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人之三国之卷
字体: 16 + -

四二话

42

谜团,都是时候揭晓了。

许公召集所有门徒,准备道清一切。

除了战戈还在偷偷跟着张飞外,其他都已在场。

战戈自从见过那谜样张飞后,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说不上来就是说不上来,战戈完全无法形容表达那种脑根底里浮升而起的模糊不清,一点也不。但那个模糊不清却给了战戈要跟着张飞的莫名驱动。

莺莺通知战戈时,战戈的意思是“你再转述给我就好了。”。

战戈本就一概不知,自然不存在什么谜团。而且事不关他挚爱的妹妹莺莺,他就更加不上心了。

莺莺把情况告知许公。战戈小有的任性,许公也就随得他了。而且张飞一事,许公也想弄明就里,就当是战戈的特殊任务吧。

徒众由此得知这桩怪事,更为许公的通情达理折服。

但彼众所知的怪事自非全同于战戈所指的怪事,只是话未清意未明的巧合所致而已。

这件事既然战戈如此执着,就先由他去管吧。

当下所在,都是想要拨开蒙在脑门那层雾的人。

*

商末,有一老者沿河垂钓多时而未得一鱼。

老者每天坐在渭河岸边,钩沉入河,一坐便是整天。

一天,一名同在渭河钓鱼者见河里鱼群从老者钩边游过却没一条咬上钩,甚感奇怪。待得鱼群都蹿到自己钩边哄抢丰腻鱼饵时,才发现原来是那老者的问题。

他大感奇怪,便上前问:“钩直无诱,焉有鱼上钩?”

老者莞尔:“愿者上钩。”

直钩钓鱼?那名同钓者只觉不可思议,莫名其妙地走开。

又一天,同钓者将挂上腻饵的鱼钩一抛落河,立即引起河里群鱼哄抢。河里群鱼争先恐后咬钩,钓者心情大好地看着天真活泼的鱼群。

钓者看着,不知不觉视线集中到鱼群里一条与他无别的鱼儿,那鱼儿从熙熙攘攘的鱼群中心挤出圈

外。钓者很好奇那鱼儿发了傻似的奇怪举动,自然视线跟着游出。

那条脱群的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时东时西,且南且北,好像它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意向。好奇钓者的视线也就跟着东南西北转不停。他就是好奇,莫名地十分好奇,那傻鱼究竟要干什么。

那傻鱼漫无目的地游着,却不知不觉游到了一个更傻的位置。

直钩。

好奇钓者望着气定神闲、面露慈笑的垂钓老者,望着那条在直钩边嗅探的傻鱼。

须臾,只见那傻鱼决然张开了嘴,一口咬住了直钩。好奇钓者顿时变成了惊讶钓者。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从垂钓老者背后转出。

“敢问,公乃姜尚姜子牙?”

傻鱼不傻,姓姬名昌,后称,周文王。

姜子牙直钩钓鱼的故事从那同钓者之口流出,故事千传百转,到了知识之人那里便被提炼成精简的千古佳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原来那姜子牙原居东海之滨。他自幼异禀,能应天地之气,感日月之华,常与空气里的“某些东西”进行“交谈”。“交谈”之中,他从空气里“某些东西”中参悟出“道”,从那时起,他便深入其道以完其“道”,乃“道”之第一人。

待在一个小村庄里,仅凭为数不多的“某些东西”,姜子牙所知有限。为了整合出“道”,他决然独自离乡别井,周游天下。

昆仑山脚下,姜子牙遇见了另一少年。

那少年名唤申公豹,比姜子牙幼却比他更早悟出“道”,知道得更多。原来他才是“道”之第一人。

两人初遇便觉彼此身上散发出相识的气息,那是长期与“某些东西”深交留下的无形的“气味”,一经交谈两人更加确认彼此都是做着相同的事。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顺理成章地一同投身到“道”的修炼中。

申公豹告知姜子牙昆仑山仙灵仙气,是“那些东西”很喜欢驻留的地方,于是二人便一起长居于有大量“那些

东西”的昆仑山修行。

他俩同修一道,虽承无师但亦以师礼相待,申公豹较幼称姜子牙为师兄,姜子牙年长唤申公豹为师弟。

“灵。”

一天,申公豹脱口而出,姜子牙一听便知是对“那些东西”的新称。姜子牙大感神韵,拍案叫绝。

两人一直在为“那些东西”寻觅新称,但一直都强差人意,直到申公豹一言脱口的“灵”字,简直就是妙绝到家,别无二选。

灵。“那些东西”以后的名字。

现在称之为“灵”的“那些东西”似乎也为自己的新称感到满意高兴,纷纷发出五颜六色的微光。

有了突破性进展,二人更是志趣浓厚地深研。不久就再有新发现。

他俩发现了,“灵”对五样东西各有所爱。它们或亲金,或喜木,或好水,或近火,或偏土,是以细分它们为金灵、木灵、水灵、火灵、土灵。

继续深入钻研,他俩赫然发现了原来世界万物之基便是“灵”。重土成山陆,叠水是川河,合木长草木,凝金造百金,拥火生热炎。

发现一个接一个,他俩更是惊讶地发现人体之内的运作竟也暗藏五灵之理,是故人亦有金、木、水、火、土之亲。这真是一个不得了的发现。

“这意味着人与五灵能够相通。”申公豹总结。

“对啊,我们就可以啊!”姜子牙醍醐灌顶。

“既有相通之理,便有操纵之法。”申公豹总是比姜子牙早一步领悟。

但之后的进展就大不及之前顺利了,二人受滞,一滞就是二十多年。不过凭着不懈与坚持,二人终于再有突破。

那便是最基础的五灵控制之法,能使“灵”快速积聚团结起来,大大缩短五灵聚形成貌的时间。五灵转虚为实的过程他俩称之为“行”,很好理解,见字通意;因为这种操纵方法必须快而准地说出一堆话,极似在骂人,是以二人形象地叫作“咒”;五灵最后转化出来的形态独立不一,各存秘密,故统称为“术”。

这就是,五行和咒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