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一三九、年年赶考

一三九、年年赶考

那年的高考分二次,第一次是全省统一的,只考语文与数学,考试就在公社的初中里,一些旧时的同学又见面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打听着关于高考的各方面消息。因为是第一年考,没有年龄限制,那些早就毕业了的历届生也来参加,许多老师也参加,余老师也参加了,人是相当的多,热热闹闹的。

记得考卷中有一道题,印象深刻。“人总有一死,但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一句中,要求翻译“于”字的意思。这于字的意思我懂,但要翻译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我搔破了头,才想出一个比较合适的达意的字,即“过”字。重“于”泰山,即重“过”泰山。出来后我问余老师,他说这于,就是比的意思,比泰山还重。我的妈,这意思我理解,但绝想不到会是比的意思,把比字代入,成了重比泰山,象话吗?这说明当时我的语文功底还是较差的。

数学感觉并不难,语文总体也不难,但心中也没底,考完后也就放下了。没想到考试通过了。全公社一百多人参加考试,最后共通过了十多个人,我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了。全家人都很高兴,我也是勇气大增,原来高考并不难呀。于是更有信心地潜心复习。

那时是考前填志愿,因此接下来是填写志愿,北大,清华,复旦,想怎么填就怎么填。我报的是文科,我记得我填了北大中文系,另外填了自己省内的几所高校。

正式的高考是在镇中学进行的,那是我的高中母校,时间好象是七七年的十一月份,不知有没有记错。那气氛有点紧张。老爸让我跟紧了余老师,多向他学,多向他请教。在镇中学,也见到了几个当年的同学。雨林没有来,他没有通过省里的统考。监考的都是以前的老师,因此心中比较踏实,感觉气氛还是宽和的。

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路”,因为没有经验,肚子里没有好好地构思策划就动笔,先写了一篇关于家乡的公路是幸福路的文章,太浮浅不是很满意,又写了一篇结合自身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抽象的人生之路。不知当年的批卷老师是怎么批我的分的,算了哪篇作文。

地理是完全考砸了,许多东西根本没有学过,也没有复习到。那张地图我以为是国内一个城市的,结果后来对了标准答案才知道是加拿大的。完全是乱对。地理时差也不会计算。其他的科目也差不多,那些试题就象是远房亲戚,有点印象,但搞不清楚。只有政治最好,考了八十一分,据说是全县第一。这全是背出来的。

最后,我落榜了,我们公社就余老师一人考上了大学。

虽然高考落榜了,但是因为通过了省考,进了第二轮的全国统考,还是很有面子的事,因此老爸并没有灰心和放弃,继续鼓励我参加高考。

因为地理考得不好,历史也一般,老爸让我报理科试试,于是七八年的高考我报考了理科。找来了物理化学课本,也请大姐帮我从镇

中学搞了些复习资料。我边务农边复习。师傅也很支持我,为了让我有时间看书,临近考试前,他让我去管山,一个人可以坐在山上看书做习题。那一年的高考我又一败涂地,成绩惨不忍睹。我灰心丧气,不想再继续参加高考了。老爸做我思想工作,说你真的不想高考也算了,但可以去考中专技校,考上了可以离开农村,当个工人,总不能这样务农一辈子,开着危险的拖拉机一辈子。于是七九年我参加了考中专,没考大学。自己感觉考得不错,问题应该不大。不料想,那一年参加中专考试的人太多,我差了几分还是没考上。我也曾去考过美院,那时报考的手续比较方便,只要画几张画,寄到美院去,如果合格,再文化考试。我用白纸画了几张画,是临摹的,一张是契可夫的像,还有一张是鲁迅的像,还有几张记不得了,我画好后就寄给学校。过了大约一个月,有一天哥拿着一个大信封对我说,恭喜你,你被美院录取了。我一阵高兴,抢过信封打开一看,是学校把我的画退回来了,里面还附着一封刊印的信,大意是感谢报考,未能录取,希望再接再厉等等。原来哥是作弄我,拿我开涮。虽然没有考上美院,但我也不以为意,还是保持着这爱好,有空时就临摹一些书上的画作,主要是素描作品。

年年考,年年考不上,痛苦的。有一个考生考场上作弊了,他在手表的背面抄写了一些公式,正在看时,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当场劝离。

考试,是最折磨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