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正文_第149章 女皇风波(五)



第149章 女皇风波(五)

胡启忠脸色越来越严肃,但是眼底深处却是精光。这些是他绝对没想到的,袁桐对胡启忠没有任何隐瞒,而是合盘托出长春的情况。

袁桐指挥三个师攻进长春的时候,接到消息伪军反正,开始向日军进攻,可她并不相信。即使凌芸有策反伪军的行动,也不可能不告诉自己。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作为前线指挥官不知道,怎么配合?

可随后三个师长报告,伪军第1师和第3师向日军后卫和侧面发动进攻。虽然他们进攻并不强,但突发的情况让抵抗的日军阵脚大乱。郭京校和金忠泽以及赵起都是指挥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趁机发动冲锋。

日军有效防线被突破,虽然人数远远超过雪原军,但城市巷战,太多兵力展不开,作战还是依靠战术。不得已两个师团长和两个旅团长下令,在北城门撤出长春,向哈尔滨方向撤退。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日军部队才接到指示,畑俊六大将接任关东军司令,已经坐飞机赶往哈尔滨,所有东北的军队接受指挥。

日军的军事素养和指挥系统还是不错的,建立联系后,各部队迅速稳定。可新的情况让畑俊六大将立即给所属部队下令,无论南北两线,立即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与雪原军脱离战斗。

让他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满洲国皇帝溥仪发出通电,脱离日本,取消双方签订的一切条约,对日正式宣战。一石激起千层浪,溥仪这个通电,不但打蒙了日本,同时打蒙了雪原军。

虽然日军退出长春,但袁桐却不知道怎么处理。本来她也不想接受这个职务,但李豹说的对,伪军共计十个师,分散在各地,即使袁桐接受这个职务,也不见得听话。要是不接,恐怕就有了借口,他们得担心被雪原军消灭。

袁桐赶到伪满皇宫,看到陈星的时候,除了佩服他胆大和运气好以外,连埋怨都说不出来。

陈星是空军学员,袁桐是陆军司令,再说陈星只是一名学员,根本就不认识。很快弄明白怎么回事,不是张景惠和张海鹏这些人勇敢抗日,是他们怕死。陈星已经一天多没吃一口东西,整个皇宫就他一个人,身上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就是他成功的保证。

溥仪和他的几个高层人员被聚集在一起,近卫队惊愕接受陈星指挥,向外传达命令。其他人和陈星在一起,只要他们敢反抗,那就是同归于尽。

别说张景惠他们不想死,溥仪也不想死,无可奈何只能听陈星的。外面的警察和地方官员,以及伪军,哪知道发生在皇宫的事,只是接受命令。

能被留在新京驻防的伪军,都是比较忠心的,也能坚决执行皇上的命令。不知道为什么,让他们向鬼子进攻。虽然很害怕,可是也得进攻。

即使进攻非常弱,但被雪原军打得节节后退的日军后面突然遭到伪军进攻,不害怕那才怪了呢。

袁桐的警卫营接管满洲国皇宫,陈星狠狠的吃一顿倒下就睡,他连紧张带累,快坚持不住了。

直到他醒过来,立即赶往袁桐的司令部,也就是东大街一个二层小楼。原来日军司令部不能用了,被黄日华他们炸成废墟。

直到陈星汇报完,袁桐就剩下摇头了。这完全是个意外,也只能说雪原军运气好。接到各处报告的伤亡统计数字,雪原军进攻的三个师损失高达上万。其他坚守阻击日军方面的损失更大。

这一战是雪原军建立以来最大一次伤亡。雪原军正规部队才十万多一点,可是整整伤亡达到两万多接近三万

人。两个师打没了,算得上伤亡惨重。

可是消灭日军总数才五万多人,不足六万,二比一交换,这还是雪原军第一次打这样的仗。

虽然长春战役胜利,但各师长看不出一点兴奋的样,都默默的整顿部队。军需后勤处开始在长春招兵,组建新兵团。严顺赶到长春,成立长春警备司令部。

袁桐一来气把长春的两个伪军师拆散,分到其他师当中,这样也仅仅是补充上损失,两个伪军师长给调到警备司令部出任副司令和副参谋长,负责组建地方警备部队。

虽然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袁桐也清楚,远距离的伪军她也不敢动,要是他们公开投降日军,还真的不好办。

袁桐看着胡启忠说道:“你什么意思?”

胡启忠摇摇头:“小姐太聪明了,她说你有事瞒着她,并没有全汇报,看来真是这样。你认为这样能成功吗,我很了解小姐,她不会就范的。”

“废话,你还有我了解她吗?”袁桐不满的说道:“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目前这个形式只能这样。要不无法统一东北的人心。这可是满清发祥地,又是各股势力盯着的地方。我为什么没有杀东北一个汉奸?张景惠,张海鹏,袁金铠什么人?杀他们十次都不冤。可我们暂时离不开他们,需要稳定现在的形势。”

“没问题,你执行吧”袁桐下决心说道:“我来和芸芸解释,她会明白的。”

胡启忠叹口气:“其实我也知道,小姐会同意的。形势她也清楚,可我们这样瞒着她,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会怀疑我们的忠诚。”

袁桐摇摇头说:“别担心,不会的,我心里有数。”

胡启忠不知道袁桐的把握在那里,这是一个忠心问题。这时大家联合起来欺骗凌芸,将来呢?凌芸会心里舒服吗?最基本也会伤心。

胡启忠去皇宫见溥仪和张景惠他们,研究按着袁桐的办法执行。他摇摇头,无奈的苦笑一下,这一下再也不用想得到凌芸的芳心了,自己参与其中欺骗她,恐怕会记恨自己一辈子。

可胡启忠却不能不执行,袁桐说的对,一切以抗战胜利为原则。今后的方向她会和凌芸研究,让大家都不失望。

送走胡启忠,袁桐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这几天时间,萦绕在她脑袋里的就是这些问题。

中国的形式太复杂了,抗战的胜利之后不到一年,就陷入内战。虽然时间不长,可留下的后患却是无数的。

为了换取支持内战,蒋介石答应同意外蒙独立。中共为了得到苏联支持,东北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永久放弃。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了中华民主的崛起,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袁桐知道凌芸顾忌在哪里,后世情结连袁桐也放不开。国民党太腐败了,国家不能交给他们。但是延安的左倾也走了太多的弯路。

袁桐并不像表面看的那样,其实她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也思考过很多问题。凌芸的光华掩盖了她的才能。她也热衷于军事指挥,不喜欢政治那一套。

但历史全变了,凌芸顾忌太多,袁桐也就不得不插手。这一次陈星的意外举动,创造出一个特殊的个环境。袁桐打算利用这个环境作很多事。她相信只要凌芸能转过这个弯,就能实现理想。

袁桐站起来,倒了一杯红酒,轻轻的喝一口又坐下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张景惠他们讨好的笑脸,整个长春和周围,以及沈阳方面,曲大壮都安排好了。

其实很简单,袁桐打算利

用这次事情,把凌芸推到皇帝的座位上。东北现在是一盘散沙,袁桐也多少懂一些历史。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他却没能力建设一个稳固的王朝,以致让满清进关。

此时就是这样,雪原军把满洲国推翻,却不能控制东北形势,有可能导致割据战乱开始,给日本人可乘之机。

雪原军要面对可来自各方面的军事压力,取得的成绩也会付之东流。目前只能暂时全盘接管满洲国的一切,让凌芸以她的威望取代溥仪,统一东北。把各方面的势力统一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修整,挥兵杀进关内,配合国军和共军,彻底打败日本。

至于战争胜利后何去何从,那时候再说。大权在凌芸手里,她怎么办都行。胡启忠和溥仪、张景惠怎么研究的袁桐没有问,她相信既然胡启忠同意,就能办好。这些方面胡启忠的头脑不输于任何人。

袁桐一方面调整军队,补充兵力,筹集作战物资。对周边部队进行调防,一面等着胡启忠他们安排完。

沈阳雪原军司令部里,凌芸阴沉着脸,她还很少有这样的时候。即使某一个人犯了错误,处罚归处罚,但没必要耍脸子。

可今天看看坐在面前这些人,她真的生气了。自己是那么相信她们,军政事情很少直接插手,对他们分担自己工作还很感激,可竟然这样办事。

当看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凌芸认为那不过是后世历史学家为了美化当政者。可今天她才见识到什么是逼宫,就是时代不同了,要不相信面前这些人也会跪在地上不起来吧?

袁桐带领军方的人,楚玉带领政府方面的人,雪原军军政两大系统,齐聚沈阳雪原军司令部,竟然是让凌芸立即去长春,接受溥仪册封的官职。这一点凌芸并不是太反感,暂时被骂几句也无所谓,历史会给一个正确的评价。

可让凌芸吃惊的是,长春到沈阳,以及雪原军控制区,已经做好准备。凌芸一旦接任军机大臣的位置,溥仪就会禅让皇位给凌芸,东北成为真正的一个国家,整合力量展开对日作战。

让凌芸来气的是,其他人这样想可以理解,哪一个不想成为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想有从龙之功。但袁桐应该明白,中国人会让东北分裂出去吗?那样自己不但是千古罪人,也会让中国陷入无边的战火中。

穿越即使不能为国做些什么,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损害国家利益。世界上太多国家想肢解中国,难道我们自己也这样做吗?

看着这些人严肃的脸,知道这样大的事是不能开玩笑的。看看楚玉都参与了,证明下面这些人早就研究好了,也都是一致意见。

要是凌芸坚决反对,就会寒了所有人的心,也会让这些人失去前进的动力,这是逼着凌芸答应。确实像胡启忠想的那样,凌芸心里非常不舒服。

他们现在就能这样干,将来是自己说了算吗?看那么多历史书,难道还不明白吗?皇上也不是万能的。自己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一面旗帜,和溥仪有什么区别?

这也是凌芸难以容忍的。僵持好长时间,凌芸突然对袁桐说道:“你跟我进来一下。”

胡启忠脸上闪过一丝兴奋,他感觉凌芸有松动的可能,只是想在袁桐嘴里得到一些真实想法和保证。屋子里的人都没有傻瓜,立即明白过来,都显出轻松的表情。

袁桐可是知道,别看凌芸瘦弱多病,但她的精神意志绝对强大,头脑更加可怕。看到脸色如水的凌芸,她反而有些害怕,跟着凌芸进入里间办公室,身后的门重重关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