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峰大宋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

回到住处,家里人都喜气洋洋地迎了上来,锦萍端了茶上来,向赵子峒行了个礼:“恭迎大将军得胜归来。”

赵子峒靠在椅子上,只觉得身心疲惫,对锦萍说:“别胡闹了,去给我找点酒饭来,我饿得很。”

阿云搂着弟弟在桌子对面的椅子坐了,听到赵子峒说饿笑道:“前厅不就是庆功宴,你这个大功臣不在那里吃,却回来要酒要饭,是什么道理?”

赵子峒叹了口气:“你们不知道,我得罪了那个张云山,还不知是福是祸,离他们远点我心里还踏实些。”

阿云不以为然地说:“得罪他又怎样,他不过是个检法官,你这么大的功劳,他还能压住了不成。提刑司里他上头还有提刑相公,就算提刑相公袒护他,西京留守司离这里也不远。”

里屋突然传出“啪”的一声,像是什么瓷器打碎了,阿云急忙进去看。陈源和伯拱两个没了约束,上来围着赵子峒转了一圈翻了一遍,奇怪地问:“二哥,你的刀呢?”

赵子峒听了好笑,把两个小家伙拨到一边去说:“我回来吃饭睡觉带刀干吗。”

“我听说话的里面,大将军都是刀不离身!”陈源边说边摆了个手按钢刀迎风北望的姿势。“说话”就是后世评书相声这些语言艺术的前身,当下最流行的是“说三分”,说的是三国故事,后来《三国演义》的基调这时已经定下了。在这些故事里,驰骋沙场的将军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小男孩的偶像。

赵子峒见陈源摆的姿势似模似样,觉得好笑,对他说:“我可不想做大将军,等你长大了去做吧。”

陈源潇洒地转过身子,左手假做撩战袍,右手假做抓着钢刀放到桌上,仰头说道:“我要做将军,那就要刀不离身。”

赵子峒见阿云从里面出来,问她:“里面怎么回事?”

阿云把手中撮斗里的碎瓷片倒了出去,回答赵子峒:“杨大嫂找水喝,把茶杯打破了。”

想起杨平妻子那木然的样子,赵子峒问:“她怎么样了?好些了吗?”

阿云点点头:“好多了,这不都知道口渴找水了。前些日子,连肚饥口渴都不知道,煮了稀饭,

我和锦萍两个人才能喂他吃下去。”

两人又聊了会闲天,这些日子不见,两人都觉得亲热,赵子峒感觉阿云的态度比以前好多了。

锦萍出去找吃的还没回来,赵子峒觉得肚子饿得不行,他这一天没怎么吃东西,在外面还不觉得,回到家里放松下来,就觉得肚子开始叫唤了。

见赵子峒不停地喝茶,阿云笑道:“你从庆功宴逃出来,却饿成这样。茶水解不了饥,你少喝点吧。”

锦萍终于回来了,赵子峒回头一看,后面却跟了童杏儿和她的小丫环,小丫环手里提着食盒。

见了童杏儿,阿云的脸色就沉了下来,盯着小丫环秋桐在桌上摆酒菜,脸色越来越不善。

赵子峒暗暗叫苦,不知阿云是什么毛病,以前不待见自己,现在却浑身醋意。

童杏儿落落大方,上前向赵子峒行了礼:“见过二哥,恭喜二哥旗开得胜。”

原来锦萍出去给赵子峒找吃的,刚好碰上童杏儿,这些日子大家混得熟了,童杏儿脾气又好,锦萍也没理由跟这位嫂子过不去,上去打了招呼。童杏儿听说赵子峒要吃东西,带了锦萍亲自下厨,所以现在才回来。童杏儿如此巴结赵子峒,一是天生好-性格,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前些日子童员外要招杨安易入赘,把童杏儿吓着了,她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孩儿,嫁给杨安易那种不务正业的浮浪子弟,想想都害怕,坚决不答应。她也知道自己家的情况,要招人入赘,要么就是杨安易这种不务正业的,要么就是无根无底的老实村夫,真正优秀的年轻子弟,有几个愿意做上门女婿呢。前几天童员外收了童涵冬做养子,把她许给赵子峒,她长出了一口气,这算是很好的结果了,怎能不好好把握。赵子峒和阿云的那点事,童杏儿早就知道,心下盘算,比家境比相貌,自己样样比阿云强,而且是正式行了聘礼的,只是赵子峒与阿云相处已经,日久生情,现在也是一家人,为防意外,当然要经常来转转。

虽然已经与童杏儿订婚,赵子峒每次见到她却都有点不自在,说不出为什么,可能是阿云在心里的印象太深,也可能是童杏儿太完美,有点距离感,总之感觉怪怪的。

赵子峒谢过了童杏儿,坐下吃饭。童杏儿坐了,与锦萍聊天,她的声音轻柔,吐字清晰,让人听着非常舒服。赵子峒心想,将来家里有这么一位贤妻,应该非常幸福吧。

阿云可不这么想,她不时插一句,都是暗暗带刺,锦萍夹在中间,两边都不能得罪,应付得非常辛苦。

里屋杨平的妻子闻到饭菜的香气走了出来,中午她没有吃饭,现在饿了,站在桌边看着饭菜。锦萍忙站起身来,暗中出了一口气,拿碗盛了饭菜,到里屋伺候杨平妻子吃饭。

小丫环秋桐只有十二岁,与陈源伯拱玩得开心,赵子峒喝酒吃菜,强迫自己不注意童杏儿和阿云。

与阿云眼对眼看了一会,童杏儿微微一笑:“姐姐平时看些什么书?”

阿云道:“我生活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看书。”

童杏儿叹了口气:“姐姐也是出身官宦人家,大家闺秀,现在虽然落难,总会过去的,不用放在心上。我闲时喜欢易安居士的词,姐姐如果喜欢,给你拿几本来,打发时间。”

阿云不屑地说:“易安居士的词都是写小儿女姿态,看多了无益。”

童杏儿微微一笑:“我们不正是小儿女?”

阿云被她噎住,心下着脑,说道:“我比不得你,从小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我家里遭受兵变,一个人带着弟弟千里逃难,若是小儿女,早死在路上了。”

童杏儿道:“姐姐好坚强,这一路来的苦不知你怎么忍受下来,我心里佩服得紧。你看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像没点烦恼,其实也不是。我从小母亲去世了,阿爹要照顾生意,日子过得也是无味得很。”

赵子峒听她们聊得天南地北,好像没有吵起来的意思,把筷子一放说:“我吃饱了,昨晚打了一夜仗,身上乏得很,我去休息了,你们慢慢聊。”

锦萍还在里屋照顾杨平妻子,阿云很自然地就去收拾碗筷,童杏儿忙道:“姐姐歇着,我来吧。”

小丫环秋桐忙放过伯拱,过来收拾桌子。

赵子峒摸着肚子,不知她们在闹些什么,摇着头回屋睡觉去了,心里却有点暗爽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