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八九、无鳞鱼的怪味

从没见过的无鳞鱼

走了大半天,发现不对劲,迷路了。是继续前行还是退回去,真让人纠结。丹增的选择是退回去,他说出来时对顿珠领导作过保证,要安全地把你们带回去。退回去只是耽误了一点时间,但继续前行则充满危险,不行。

决定了不能前行,于是就抓紧回返。次仁师傅就急匆匆地往回开,速度也加快了,车子起伏颠簸得我屁股疼。

往回走的路更无趣,大家一声不响。我的脑袋中不时冒出几个词,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走回头路,吃二遍苦,前途未卜,及早回头,等等,念头乱乱的。联想到人生也是如此,人生也会迷路,也会滑入错误的路线,也会面临选择,也会走回头路。人生如行路呀。

我们就这样一直往回开,一直回到了那岔路口,回到那条道上。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了。这一折腾,费了近三个小时。走上刚才我们觉得无比难走坑坑洼洼的这条路,现在感觉是那样的亲切,仿佛是一条通向幸福安全的光明大道。因为今天要赶到申扎县城里的,就一个心思往前赶,不再停车观赏风景了,也没了这个兴致。

开着开着,山地明显地陡了,我们就在山谷中弯来弯去,路很难走,都是沙石,夜色也渐渐降临,月亮如脚盆般大,明晃晃地,四周的景致都呈现出了轮廓,形态各异,远近不一的山头和陡峭的岩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狰狞,好象是一个个凶神恶煞,大地成了一个远古的神话场景。我们归心似箭,想早点到达,早点吃饭休息。但车子开不快。

到达申扎县城,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在拉萨,晚上九点多,天才刚黑不久,这里好象是天黑得早。

我和达娃住进县招待所,丹增和次仁师傅忙前忙后为我们张罗,安顿下来后去吃饭。肚子也饿了。丹增和我们约好,第二天去水库地点。

第二天早上,我一大早就醒了,起来就去街上转了转。申扎县城很小,街是一眼望得到头,我毫不无目的地乱逛,哪里人多点就往哪里走。有一个菜场,里面有卖牛羊肉、酥油、冷冻猪肉,土豆萝卜大白菜,水果有苹果等。街头显眼处是一个茶馆,还有几个卖香烟酒水的小店铺。虽然这地方小,但在无人区内,有这样的规模还是很不容易了,全县的人口才一万四千多,不能用内地的眼光看这里。

九点多,丹增坐着一辆车来接我们去规划建水库的现场,司机换了,不是次仁师傅,而是一个叫洛桑的师傅,脸黑得发酱紫色,也许是接触的人多,见多识广,洛桑很健谈,一路上大家说笑个不停。

在车上,丹增向我和达娃介绍着这水库的情

况。这是一个国家援助西藏建设的重点项目,修建地点是在甲岗,所以也称甲岗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为一千五百千瓦,竣工投产后,可以使县城及周边四个村共二百多户人受益,得到电能,从而可以促进各项建设,申扎县气候和环境条件很差,但矿藏资源丰富。甲岗水电站建成后,将一举摘掉申扎无电县的帽子,并带动这个高原县的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建设,开展自来水工程。这甲岗水电站,离县城约三十公里,海拔在四千七百米以上,建成后的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电站。后来我和达娃根据这些材料写了宣传报道。

我们到了那里,这里已经在开展前期的工作,工地上的负责人出来迎接。这甲岗水电站其实是建在一条申扎藏布江上,从二个山头之间拦截,筑起大坝,蓄起江水发电。从高处往下看,有一个水潭,这是水库的基础,建成以后也只是一个小水库。但大坝会高一点。

我们与那工地负责人聊着天,我说这江水很清,水质不错。那人说,这河里鱼很多,也很肥。我一听,来劲了。我问他能不能钓几条上来,有没有钓鱼的工具。那人说,用不着钓具的,只要用网兜下去就能把鱼捞上来。洛桑师傅这时插嘴说,这里鱼很多,他跑这条路时,下雨天常有鱼跳到路上,满路都是,不留神一路要压着不少呢,一石头砸到河里去,肯定能砸中几条,翻白浮起来。我听得半信半疑,我也听说过西藏有的河里鱼很多,因为西藏人基本不吃鱼的,没人捕捉,但鱼多到跳到路上来,满路都是那也太夸张了些吧。

那负责人说,这里的鱼还有一个特点,没有鳞的,是无鳞鱼,营养价值很高。要不就捞几条中午烧了吃。

这无鳞鱼我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这机会肯定不会放过。于是,那负责人拿来了一个有把柄的网兜,伸到那水潭里,划了没有几下,就网住了一条,捞起来一看,有点象我们南方的草鱼,鱼肚子呈白色,约有二斤多重,看不出无鳞,但手一摸,感觉是没有鱼鳞的,浑身光溜溜的。我接过他的网兜,也尝试着捞,很快,又一条捞上来了,不一会功夫,就捞了十多条鱼上来,最大的一条有四五斤样子。最能干的是洛桑师傅,居然用一根木棍,也逮上了一条鱼,他说是把鱼打昏后捞上来的,真是有神功呀。

那负责人说,他们对杀鱼烧鱼不内行,要不让我自己动手,自己来做。丹增也说,自己做的更好吃。可以当下酒菜。虽然我不会做菜,但到了此时,也没有办法了,于是我就动手。挑了二条样子光鲜的鱼,准备红烧了吃。我想这么好的鱼,也是很难吃到的鱼,我一人可以吃一条,还有一条大

伙儿吃。二条是肯定要的。丹增说,中午你吃二条,余下的鱼,用个袋子装起来带回去吃。

这鱼洗起来很方便,也不用刮鱼鳞,只要剖开肚子去掉内脏,挖掉鱼鳍就可以了。我把鱼虾切成两半,起油锅红烧,又放了姜片和白糖,我怕这里气压低,鱼没烧熟,故意加水多煮了一些时间,确保烧熟,起锅用一只盆子装好。

大伙围坐一起开始开席喝酒,桌子上有很多的菜,牛肉羊肉,那一盆红烧鱼放在中间,透着一股股浓郁的鱼香味,引得我馋水直咽,我是好久没有吃到鱼了,很久没有闻过新鲜的鱼香味了。我第一个品尝,一块鱼肉入嘴,真鲜呀,嫩嫩的肉,又鲜又滑。我说不错不错,大家尝尝,这是我家乡的做法,红烧鱼块。很好吃。

丹增几个附和着点头说,这鱼肯定好吃,这里的鱼没有污染的,野生的,肥得很,好吃得很,要是在内地,价钱肯定好得很。但光说不练,就是没人动筷子去吃鱼,丹增不吃,达娃不吃,洛桑不吃,那负责人不吃。

最好的东西,一个人吃也没意思。我再三劝说,还是没人动筷子,只是举着酒杯说喝喝。

我对洛桑说,你尝尝,很鲜的,这鱼。洛桑摇摇头说,唔,没有这个吃鱼的习惯,从没有吃过鱼,不吃鱼,上点年纪的都不吃鱼。

我对达娃说,你年轻,应该没那么保守吧,会吃鱼的吧。达娃说,鱼他是吃过的,但不是很习惯,不喜欢那鱼的味道,不爱吃。

我把目光对准那负责人。他笑着喝了一杯酒,摇摇头说,不吃鱼。你多吃点。

我把希望寄托在丹增身上,说,领导,你平时应酬得多,也在内地上过几年大学,难道也不会吃鱼吗?

领导的回答,永远是那样有水平,无懈可击。丹增笑着对我说,他会吃鱼,在内地也常吃,在拉萨的时候也吃,但他喜欢吃的是海鱼,河里的鱼不吃。

就这样,我一个人独自吃着这鱼,挺没意思的,因为这鱼无鳞,看着吃着,慢慢感觉有点怪怪的,与家乡的鱼总是不一样。吃了几口后,脑子中也产生了联想,这鱼这么肥,鱼味这么鲜,是不是与什么有关呢,为什么会是无鳞的呢?这无鳞是不是与水中的什么物质有关呢?这里也有水葬的风俗,把死者抛入江里河里,这里野生动物也常淹死在河里江里,这些是不是成了鱼的食料了呢?想着这些,我的食欲受到了障碍,硬着头皮吃了几口后,再也没有勇气吃那鱼了。结果,那一盆鱼就我吃了这几口,几乎没有动。

全是心理作用作的怪,一顿鱼吃成了恶心。

后来,我再也没有吃过无鳞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