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自今年来
字体: 16 + -

第四章 高山仰止

    对于回家反省这件事,无论是李再还是沈敏亦或是班主任陈萍都习以为常,尽管对于沈敏陈萍二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李再看来更多的是走个过场。

    二十二岁的灵魂寄居十多岁的身体里,是多些成熟的,他自然明白要做些什么。

    在沈敏面前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想说些什么在沈敏听来无非是听我跟您放个屁这么简单。所以对于沈敏还是要少说多做。

    而陈萍还没经历这些,李再觉得很有必要走上这么一套流程。

    此刻站在陈萍面前,李再一脸忧愤,仿佛对前几日做下的行径感到深恶痛绝,只听见他言辞凿凿。

    “陈老师,我听说过一句话,曰每日三省吾身。虽然我距离那么深远的境界还有些距离,但这次回家反省,我对于之前的行为感到不齿,为此,我已经做过深刻检讨。”

    “翻墙上网,不仅严重的破坏了学校纪律,还从某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健康不负责任,更对不起老师们的敦敦教诲,这方面我做的极差”

    言及于此,李再深深的叹出口气,略抬了抬头,换上一脸愁容

    “我曾无数次听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可是我没有做到。但做了错事后,只要真的愿意思错,愿意悔过,总能领悟一些什么。”

    “这种由自己领悟出的道理,往往能让自己记得更加深刻,尽管以前我犯了很多错,但现在我更想得到一个改过的机会,我渴望学习,更渴望知识”

    “希望老师愿意给我一个机会”

    言罢,李再还挤了挤眼眶,奈何火候未到,寥寥眼眶却是滴泪未有,索性以头杵地,佝偻着身躯以示诚意。。

    李再看不清陈萍脸上的表情,只是感觉陈萍是有反应的,但未闻话语。直至良久,才听到屋内渐渐响起陈萍的声音。

    “好啊”

    干干净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之后又是一阵沉默。

    于话语间,李再听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不应该啊,不应该是这个反应啊。

    长时间以极低的姿势垂头是难受的,此刻的李再脸已涨红,思忖片刻,渐渐回过味来。

    好嘛,倒还是自己检讨做的深刻了...

    当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李再的颈椎自己酸疼的厉害了,轻揉着自己的脖颈,李再想起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做其他,单是这九字字面意思。

    转头深深的看向那扇门,就像正在凝视着那位三四十岁的妇人,就算依旧对自己有些成见,但这次,总归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些许不同,至于陈萍的真实想法那就无关李再了。

    摇头失笑,李再大步向三年五班走去。

    今日周一,第一节课上的正是语文老师刁福山任教的,进门打了报告,刁福山瞧他一眼点了点头。就连为什么迟到这等话语都没问,便让李再进了门。

    这也是老师眼中差生该有的待遇,加上刁福山本就是个性情淡薄的人,于他而言只要不影响课堂,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再次回到座位上,竟有种阔别已经的感觉,才刚落座,四下打量一番,前桌是数学课代表杜云扬。后桌是富二代,胖子赵犹怜。右桌则是叶江白,同桌就是陈兰笙。其余还有几个来往密切的同学就离得远了。

    如今也不急于一时沟通感情,对于前几日给自己通风报信的同桌,陈兰笙。李再倒是忍不住用手肘撞了一下她。

    似乎是因为上次的挑逗还在生气,她不仅对于李再选择性的没有看到,就连李再的动作也是让她的手肘一缩再缩。

    但两张拼接的桌子面积也就那么大,在李再的一味得寸进尺下终于让陈兰笙在沉默中爆发了。

    忽的一把掐住了李再的腰眼,像是为了证明陈兰笙真的很生气,她的手几乎是拧了个半圆,李再本能似的一声驴叫,顿时吸引了不少视线。

    几道视线中马上有了意味不明的意思,再一看到他们脸上一副“哦,我们都懂”的表情,李再这才反应过来这时候同学之间所流行的“暧昧”。

    也算是学生之间共同的乐趣所在,这种早早就已经形成了的“磕c'p”的习惯,李再觉得没什么,倒是本想说些什么的陈兰笙气鼓鼓的闭上了嘴,恶狠狠的扫过那几人,以此表示自己与李再的关系。

    这时,刁福山一声轻咳,有些不满。那几道游离在他们两人身上的视线才渐渐转移,这下,李再也正赶紧襟危坐,去了几分玩闹心思。

    看向黑板时,上有几个四四方方的大字。今日里学的正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类似于这种的文言文上学时看得不少。但当时尽管听过老师讲解,但多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

    说来惭愧,直到李再长大后入了社会,时而想那些文章中的一些难句这才能真正理解。

    过了多年,这些原本学习过的文章早已忘却,所谓的精神世界多是被物质填满。

    再次看到这些文言文,倍感亲切。

    课程虽已过半,但就着注释以及黑板上的板书多数还是能理解的,就算到了考试,无论是词义注释还是诗词默写对于李再来说都不是问题。

    对于语文一科中,对比起曾经的自己,好像在时间的推移中他已经跨过了那一道无形的坎,那道无论老师怎么讲他都无法理解的坎。

    随着年龄的沉淀,对于历史知识的积累,如今对比周遭的同学来说,他确实有些优势,他更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那些诗词文章。

    但仅限于此,例如数理化的那些定律,英语的那些语法早已不知丢在了哪里。

    如今不仅要要追上平时的课程,甚至还要将初一初二学过的补回来,其难度不亚于樊登一座巍峨挺拔的高山。

    得上天垂怜却为幸事,但于学习却无捷径可言。

    一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