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一一一、我成了小舅子

一一一、我成了小舅子

老妈笑着瞪我和弟弟一眼说,教过你们了,要改叫哥哥了,重新叫过。我们就羞答答肉麻兮兮地叫了小伊一声哥哥,小伊也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嘿嘿地笑笑,算是应答。

小康和小伊,一个把功夫化在姐姐身上,讨姐的欢心,效果是有的。一个是顾及了家人,赢得了家里人的信任和喜欢,最终取得了胜利。当然最主要的要归功于我姐姐,她是一个明白懂事的人,知道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家人的看法和意见都是为她好,如果找的对象家里人不喜欢,是不会有什么幸福的,幸福也不会长久的。

找对象没有缘份,只有学问。

姐姐和小伊确定了关系,依照风俗,就要办定亲酒。喝定亲酒的人不多,主要是双方的主要亲戚,一般是二桌,男方一桌,女方一桌,女方早先提出的一些条件,男方能做到的,就应承下来,把结婚的时间定下来,双方亲友一起会个面做个见证。以后就当亲家来往。老爸和老妈没有对男方家提什么条件和要求,只希望他们好好过日子。那时流行婚事新办,简单节约。有一句口号常说,移风易俗,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意思就是过年不要大*大办,婚庆喜酒也是如此。亲戚中有一个叫阿土的,是老妈的二妹夫,也就是我的二姨夫,但我管他叫二爹。他说这婚事新办当然好,但风俗习惯也得讲究,喜糖在村里要分

一下,喜酒要办几桌,热闹一下,这是一辈子的事,热闹风光是要的,否则会被人议论,如果你们不好意思提出来,那他出面对小伊讲。老妈说,那就你出面去说吧。

阿土二爹就找小伊谈了,说你是城里人,农村老套的那些就不说了,什么新衣服要几套,什么金器银器,什么聘金财礼,这些都新事新办了,不作兴了。但有些东西不能省的,有些规矩还得遵守的,左邻右舍的要分喜糖,糖要高级点,要掺几颗软糖,村里分一下要三十斤左右。至于喜酒,村里亲戚多,总要十桌,酒席上还要有喜烟,一桌二条,一条高档点,一条普通点,还有酒水。到时城里拉点菜来,村里的厨师请几个,热热闹闹的。小伊一听,都答应了下来。但答应是答应了,要办到这些糖和烟可不是简单的事,那时的糖和烟都是凭票的,特别是高档点的软糖和香烟,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还得托熟人开后门。好在老爸是供销社的,有些门路可走,小伊自己也托人在城里买了一些。我们一家人自己动手包喜糖。一共包了三百多包,还有一部分散的留着机动。

结婚的那天,小伊一大早从城里来我家迎亲,开着几辆车子,带来一些好友,三个朋友作男宾相,还有几个帮忙,还有一个城里请来的大厨师,村里的几个给他作帮手。喜酒办得很风光热闹,大姐和姐夫一桌桌地敬喜烟,点火,村民们不停地夸奖表扬,说到底是城

里人的做派,这酒是瓶装的,烟是大前门和过滤嘴牡丹,村人称之为海绵蒂头香烟。喜糖中有一些糖是糯米纸包着的软糖,村里人见也没有见过的。城里厨师烧出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色香味俱全。老爸频频地举杯与朋友们喝酒,他的酒量本来就好,喝得也爽,现在又是好日子,女儿长大成人,要组成新的家庭,心里高兴,就更加爽了,有人来敬,他就一口而干。许多朋友亲戚恭维地说着应景的话,老陈呀,你找了一个好女婿,后半辈子可以享福了。与老爸不同,老妈是根本坐不住,东忙西走的,也不知忙什么。

喝好喜酒,休息一会,老妈在楼上对大姐千嘱咐万叮咛,爆竹响起,就准备把大姐接走时,老妈却哭了,她取下手上的戒指给大姐戴上说,这金戒指是她出嫁时外婆给的,现在传给你,作为纪念,也是妈的心意。边说边拉着大姐的手不放,先是小声地哭着说,把你养得这么大,现在却要离开妈妈了,舍不得,后来是哽咽得连话也说不出了。边上的人怎么劝也没用。楼下是一次次地催,老妈是把大姐越拉越紧,不肯放手,搞得大姐也是泪涟涟的。老爸心焦,就上楼对老妈说,今天是高兴的日子,你哭什么呀,这女婿你也中意的,嫁过去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还要往城里去呢,那边等着呢。老妈这才松手,抹着泪说,以后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弟弟。大姐也是泪光闪闪,一个劲地嗯嗯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