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正文_三十五、可怕的扒灰佬

三十五、可怕的扒灰佬

山村中每个家庭都是柴灶,那灶头很大,灶台上一般有二只锅,一里一外并排着。靠里的铁锅比较大,平时是用来煮猪食的,什么草籽,南瓜,蕃薯,一些农作物的藤和叶,喂猪的时候捞一点,拌上米糠之类的杂食,倒进猪食槽中。这大铁锅过年的时候用来煮棕子,煮猪头肉什么的。外面的锅小一点,就是平常用来烧菜煮饭的,二口铁锅之间还有二只汤锅,有的是铁的,有的是铜的,平时是放满水的,一烧猪食和做饭菜,那汤锅里的水就烧热了,灶里的热量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汤锅水可以用来喝,也可以用来做菜和煮饭。俗语所说的“锅里不沸汤锅沸”,“皇帝不急太监急”指的就是这个,形容反客为主。

那柴灶通常涂成白色,再用黑色描边,画上兰花之类的图案,再写上吉祥的字,如福呀,吉庆有余呀。再上端,有的人家会摆放灶头菩萨,以及油灯、火柴等杂物,一些不识字的农家,会把村里发的选集放在上面,有时撕几页,当引火用。那灶下的炉膛烧火处,口小肚子大,砌成四方的口子,里面的火膛圆而大,最大限度地让热量不跑出来损耗掉。柴火燃烧着,熊熊的火光把灶下照得红彤彤的。后来为了节约柴火,村里统一对炉膛作改造,下面再开一个口子,中间加了一根根的铁炉栅,主要是增加供氧,让柴草燃烧得更充分,还有一种改造办法,就是加一只风箱,把风鼓吹到炉膛里,效果很好。从小我们就喜欢到灶下烧火,这个工作简单,也好玩,也可以在炉灰中烤蕃薯,烤玉米,烤土豆,烤年糕吃,我的技术很高,可以做到外不焦里面熟,香气扑鼻。而且冬天的时候,在灶下烧火特别暖和,鼻子里闻着饭菜的香气,灶膛里火光红亮,我们兄弟几个常会挤在一起烧火取暖。有时会把灶膛里的一根柴火棒抽出来晃动,让燃烧着的一头划出各种圆弧,自得其乐。大人看到

了,常常会训斥一句说:不准玩火,晚上会尿床的。吓得我们赶紧把那柴棒扔进灶膛里。

柴灶的下面,有大大的一个坑,就是储灰处,那灶膛里的柴烧成了灰,积多了,就得扒出来,免得堵塞住。一般是几个月半年,那柴灰就满了。这时就会有村里的社员来扒灰,装在箩筐里,称好重量,卖给生产队。那个时候生产队里缺少化肥,肥田粉是最好的,是紧俏货,珍贵着呢,但是定量供应的,不够用,那肥田粉抓在手中,凉凉的,象抓雪的感觉,但不会化掉,用嘴尝尝是咸的。有些社员常在田里撒肥田粉时,悄悄在口袋中留下一点,回来后用在自家的私留地上,那菜会长得特别有劲。除了肥田粉,还有一种计划肥料叫氨水,那气味呀呛得很,得密封着存放,要用时舀出来,稀释后挑到田间,用粪勺泼往田中。还有一种叫豆饼,是榨油后的渣,压成薄饼状,这豆饼很香,恨不得咬上一口,可是不能吃,只能做肥料,有时放在茶树的根部,有时埋在土里,上面种庄稼。这些正规的农田肥料,远远解决不了农田庄稼的施肥需要,因此生产队里还得搜集一些农家肥。如猪圈里的猪粪,牛棚里的牛粪,每家每户茅坑里的大小便,除了这些,这柴灰就是上好的肥料,因为这灰很轻,不容易抛洒,一般是拌着人的大小便撒在稻田里,有时做成一个个铅球大小的圆球,用手掰着放在稻秧根部。

有一天,我与老妈在溪里洗衣服洗菜,弟弟一个人在家玩。忽然,弟弟慌兮兮地跑来了,边跑边哭,拉着老妈说,家里来了蒙面强盗,要抢我们家的东西。老妈一听笑了,说大白天的,哪来强盗呀。弟弟说那强盗自己说的,样子很可怕,要把我们家的东西搬完。老妈问,那强盗呢,还在不在?弟弟说还坐在家里,不肯走。老妈这时也洗好了衣服,我也洗好了菜,要回家去。弟弟拉着老妈的衣服说,家里有强盗,我们不要回家了,不要这

个家了。老妈说,不回家,我们去哪里住呀。弟弟说,去外婆家住,去山上住,就是不能回家住,那强盗很凶的。老妈说,打那个强盗去,这是我们的家。弟弟更急了,哭着喊,不要回家了,不要回家了。这家我们不去了。拉着老妈不让走。我把弟弟拉在身后说,你躲在我身后,我去把他们赶走。弟弟才胆颤心惊地跟在后面回家去。

我们一回家,原来是生产队的一个社员在灶膛扒灰,掸烟囱里的煤灰,他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整个脑袋都裹上了,只露出二只眼睛,衣服上积着黑色煤灰,粗看之下象个鬼怪。他故意吓唬弟弟,说自己是强盗,来抢东西,要把家里的东西搬完,吓得弟弟不轻。老妈狠狠地把他骂了几句,说把小孩子吓着了,说着举起扫把故意地打了几下,弟弟才放下心来,不害怕了。

这柴灰被当做上好的肥料,生产队收集起来后,堆在一起,然后拌上人粪,用锄头搅拌,接下来再用手做成一个个球形的样子,象小西瓜。社员们背上筐子,里面装上几个,下到田里,取出一个,用一只手托着,一只手挖一点,放到田里的秧苗根部,这样边放边后退,算是给秧苗施肥。

农户家里收来的柴灰毕竟有限,满足不了需要。于是生产队常常自己制造柴灰。挑一块空地,一般是在晒谷场,铺一层柴草,盖上一层泥土,再铺上一层柴草,再盖上一层泥土,这样一层层垒到一人多高,就把柴草点燃,一般自燃五六天后,这柴也差不多烧完了,泥土也基本烧焦了,这样制造的灰叫焦泥灰,也成了农家化肥。

在烧焦泥灰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围着不肯离开,大家煨着豆子吃,煨着土豆吃,拔拉着火玩,用小便浇那火,玩得很开心。

微不足道的柴灰,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柴灰没有了,许多的故事也没有了。

幼稚和单纯,总是容易受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