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
字体: 16 + -

第五卷 官商博弈下的房地产市场_第十二章 上海滩门户的开放

“如果要是开放了吴淞口,我们就可以更加顺畅的进货了”,路易兴奋的嚷嚷道:“华人有句话说奇货可居,如果出现什么变故,也就不怕了”。

“是啊”,亨同省油感触的说道:“每次飞剪船过往都要打点不少,如果走太仓州过来,风险虽说小了些,不过长途贩运,也不方便”,他不禁沉吟起来,那脸色晦暗不清。

“亲爱的亚拉伯罕,您怎么了?”,路易惊讶的呼唤道,刚刚亨同的确实走神了。

“哦,我的朋友”,亨同忽然露出了微笑,他意味深长的说道:“我们挣到了如此多的钞票,恐怕上帝也会嫉妒的”,一边说着,他一边自顾的打开了旁边搁着的一瓶洋酒。

此刻只听亨同热情洋溢的说道:“难道我们不要和一杯庆祝一下吗?”,仿佛他刚才不曾想到什么似的。

“干一杯”,路易又眉飞色舞起来,“恭喜发财”,他又绘声绘色的说起了这句华人常用的口头禅。

“恭喜发财”,亨同开怀的笑了,这一阵哄笑似乎要掀开屋顶似的,显得这么的粗野和狂放。

这样得意的笑声似乎昭示着一个定律,洋人们越是强横,大清国越退却,越退却,洋人们越强横,以至于演绎出一句经典的话语,宁可给洋人,也不予家奴,民生凋敝的大清国上海滩又迎来了一个黑沉沉的暗夜。

在暗夜之中,初具规模的十里洋场一派灯红酒绿,自来火雪亮的光芒毫不吝惜的挥霍着它的光芒,投射过去,照耀得黄浦江上波光粼粼,宛若水晶宫,大清国与法兰西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了,十里洋场又很快恢复了夜夜笙歌、纸迷金醉的生活。

虽说虎视眈眈的法兰西窥视着驻扎在安南北宁的大清国军队,不过背后的运筹和算计远在几千里之外,只要那些让人心惊肉跳的战报不通过无线电波抵达上海滩,那么一切还是往日那个摩登的

不夜城,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就跟往常一样,夜幕低垂的时候,罗佳琳要穿过一段外滩,走进上海县城,进入玉带门即小东门,才能走回家去,明亮的灯光下,她娇小的身影拖着长长的投影,很长、很长...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旧上海滩上演绎着多少强颜欢笑的故事,只见洋人们、新贵们和新起上海滩的小开们,或站在欢场门口,或和卖欢的女人们嬉笑打闹、或是勾肩搭背走在外滩的马路上,不堪的样子,让罗佳琳感觉到脸上发烧,心头直跳,不由得低头加快了脚步想要尽快走过去。

迎面走过了醉醺醺的路易,他提着一瓶酒,脚步踉跄的走了过来,“漂亮的小姐”,他嘴里喷着浓厚的酒气,朝着罗佳琳招呼道。

听到有个洋人冲着自己嚷嚷,罗佳琳更加的心慌,一侧身她想要躲过去,“漂亮的小姐,别走啊”,路易兴奋的嚷道:“我要请你喝一杯”,一边他摇摇晃晃的走过来,想要拦住罗佳琳的去路。

这一下罗佳琳更加的心慌了,她用力的侧身想要摆脱这个醉汉的纠缠,不由得脚步加快了,和晃晃悠悠的路易擦身而过。

“小姐您别走”,心有不甘的路易一边有些含混不清的嘟囔道,一边掏出些花花绿绿的钞票,这些都是外国的货币,上海滩上的硬通货。

“我花钱请你喝一杯,总行了吧”,路易略微有点儿诧异的叫嚣道,他那明显带着酒意的、通红的脸上流露着不解的神情,这里可是十里洋场哪。

想到这里,路易再次扬了扬手中的钞票,透过路旁照射过来的自来火灯光,他挥舞的影子赶了上去,追上了罗佳琳。

只见前面几步之遥的罗佳琳有些发愣,不由得放缓了脚步,分明心头再想着什么,只是这一刻,后面那影子歪歪斜斜的一晃,朝着一方倾

倒下去,紧接着“噗通”一声闷响传了过来。

“我的上帝啊”,后面惊叫声如此强烈的推搡着罗佳琳,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她不由得自己也很吃惊,来不及多想,罗佳琳的头已经回过去。

“我的观音娘娘”,罗佳琳战战兢兢的祈祷道,小儿女家平日里去老城厢的观音庙里头烧香拜佛,为的就是有啥急难之际,菩萨保佑。

果真念到了这里厢,罗佳琳的一双腿有了些力气,她迈开步子就要奔前去了。

就在仓库的那一边,路易拿起鹅毛笔,蘸着一个玻璃瓶中的墨水在账本上写写画画着,透过洋油灯,他的影子拖得很长。

过了不一会儿,这个不停动弹的人影起立了,很快在办公室门口出现了路易的身影,紧跟着他走出了仓库,伸长了脖子,四处张望着,显然是在寻人。

不一会儿,孙更生臂弯上挂着件褂子,带着疲惫的神色,走到了仓库一角,那里停放着他的黄包车,干完活的赶快回家去了。

“mr孙”,路易挥挥手,朝着孙更生招呼道。

看见老板在呼唤自己,孙更生不敢怠慢,连忙拉着黄包车过来了,“路易先生”,迎着,他就是一声热情中透着恭敬的招呼声。

“现在收工了”,路易饶有兴趣似的对着孙更生说道:“我要去外滩转转,你拉我去吧”,那口气里面有一种令孙更生望洋兴叹的兴致勃勃,如今快十一点钟了,这些后生家的还要去熬更守夜的。

其实那辰光就有代沟了,无怪乎孙更生感到困惑,如今上海滩上兴起了个时髦的词汇,夜生活。

想到这里,孙更生疲惫的神情消失了,代之以会心的笑容,“这些后生们哪”,是啊,他没有说错,无论是县城里头的文庙中的圣人,还是隔壁私塾里的先生,都说应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连灯油前都省了,不要太好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