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六九、系着红布条的羊

二六九、系着红布条的羊

到聂荣去的路,坑坑洼洼,汽车跑不快,越往前走,越是人烟稀少,安静得象月球,粗犷苍凉的大自然风貌,处处充满着荒漠的悲壮之美。天,时晴时雨,忽明忽暗。我扭头窗外,不知疲倦地饱览这原始风光。

偶尔的,我见到远处草地上有孤单的羊和牛,以前我见到的总是一群群的羊,散落在草地上,与天上的白云相对衬,附近还会有牧羊人,或者有帐蓬。我就问顿珠领导,这羊是不是走失了,迷路了,还是野生的羊?怎么是孤单单的呢。

顿珠领导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打量了一会说,有可能,但也有可能这是牧民放生的牛羊,这牧区老百姓有一个放生的传统,放生的现象很普遍。

我说是不是象我们内地那样,把鱼呀,乌龟呀,放入水中,做好事,行善积德。顿珠领导连点着头说,对对对,就是这样,汉族是放生鱼呀,鸟呀,这里是放生牛呀羊呀鸡呀什么的。

放生行善求平安,可以消灾避祸,可以逢凶化吉,可以积累功德,换来幸福。是不是牧民放生的,很容易看出来,那身上有标记的,耳朵上会剪个口子,或者脖子上会系个带子。

我说汉族放生的都是小东西小生命,鱼呀,鸟呀的,这里放生的却是牛呀羊呀的大东西,是不是太大方了,一只羊要几百元,一头牛要上千元,让人舍不得。

车的扎多插嘴说,没有舍得不舍得的,牧民大方得很,很多牧民农民会把家里的许多财产捐献给寺庙的,他们心诚,做善事是不计算的,都很大度,是尽力而为的。在拉萨街头也有放生羊,它们的耳朵上都系有红绳或红布条,凡系红布条的放生动物任何人不得宰杀,直至老死。后来我曾特意到大昭寺周围去看放生的羊,耳朵上系着红布条的羊,可是没有看到,可能是到拉萨河边吃草去了。

围绕着这个放生做善事的话题,一车子里的人议论起来,七嘴八舌地向我介绍这放生的习俗。我也听明白了,放生是藏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习俗,属于民俗宗教活动范畴,各地表现形式大致相同,就是将生灵放归大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在这块土地上,一切生命和睦相处,人与家蓄相依为命。通过放生,人性本能的善良,感恩的心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在农区,一般家家有耕牛,耕种背负,春种秋收,承担着许多的力气活,农民对耕牛爱护备至,视为家人,农活累的时候,还要给耕牛开小灶吃得好点,对耕牛从来不乱打更不会随意杀掉,有的到老了便放归自然,让它有一个自由的归宿。有的一直养到它老死为止。有些人家还将自家老死的耕牛头埋在地里,待其皮肉腐烂后,把骨头取回家,并在头骨的正方刻上六字真言,挂在自家的屋檐下,表示对它的怀念、对它的感激和尊重。

在牧区,藏

族人家家养奶牛和羊,喝的奶、用的酥油都从它们身上挤出,许多藏民都有将奶牛尤其是老奶牛放生的习惯。有些奶牛从小就生活在主人家,跟随主人多年,和主人家庭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为主人家做出了不少贡献。所以当它老了后,主人对它就更加关心、更加疼爱,不打不杀任其自由地生活。

无论在牧区还是农区,为了求得家人平安而专门放生,这种做法最为普遍。有的为了求全家人的安康和吉祥,就将自家的牛或羊放生,任其在野外自由生长。也有的在自家的羊群中选出一只或几只公羊放生,在它的耳朵上打个孔,系上不同颜色的布条以示区别。在藏区山里草坝子上常可以看到散落着的几只、几十只一群的放生羊。

农牧民家里自己养有羊,挑选一只放生是比较容易的事。但在城里,要放生羊必须要先买一只羊,最好是买一只正好要被宰杀的羊,这样行善的功德会更大。所以如果没有遇到正要宰杀的羊,也要做一个宰杀的样子,然后买下来去放生。

在康巴藏区,最常见的、为数最多的是放生公鸡。当家里有人生病时,往往会将一只或几只公鸡放生,把它送到神山或寺庙里,不管不杀,即使它回到家中也不杀,任其自生自灭。在那些地方的神山或寺庙周围,四季都有无主的公鸡,都是当地人放生的。

积德行善是藏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一生以善业为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