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乱世英雄情
字体: 16 + -

第五卷:群雄逐鹿_第十二章:锦州战役(2)

就在这天夜里,*到了牛屯陈建峰的前沿指挥所。

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此时的锦州之战,有些超乎*的预料。原以为华北的傅作义为求自保,会冷眼旁观,没想到*会亲自坐镇指挥,傅作义自然也就无法置之事外。*刚刚得知,傅作义所属的独立第九十五师和位于绥中、秦皇岛地区的新五军将增兵葫芦岛,*由此判断葫芦岛之敌将从锦西大举援锦。锦西与锦州相距不到50公里,中间无险可守,在此情况下,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挡住援敌,*心急如焚,明白此时的锦州之战事关东北全局,他在双城再也呆不住了,带着整个东野指挥部由双城秘密向辽西运动,先乘列车到达阜新的海州,然后马不停蹄,改乘汽车风尘仆仆地到达锦州西北的牛屯。

为保密起见,*到牛屯并没有事先通知,*到来之时,已是子夜。像以前大战临近之时一样,子夜之时的陈建峰并没有入睡,而是一动不动地坐在指挥部看着墙上的军事地图在思考。守在掩体外的才旺看到*一行匆匆而来,赶忙敬礼。

*摆摆手让才旺不必多礼,他问:“陈司令呢?”

“在里面呢。”才旺一指里面,说,“我去叫他。”

*说:“不用,我自己进去就行了。”

此时的陈建峰正陷入深思之中,满脑子都是锦州之战,攻坚战该怎么打?如何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如何将炮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旦兵力不足该怎么办?如此等等,思考中的陈建峰形同入定。以至于*已经站到了他的面前,陈建峰都没有留意到。

*一看陈建峰如此旁若无人,知道陈建峰这是在脑海中先行预演即将到来的锦州之战,他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说话,*不说话,其他将领自然也是不言不语,一动不动地站着,整个指挥部里尽管战将云集,但却是鸦雀无声,只听到指挥部外风吹叶落之声。

陈建峰想问题想得口干舌燥,他随手拿起桌上的瓷缸,瓷缸竟然是空的,按说才旺知道陈建峰的习性,用不着陈建峰吩咐,早就该将陈建峰面前的瓷缸倒满凉水,可今天不同往日,*他们站在指挥所里,才旺即便想给陈建峰续水,他也不敢贸然进来,只能在外眼巴巴地看着。陈建峰拿起瓷缸一喝,没水?瓷缸里有没有水于锦州之战而言,根本不值一提,无关紧要,此时的陈建峰根本就没心思去想这其中的原因,只是将瓷缸往桌上重重一放:“才旺!水!”

以往才旺听到声音,肯定会跑步进来。但今天有*等诸多首长在,才旺只能站在掩体外,不能往前挤。*瞟了一角的瓦罐一眼,走过去,拿起瓦罐,哗哗地往陈建峰面前的搪瓷缸倒水。此时的陈建峰有了感觉,知道给自己倒水之人肯定不是才旺,因为才旺倒水润物细无声,不会如此喧哗,陈建峰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一眼属于下意识,陈建峰并没看清眼前之人是*,但他感觉掩体内站满了人,这种情况很有少,平日里,他陈建峰思考之时,身边至多也就一名随时准备做记录和传达将令的参谋,不可有如此之多的参谋。陈建峰感觉有异,这才正式地打量起身边之人,这才看清楚,给自己倒水的不是别人,是*。

陈建峰倍感诧异:“林总来了,什么时候到的?”

*说:“刚到。”

“惊扰你了?”*笑。

陈建峰笑,说:“看来林总已经很久没有自己沏过茶续过水了,夜深人静之时,续水之声哗哗,如何不被你惊扰。”

*笑,说:“学兄这是说我*笨手笨脚。”

陈建峰笑,说:“笨手笨脚无所谓,只要不是笨头笨脑就成了。要知道你林总头脑中的韬略,那可是万金难买。”

其他将领心想,这也就是陈建峰能和*开这样的玩笑,即便无伤大雅,其他人也是不敢。

陈建峰扫了一眼,敢情整个东野指挥部的战友们都到了牛屯,陈建峰知道东野指挥机关没有呆在双城,而是倾巢而出来到牛屯,此举非同寻常,只怕是事情有变,他问:“情况有变?”

*点了点头:“有些麻烦,出乎意料。”

陈建峰说:“你我都知道,战场上的事从来都是瞬息万变,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敌变则我变,看来林总准备变。”

的确如此。

*告诉陈建峰,在来得路上,他已经将锦州的最新情况致电中央军委,认为在国民党军大量增兵锦西的情况下,攻锦州不再是唯一选择,他向中央提出了两个方案:一、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二、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延迟半月到20天时间。*没有说死,没有很肯定地告诉军委自己准备弃锦州而欲回攻长春,只说“以上两个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学兄怎么看这两个方案?”*问。

陈建峰没有立即回答,*本着审慎的态度,在战局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改变作战方案,暂时放弃攻锦州的作战计划,改攻长春,属随机应变,无可厚非。

问题是现在围绕着攻打锦州的作战计划,几十万大军或围城或打援,都云集在辽西一线,现在的解放军是兵团作战,不同于以前几千上万人的红军或者八路军,船小好调头,人少好机动,这么大的兵力一旦退回长春,百密尚且有一疏,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疏而不漏,尤其是现在的廖耀湘兵团已经游走在彰武、新立屯一线,这是我军通往后方的必经之地,廖耀湘兵团之所以举棋不定,没有从彰武、新立屯向阜新猛攻,虽然与两个纵队对其进行阻援有关,但在陈建峰看来。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卫立煌和廖耀湘害怕被*围点打援。现在*要想将几十万大军一下子撤到后方还真是不容易,这么大的动静,卫立煌不可能不知道,一旦卫立煌觉察到了什么,命令廖耀湘兵团死守彰武、新立屯,切断东野各个纵队的退路,到时锦州、锦西之敌在追击而至,我军腹背受敌,搞不好就会自乱阵脚,损兵折将。

陈建峰说:“以我之见,我认为以目前的情况,还是宜以攻打锦州为宜,往返拖延时间倒在其次,给了卫立煌可乘之机才是应该为虑的问题。锦州之危一解,刚刚截断的北宁线又会连成一片,如若如此,我那校长再怎么不会指挥,他也会看出这其中的机遇,如若他改变分散布兵的策略,将东北作为主战场,命令华北的傅作义军团放弃华北,从北宁线进入东北,与我东野在东北决一死战,那东北的战局孰胜孰负,还真是无法定论。”

*倒吸了一口冷气,陈建峰说出了一个他*最为担心的问题,如果47年战略反攻一开始,*就命令华北的傅作义军团入东北,与东野在东北决战,东北的局势还真不可能是现在这般模样,好在*不懂得弃子,他是华北想要,东北也想要,这才给了他*挪腾的空间,一旦如陈建峰所说,东野弃攻锦州,*将傅作义军团顺势调入东北,锦州之围顿解,沈阳之危也可自解,东野将来的日子还真是不太好过。

*长吁短叹:“还好你陈建峰不是傅作义,还好你陈建峰没在*的阵营,要不然你给*献计献策,东北现在早就成了一锅乱粥,孰胜孰负还真是没法说得清楚。”

陈建峰摇头,说:“傅作义未必就看不清楚,只是他有自己的小算盘罢了。”

*摇头,说:“你和傅作义不一样,傅作义现在对*只是委以虚实,表面热情,内心又是另外一回事,俩人之间不可能做到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你陈建峰呢,救过*的命,*对你一贯信赖有加,傅作义的话*会有所怀疑,怀疑傅作义居心叵测,你陈建峰就不一样了,你陈建峰的话,*肯定会相信,肯定会再三斟酌,说不定还会采纳,真要如此,那东北就不是现在的东北了。”

相对于陈建峰刚才所说的情况,目前锦州的局势还不算糟糕,*痛下决心:“那就咬紧牙关,拼死一战,打锦州。”

“开弓没有回头箭。”陈建峰说,“综合考虑,我认为攻锦州比回攻长春为妥。”

*命令:“致电中央军委,说经过反复斟酌,东野仍以攻锦州为佳。”

*同意了陈建峰的作战计划,决定仍以陈建峰兵团的六个纵队主攻锦州,其他兵团拼死阻援,*同时决定,调东野唯一的炮兵纵队和仅有的十五辆坦克归陈建峰指挥,参与攻城。

陈建峰欣喜不已,他知道东野炮纵有各种野炮近五百门,加上赵熙海的炮师,整个锦州周边就有各类重炮七八百门。他陈建峰什么时候这么富有过,有炮纵和坦克营的加入,无疑会加快攻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