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0九、那是不对的

二0九、那是不对的

省大院机关某部委有一位领导,是北方人,也不知是北方哪里,估计是偏远的山区吧,他的方言口音很难懂,讲话的速度也不慢,舌头象是喝着汤在发音,只能估摸着猜他讲话的意思,平时一些重大会议上,因为他作的报告和发言,大多是有文字材料的,会前会发给我们记者,只要跟着看稿就行,我们只要在他的发言稿子上摘录一些就可以见报了。

有一次这位领导带一些人去基层搞调研,搞基本路线教育,我作为时政记者也随行,主要是想收集一些主题素材,配合宣传。记得有一天是到一个市地的大企业去参观搞调研。先是市里陪同的副书记照例介绍领导的身份,此行的目的,要了解的内容,其实这早在电话中告诉过了他们的。接着是企业班子的领导汇报工作,介绍他们的做法与经验。这种汇报是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特别多,我们也见得多了,常分一二三四几点,几点做法,几点体会,几点不足,经验往往是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还有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等等,只要换个单位名字,谁家都适合用。企业的几位负责人汇报好以后,照例是请领导讲讲话,作指示。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在笔记本上仔细地记着。领导又照例肯定了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表扬了他们的经验。接着从厂里的事联系到职工的思想实际,联系到社会上的事,社会上的风气,越说越有点激动,语速也更加快了。那厂书记坐在他身边,不管有没有听懂,边听着边记录着,还不停地点着头,嘴里“对对对”地附和着。忽然,冷不丁地,领导大着嗓门冲着书记说:不对,错的,接着补充了

一句:这是不对的。那书记是一脸的尴尬。原来领导说的是社会上一些不好的现象,那书记也没怎么听懂,只是礼节性地随口逢承说对对对,搞得领导有点恼火了。我们陪同的几个想笑,可又不敢笑出声音来,硬生生地用手护脸憋住。后来我们笑翻了天,以后只要遇到那次一起下基层调研的人,说一次此事就要大笑一场。

这个领导虽说普通话太次,说话让人听不懂,但他的官品和为人确实让人佩服,清正廉洁,让人肃然起敬。来到市地县,招待上从简,特别关照不喝酒,不搞大吃大喝。有时一些地方领导出于好意,专门安排到一些工厂去调研,然后送一些厂里的产品,什么风衣、羽绒衣、茶叶、箱包、皮革制品、当地土特产等等,这领导一律不收,那地方领导这种事见惯了,以为这是客气一下,上面来的官不都是这样的吗,客气几句后,谁不是笑*地带走的呀,于是就劝说领导,这是当地的产品,领导你帮着使用一下,这是帮助我们做广告,我们还要感谢你呢。这领导还是坚决不收,搞得他们很难为情,以为是礼品不够档次。后来遇到有一个地方的领导,没有告诉他,就把一些礼品放在小车的后备厢了,关照驾驶员先不要说,回去后再每人一份分掉。结果后来我们都拿回家了,那领导还让收回去,给退回去,搞得大家空喜欢一场。

这领导有一个爱好,喜欢养花,家里也养了不少名贵的花,说起养花来是头头是道,兴致很高。有一个地方官员知道这领导爱花的爱好后,就带我们到他们县下面的一个花卉之乡参观。那里有许多的花卉种植户,有许多名贵的花卉,主要是五针松和

茶花。领导顿时来了兴致,在一个花圃里与种植户聊起了花来,什么十八学士,十三太保,什么伊里莎白,什么皇冠,还说得出来由,那十八学士那是天下的极品,一株上共开十八朵花,晚上散发香气,十三太保是十三朵,显然是个内行。最后那县上的官员说,难得领导有这样的高雅爱好,让花农挑几盆送给领导。那时这茶花与五针松价钱很贵,花农就挑了几盆给领导。领导一定要付钱,县上的官员不让付,说这是农民自己栽培的,让领导带回去欣赏欣赏。这时,那驾驶员开口了,说他也喜欢养花,也要讨二盆回去种种。花农就挑了低档不值钱的二盆茶花给他,搞得那车队驾驶员很不开心,我们另外的人对这花花草草不感兴趣。都是上班的人,谁有闲功夫去打理这东西。

这次下基层调研,一个星期时间,转了一大圈,回来后,意见最大的是车队的驾驶员,恨得咬牙切齿说,跟着别的领导下乡来,东西多得后备厢里都放不下,吃的用的穿的,跟着他下来什么也不要,他自己工资高可以不要,我们吃苦,跟着他什么也捞不到,吃饭没有酒,风景点也不去,礼物也不收,真是倒楣。我们几个听了,暗暗吃惊,想不到这小小的车队驾驶员胆子这么大,敢说这样的话,这素质怎么进机关开车的,看来是被娇宠坏了。有个一起去的工作人员知道内情说,这主要是这个驾驶员是大楼车队的,不是领导单位的司机,领导也管不着。这车队的驾驶员最牛皮了,大都是关系户或者是部队退伍进来的,个个是能干人,最会看人办事,有的退下来的老领导夜里有事想用车看病,他们推三推四,都调度不动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