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峰大宋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汝州(四)

当夜大家吃了一餐庆功宴,人人兴高采烈,赵子峒也给几个人这几天的工作分了。,童涵冬负责军报及其关的事宜,并兼收集附近金军的情报,冲锋陷阵他远不如李彪林涛等人,但他为人谨细,作事认真,更是自己最信得过的嫡系,赵子峒有意把军队里最核心的那一部分交给他负责。李彪负责军中的军事训练,林涛则负责修缮城防。

第二天,一大早黄安卓就派了近百名各种工匠来到府衙,赵子峒把先前的石砲模型拿出来,让他们准备材料组装。石砲需要大量的优质木料,林涛请教了汝州官府的老人,借了几个衙役到城里的豪宅去拆房梁柱子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行事风格,赵子峒由得他们去折腾,自己带了几个人带城墙去仔细测量。

石砲既是攻城的第大利器,是守城的第一大利器,但有许多讲究。城中防守的石砲,都是安放在城墙下面,这样就有最小规模的要求,石弹飞出的最高点必须高过城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威力且生存能力也高,至于城墙上小型的旋风砲就是另一回事了。细究起来,为了防止石砲直接落入城内,城墙的高度也有要求,毕竟石砲的轨迹是有规律的,城墙高度修得合适,就可以保证攻方的石砲落不到城墙以内,所以攻方用砲大多是用来破坏城墙的。为了遏制攻方石砲的威胁,就要求城中的石砲有足够的射程和威力能压制攻方,这就是守城中砲对砲的原则。其实由于攻方有效的攻击范围只有城墙那么大的面积,再加上宋朝石砲可怜的命中率,守方压制攻方是很占便宜的。如果守方准备充分,实际上还可以压缩城墙高度,在城内留出石弹落地区哉即可,大范围降低攻方的有效攻击面积。

亲自转了几圈之后,赵子峒对这些已经了然于胸,测算了汝州的城墙高度和城的大小,按照石砲的抛物线方程大致算了一下,心中就有了计较。汝州城中的石砲还是要尽可能做得大一些,保证对城外的射程和威力优势。为了扩大有效攻击范围,可以把石砲的配重分级,能够既能打近又能打远。

石砲的制作相当简单,赵子峒前世就是搞过生产管理的,把工匠合理分工,只用了一天就做了两具合乎要求的石砲出来。这个速度并不快,前两年金兵围开封,曾经号称一夜造八千具石砲。

看看天色还早,赵子峒着了人手直接把石砲拉到了城墙下面。林涛正在城墙上监督工匠修补城墙,见了也走下来围着看稀奇。

赵子峒要校正石砲的弹着点分布,分派了人手去城外,依次测定了每种配重情况下石砲的射程,作了标尺刻在了石砲上。可惜这样能调整的射程有限,达不到赵子峒心中想的用石砲基本覆盖城外作战区哉的目的。想了一会,赵子峒与工匠又做了一个可以调整石砲发射装置的机构,依照先前的标尺,不同发射高度的标尺可以直接算出来,赵子峒演算了一下,直接加在标尺上,试射

了几砲,精度赵子峒基本满意。

林涛看赵子峒忙来忙去,不知他在搞些什么,看赵子峒画好了标尺,上来问:“这上面刻的怎么用?”

赵子峒道:“这砲要用,要有一个专门测算距离的在城墙上,看好了方位距离,再发令给下面的砲手,那才一打一个准。”

林涛挠了挠头:“可在城墙上的人又怎么看得准方位距离?哪有人眼力如此之好。”

赵子峒听了怔住,他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前世那是有望远镜测距仪什么的,现在哪里找这些东西去?闷闷不乐地想了很久,才想起前世偶而听过的跳眼法,便把方法对林涛说了,只是他记得也不确切,只好慢慢试。

林涛试了一会,发现精度竟也不致不错,嘿嘿笑道:“有些意思。”吩了自己的手下到城外摆了几个标志物,自己伸了大挴指在城墙上左比右划,虽然不是很准,却也是大致差不多。赵子峒见此法可行,只是误差大了点,便让林涛找了几个天生眼力好的人,在城墙上不断练习,作为以后专职的观察员。

林涛最喜欢这种偷偷暗算人的勾当,便带了几个兵士在城墙上练得不亦乐乎。

赵子峒见石砲的射击的问题基本解决,便专心研究装弹问题。他以前就想过这个,没一会心中便有了基本方案,见天色已黑,便带人回去,第二天再来把这守城利器完善了。

第二天,赵子峒吩咐工匠继续制造石砲,自己到城墙下给石砲加装装弹机构。因为时间紧张,赵子峒知道自己来不及制造更多石砲出来,便想方设法加快石砲的发射频率。方案是他以前就想好的,利用牛推动绞盘,通过滑轮组把配重和石弹提升到需要高度,操作的人不需要费多大的力就可完成发射的准备工作,如此一来,每门石砲的操作人员就减少到了最少。只是这些只是节约了人力,却无法缩短准备时间。赵子峒又在每门石砲旁边搭建了台子,每门石砲都在合适高度储存了多组配重和石弹,如此一来,每轮内的发射密度就大大提高。

把这些准备好了,赵子峒让手下拿了壶酒,自己坐在石砲旁边慢慢喝着,想自己还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刚吃过了午饭,童涵冬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对赵子峒见过了礼,看也没看那石砲一眼,对赵子峒道:“先生,我们借一步说话。”

赵子峒觉得奇怪,他知他稳重,便随他走到一边,童涵冬见附近没人,低声道:“先生,金人有消息了。”

赵子峒眉毛一挑:“你说详细些。”

童涵冬道:“刚才有探子来报,金人正在温汤一带集结,人数约有两千多人,估计两三天内就会再攻汝州。”

“他们倒会找地方。”赵子峒低头沉思。温汤在汝州西边不过数十里,是中原最著名的温泉区,历史上是知有多少帝王妃嫔在那里泡过温泉,而且附近还有规模不小的牧马场,曾是唐朝的养马

地,确实是金兵集结的理想之地。

沉吟良久,赵子峒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惟一的对策是尽量加强汝州的城防。加上今天,也不过做了五具石砲,各种配件配齐了的只有一门,赵子峒的想法,城池的每个方向最少要有两门,南门紧邻汝河不算,则最少要有六门,如此一来,在城并可保证同时有四门齐射,东西两面则可有三门,差不多能压制金军的重火力。从明天开始,进度要加快了。

吩咐了童涵冬继续监视金兵动向,赵子峒又把林涛叫来,说了金兵的动向,让他加快修缮城池的进度,并用尽量训练足够的观察手。

又过了一天,童涵冬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金军将在腊月二十九攻城。赵子峒心中暗骂,金兵这是有毛病吗,专挑过年的时候来打仗,不过他已经准备好了十二门石砲,心中大有底气,来吧来吧,早打早过年。

腊月二十八下午,赵子峒停止了一切不必要的行动,所有的军队都招集起来。如今赵子峒手里的军队已经发展到了两千多人,看着面前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赵子峒心中升起一股豪气:“我本是艺祖后人,因为战乱流落到汝州,不想金人如此放肆,到了这里也不得安宁。我们退一步,敌人便进两步,今天在汝州,我们是一步也不退了,不管金兵来多少人,都要让他在汝州城下折戟沉沙。在下年幼无知,能够与诸公一起在这里与金人血战一场,也死而无憾。金人作战,也不过仗了骑兵马快纵横驰骋,真打起来也不过如此,前些日子在汝州城外与金人一战,我们不一样大获全胜!反攻汝州,也势破竹,如今金人还不死心,定叫他们有来无回。大家一起奋勇争先,杀光金人过年!”

这些兵士前几天刚杀了金兵一个人仰马翻,现在正士气如虹,一起高呼:“杀光金人过年!”

赵子峒并不善于在这场合讲话,听了这么多人的呼喊,只觉得胸中热血涌荡,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喊了一会,便让各个将领领了守城任务分头准备。这是与金兵硬碰硬的第一仗,再说得豪迈,也不能有一丁点马虎。

众人纷纷去了,赵子峒却见黄安卓依然站在旁边,上去问道:“黄相公还有什么事?”

黄安卓面色沉重,憋了一会问道:“二郎有几成把握能打败金人的进攻?”

赵子峒知道他心中没底,郑重地说:“如果京西的金军倾巢而来,我只有一两成的把握,若还只是尼楚赫先前的人,那汝州是固若金汤,我现在的担心的是怎么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打败他们。黄相公尽管放心,今时不同往日。”

黄安卓却并不怎么相信赵子峒话:“但愿如此了。”

赵子峒如此说也只是因为黄安卓胆小壮壮声势而已,并不指望他就信了,对他道:“回头黄相公多安排人手宵禁,今夜不容出半点差错。至于能不能打败金人,明天就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