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正文_第122章 一石千层浪(一)



第122章 一石千层浪(一)

沈阳战役胜利结束,雪原军以伤亡五千多人的巨大代价,击溃日军四个师团的包围圈,成功占领沈阳。沈阳北大营雪原军临时司令部,关明远在向凌芸汇报情况。

雪原军已占领各要害部门,提出他的建议:“凌司令,我建议部队不能停止,立即展开向西进攻,务必拿下彰武、新宾、辽中三县,为奉天争取到外围防线,确保沈阳的战略纵深。目前情况看,沈阳并不安全。虽然日军损失巨大,但并没完全丧失作战能力,也可能迅速之间反攻。”

凌芸点点头,雪原军看着是胜利,但伤亡也不小。大部分伤亡并不是进攻战造成的,而是掩护百姓撤退造成的。日军下级自动指挥,每个作战单位能主动进攻的积极作战思想,是给雪原军造成重大伤亡的最重要原因。

冰天雪地,大部分百姓撤退动作太慢,从而让被击溃的日军四个师团后退完成集中,再一次发动反攻。特别是宫本乔正撤到铁岭后,表现出他良好的军事素养,并不和雪原军纠缠,命令部队迅速后撤,和雪原军拉开距离。

而胡启忠和袁桐想保护百姓,雪原军的目标是沈阳,所以让快速反应的日军完成集结。当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日军出动长春北平方向的飞机,对撤退的百姓和雪原军进行了轰炸,给雪原军造成重大伤亡。

但各地总结报告,日军损失兵力应该在一万多人以上,伪军第11师投降起义,第3师部分士兵起义,造成日军被动。两个伪军师基本没有解决问题,从而让雪原军取得胜利。

对于四个师团的日军,损失一万多兵力,确实谈不上损失,所以关明远才认为沈阳并不安全。日军在沈阳东侧、南侧、北侧三面还有十多万部队,加上辽东半岛方向的第42师团,兵力超过十二万多,这让关明远也担心,眼前的胜利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可是日军方面也十分难受,虽然兵力损失不大,但是部队被打乱,失去战略要地。对雪原军的包围圈难以形成,后勤物资大量损失,梅津美治郎明白,短时间皇军也无力发动进攻。

他把情况向大本营方面作了汇报,沈阳失守,京奉铁路被中断,这足以改变中国战争的局面,他负担不起这个责任。虽然心里明白,凌芸已让他失去关东军司令这个位置,但他却不能什么都不管,还得做努力。

胡启忠进入沈阳,根据情况凌芸作出决定,袁桐带领第二师退守通化、清源,这样两个旅回守白山、蒙江、临江阻击南进日军。

凌芸这样决定也是因为情况出现变化,日军方面突然遭到打击,并没有向这些地区进攻。

按着战役初始设定,凌芸认为自己向沈阳进攻,日军为确保沈阳一定是攻敌所必救,向自己控制的临江地区进攻。为了保住根基,雪原军必将留下兵力防守,她决定再一次实行无后路作战,放弃所有占领区,突破通道后把重要设施撤走。这样可以保证全力进攻,投入最大兵力。

但欺骗计划弄得好,让日军方面没有防备,沈阳的第8军和铁岭的第9军并没有作出反应。宫本乔正司令部被攻击让他失去指挥,日军被击溃,根本没有向雪原军进攻。

既然出现如此情况,当然没有放弃这些地方的必要。沈阳战斗一结束,凌芸迅速作出调整。袁桐立即回到通化,进攻的第二师防御南面,重新控制蒙江、临江和通化地区。

雪原军回来,抚松、长白的百姓停止向沈阳撤退,集中到通化、蒙江地区。北部防线收缩,辉南、梅河口彻底放弃。做出反应的梅津美治郎出兵占领辉南、桦甸、梅河口、

抚松和长白。这些地方虽然是雪原军主动放弃的,但关东军对外宣布却是皇军夺回这些地方,总算找回一些颜面。

如此一来,雪原军控制通化到沈阳这一面区域,日军形成南北两线的包围态势。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又开始新一轮调兵遣将,重新进行战略部署。

日军方面解散第9军,把57师团和第25师团指挥权归入关东军司令部,伪军第3师和第8师调回长春一线。

对于日军方面来说,他们不能再让伪军参加作战,对雪原军作战每一次打仗,也不知道凌芸用了什么方法,大批的皇协军投降,背叛皇军。不但为雪原军增加了无数的兵力,也带给他们大批的武器弹药,雪原军等于接受现成的武装。

这一次第11师整体背叛,第3师一个旅背叛两个团,如此一来,雪原军不但没有减少,相反急剧增加。

担心再次有伪军叛变,梅津美治郎把伪军残余的一个半师调回长春以北,而在南北两侧只是日军部队。如此一来另一个情况出现,那就是日军兵力减少,不得不放弃广大农村城镇。

很奇怪的是,雪原军也没有出兵进入这些农村地区。雪原军和日军采取了一样的战术,占据重点地区兵力集中,这样的对持局面,那就是不打则已,一打就是大仗。无论是关东军,还是华北方面军,他们习惯了中国的抗战游击方式,对这种方式有些不适应。

大兵团作战进攻战略城市,是针对国民政府军的战术,对于日军高级将领来说,国民党的军队不抗打,是日军以少量军队进攻,而国民党军队以大数量军队防守,所以他们的飞机大炮能发挥威力,几乎达到了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状态。

可东北情况正好相反,面对雪原军是人家以少量兵力进攻,而日军只能以多出两三倍,甚至四五倍的兵力防守。进攻方是掌握主动权的,所以日军的飞机大炮并不能发挥作用。别说下面的指挥官,就连梅津美治郎一时间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这样的局面。凌芸采取的是重点防御,集中兵力于县城以上的地方。并没有在她的控制区修建什么防御工事,完全是一个进攻的架势。

接连的作战梅津美治郎已经明白,凌芸根本不用防守,只要日军发动进攻,她也会进攻,皇军进攻东面,雪原军就会进攻西面。

这个女人非常得狠,可以放弃任何地方。别看她占领沈阳,说放弃就会放弃,那她下一步要进攻哪里?谁也不知道。正像矶谷廉介说的那样,如果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沈阳,雪原军下一个目标可能是长春?

听到这句话梅津美治郎哆嗦一下,他不敢想象,如果被凌芸攻占长春,灭掉满洲国,会是什么样。自己可能不是被调离的问题,是被送上军事法庭的下场。所以他把第57师团和25师团指挥权收回,把25师团布置在铁岭、法库一线,确保长春方向安全,同时用57师团在梅河口、辉南、桦甸方向防御,调第4师团进入抚松、长白各县,以北面用三个师团保护长春方向,完全是防守的架势。

把第42师团、第12师团和第17师团布置在本溪、辽阳、鞍山、盘锦、黑山一线,调通辽一带第26师团进入阜新一线防守,第8军辖四个师团,司令部在锦州,防御南面。在雪原军南北西线七个师团,总兵力达到了十万多部队,占去关东军一半的兵力。

这样调动让热河、绥远方向的东北挺进军和黑龙江方向的抗日联军,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各地死灰复燃的抗日游击队,再次疯狂起来。东北各地日军都是报告,请求增援。

无可奈何的梅津美治郎,只有在各师团抽

调部队补充各地剿匪,确保中东铁路和南满、北满铁路,他一时间根本无力向沈阳进攻。

对于凌芸来说,她一点也不比梅津美治郎轻松。刚刚占领沈阳,一大堆的事情,而日军方面的调动也是进攻的态势。如果雪原军不能在日军调整完之前,完成调整,那么面临的危险更大。

沈阳被占领夺回,凌芸向外发表通电,恢复原国民政府的名称,还是叫沈阳市。成立东北抗日临时政府,统一管理东北的根据地。同时对雪原军进行大规模调整,成立组建雪原军团,组建雪原军二军,把伪军部队进行整编,在沈阳以及周围市县进行招兵扩充军队。

军事会议在沈阳和平区总司令部召开。第一军不变,只是抽调部分军官进入新组建的第二军,第一军驻守通化地区,袁桐任军长。沈阳驻守第二军,关明远任军长。第一军辖第一师、第三师。第二军辖第二师、第四师,司令部直属炮兵团和特种团、警备总队和司令部直属机关各处。

雪原军的整编总是最快的,那是因为每一次大战结束,雪原军都会进行重新整编。有一套整编方案,所以速度要比日军快。

而且凌芸采取的是边整编,边调防的办法。再说雪原军并没有多大的地区,第二军第二师是新任师长赵起,李豹调入第二军给关明远出任参谋长。第二师赵起根据凌芸命令向西进攻,占领彰武和新民,形成西部防区,雪原军的军事布防正式完成。

东北地区的春节来临了,整个新春佳节是真的欢庆,沈阳城里欢呼声一片。九一八的阴影从人们的心头散去,七年时间沈阳又回到了中国人手里,当然是欢天喜地。

具体日本人怎么伤心,那不是雪原军管的事。最忙的不是别人,是胡启忠。他以为这回组建第二军,也和凌芸提出来,他想进入第二军任军长,把参谋长的位置让关明远,他的水平比胡启忠强。可凌芸没同意。什么原因凌芸只是一笑:“启忠别想这些,这个位置你最合适了,没人替代得了你,好好干吧!”凌芸一这样说,胡启忠立即感动得立正接受命令。

但没几天他发现上当了,凌芸把注意力全部转向其他方向,部队的事全成胡启忠的。他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想抱怨两句,但看到凌芸那疲惫的神情,咬牙坚持着工作,胡启忠只好什么也不说去工作。

沈阳是一个几十万人,可以说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辽宁省的省会。虽然雪原军并没有实际控制整个辽宁,但事情也一大堆。

宫本乔正被迫逃跑,无力下达什么命令,所以沈阳没有被破坏。特别是军事物资几乎保存完好,不但得到日军大批的武器弹药,那些被日军夺取原东北军的武器弹药,也重新回到雪原军手里。对于迅速扩编的雪原军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不缺少装备。

而凌芸最关心的是沈阳兵工厂,这是建于一九二一年的东北兵工厂,是张作霖的心血,也就是有这个兵工厂,让奉系军阀在直奉战争、中原大战中才那么强硬,从而一度进入北京。最差的时候也能控制东北,成为出名的东北王。

凌芸进攻沈阳为什么,她不能总是用土坦克、投石机和床弩。那东西出其不意用一次两次行,长期使用那是开玩笑。没有完善的军事基础,想打败日本门都没有。

这么长时间雪原军走到今天,凌芸一直在做幕后的工作,指挥打仗有胡启忠、袁桐,地方政务有楚玉和白建起。凌芸看着是没什么成绩,但谁都知道,雪原军今天的胜利和成功,是凌芸的智慧和她那超人的头脑。所以她把军事问题抛给了胡启忠、袁桐、关明远,而是一头扎在政务处理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