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第四章 迷途遇匪



第四章 迷途遇匪

因为是黑天,山谷什么也看不清,只好把车停在一片草地上,两人坐在车里听着外面呼啸的西北风,熄灭大灯把汽车熄火了,两人要节约汽油。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有汽油了,可这辆车是烧97号的,这时候恐怕没有吧?再说就是有上哪弄去。

两个人裹了裹身上的棉袄,感觉到汽车里的温度下降的很快。凌芸说道:“桐桐,你们老家这样冷啊?这怎么过呀?”

袁桐说道;“这算什么?才刚刚十一月份,最冷的时候是十二月和一月份,那是最冷的时候。听我爷爷说,当年的东北,零下四十多度是正常的,不过现在暖和多了,三十度的时候都不多。真是全球变暖。”

凌芸吓得直缩脖子,四十度,那还不冻死了?想想这可是三七年,比他爷爷的年代还要早,感觉到没办法活了。想到这说:“看来我们有了地点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养鸭子,弄鸭绒,做羽绒服。将来打仗可不能穿这个棉袄,还不等潜伏一个小时就成冰棍了。上厕所方便的时候是不是得预备一个棍子?”

袁桐笑了:“行,以后我给你弄一个,还是紫檀木的。上面刻上花纹像个艺术品。”

“去你的,都是听郭德纲相声听的,你留着用吧”凌芸也笑着说道。

开了几句玩笑,两个人又回到现实中,开始低声的研究起来接下来要怎么办,应该注意什么,要怎么发展。凌芸尽力回想自己知道了历史知识,袁桐也尽力想自己看过的影视剧,在当中吸收有用的东西,包括招收人员,可以借鉴的经验。

两人这一研究才发现,原来后世带来的知识这么有用,很多看着不起眼,后世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可是在这个时候都成为举足轻重的知识。两人越是研究越是兴奋,最后连航天飞机都成为两人的发展计划。

说到高兴的地方,袁桐都有些亟不可待的想去实现它。这是一幅美丽宏伟的蓝图,每个听到的人都会激动。

凌芸说的对,东北太好了,这里可是钢铁,煤炭,木材,粮食,甚至石油,没有一样缺的东西。中东铁路,北满、南满铁路,大连旅顺海港。得天独厚的一个地方,难怪鬼子占领这里。

作为有头脑的凌芸心里清楚,这些都是两个人的愿望,实现它得有很长的路要走。鬼子会让他们实现吗?关东军就是七八十万,还有满洲国的伪军,还有上百万的日本移民。

东北薄弱的抗战基础,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现在的三七年,六年了,鬼子已统治东北六年时间。在陈福财的身上,不难看出,东北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统治,就连袁桐说溥仪的名字,陈福财都认为不行,可想而知是什么抗战基础,再说满族人居多数。

听着凌芸说出的这些困难,袁桐的兴奋冷却不少。凌芸分析了一下国际形式和国内的形势,让袁桐又兴奋起来。因为凌芸什么都知道,这是看书和学习历史的好处。这时候她真的佩服凌云的老爸凌振远真是有先见之明,要是两人什么也不知道,那才是悲哀呢。

这一谈论,太多的事情要研究,太多的事情要解决。看着窗外淡淡发亮的天空,凌云说道:“我们还是寻找可以藏汽车的地方,然后离开这里。”

两人顾不上寒冷,开车门下车,开始向山里找,可是真要是找一个能藏住汽车地方还真不容易,有些地方很合

适,可是汽车开不上去。一直到天大亮了,才找到一个山洞,汽车可以开到洞口。

两人一阵高兴,只要想办法把洞口堵上就行,这里除了树林就是荒草,根本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不容易被发现。

经过了半天的时间,终于把汽车开进了山洞,当两个人收拾汽车上的东西打算离开的时候,看着汽车又舍不得走了。

她们不是舍不得汽车,而是那个时代,她们来的那个时代。两人心里都明白,离开这里,就进入了三七年的时代,等着她们的还不知道是什么?有没有机会再回到这里谁都不知道。

会不会几十年之后,有一天人们发现,这里有一台几十年前就出现的汽车,也会是一大考古发现吧?

咬咬牙两个人用树枝和蒿草把洞口又伪装一遍。凌芸觉得要是不死的情况下,春暖花开之后,两人会再来,把洞口彻底封死。

用树枝把汽车留在雪地上的痕迹消除,两个人向山下走去。这里山风也不小,虽然不是阴天下雪,但西北风还是卷起地上和树枝上的积雪,扬得漫天全是。两个人还没有走到路上,身后的痕迹就没有踪影了。

这时候两个人身上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都留在汽车上,只有穿在里面的衣服还是原来的。她俩现在变成地道的东北人,头上围着厚厚的围巾,身上是像道袍一样的棉袄,棉裤又肥又大。一双手工做的棉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

也许有树木遮挡,树林里的风要小得多,也没有那么寒冷。她俩没有地图,这空旷寂寞的野外,也没有人打听,本来向陈福财已经打听清楚去蒙江县城是哪个方向。

可是寻找可以藏汽车的地方,这一转把两个人转糊涂了。汽车是臧好了,可却分不清该向哪个方向走。再说为了藏东西,当然不是在公路两侧,只要车能开动的道路就行,这回好了,想找到原来的主干道都不可能。

这是人迹罕至的深林旷野,根本也没有人来,想打听道都不知道问谁去。

看这满山遍野的皑皑白雪,两个人的痕迹很快就会消失。袁桐也是多年离开家,她虽然是农村人,可也没有深山老林里的经验。但两个人也不能这样等死啊?只好根据迷路向下走的原则,开始向低处走。

转相转向,就是分不清方向,两人走的方向正好相反。要是这样走下去,最后会离蒙江越来越远。因为两人选定的方向是往临江方向走。可两个人并不知道,还是向着低处走。

当两个人筋疲力尽的时候,也不知道走出多远。凌芸身体本来就不好,这样一来连动都动不了了。这不是走平道,走的地方连道路都没有,积雪最深处已经可以淹没了人。浅的地方也到膝盖,迈出一步都很困难。

这时候两个人都感觉不到冷了,倒在雪地上,袁桐喊道:“未等出征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凌芸有气无力的说道:“我看你还是没累着,赶快想办法,天要是黑了就得完蛋。”

袁桐无奈的说道:“我有什么办法?又没有指南针,再说我也很少进山里,算不上山里人。”

凌芸也无奈,就算头脑过人,可这不是毕聪明的事。这是经验和阅历,她们两个都没有。就在两个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呯”远处传来一声枪响。

这还是两人第一次听到枪声,躺在地上袁桐翻身

爬起来:“有人,是枪声。”

凌芸可没忘记这是什么时代,她着急的说道:“快,找地方躲起来,有可能是鬼子。”

袁桐听到枪声,证明有人,刚要高声喊,听到凌芸的话,把声音咽回去,两个人立即躲到荒草和积雪中。

时间不长,在树林中出现一伙人,能有十几个,皮衣皮帽,包的可是很严实,只是露出一双眼睛。看着他们手里拿着猎物,证明是打猎的,但是两人都不敢动,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

这几个人为首的一个人手里举着一支步枪,一看就是领头的。他带这这些人追赶一支受伤的狍子,一直追到这里,明明听到这边有人说话,怎么没人呢?

李豹是在这一带的土匪,因为他枪法准,又会点功夫,也很是仗义,在三道江到长白山一带还是很有名气的。这一片地方叫奇峰岭,属于临江县管辖的地界。地广人稀,天高皇帝远。这里他就是老大,是皇帝。

但是让抗日部队弄得,鬼子经常扫荡,他们也跟着遭殃。这段时间鬼子很消停,李豹就带着兄弟们出来散散心,打猎当游玩,反正大冬天的鬼子也不来他们这个地方。

看着草地上的痕迹,李豹这个山里的油条,立即看出来了,用眼睛扫视一下说道:“不用躲藏了,出来吧?那条道上的朋友报个字号,留个万。在下李豹,三道江奇峰岭快枪李豹。”

这时候能到达这地方,根本不是普通人。没事大冬天的普通人进山里干什么?说不上是那个绺子的人。没有必要谁也不想打这种没用的仗,所以李豹直接报出名号,也依照江湖规矩让对方报字号。

可袁桐和凌芸哪知道这些,不过有一点她俩明白,这不是鬼子,不是伪军,是土匪。可对于她两个人来说,哪伙她俩也惹不起。

本来可以藏起来不出来的,但是她俩迷路,好不容易碰到人,哪能错过。看着这个李豹的穿戴打扮,凌芸想起林海雪原。她在草丛中站起来:“李当家的,在下凌芸。”

凌芸这一站起来,李豹立即看到了,因为距离并不远。本来李豹就知道这里有人,可却没想到是个女的。听到凌芸的江湖口气,李豹一抱拳:“大小姐哪个山头的,没听说过。到这里干什么?”

这些山里的土匪是分片的,每个区域都有人负责,基本上不会越线,要是有什么事也会提前打招呼。凌芸,没听说过,所以直接问道。

凌芸摇摇头说道:“我们只是迷路了,想打听一下道。”

李豹松口气,他还以为黑三麻子的人呢。既然是迷路了的也就无所谓。可李豹身边的一个人在他耳边说道:“大哥,这丫头片子没说实话。她们来山里干什么?为什么会迷路?我看还是带回山上问清楚。”

李豹心头一惊,不错,日本人改变战术了,他们开始拉拢周围这些土匪,给予高官厚禄很多人都当上了伪军。是不是谁他妈的想打自己的主意?点点头说道:“来人哪。把她们两个抓起来,带回山上。”

立即跑过来几个喽啰兵,手里拿着绳子,凌芸连忙制止主想动手的袁桐。一来凌芸有另一个想法,二来也不是是对手。他们都有枪,两个人赤手空拳。

所以没让袁桐反抗。这一捆人,把凌芸的头巾弄掉。当李豹看到凌芸长相时候,一阵发呆,真漂亮,他一阵发呆之后,喊道:“带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