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一三0、*店的长顺

一三0、代销店的长顺

大队里有一个小店,村民习惯称为代销店,就是现在的小商店,一般都是开在村子中间,方便大家。店里买的都是村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香烟、老酒、油、盐、酱、针、线、酱瓜、饼干、牙刷牙膏、肥皂等等之类。村民买东西可以现金支付,也可以记帐,暂欠一下,到有钱时付清。这管代销店是大家羡慕的一个工作,比较轻松,不用日晒雨淋,风吹雷打,天天可以坐在屋子里,白天无事,可以与村里的老年人聊聊天,工分每天有,还有补贴。

我们大队里开代销店的是一名大队干部,叫长顺。当时的大队干部是大队书记、副书记、大队长、大队会计、大队妇女主任、大队治保主任等,他是副书记,长得象旧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瘦瘦身材,白净脸皮,板刷头,说话不多,慢条斯理很有城府的样子,村里人有些怕他。他一般是早上六点开店门,到上午九点多关掉小店,然后挑起一副担子,晃悠悠地到公社的供销社里去进货,一个小时左右再回来。中午时分小店就很热闹了,有来买油盐的,有放工回家端着饭碗到店门口来边吃边聊天的。

有一段时间,长顺身体不好躺在家里,大队里便另派了一个年轻人阿亮去接替他的工作,主持代销店经营。从此这阿亮代替了长顺,每

天上午挑着担子去供销社进货,站在柜子内给村民卖东西。没有多久,眼看长顺身体好转,要出来工作,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传出来了,阿亮出来揭发,说以前长顺开代销店做不光彩的事,往酒里掺水,在酱油里掺水,盐呀什么的也短斤少量等等,帐目也不清楚,好象有贪污行为,为了证实所说不假,阿亮还把那酒坛拿出来,说酒脚是应该倒掉的,但长顺是重新又倒入酒坛里再兑上水,村民一听很是气愤,有人说怪不得这酒喝着酸呢,不对味,原来是被长顺做了手脚。有的村民说平时买油盐常缺斤短量的,纷纷要求不让长顺再开代销店,让阿亮继续干下去。说阿亮服务态度好,有礼貌,做人诚信,手脚干净。那长顺说阿亮是受个别人的怂恿支使,被人利用,出于私利,污蔑他,是一些对他有意见的人在报复他,这是阴谋。长顺是村干部,算是有权有势,村里本家人也多,有不少的人支持他。最后还是没有实现村民们的意愿,阿亮代理了一些日子后就退出了,长顺重新执掌代销店。但他的信誉和口碑还是受损了,村民对他的指指点点和议论也更多了。

长顺是大队干部,我是大队下面一个生产队的知青,本来与他也没有什么接触,对他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好恶感。但有一次大队干部开会,可能是因为我是知识青年,有点文化,把我也

叫去了,讨论一个写标语搞宣传的问题,让我负责去写标语,我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这长顺对我有点不耐烦,拉长着脸一副教训人的口气说,让你写你就写,别的你不用管。我口气我一听就受不了,那时年少气盛,也不买帐。我黑着脸对他说,你什么态度?你凶什么?我们是革命同志关系,有什么事好好说,放尊重点。那长顺他可能是没有料到我会说这样的话,一下子被镇住了,一声不吭了。我估计他当时是考虑到我是知识青年的身份,是碰不得的高压线,才强忍着没有发作的,也不敢发作。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与他打交道,给我的印象很不好。

这事马上在村里传开了,许多人支持我,说我胆大,敢于顶撞他,替村民出气,这革命同志这个词用得好。村书记的儿子水良与我是朋友,他说我骂得对,骂得好,他也看不惯这人,阴阳怪气的,象太监,看人说话,太虚伪。只是我师傅有些婉转地批评我说,他是大队干部,有说话权,能不得罪尽量不要得罪,否则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该忍的时候还得忍,关键时刻说你一句坏话那就犯不着了。

说来奇怪,自从这次顶撞了以后,有时遇到他,到那代销店买东西,他还客气了许多,态度好了不少,不知是不是装出来的。

年轻,总是难免不计后果地率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