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炮王
字体: 16 + -

第十六卷:晴天霹雳_第502章:毙了我吧



鱼头一个人的吟唱,后来成了两个人的吟唱,梅荣德是在鱼头吟唱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加入进来的,直到: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两个人一声朝天阙!屋子内一下静寂了下来,静寂的时间就象凝固了一般,梅荣德又吚咦地哭泣了起来,更汹涌的情感撞击着他的喉咙,让他气都有些喘不上来。

鱼头还是什么都没说,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走了,房门再次被两个哨兵关闭,并重重地上上了铁锁。

想当年书场之上,梅荣德吟咏民族英雄岳飞这首满堂红是何等的壮怀激烈,神采激昂,他吟咏的这首满堂后激励多少人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梅荣德自己也说不上来,但鱼头就是其中的一个。

梅荣德是个聪明人,鱼头之所以吟唱岳飞的满堂红,意示很明白,就是这样的满堂红情怀让他走上了抗日的道路。而这个领路人恰恰又是梅荣德这个说书的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

梅荣德哭过一阵后,心里自觉不自觉地清理起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1937年年底,记得那是一个大雪飘飘的下午,梅荣德说书的陈记茶馆,来了一个气宇不凡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礼帽棉袍加身,围着一条黑围脖,一看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谈吐文雅,思维敏捷,在梅荣德说岳全传的时候,多次鼓掌喊好,书场之后,梅荣德留下他喝茶,两个人越说越投机,有一种相恨见晚的遗憾,这个年轻人还将梅荣德请到了茶馆一侧的饭庄吃了一顿饭,还喝了一点酒,回到梅荣德的住处后,两个人触膝长谈,梅荣德知道了这个年轻人叫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庄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这位从小生长在温柔富贵乡,伴随着锦衣玉食长大的富家子弟、名牌大学的学生,没有囿于他那殷实富足的家庭,也没有为自己设计荣华富贵的人生“捷径”,而是怀着强烈的爱国爱民愿望走上了革命道路。理琪的家乡、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向为各派军阀混战之要冲,受害最深。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擎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成为革命的领路人。在这种情况下,刚刚成年踏上社会的理琪,渐渐把自己从剥削阶级剥离出去,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1924年,16岁的理琪离开了家乡,考入开封中学读书。在这里,他不仅刻苦读书,还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课余时间,同学们结伴外出玩耍,理琪则终日泡在图书馆,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寻找当前形势变化的珠丝马迹。1925年,理琪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离开了学校,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理琪参加了国民党太康县党部的筹建工作。1926年下半年,冯玉祥部队下属的无线电学校招生,组织上希望理琪可以争

取到这个机会,打入到国民党部队最机密的部门。当时的招生条件非常苛刻,但理琪的考试成绩非常好,顺利地入读该校的无线电专业。学习期间,他成绩出色,悟性极强,很快获得了老师和国民党军官的赏识,毕业后破例留校使用,从而有了获取国民党内部第一手机密的机会。在这段时间,理琪机智而勇敢地数次截获敌人企图围剿红军的机密电报,并想方设法将情报送出去,不动声色地数次使红军转危为安。后来,理琪的地下工作受到了敌人的怀疑,不得不离开国民党部队,转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这里,由于当地的地下组织和工作机关多次遭到敌人的破坏,理琪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数次更换住所,工作开展得极为艰难。有一天,在回住所的路上,一位卖报的报童边跑边喊:“看报看报!胶东出现‘赤匪’……”听到胶东有红军的消息,理琪当晚就失眠了。在当时,北方只有少数地方有红军活动,胶东完全是革命的新天地,“去胶东!”决心一定,理琪马上动身。1936年1月,理琪坐船来到青岛。当时的青岛飘着鹅毛大雪,与青岛一海之隔的刘公岛因连年战乱,一片破败景象,与自己在书中看的风光旖旎的美丽海岛完全不同,对家国民族的伤怀之心涌上心头,他就在此时决定将名字改为“理琪”,取的是列宁俄文名的谐音。之后,他雇上马车,直奔文登。

当时是胶东半岛革命形势最低谷的时期,“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到处都笼罩着白色恐怖和死亡的阴影。革命力量就像一盘散沙,缺少一个正确的领导人。理琪在文登县沟于家村一位农民家里落了脚,他设法与中共文登临时县委取得了联系,之后,知识分子理琪脱下长衫,换上农民的短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着手恢复党的各级组织,重新聚集革命力量。

1936年,理琪成立了新的中共胶东特委,并被选为书记。为了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整顿党,清除党内存在的急躁和悲观失望情绪,使党组织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责任,理琪亲自起草了《胶东特委组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理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及胶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并指出了纠正的方法,提出了胶东党组织今后的任务。1936年12月间,由于叛徒的出卖,胶东临时工委机关遭到了破坏,理琪不幸被捕。

1937年10月,日军攻陷娘子关,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大小官员仓促逃跑。这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经中共代表与国民党山东省局多次交涉,当局不得不以“停止羁押”的名义,让政治犯保释出狱。理琪才得以鹰归山林,鱼回大海,眼下理琪正准备去文登发动起义,梅荣德被理琪的救国情怀所感染,梅荣德当晚就要收拾东西跟着理琪干革命,理琪阻止了他,让他留在当地以说书为掩护发展力量

,梅荣德同意了,后来又发展了梅荣德的党员,可惜理琪在1937年12月24日,成功地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自任任司令员,1938年2月初就牺牲了,年仅30岁。

后来梅荣德在乌头镇和猪毛老大胜利起义,成立了蓝水军分区,梅荣德也被胶东军区任命为蓝水军分区政委,就在梅荣德的事业正走上辉煌之时,有一天晚上,梅荣德到一个区检查工作,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梅荣德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相好吕寡妇,已经有些日子没和吕寡妇亲热了,梅荣德想到这些身上就有些燥热,梅荣德支走了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一个人就摸黑行枣林村的吕寡妇家走来。

吕寡妇叫吕翠芬,十六岁上就死了六十二岁的老男人,吕翠芬是给老男人作小妾的,老男人仅仅是个有二十亩良田的小康人家,却娶了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老男人从年轻的时候起,一直想娶妾给自己生个一男半女的,不会下蛋的大婆子一直不允,这事就一直拖了下来,在老男人得了痨病六十二岁这年,大婆子忽然就同意了老男人娶小妾。这个小妾就是吕翠芬,老男人小妾娶回了家,却没有力气“**”,仅把玩了一夜小妾处女的身子,就翻眼背气而去,留下这个十六岁的小寡妇,小寡妇由不会下蛋的大婆子老寡妇管着,一直守身如玉。

有一天小寡妇打酱油经过陈记茶馆,看到了说书人梅荣德,两个人一见钟情,一来二去勾搭成奸,那一年小寡妇才二十三岁,梅荣德那是他第一次粘女人的身,没想到小寡妇竟是一个处女。自此,梅荣德与小寡妇的地下恋情一直没断,只是后来革命了,队伍上的女同志更具**力,梅荣德就想舍弃这个小寡妇,去得趟数越来越少了,小寡妇却又耐不住寂寞,就与一个穿街的货郎混在了一起,殊不知这个货郎是一个日本特务,日本特务是有目的地接近小寡妇,为的就是掌握梅荣德的踪迹。也就在那天晚上,梅荣德去小寡妇哪里,就被日本特务装进了麻袋,稀里糊涂就被送到了一个地方,梅荣德被从麻袋放出来的时候,梅荣德被屋里的灯光刺得睁不开眼,梅荣德手上脚上的绳子被去掉,梅荣德这才慢慢地适应了屋内的灯光,他发现他面前站着全是鬼子兵,所有的鬼子兵都对他杀气腾腾,只有一个老鬼子给了他一张笑脸。

老鬼子说:“能与梅先生交上朋友,我非常地荣幸!”

一个翻译官满脸堆笑走上来对梅荣德说:“这位是新到任的管见恒尾司令官!”

梅荣德知道自己完了,落到了鬼子的手里,梅荣德向四周看了一眼,他看到了火红火盆里的烙铁,淌着血迹的老虎櫈,空中挂着铁锁,日本兵手上淌血的皮鞭,还有地上横着被打死人,梅荣德的头一下大了,梅荣德想:共产党人宁死不屈!

梅荣德这个时候想起了他的领路人理琪同志,他要向理琪同志学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