地很快就不属于他们了。这些高利贷者往往都是当地的豪绅大族,敢欠钱不还就让你家破人亡。

要是再碰到灾荒之年这个进程会更快,大量的土地都归藩王官员大家族豪强的手中,而这些人都是不用交税的。

而且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在南美洲发现的大量白银这些白银都通过航线流入中国。

这也加剧了通货的膨胀中后期的明朝才实行了白银制度,国家拿不到自己的造币权大量的物资外流,只是换回来一堆白银而且还都是掌握在那些达官贵人的手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只出不进的怪异的经济体。

普通人根本没有收益他们享受的只有大量的通货膨胀,明朝积攒了数亿两的白银,却没换回来应有的技术和物资。

明末的权贵手中攒有大量的白银,他们又用这些钱兼并了大量的土地。

而大量的白银导致明朝的通货膨胀,那些西班牙葡萄牙人又用手中的白银从明朝换取的瓷器茶叶丝绸,导致了他们的通货紧缩就是钱不够用了。

导致这些欧洲国家强行斩断了对明朝的贸易,突然间明朝从通货膨胀变成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要严重的多,因为没有大量白银的流入导致白银的上涨,这样手中有白银的商家和豪强都不花钱了,因为只要把钱存起来就能升值,要比做生意赚的多和轻松的多。

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明末江南的经济瞬间崩溃没人做生意,物资不流通流动性紧缩。

两三年间粮食下降了70%只是以白银计价,而以铜钱计价的粮食上涨了10倍。以现代的美元和人民币来讲就是以美元计价跌了70%,人民币计价的东西涨了1000%。达官贵人用的白银就是美元,中下层平民百姓用的铜钱就是人民币。

就是他们用手中铜钱买东西要比前两年突然间贵了10倍,这一跌一涨的差价,让精明的明朝商人更是不敢乱花手中的白银坐等白银的涨价。

白银减少带来的经济紧缩直接反应就是明朝国家财政的严重问题。导致了国防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中重臣提出了减少驿站缩减公务员制度,节约国家政府开支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李自成的的失业,然后投入到造反这一有前途的职业中去。

本来就被满清搞的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千年一遇的小冰河的巅峰时期,连续几十年的北方干旱导致了陕西连年的歉收,陕西的起义军是一波接着一波。

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白银危机导致的经济萎缩,各种土地兼并更是层出不穷。

朝廷上的东林党各种捣乱,外加崇祯施政上的操之过急频繁的更换首辅,对前线将领的不信任,再加上为了清缴这些*军,本来就没多少的财政收入更是欠债连连。明朝的末年就是这么悲催。

而那些本应该在卫所里面种地的人,也都被征用去平定陕西的叛乱,这样李进也就不用再世代的种地,而是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士兵。

靠着他的谨慎与玲珑观色到也活了下来,但是常年的战斗也让他老的更快,本来才三十四五的他看起来像个将近四十多岁的人。

跪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