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正文_三十六、阿嬷嬷吃鸡补身的窍门

三十六、阿嬷嬷吃鸡补身的窍门

在农村,一般的村民都认为,吃猪肉那是一种享受,红烧的,白切的,腌制的,都好吃,那猪肉味道鲜美,口感滋润,一口咬下去,油水在嘴里四溢,口齿生香,多享受呀。生产队里集体劳动时,大伙聊着天,常会问一些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碗里放着一块五花肉,但这时身上奇痒无比,难受得很,那是选择去吃这块肉呢,还是选择去抓一下痒。大伙儿往往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各有个的想法。所以说吃肉是享受,而真正意义上的补身子的食物,村民的意识里,还是吃鸡和鸡蛋。这鸡和蛋才是滋补身体的,高营养的。

这鸡蛋,村里人平时是舍不得吃的,一年中也难得只有几回能吃到,一是过生日的时候,捞个糖吞蛋长寿面吃吃,还有过年时,也会煮些蛋,让全家人尝尝,再是生病时吃几个补补身子。一般无缘无故,是不轻易动用鸡蛋的。鸡蛋它是山村家庭一个重要的经济开支来源,要把这鸡蛋积起来,可以换钱,换盐,换油,换酒,换日常需要的东西。当家里的母鸡咯咯地叫着时,马上就从鸡窝里捡起热乎乎的蛋,放在瓦钵里。

更补的,那就是吃鸡了。村里有个叫阿嬷嬷的,年近七十岁了,但身子骨很结实,面色也好,精神也好,脑子十分灵活,

比邻家五十岁的阿婆还显年轻嫩相,他老头子吹着胡子说他们晚上抱着还能干那事呢,村人都说她是因为吃鸡的缘故。阿嬷嬷家条件比较宽余,她每年要吃一只鸡,这吃法也是大有讲究的,一般家里杀一只鸡,炖熟了全家人一起吃,那只是尝了个鲜而已,也补不到哪里去。阿嬷嬷她是一个人吃,叫吃独杀鸡,也就是为她一个人准备的,别人是碰也不能碰,否则就不灵了,就象薛仁贵故事中吃人参娃一样,别人咬一口就不灵了,只有一个人独吃才有效果。那鸡也不是随便的什么鸡都可以,必须是当年喂养的小阉鸡,一斤左右重。把毛褪尽后,放入瓦罐中慢火炖,就象现在饭店的鸡煲一样。阿嬷嬷在傍晚时开始吃,喝着黄酒,一个人慢悠悠喝着小酒吃着鸡肉,一顿全部吃完,从鸡头到鸡屁股,鸡肠鸡心鸡胗,一点不能剩,把鸡汤全部喝完,吃完之后,就紧闭嘴巴,不与人开口说话了,洗了脸脚,就上楼睡觉。睡的时候被子要盖住头,也就是吃下去的鸡肉鸡汤的气息一点也不能外透,这样睡到天明,营养全部吸收,滋阴补肾,功效显著。她从生下第一个小孩子起开始吃,这样已经吃了四十多年了。

村里有的女人想学她的样,吃独杀鸡,但最后都是学不成功,坚持不下去,也做不到整只鸡全部吃完,那鸡头和鸡屁股要吃下去也不

是容易的事,吃完后就不再开口说话蒙着头睡觉更是不容易的事。但吃独杀鸡大补的说法还是得到大伙儿的认可,因此,这种一人独吃法还是普及开来,一般到了农忙抢收抢种的双抢时,年轻男女要起早摸夜,又苦又累地干活,会出现体力透支,特别容易疲劳,于是就在双抢开始前就吃一只独杀鸡,滋补身体,增强体力。发展到后来,农忙时吃独杀鸡成了村里的一种风气习俗。

我们家里就二哥吃过独杀鸡,那是他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拜了师傅去学木匠。那样二哥才十四岁。那做木匠是体力活,要举着一把几斤重的斧头不停地劈,或者拉大锯锯木板,老妈担心他身子骨嫩,体力上吃不消,就给二哥做了独杀鸡,好长些力气。为了不让我们眼馋,给我们几个煮了几个鸡蛋。分给我们一人一个,让我们出去玩。后来我问二哥,独杀鸡好不好吃,味道怎么样。二哥说,开始好吃,后来也不怎么样了。本想留一点给我们吃的,但老妈上旁边看着,说只能一人吃完,分吃了就不起作用了。我很羡慕二哥,恨不得自己也去学木匠,吃上独杀鸡。后来老妈还给二哥吃过红枣汤,背着我们吃的。是我发现了地上的红枣核,二哥才承认的。我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吃上独杀鸡,外出赚钱。

幸福的目标,都是很具体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