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六七、移动的房子

二六七、移动的房子

内地的居民,有钱就买房子,买了房子,再买车子,这是有房有车。在西藏,在拉萨,老百姓除了有固定的房子外,还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房子,那就是帐蓬,他们是有房有帐蓬。

帐篷对西藏牧民家庭来说尤其重要,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是他们的栖息之所。历史上西藏牧民过着游牧生活。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无定所,为了御风避寒,他们创造出帐篷这种能够方便携带的住所,他们走到哪里,便将帐篷带到哪里,帐篷就是他们的家。现在虽然政府实行安居工程,让这些游牧群体在草原上定居下来,修起了泥木结构的固定房屋,但帐篷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为一个地方的草量是有限的,青草的再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雨季,在草原嫩绿的时候,牧民们还得往远处放牧,一处吃完了,还得迁移到新的草地牧场。这就需要帐蓬,牛羊吃到哪,帐蓬就搭到那。如果你去西藏旅行,行走在藏北高原,就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天是蓝蓝的,蓝得象海水,远处是连绵的高山,高山顶上有白白的千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分外耀眼,几只雄鹰在天空中自由地翻飞,五彩的经幡在玛尼堆上飘扬,草原上有一顶顶白色或黑色的画着吉祥图案的帐蓬,升着袅袅炊烟,周围散落着羊群、牛群,在悠闲地吃草。附近有几匹主人家的马,牧家姑娘在帐蓬门口挤着羊奶。你可以远距离观看欣赏,拍照。如果感觉好奇,体力也行,要零距离接触,你也可以走过去,走近帐蓬,向主人打招呼,扎西德勒。一声扎西德勒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你可以向他们讨酥油茶喝,讨糌粑吃。帐蓬的主人往往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这都不要紧,也不用语言交流,只要手势比划着就行,作个仰头喝的动作,或者摸摸肚子,嘴里配合着默默说着要喝水喝水。主人就会明白这意思。这时你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太聪明了,这手势打得比说藏语还灵光,太有才华了,你会自信地联想着自己可以凭着这有才华的手势走遍世界了。其实,你不打手势,主人也会拿起碗,用黑乎乎的衣袍下摆擦一下,在炉子上取下茶壶,为你递上一碗热乎乎的酥油茶。这是他们的待客之道,只要你进了他的帐蓬,就是珍

贵的客人,就会主动地招待。捧着酥油茶,如果你刚好学会了几句藏语,你就可以应用一下说,土其起,土其起。这是藏语谢谢的意思,但估计他们也听不懂你的官方藏语,北京口音太重,四声调太过抑扬顿挫。捧着酥油茶,也许你喝不习惯,一股特有的膻腥味冲鼻而来,别说往里喝了,还想往外吐呢。别怕,勇敢点,你只要屏住呼吸就闻不到味了就能喝下去的,那么多的人都喝下去了,难道就你喝不下吗。也许你觉得脏,不卫生,不敢喝,其实这碗脏是脏的,却不会喝得拉肚子,茶里基本没有那些细菌,喝着是安全的。喝了一口酥油茶,坐在藏柜上,你可以打量帐蓬里的摆式,中间是一个炉子,有一根管子直通帐蓬的顶,帐蓬边上放着打酥油的酥油筒,也许就会引起你的好奇心,又会上前摸摸,试着打几下,惹得女主人低头暗笑。你走出帐蓬外,那看到一个小姑娘在挤羊奶,其实她已不是小姑娘,也许已是大姑娘了,刚接触西藏,你很难猜测到她们的年龄的。你的好奇心又起来了,蹲下身来看小姑娘挤奶,自己想尝试挤一下,却又不敢,于是掏出相机,拍一阵子小姑娘挤羊奶的照片,回到内地去可以夸张地告诉同事或朋友,你知道羊奶是怎么来的了,你还亲手挤了。告别帐蓬一家人时,你可以给他们留下你带的方便面、饼干、巧克力等食物,也可以给他们几张人民币,把爱心留在草原,他们会收下的。然后挥挥手,不停地说扎西德勒,高兴地告别。告诉大家,我经常这样做的。我喜欢钻那草原上的帐蓬,上面说的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到了漫长的冬季,草原上的草枯了,牛羊们只能吃干草时,牧民们才会收起帐蓬,住在自己固定的房屋里。度过那风雪交加的漫长冬季。等待新的一年。

对在拉萨的居民来说,帐蓬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星期天,节假日,亲朋好友相聚,他们都习惯在野外搭一个帐蓬,打酥油茶,煮手抓羊肉,喝酒聊天,打藏牌,唱歌跳舞,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习俗。在一些大的节日里,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出来,扎一个帐蓬,大户人家还要扎二个帐蓬,一个帐蓬专门用来作伙房,一个大帐蓬里面摆上藏柜,藏垫,坐在里面吃吃喝喝。那帐蓬是一顶挨着一顶,密密麻麻,象草原上盛开的五光十色的蘑菇,从

山头上往下望,那家伙,简直是帐蓬的海洋。

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帐蓬。它就象汽车一样,品种很多,有大有小,有高档低档。一般普通家庭用的都不大,搭好后里面有十平米左右的空间,单位的帐蓬相对要大些,一般可以容纳几十个人。最大的帐蓬我也见过,那是藏北行署的,主帐蓬有五六百平米,还有几个辅助帐蓬,就象一个院子中的东厢西厢,华丽丽的,很是考究。听说价值要超过一辆日产的沙漠王子。这个大帐蓬平时也不怎么轻易使用,一般是为迎接重要领导和贵宾,给领导和贵宾休息用的。为显示隆重和诚意,一般会搭在拉萨至那曲的半途上的当雄县。表示郊外远迎的心意。还有是扎在赛马场上,款待政府邀请来参加赛马节的四方贵宾。这帐蓬里面可以容纳下几百人,几十个年轻漂亮的服务员穿着民族服装,不停地为客人添斟酥油茶和青稞酒。

这形形式式的帐蓬,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制作材料也不一样。在牧区,帐篷的材料一般都出自牧民们所养的牛、羊。牦牛毛编成的绳用来四角拉帐篷;牦牛角是帐篷桩,用以固定帐篷,也有用羚羊角或木桩来固定的;牛、羊毛用作织帐篷的材料。用牦牛毛织出的帐篷是黑色的,被称作黑帐,牢固实用,耐风雪,在牧区最为常见。用羊毛织出的帐篷是白色的,被称作白帐。但是黑白都是相对的,因为不大可能有纯黑或纯白色的帐篷,特别是纯黑的帐篷是没有的。藏民族历来不喜欢黑色,会在黑色帐篷上镶上白色的帐篷料,或者镶上白色的吉祥符号。在拉萨居民中,那帐蓬大多是布做的,白色的底子,镶着许多的图案,很是漂亮。这帐蓬轻便实用,搬运方便。

在搭建固定帐篷时,牧民们会比较讲究,要按照传统习俗将帐门朝东。帐房中央放上火炉子,用以取暖做饭;正中帐篷壁上供上神龛、佛经、酥油灯等;南侧摆放着食品等日常用品,还兼作厨房;北侧则主要摆放藏被、藏毯等家居用品,是家中的厅堂。在帐蓬的四周挖一条小沟,防水流入。拉萨居民搭帐蓬则没有太多的讲究,朝东朝南就可以了。

不管在何处搭帐篷,牧民们都不会忘记在连接帐篷的绳子上挂上祈求福运的五彩经幡。把雪域高原点缀得更加神秘和富有宗教气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