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我为先驱
字体: 16 + -

蝴蝶引起的风暴_29 战争*



1936年5月27日美国对加拿大宣战并立刻对加拿大的工业基地实施全面轰炸,海军正在夺取加拿大军港哈利法克斯,两个步兵师推进到了弗雷德里克顿城郊。没有英国的支援,单靠加拿大显然无法独自对抗美国的进攻。从27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但是加拿大人并非坐以待毙,在发觉美国向北部边境大量集结兵力之后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在英国的压力下反击美国的计划也被重新启用,只是加拿大总督和军队将领一直在等待英国的态度所以没有发动才让美国抢了先手。

28日凌晨,英国内阁宣布增援加拿大,不过目的是“维持加拿大的独立”,也没有向美国宣战。虽然英国的态度仍然含混不清,但是战争已经开始,显然加拿大军队必须要支撑到英国可能的增援到来。于是加拿大参谋长下达命令立刻按照“布朗计划”实施对美国人的反击。

在20世纪初,加拿大已经对越来越强大的美国心存戒心,在获得美国正在制定入侵加拿大的计划后决定要拿出对策,于是一群军官便制定了一份防御美国入侵的方案。方案的主旨是一名叫布朗的上校提出的,所以冠以“布朗计划”。“布朗计划”的要义是“以攻为守”,一旦发现美国有入侵的迹象立刻攻击美国本土。鉴于加拿大和美国的实力相差太远,“布朗计划”并非想占领美国领土,而是要借主动进攻牵制美军,打乱美军的部署,以求尽量拖时间等到英国军队从本土来援。

“布朗计划”在1921年4月正式列入加拿大国防部计划,代号“国防部一号计划”。直到1928年,英美暂时没有发生战争的可能,加拿大才在英国的压力下取消“布朗计划”,理由是“美国不会进攻加拿大”。在发现美国有战争企图时,加拿大军队参谋部便把“布朗计划”又拿了出来。

令英国人和加拿大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军队在1930年开始制定入侵加拿大的“红色战争计划”并于1935年被麦克阿瑟参谋长批准。现在美军正是按照“红色战争计划”实施作战。

在“红色战争计划”中美军是要首先拿下加拿大第一大军港哈利法克斯以阻止英国的增援,同时利用港口之便威胁加拿大东部重镇迫使加拿大签订城下之盟。而布朗上校当年对美军的进攻方向猜错了,他认为美国会分三路进攻,东路的目标是加拿大一、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以及商业中心汉密尔顿、首都渥太华。所以东路的加拿大军队主要集结在这些城市周围,面对美军直接杀向哈利法克斯不免手忙脚乱。但是加拿大军队准备迎击美军东路和中路的部队却发现国境线那边根本没有几个美军。这下可热闹了,东路加拿大军轻易的突破了美国国民警卫队的防线杀向美国境内西雅图,而中路的加拿大军队则以一部向底特律发起牵制性进攻主力则象散步一样打进了布法罗。美国陆军本来就规模偏小,国民警卫队刚刚动员还无法完全封锁边界,罗斯福又为了作出一副不是处心积虑要打加拿大的样子在宣战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动员,所以在加拿大军这两个进攻方向上美军根本没有多少力量。虽然加拿大军兵力也不多,但是却也打得很顺手。

国强刚刚给洛克希德和莱特公司的高层开完技术会议,确定将发展发展高空使用的增压发动机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和原本为飞机研发的机载电台技术要使用到汽车用收音机上的两个发展计划,等他走出会议室听到秘书们正在谈论加拿大军队已经打到西雅图立刻又把公司高层们赶回会议室,连夜重新确定洛克希德公司扩产规模并决定从即日起飞机增加招收新工人,争取三班倒饱和开工。因为西雅图对于美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个重要的城市,波音公司的工厂主要就在西雅图。既然加拿大人打到了西雅图,那么波音公司工厂受损的可能性就很大,波音公司即使不垮也会受损很大,洛克希德公司又会去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真是天赐良机呀。

事态发展也确实和国强猜想得一样。虽然西雅图的美国老百姓拿起家中的步枪组成民兵勇敢的阻击加拿大军队,但加拿大军队毕竟是一支经历过一战装备有机枪和轻炮的正规军,很快就突入了西雅图地区。波音工厂自然是加拿大军队一个很好的目标,无论是从削弱美国的战争潜力还是为加拿大军队提供一个据点的角度来说。加拿大军人在占领波音工厂之后从工厂的收音机里收听到加拿大电台发布的新闻有美国轰炸机把炸弹扔向孤儿院和学校的报道再看看工厂里生产线上的轰炸机半成品不禁怒从心起,一把火点起来烧毁了几条飞机生产线。

实际上美国人轰炸孤儿院和学校确实不是故意的,有些菜鸟飞行员和投弹手根本就找不到目标,就随便把炸弹扔下去了事。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作为一个飞

行员是轻松了,但却给国家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在战后,美国陆海军都不得不装模作样的起诉了几个飞行员。

话说美国人得知加拿大军队打过国境线一片惊慌,美国陆军把正规军集中在哈利法克斯方向,其他方向只有国民警卫队,非常空虚,在西线根本没有办法立刻派出足够的部队堵截加拿大反击部队。现在阻止加拿大军队继续深入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派飞机轰炸,支援国民警卫队作战。陆航轰炸机部队那些一直等待机会说服国会“轰炸机部队可以单独结束战争”的军官们也是主动请缨,于是成群结队的美国轰炸机又转而轰炸西雅图等地。美国陆航的菜鸟们彻底把波音工厂炸成了一片废墟,对加拿大军队造成的损失却不大,因为加拿大军队已经继续向波特兰和斯波坎推进,这几个州的国民警卫队还正在调动中,没有什么能阻止加拿大人的前进。一时间美国谣言四起,旧金山、博伊西、印第安纳波利斯和波士顿都有人宣布发现了加拿大军队的踪迹,美国一下子处于一种歇斯底里中。

罗斯福对美国陆军的无能很不满,当时参谋长们可是保证不会出任何问题的。但是现在不满归不满,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美国没有足够的陆军但是却不乏“民兵”的传统,而且美国民间有大量枪械。于是30日在白宫的号召下,各地的民兵组织承担起了国民警卫队调离之后的警戒任务。这些民兵们爱国热情高涨,警惕性更是无与伦比。既然大家认定黑人和墨西哥人是英国损害美国的工具那就要格外警惕,见到游荡的黑人或是象墨西哥人的先一枪撂倒再说。一些行动可疑的居民的住宅也受到民兵组织的搜查,没想到竟然被民兵们发现了一个大阴谋。

5月30日在麦迪逊一群民兵拦下了一辆卡车,在民兵们准备对卡车进行检查时车上的人突然用机枪猛烈开火然后迅速逃离。民兵们都是当地人,人头熟,很快就找出卡车是属于一个德国来的犹太移民的。在这个人家里警察和民兵不但找到一批武器,在搜寻武器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地图和一份犹太建国计划。这份计划中准备使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在美国北部聚居,控制当地经济,然后通过投票将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两个州从美国独立出来,在英国的支持下建立犹太国。计划的最后提到如果美国不允许两州独立,犹太人应该采用武力。

愤怒的民兵在周围地区搜捕计划上提到名字的犹太人,果然在几个刚刚离开的犹太人家里发现了相同的计划。在这种歇斯底里的时刻发现了如此重大的阴谋让民兵们彻底爆发了,他们开始闯入每个可能是犹太人的家里进行搜查,由于怀疑这些犹太人手里有武器,被搜查者稍有反抗就会被当场击毙。美国也不缺排犹的传统,一天之内越来越多的民兵加入到搜查犹太人的行列中,而警察基本对此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各地工业资本控制的报纸更是对此推波助澜。到6月3日,排犹事件已经蔓延到美国各个州,罗斯福的紧急讲话也失去了作用。

欧洲各国都有排犹传统,欧洲移民组成的美国骨子里也排犹,只是犹太银行家控制了美国的金融,所以排犹是一个**话题,历任总统也都不会无缘无故去触碰这个伤疤。但是在战争的催化下,在全民歇斯底里的情况下美国排犹情绪大爆发,民兵也就是美国老百姓水管这个犹太建国计划是一小撮人搞出来的还是整个犹太群体都参与了,反正就是要反犹。至少把犹太人赶走抢工作的人就少了不是?

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为了防止骚乱进一步升级在6月20日签署特别法案,对近10年来入籍的犹太人进行甄别,并且暂时拒绝犹太人入境。

在大西洋另一边希特勒再次握着海因里希的手“干得好。这下整个世界都会反对犹太人。不用再担心犹太银行家利用美国来干涉德意人民的行动了。”

他话锋一转“这次战争也会让各个国家看到英国的虚弱。英国人连加拿大都不敢保护,难道会有人相信他们会保护奥地利、捷克和波兰吗?现在到了我们全力实施计划的时候,但是现在还不能发动战争,德国人民还没有必胜的信心。但是我会给他们信心,首先我要让奥地利和德国完全合并。”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英国是不打算为了加拿大和美国打一场全面战争了。美国入侵加拿大已经快一个月,美国海军还袭占了加勒比海上英国的几处殖民地,可是英国皇家海军仍在慢悠悠的集结,还在远东留下一支强大的舰队美其名曰防备美国人。这支舰队只是在6月17日与美国在菲律宾的舰队发生过一次对峙,但是双方都没有开火。要是英国真的想为加拿大出头英国的舰队应该早就出现在美洲海面或者其亚洲舰队已经和美国亚洲舰队拼得你死我活。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在英国海军慢腾腾集结的过程中,美国人拿下了哈利法克斯封锁了加拿大东海岸,加拿大进入美国的袭扰部队在攻陷奥林匹亚、波特兰和斯波坎后就在美国国民警卫队和民兵的阻击下寸步难行,然后被从东部抽调来的美军团团包围只得于6月19日投降。美国的轰炸机也几乎炸毁了所有加拿大南部的重要工厂和发电厂,也就是说加拿大已经被打烂了。

6月29日,庞大的英国舰队才从英国本土出发依然慢吞吞的向美洲进发。7月3日加拿大就接受了美国的条件,美国宣布停战。在这一消息宣布时英国舰队才徒然加快速度,赶到加拿大外海与美国舰队对峙,英国内阁也发表宣言要求美国保证加拿大独立的地位。

罗斯福本来就没有打算侵占加拿大的领土,要的只是拔除英国在美洲的据点和打烂加拿大的工业以彻底排除英国在美洲的势力。既然英国主动退让了罗斯福也不会得寸进尺。而且美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实在是糟糕,连个加拿大军队的骚扰都应付不了,真要是深入加拿大腹地面对加拿大民兵还不知道会打成什么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谈判,7月30日美国、加拿大、英国三方签订了哈利法克斯条约,规定英国和加拿大不得利用加拿大领土从事干涉美国内政的活动,加拿大军队数量限制在5万人。至于战争赔款啥的,双方都没提。

从英国和加拿大方面来说不想继续战争就肯定拿不到战争赔款,提了也白提。从美国方面来说无论是罗斯福还是国会议员们都清楚索要战争赔款可能真的把英国逼得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对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谁都不提钱的事。条约签订后美国便从加拿大领土和加勒比海英国殖民地撤军,英国也撤回了舰队,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打起来扼腕叹息。日本是最明显的一个,日本海军舰队和陆军师团已经全部集结就等着美国和英国有一个战败日本就可以去抢一块殖民地,可谁知道两边没打起来日本舆论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被困在龙口海滩上的日本第16师团和11师团一部也借机撤回了东北,实在是没有希望完成作战计划了。随着时间的拖延人民军快速机动师和炮二旅一部也赶到龙口,虽然没有重炮但是日军每天都要接受140mm迫击炮空爆弹的持续打击。日军手里没有码头无法卸载重炮,反击不利,只有每天忍受严重的伤亡。最让日军崩溃的还是第二次tb3机群的地毯式轰炸。这次每架轰炸机都是满载,扔下的炸弹象雨点一样,而且炸弹里有一些奇葩品种让日军不寒而栗。比如说带着降落伞的炸弹由于下降速度小不会钻进沙子里损失爆炸的能量;比如一种能炸出火雨的炸弹,火雨溅到哪里哪里就持续燃烧,用水和沙子都无法灭火,很多日军因为不能忍受被眼睁睁的烧死开枪自杀。

关东军已经意识到这次登陆已经全面破产,用安藤利吉的话说“登陆部队成了沙滩上的鲸鱼”。这样撤退就成了必然,借口是现成的“准备用兵于南洋”,除了几个资深外交官外日本从上到下就没有反对的。5月31日雨过天晴,关东军出动近千架次飞机掩护登陆部队撤离龙口。

日军撤离之后,龙口沿海几乎家家带孝,何老三也在阵亡者之列。在一次短兵相接时何老三以一对多连挑三个鬼子。老兵掌握纯属的北洋刺法威力不是盖的,最终何老三被日军的三八枪在近距离打中,半个后背都快炸开了。他的侄子抱起他来的时候他竟然努力一笑“杀了好几个小日本,够本了!”说完才含笑咽气。

刘宗汉从情报上看到“准备用兵于南洋”这句在日军内部的流行语时差点儿跪了:太霸气了,太自信了,你也不说要动谁的禁脔,就不怕美英两家一块儿扁你?

不过日本人就是这样,一旦发现有机会就野心勃勃。但是显然日本人对英国的鬼忍神功没有防备,转眼间美英两家就打不起来了,这让日本上下打了鸡血一样的**如何释放?作战计划都制定好了呀!但是面对美国、英国的海军依然强大的现实,日本陆海军还是明智的选择了闭嘴,不在公开讨论到南洋抢地盘的事情。但是日本人总以为别人都和他们日本人一样,英国吃了亏总会有一天报复美国,至少裂痕已经存在了,日本只要占住有利位置等到美英两国一起全面冲突日本就可以大干一场。相比啃不下来的华北硬骨头,日本这次真的把目光投向了南洋甚至印度。

希特勒认识到了英国的软弱,斯大林看到了英国的衰落,墨索里尼更加起劲儿的叫嚷要统治北非。正如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所说“加拿大战争让世人看到了英国力量的衰落,这便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可以说正是加拿大战争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