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我为先驱
字体: 16 + -

不一样的二战_7 大英帝国的没落



英国从1927年迫于当地人的不满结束对美索不达米亚的“委任统治”之后仍然在当地留驻大量部队,并扶植哈西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国以控制这个生产石油并且处在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上的地区。英国的霸道和傲慢特别是怂恿大量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激起了众多阿拉伯国家的愤怒。虽然在欧洲局势逐步紧张之后英国为了缓和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停止了向巴勒斯坦移民犹太人但把英国赶出该地区的呼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自从“加拿大战争”以英国的退缩为结果结束之后英国在中东地区扶植起来的傀儡普遍受到了贵族和部族首领的鄙视,这也与美国和德国在这一地区的宣传有关。当英国远征军在法国大部分被歼灭后,已经有人开始蠢蠢欲动。

1941年4月17日,伊拉克贵族盖拉尼发动政变推翻哈西姆家族自任国防政府首领。盖拉尼有强烈的反英倾向,因此丘吉尔对伊拉克局势的变化非常担心,害怕局势进一步发展会造成英国失去对伊拉克的控制危及石油供应和通往印度航路的安全,更害怕引起伊朗等国的效仿,在中东掀起一场反英浪潮崩溃英国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因此丘吉尔接连数次致电没有意识到伊拉克局势严重性的英国驻中东最高军事长官韦维尔,要求韦维尔以“警察行动”的名义向伊拉克增兵监视伊拉克局势的动向。但是由于英军在敦刻尔克损失惨重,有较强战斗力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军队运往英国本土防备德国可能的登陆入侵,印度部队则被运往埃及反击意大利人。韦维尔手里基本无兵可调。韦维尔认为意大利进攻埃及同样会鼓动阿拉伯人反对英国的热情,所以从威胁程度看意大利军队才是应该放在首位的。所以英国一支包括竞技神航母在内的舰队占领了伊拉克唯一的港口巴士拉,但是陆军部队需要再从印度调来。可现在印度也需要部队弹压,到5月16日才运到一个印度师。印度师刚刚上岸就传来克里特岛失守的消息。英国总参谋部认为克里特岛的丢失为德意军队增援非洲打开了通道,命令韦维尔在德意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以一次决定性胜利击败在此前作战中受到损失的意大利第10、第5集团军。韦维尔为了执行这道命令把这个印度师又装船运往了埃及。

英军的这次登陆行动意图明显,引起了盖拉尼和德国方面的高度警惕。盖拉尼希望立刻动用伊拉克军队对英国留守军队发动进攻,但是海因里希认为让伊拉克人独立作战很难取得成效,坚持要等德国派出支援力量到达,这才让盖拉尼多等了几天。

1941年6月4日凌晨两点,巴格达英国大使馆的外交官被街道上的嘈杂惊醒,看到拉希德兵营的伊拉克军队正乘坐卡车驶出城市。从方向看,车队是前往哈巴尼亚空军基地。哈巴尼亚基地正卡在巴士拉通往巴格达的道路上,是英军从巴士拉登陆入侵巴格达的必经之路,位置十分重要。英国外交官一直很担心盖拉尼的动向,见伊拉克军队大举调动先不管其目的如何立刻用电台向哈巴尼亚基地报警。

哈巴尼亚空军基地实际是航空训练学校,驻有一些老式飞机和大约一千名英国空军人员以及三百余英国皇家近卫团第一营、六个伊拉克连警察。这些伊拉克警察都是当地亚述基督教徒,被伊拉克主流社会视为异教徒。英国人正是利用这种宗教矛盾来招募自己的仆从军。

哈巴尼亚基地的英国指挥官在接到大使馆警报后立刻拉响战斗警报,皇家近卫团和伊拉克警察都进入了警戒位置。不多时大批伊拉克军队出现在基地南面的高地,天色放亮后英军指挥官用望远镜可以看到伊拉克人正在那里架设大炮!英国指挥官正要派人询问伊拉克军队的目的,却有一个伊拉克军官来到基地门前递上一封信声称伊拉克军队今日将在哈巴尼亚山进行训练,训练期间禁止英国飞机起飞和人员外出,否则后果自负。

作为英国人,基地司令斯玛特不能容忍阿拉伯人用这么放肆的语气跟自己说话,当即回信一封“任何干扰大英帝国飞机正常飞行的行动都将视为开战。你们必须立刻撤离,保证基地的安全并就这种不友好行为道歉。”

斯玛特真的没想到后果会很严重。他打发走信使后立刻命令开挖战壕修建掩体,又命令派出一架侦察机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很多士兵还没有拿到铁锹就听到了炮弹划破空气的声音,在两发试射后十几门野炮和榴弹炮开始射击。炮弹落点纷乱,但是对于缺乏步兵训练和坚固掩体的空军学员来说杀伤力足够了。斯玛特趴在沙坑里抓着大使馆转来的外交部让他根据面临的情况相机行事的授权电报大声咒骂——授权有个鸟用,派部队增援才是硬道理。

在一个小时的炮击后,基地的近30架飞机只剩下一架,人员也伤亡满地。炮击停了下来伊拉克军队却没有进攻,斯玛特抓紧时间布置防御,让那些没有枪的学员们拿上伤兵的枪跟在步兵后面准备抵抗伊拉克人的冲锋,从库房里抢救出来的航空机枪也全对准了基地的铁丝网外面。

可是整个上午伊拉克人一点儿进攻的打算都没有,斯玛特能够看到伊拉克人却一直在增兵。下午5时,伊拉克军队的炮击再次开始,皇家近卫团的营长连滚带爬的钻到斯玛特的沙袋筑垒后面大声叫唤“伊拉克人的火炮又增加了,我听到有32磅炮,伊拉克人的主力就在外面。”

刚才一颗炮弹连电台带报务员都给炸飞了,现在斯玛特已经无法与大使馆或者巴士拉联络,知道伊拉克人动用了主力也没办法。

炮击过后伊拉克人跟在坦克和装甲车周围端着步枪挥舞着弯刀出现了,英国人立刻向伊拉克人射击,几辆老掉牙的劳斯莱斯装甲车也冲到铁丝网前进行扫射。刚刚打了不到半小时,伊拉克人就潮水般的退下去,接着又开始了炮击。

德国突击队指挥官海森堡少校看到这一幕不禁大摇其头:伊拉克人拥有优势的兵力、优势的火力还有坦克和炮兵支援,一见到英国老掉牙的装甲车却一点儿斗志都没有,这根本就不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他有些不满的问在这里充当了两年教官的波兰籍德国人爱斯特纳“这就是我们要依靠打败英国人的军队吗?”

爱斯特纳无可奈何的耸耸肩“我们毫无办法。阿拉伯人只有争夺战利品时他们才会表现得积极和凶狠。你看到除了伊拉克正规军外这里还聚集了很多便服的伊拉克人了吗?他们都是等着抢夺战利品的,哪怕是己方死者的财务也难逃劫掠。到时候你就会惊叹他们的勇气了。”

一个在盖拉尼手下担任顾问的德国间谍托马斯走过来说“我们需要赶紧行动了,必须在夜里12点前攻占机场。我估计英国人在巴士拉的轰炸机很快就会飞来。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真的很难说。”

海森堡少校说“依靠这些阿拉伯人吗?我认为不乐观。”

托马斯说“这就是为什么让你的突击队来到这里的原因。我们并不能指望伊拉克人能对抗英军,但是至少可以利用他们打击英国人、破坏英国人的石油供应。我在这里几年来学到了很多东西,你要不要看看?”

说完他让几个士兵抬着沉重的箱子来到伊拉克士兵队伍前,打开箱子后亮闪闪的银币立刻引起了伊拉克士兵的惊呼。托马斯抓起一把银币高高举起“阿拉伯的勇士们,只要你们冲进那里杀掉英国人,不但可以获得很多战利品而且可以

获得奖赏。最先冲进去的人可以获得100枚银币。”

这立刻就把伊拉克士兵的热情呼唤起来,有些人还发出了战斗的嚎叫。托马斯接着喊道“日落前我们会再次进攻,水能拿到这些奖赏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下午5点钟从巴士拉飞来的3架布伦海姆轰炸机轰炸了哈巴尼亚山上的伊拉克炮兵阵地,伊拉克军队的高射炮简直就是摆设,只能吓唬英国人一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伊拉克步兵的热情,那些部族武装也狂热的挥舞着弯刀和步枪随时准备冲过铁丝网砍下英国人的脑袋。

6点钟,太阳西沉,伊拉克人再次发起了进攻。他们从四个方向冲向机场,从炮弹在铁丝网上炸开的缺口涌进机场和英国人搅在一起。英国人深知阿拉伯人可不懂什么《日内瓦条约》,落在阿拉伯人手里基本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拼命死战。可是伊拉克正规军加上部族武装已经达到了六千多人,人数拥有压倒性优势。而且有一队德国士兵总是集中打击英国人负隅顽抗的部分,逐渐瓦解了英国人的防御。半夜时分英军的轰炸机再次飞临哈巴尼亚时,基地里英国人都已经被挂在了木桩子上。

伊拉克的高炮在夜晚根本无法有效打击英军飞机却因为随意开炮暴露了炮位遭到轰炸,伊拉克军队随即打开了探照灯却招来了更猛烈的轰炸,伊拉克的炮兵和步兵一片混乱。海森堡少校看到这种情况脸黑得像锅底,他问托马斯:“您认为我们能够靠阿拉伯人夺取英国人的油田吗?”

托马斯也很无奈的摊着双手“看来是不可以。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利用阿拉伯人牵制英国人,让我们有机会破坏掉这些油田。”

海森堡说“好吧,我会向上级报告,请求实施第二方案。”

6月5日,英军从巴士拉起飞轰炸机对巴格达实施轰炸,伊拉克军队的三十多架各型飞机也起飞一部分与英军空战一部分去攻击守卫油田的英军。伊拉克飞行员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炸弹几乎没有扔进过目标50米范围内,最后作为顾问的德国人不得不亲自驾机实施轰炸。攻占了哈巴尼亚的伊拉克军队则转向油田进攻。

柏林的电台这天向全世界发布了伊拉克人反抗英国并夺取哈巴尼亚空军基地的消息。立刻这则消息便在中东引起了连锁反应。6日凌晨两点多钟,英国驻伊朗大使被从**叫起来,礼萨汗要求英国撤出伊朗领土,否则后果自负。

丘吉尔说“大英帝国现在不能后退半步。只要后退半步大英帝国就会万劫不复。”但是英国现在在伊朗也没有多少军队,而且这些军队都分散在各处油田和机场等地,一时无法集中。英国驻伊朗大使便使出拖字诀提出和礼萨汗谈判,可是礼萨汗亲自指挥军队夺取伊朗政权并平定各处的军阀,是一个成熟的军人,深知时间的重要性。在早上6点时便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政府早晨11点前必须答复,否则就视为开战。丘吉尔最担心出现的情况终于还是出现了。

在英国内阁紧急召开的会议上国防部长毕佛布鲁克斯勋爵忧心忡忡的对内阁成员们说“先生们,我们没有必要的兵力保卫伊拉克和伊朗这些区域。在法国和希腊我们损失了太多的部队,训练新的部队需要时间。而且太多的地方需要英国陆军驻守。印度的兵力如果抽调一空,这很有可能引起钱德勒追随者们错误的判断进行新的冒险。更重要的是一旦亚洲殖民地的兵力被悉数调往中东和非洲,可能会让日本产生夺取这些地方的冲动。今年以来日本海军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安南持续扩建港口和机场,日本陆军也抽调了很多原本应该去进攻俄国的部队到中国南方和安南,似乎预示着日本战略方向可能会转移。这种情况很令人担忧,必须有足够的武力才能让日本人保持冷静。马来亚的防御也应该加强。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部队都调走是很危险的,新训练的部队必须要投入地中海,根据谍报部门的情报和对德国电报的破译,我们知道德国组建了非洲军准备再次进攻埃及,并且他们虽然在克里特损失了很多伞兵但是继续向地中海增兵准备攻占马耳他,以后是直布罗陀。不能让地中海变成轴心国的内湖,这些岛屿必须增派兵力加以防守。所以暂时实在没有可用的兵力来处理伊朗和伊拉克的问题。”

比起阿拉伯国家群起反英瘫痪英国对中东的统治,丘吉尔更不敢想象的是一旦让德国完全控制地中海畅通无阻的运输石油的军队杀入埃及再直捣中东,如果没有意外,德国军队最终可能会饮马恒河。到时候英国不要说控制中东,就连印度甚至马来亚都保不住。大英帝国百年日不落帝国的经验让英国的掌舵人绝不会凭一时之勇作出判断,最终在礼萨汗最后通牒时间后一个半小时后英国内阁作出艰难的决定,与礼萨汗进行谈判,将伊朗内陆的英国军队撤至沿海保护通往印度的航道。在伊拉克的英国军队全部撤往巴士拉。

在英国答复礼萨汗之前伊朗军队已经和英军发生交火,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德黑兰机场,伊朗军队出动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重炮猛攻英国守军。礼萨汗当年指挥两个哥萨克旅平定整个伊朗也算是马上皇帝,伊朗军队的作战能力明显高出乌合之众的伊拉克军队一块,很快就把英国人压缩在几处狭小的阵地中。但是英军的拼死抵抗和英国飞机的轰炸也造成伊朗军队不小的损失。

礼萨汗在接到英国的答复之后立刻命令伊朗军队停止向英国人的进攻。他明白凭借伊朗军队的实力即使能消灭一部分英军也会损失巨大,而且在沿海地带英国舰队大炮射程之内伊朗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经过一天的谈判,晚上英国大使和礼萨汗达成协议,英军撤出伊朗内陆集中在沿海几个港口和油田,英国撤走所有情报人员,伊朗油田的收益双方按照比例分成。

与伊朗的情况不同,伊拉克盖拉尼的军队仍然乱哄哄的进攻英国人控制下的油田,但是伊拉克军队的战斗能力实在是让人不忍正视,乱哄哄的打了半天却没有给已经有准备的英军造成多大损失。如果不是德国突击队亲自操炮将油田的储油罐击中起火迫使英军转移,他们再打上十天八天也无法攻进油田。但是伊拉克和伊朗的行动一样鼓舞了周边国家的君主们,沙特阿拉伯和约旦都要求英国人退出,叙利亚人也想要维希法国离开。英国外交官们在拼命拖时间,和各国的君主展开谈判一点一点的吐出利益,但是沿海的控制权是绝对不能放弃的。为了威慑这些国家,大英帝国强大的舰队驻扎在这些国家的港口,军舰在海面上游弋,飞机不断的起降给阿拉伯人看。但是这就牵制了大量英国海军兵力,英国海军为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护航的军舰更加紧张,驻马来亚和印度的军舰也被抽调了不少。

这种情况无疑引起了日本、美国和苏联的注意。根据战后东京审判时战犯们的证词,无论是日本陆军还是海军都认为此时已经到了向英国开战的时机,唯一的阻碍就是美国。战犯们一致说这个时候陆军主导完善了入侵东南亚的作战计划,只是对美国开战还需要等候一艘新下水的航母和两艘刚刚送进船坞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高速邮轮做好战斗准备。

罗斯福怎么想得后来一直没有人提起,但是美国以“保卫美国免受战争波及”为口号的扩军备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兄弟武器公司一直生产的卡宾枪由于技术成熟受到军方认可被选为单兵轻型

自卫武器装备美军。兄弟武器公司以国强提供的“黄油枪”概念为蓝本设计的冲锋枪因为价格便宜,适于大规模生产也引起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极大兴趣。兄弟武器公司设计的半自动步枪也因为更轻巧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选用。兄弟公司的吉普车和四轮驱动轻型卡车也被美军大量采购。

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说虽然潜伏在德国内部的特工人员接连数次发回详尽的情报把德军对苏入侵计划的时间、兵力编成和指挥官姓名都说得清清楚楚,但是中东的反英浪潮和德国战略情报局领导的战略欺骗让斯大林出现了严重误判。斯大林认为在阿拉伯人群起反对英国的时候希特勒一定会趁机夺取埃及和中东切断英国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联系以逼迫英国投降。苏联在巴尔干的情报机构也发来一份情报干扰了斯大林的判断。情报说德国正在实施一个战略欺骗计划,以进攻苏联为幌子掩护德军在地中海沿岸秘密集结准备夺取马耳他然后是直布罗陀,最终目标是夺取埃及控制中东的石油。

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大林认为希特勒是一个战略家绝对会尽力避免两线作战,在没有搞定英国之前不会来招惹苏联。还有一点,斯大林和苏军总参谋部都认为如果希特勒在今年进攻苏联战争一定会持续到冬季,德军必然要作在苏联过冬的准备。可是遍布欧洲的谍报人员严密监视各个区域与冬装有关的羊毛、棉花市场的价格却发现价格平稳,没有明显上涨。这就说明德国军队并没有大量准备越冬的物资。由于德国军队所需越冬物资是个巨大的数字,这个做不了假。谍报人员也没有发现德军东线部队储存了适合在俄罗斯冬季使用的润滑油和擦枪油。

基于所有这些,斯大林判断德国至少在1941年不会进攻苏联。但是斯大林也清醒的认识到一旦希特勒搞定英国,德国和苏联的决战将不可避免。为此斯大林拟定了先发制人进攻德国的计划,一旦有德国彻底摧毁英国的苗头或者英国受到极度削弱不能成为德国值得一提的对手,苏联军队将在德军移师东线之前抢先发动进攻,使战争在德国领土上展开。到那时希特勒的名声已经臭大街了,俄国将是欧洲的救星,谁还在乎是斯大林先进攻还是德国先挑衅的?

按照斯大林这个思路苏军总参谋部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在苏联占领的波兰领土上囤积了大量物资。在判断日本大规模进攻苏联的意愿不强之后,斯大林下令将远东的30余万精锐部队和大量重武器调往波兰。同时苏联国内开始逐步动员为战争作准备。

至1941年6月中旬,苏军总兵力已经近六百万人,在波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前线摆开340万人,火炮三万六千门,坦克一万五千九百辆,各种作战飞机一万一千多架。苏军总参谋部认为在苏德边界红军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器数量与轴心国能够用于东线的兵力相比都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事实上红军对面包括德国、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意大利和捷克军队数量已经达到四百七十多万人,拥有火炮四万七千门,坦克和突击炮七千一百辆,作战飞机五千八百架。在德军中坦克被集中装备坦克师,但是精锐步兵师都会有至少一个营的突击炮用于支援和反坦克作战。这是受了华北人民军的影响,德国利用1号坦克和捷克生产的38t坦克底盘生产了一批全方位装甲防护的75mm突击炮。由于生产突击炮耗费的材料和工时较少,所以德军可以装备更多的装甲车辆。而且与历史不同德国现在的1号坦克实际是原来历史上的三号坦克,德军不需要淘汰那些薄皮坦克,可用的坦克数量也就增加了不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45分,数万门火炮突然开火,德军装甲集群引领步兵潮水一样涌过苏德边界,德国轰炸机雨前蜻蜓一样覆盖了苏联红军头上的天空。红军完全没有准备,大多数一线单位根本没有经过有组织的抵抗就被歼灭,飞机场上的飞机整整齐齐排列着被德国飞机摧毁。红军各级指挥员连忙联络上级,但是有些人发现有线电话已经不通,师、军、集团军司令部电台里平日联络的波段被高强度的杂波占据,完全无法使用,这下各级指挥员们彻底不知所措。斯大林的大清洗消灭了红军中超过一半的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指挥员,新提拔上来的军官很多不会打仗,这种情况根本没有遇到过。更要命的是大清洗吓坏了相当一批人,他们不再敢有自己的判断,一切听上级指示,他们知道不这样做会被作为特务、间谍清洗掉,家人也会受到连累。现在没有了上级指示他们就大脑当机。没有命令是绝对不能撤退的,否则肯定会被内务部枪决,大多数人选择留在原地等待命令。这就是为什么曼施坦因后来感叹“初期的作战真的很容易,快速推进的坦克部队可以在地图上标注的位置准确的找到俄国人。我很惊讶他们仍然在那里,并且什么也没有作。”

就在苏军陷入一团混乱的时候却有几千名德国伞兵被投放到交通枢纽、桥梁和苏军机场、前线指挥所、仓库夺取这些目标。其中十几个德国突击队从最新式的带有宽大尾门的运输机密集跳伞。落地之后他们立刻化装成苏联内务部部队抢夺苏军的车辆直奔已经查明的苏军各指挥部所在地。在那里他们出示伪造的内务部命令在师(旅)政委的协助下以带走师(旅)长和一两个团长,让苏军这个单位彻底陷入瘫痪。德国突击队长们后来回忆“俄国人一看到内务部的命令便非常驯服,有人还一再哀求不要难为他们的家人。没有人提出质疑,所有俄国人都表现得习以为常。”

幸亏德军没有敢打苏军集团军这个级别司令部的主意,否则混乱会更加严重。但是苏联的集团军司令部现在也是什么都干不了,向方面军司令部发报发不出去,向下面师旅了解情况传达命令也没有回音。随着越来越多的从地面渗透和空投的德国突击队四下展开,苏军更多的有线通讯线路也遭到破坏,很多地方苏军又恢复了派通讯兵开车或骑马联络的状态。

与苏军的混乱和毫无作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军坦克、步兵和飞机密切协同不断分割包围和击溃苏军。6月23日下午曼施坦因在德军占领的苏军一个坦克旅的营房看到仍然整整齐齐停放的t26和bt7坦克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审问被俘的苏军军官才知道这个坦克旅的旅长和参谋长以及两个营长被内务部的人逮捕了,政委是个火箭提拔上来的毛头小子,除了能把马列书籍倒背如流对作战是一窍不通。他派往集团军指挥部的联络人员回来向他报告说集团军司令部要他做好战斗准备,参谋们就派人去集团军后勤仓库领油料。可是仓库的负责人认为集团军没有下达进入战斗状态的命令,必须按照平时的手续办理。政委认为条例和规矩至关重要,便命令按照正常手续走流程。就在慢吞吞的办理各种手续的时候,德军坦克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这个坦克旅只有三分之一的坦克能够开动,其余的就保持着往日的队列干干净净的被德军缴获。

在开战的前两天情况一直如此。苏军的坦克缺乏油料,炮兵没有炮弹,步兵没有防御工事,飞机没有导航,德军可以轻易的击溃他们遇到的苏军,缴获的仓库都装得满满的,很多仓库的物资都没有动用过。

当6月24日下午德军对苏军的电子压制取消之后斯大林才大体了解了前线的情况,巨大的损失让斯大林瞠目结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