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炮王
字体: 16 + -

第十八卷:血燃烧_第547章:给水部队



独立团团长李作栋问:“司令员,我就有些想不明白了,小鬼子这么长的时间装孙子,眼下又来了这么一出,小鬼子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政委二丫说:“我有一个担心,再看小鬼子眼下的态势。我担心小鬼子又要干见不得人的缺德事,他们在武力上吃了亏,他们肯定在动别的歪心事,想在别的方面上置我们于死地,我就知道小鬼子肯定不会就这样甘心他们的失败的!”

李作栋问:“政委,你这话啥意思,不能明说一点么?”

二丫说:“一句话,我怀疑在南阳镇出现的这支鬼子神秘的部队,他们就是传说中小鬼子的给水部队!”

李作栋来了兴趣,李作栋说:“稀奇啊,小鬼子居然有运水的部队,小鬼子喝水还用动用一直数百人的部队?”

二丫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这样,他们在我们根据地的水源水井里下毒,他们为了他们自己不被毒死,他们就组成了这么一支防疫部队,实际上他们是一支集生化、细菌一体的部队,有资料表明,鬼子到眼下为止,几乎每个师团都有这么一支部队,眼下在南阳镇出现的这支神秘部队就应该是59师团的给水部队。”

李作栋说:“小鬼子真有意思,分明是一支防毒害人的部队,还能起一个给水部队的名字。”

鱼头插话了,鱼头说:“这就是小鬼子的狡猾之处,其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来实施达到他们罪恶的目的!”

李作栋说:“小鬼子放毒,我们也不是没有见过,我们这一次照样让他们以失败而告终,叫他们有来无回!”

鱼头摇摇头说:“小鬼子如此大动作,恐怕就不是放毒那么简单的事了。”

李作栋问:“小鬼子难道还有比放毒更厉害的武器?”

鱼头回答说:“有,那就是细菌武器?”

二丫说:“司令员说的很对,别小看这小小的细菌,他的杀伤力远远地超过了任何大杀伤力的武器,在人类战争史上,细菌武器的使用由来已久。最早使用细菌武器的实例,可追溯到1349年。鞑靼人围攻克里米亚半岛的卡法城时,由于城坚难摧,攻城部队又受到由中国向西蔓延的鼠疫大流行的袭击,他们便把鼠疫死者的尸体从城外抛到城内,结果使保卫卡法城的许多士兵和居民染上鼠疫,不得不弃城西逃。

1763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企图侵占加拿大,但遭到土著印地安人的顽强抵抗。一个英军上尉根据他们驻北美总司令杰弗里·阿默斯特的命令,伪装友好,以天花病人用过的被子和手帕作为礼物赠送给印地安人首领,以示安抚,结果在印地安人中引起天花大流行而丧失战斗力,使英国侵略者不战而胜。由于细菌武器如此“神威”,因而倍受侵略者的“偏爱”。他们不借代价,不择手段地从事细菌武器的研究……”

当时二丫所说的一切仅限于当时条件下所仅有的一点历史资料,那还是他在延安学习时听 1936年春,石井四郎的细菌实验基地移到哈尔滨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区,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营区内有150多栋楼房,其主楼“四方楼”面积达9200平方米。关东军强迫5000余名中国劳工、用了2年时间建成了这座杀人工厂。从1936年——1945年8月,有1.5万名中国劳工被强迫在此劳动,其中有5000多人死于营内非人的待遇。1941年8

月由北野政次少将(因其残忍足与石井相匹敌,而后晋升为中将)接替石井四郎继任731部队长。

鬼子731部队组建时的编制大约是300人,1940年扩大到3000人,到临近日本投降时1945年已经增加到5000余人。其中医师和研究者占10%左右,技术后援人员占15%,余者为使用细菌武器的战斗人员等。第731部队本部下辖八个部:

第一部是研究部,主要从事鼠疫、霍乱、副伤寒、赤痢、炭疽等病毒的研究,并用活人做实验。据此特负责管理关押400人的秘密监狱;第二部是实验部,主要进行有关细菌炸弹的开发和测试,并负责培育和繁殖供散布瘟疫的寄生虫,如跳蚤、田鼠等;第三部是名为防疫给水部,主要负责医院管理和净水处理,实际上是被分配制造细菌炸弹,地点设在哈尔滨市内;第四部负责管理生产病原菌的设备和储存与保养随时生产出来的细菌;第五部即教育部,负责731部队新队员的培训。其成员经常是按例定期从日本本土调到平房或各支队的,石井四郎在平房基地为日本培养了数千名细菌战干部;第六部为总务部,负责平房设施的事务。第七部为资材部,主要制造细菌炸弹,同时负责准备和保管材料,包括制造病原菌必不可少的琼脂。第八部为诊疗部,负责731部队队员的一般疾病的治疗,它相当于平房的医务所。

鬼子731部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包括4个制造细菌培养基的容积各1吨的大罐,14个培养基灭菌用的生物压力锅(即自闭缸,每个自闭缸一次可容纳细菌培养器30个),及可收纳100个细菌培养器的2个冷库等。原731部队生产部长川岛清少将在伯力军事法庭供认:该部可以“每月制造300公斤鼠疫菌,500—600公斤炭疽菌,或800—900公斤的伤寒、副伤寒、赤痢菌,或1,000公斤霍乱菌。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先后在我国14个省、市,77县、区,使用化学武器1131次,数十万人军人和平民死亡。有资料记载1938年7月,鬼子在山西夏县一带的村庄水井内投放毒药,当地农民至死者2000余人。 1939年4月,八路军第120师等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扫荡”鬼子进行围歼作战,期间遭到鬼子第27师团第3旅团发射毒气弹攻击,贺龙及第120师司令部20余人中毒。 1940年5月,鬼子独立混成第10旅团迫击炮大队在山东泰安县红山战斗中发射毒气弹,致使我抗日官兵300余人中毒身亡。 1940年8月,在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中,鬼子施放毒气11次之多,致使八路军10,000余名官兵中毒。同月,在山东峄县朱沟战斗中,鬼子使用“窒息性”毒气弹,使八路军350余名官兵及许多村民中毒身亡。 1941年9月,鬼子第137师团第375联队在河北省宛平县杜家庄施放毒气,伤害学生和居民400多人。 1941年10月,鬼子在宜昌战役中兼用毒气炮弹和毒剂炸弹,造成国民党军1,600人中毒,其中600多人死亡。 1942年,鬼子为了摧毁冀中军民创造的地道战术,于5月28日在河北定县坦村的地道内施放大量的窒息性毒气,致使躲藏在地道内的800多名老幼妇孺中毒身亡。战后,鬼子第59师团第53旅团少将旅团长上坂胜供认:是他亲手制造了杀害800多名和平居民的大惨案。

1943年5月,鬼子第222联队在山西辽县的麻田至河北涉县的河南店约25公里的公路上,向其一带的村庄水井、水池投放毒剂20余箱,使八路军120多人中毒,中毒身亡的群众达300余人。 1943年11月初,鬼子向常德进攻时,施放毒气80余次,中国军队中毒伤亡1,000余人。 鬼子在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化学武器的次数及伤亡人数,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确定。

说到生物细菌化学武器,这里不能不捎带着说一下美国。美国研制生物武器,是从1941年开始的。1943年在马里兰狄特里克堡建立了陆军生物研究所,从事生物武器的研制。1945年鬼子投降时,美国与鬼子狼狈为奸,接受了鬼子731 部队的全部试验资料,在生化武器制造上一下子出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美公开的记录报告透露:1971~1977年间美国每年用于生物战的经费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并有专门生产细菌武器的研究所、实验场、工厂和仓库。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先后使用生物(细菌)武器达3000多次,攻击目标主要是我国东北各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如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锦州、山海关、丹东等,以及朝鲜北部的一些主要城镇。

细菌武器之所以受到一些国家,特别是侵略者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①面积效应大。10吨生物战剂的杀伤面积比100万吨级核武器的杀伤面还要大10倍以上。②传染性强。有些生物战剂所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很强,如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和天花病毒等,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与家畜之间互相传染,造成大流行。③危害时间长。有些生物战剂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如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在水中可存活数周。能形成芽孢的炭疽杆菌在外界可存活数年。④侦察发现难。细菌武器与原子武器不同,施放时不存在闪光和冲击波,再加上气溶胶无色无味,并且可在上风向使用,借风力飘向目的地,所以不易被侦察发现。⑤种类多样化。生物战剂的潜伏期有长有短,传播媒介复杂多样,途径千差万别,因此可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军事目的。⑥选择性强。细菌武器只能伤害人、畜和农作物,而对于无生命的物质(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武器装备、建筑物等)则没有破坏作用,这符合侵略者利用它达到掠夺财富的目的。

国际上早在1925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就订立了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协议书,其中就有在战争中“禁止使用细菌之类的生物武器”的条文。但生物武器的使用和研究并没有因此作罢。事实上,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仍在秘密进行细菌武器的研制。近年来,由于遗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潜在危险性更大的基因武器也相应问世。据悉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他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两种病毒的dna进行重组,从而研制出比任何一种病毒更为凶恶的瘟神——超级病毒。这种病毒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和很高的致病率,且有很强的生活力和适应能力。如将一种超级出血热基因武器投入对方水系,可使整个流域的居民丧失生活能力和生殖能力,这比核弹的杀伤力更要大得多。因而有人称为“世界末日武器”。尽管使用生物细菌武器会遭到世界公众舆论的谴责。尽管我们已拥有一些粉碎生物战争的经验,但对于可能出现的更高级的生物武器——基因武器,我们似乎缺失了应有的戒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