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者无敌
字体: 16 + -

秦时明月汉时关_第七十节 新家新路



张宣武和孟翔在事先都商量好要参加张中将的第二十七军团,可眼下都被庞中将当面直接“邀请”,如果接受,那就事与愿违了;如果拒绝,又不能说得太直白,如何才婉言拒绝?张宣武一时半会间也没有组织起语言,不知道如何应付这个场面,自然有些哑然。心急之下,张宣武急忙望向孟翔,希望这个脑子灵活的副座能够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孟翔定了定神,缓缓地开口道:“庞长官,请恕卑职斗胆。卑职认为,您对徐州战局接下来的判断有些偏差。”

“哦?”庞中将微微感到有点惊讶,同时也稍微有点不悦,因为对方没有正面对他的引诱进行回复,而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但他也确实感到好奇,这个年轻得出奇的副参谋长居然说自己对徐州战局接下来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自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旁边的张中将自然对庞中将引诱365旅的行为也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虽然也很希望能招纳365旅,但他的古板性格则让张中将决定“君子不夺人所好”,因此刚才没有对庞中将的引诱行为展开竞争。而现在听到这个孟上校居然说徐州战局接下来的发展并不像庞中将说的那样,这也让张中将引起了好奇心。他的看法其实也和庞中将差不多,因此对这个孟上校的话语提起了兴趣。“孟副旅长,何出此言呢?”张中将微笑道,也是给孟翔一个鼓励。

张宣武急忙给孟翔帮腔:“庞长官、张长官,孟上校虽然年纪轻轻,但早年曾留学海外,因此颇有见地。特别是在对整体战略的分析上,他有着不俗眼光。今年初,他只是122师的少尉副官,但当时他就曾断言山东韩主席会不战而逃,山东战局会全线恶化,后来果然验实。”

“哦?”庞中将和张中将都感起了兴趣。

孟翔斟酌了一下词语,开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庞长官、张长官,徐州战局接下来的发展要从两个整体大环境进行分析。首先便是中日两国在国力和军力上的巨大差距。日本,是一个已经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军事强国,其军队的体系建设和规章制度已经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而得到全面的完善。日本陆军目前拥有26个师团,投入中国战场的有24个。目前第十师团已经被国军全歼,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政治意义和宣传意义都是无穷的,但对日本陆军在整体上的实力损失则并不大。因为日本陆军表面上拥有26个师团,但后备的预备役力量则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日本陆军拥有完善的现代化义务兵制度,单从表面上看,日本陆军只有几十万人,但日本国内接受过完整的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则不下二百万人。而我们呢?中国常年陷入四分五裂的内战中,根本就没有预备役的义务兵制度,正规军损失后只能靠拉壮丁来补充军队力量。说得难听点,我们是拼了老命在和日本人战斗,而日本人顶多才出了一只手打我们而已。我们虽然吃掉了第十师团,但日本人马上就能组建更多的并且战斗力完全是正规军级的师团继续投入中国战场。所以,侵华日军的整体力量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日军马上就能对徐州展开全面的进攻,并且投入的兵力会是刚才结束的这番战役的数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军和日军展开战略大决战完全是以卵击石。因此,速胜论是有害的思想。中日战争仍然是持久战和消耗战,打个七八年都是非常有可能的。在这场战争的前面一两年,我们完全是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即使能打出一个台儿庄大捷,但整体战略形势仍然还是不变的。所以,从整体大战略的角度来看,国军和日军是不可能在徐州展开决战的。蒋委员长此时正在兴头上,但严峻的现实会让他早晚打消这个念头。而第二个方面,便是徐州的地理环境。徐州虽然是军事重镇,但却是守不住的。鲁南苏北尽是一马平川的四战之地,极其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迂回包抄和歼灭作战。我军的几十万主力如果继续集结在徐州,那华北的华东日军发挥机械化优势,进行南北对进、两翼包抄,届时必然会对徐州国军呈现全面包围之势。而华北和华东日军所能出动的兵力,保守估计也不下三十万。这三十万机械化的日军,会把云集在徐州的国军彻底绞杀。一旦这几十万国军精锐完了,抗战前景必然凶险万分。因此为了保存实力进行持久抗战,这几十万国军必须要尽快撤离徐州这座危城,跳到广阔的华中地区再和日军继续作战,留在这里进行决战必定凶多吉少。”

孟翔的这番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足足说了将近二十分钟,而现场则彻底被他给镇住了。庞中将听得简直是瞠目结舌,犹如在听天方夜谭般难以置信;张宣武虽然一开始做出和孟翔是一伙的神情,但此时也因为孟翔的“大放厥词”而瞪大了眼;张中将从一开始就是很认真地在聆听着,但脸上的神情也随着孟翔描述的前景越来越黑暗而越来越愕然和阴郁。在反复咀嚼回味着孟翔的这番分析后,张中将眼中精光闪烁,显得茅塞顿开,神情犹如醍醐灌顶般拨云见日,同时脸上也浮出了阵阵焦虑的阴霾。

孟翔这番话可以说是非常刺耳。眼下的台儿庄大捷已经使得举国一片欢腾,全国上下都认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脚步已经被国军在徐州挡住了,抗战马上就要转入对峙甚至是反击阶段了。军委会和军政部也都在胜利的兴头上,正忙着往第五战区继续调拨军队,决定在徐州和日军展开全面反击。这种思想和这种论调使得绝大部分的人都深信不疑,当然也包括庞中将和张中将在内。而孟翔却在这种时候说出这么“难听”的话,并且还把徐州的前景描绘得黑暗而悲观,确实非常扫兴。要不是庞中将正在试图把365旅拉到自己麾下,他现在说不定都站起身呵斥这个“危言耸听、妖言惑众”的小小上校了。

张中将的反应和庞中将迥然不同。足足沉默了半晌,张中将才叹息一声道:“说得对啊!”

“荩忱老弟!”庞中将看张中将的神色有点不对,急忙道,“你该不会也认为徐州战局接下来会这么发展吧?”

“更陈大哥啊!”张中将叹息道,“我们都应该感到惭愧哪!一场台儿庄大捷,让全国上下都欢喜得昏了头,一个个张口‘反攻’闭口‘决战’,甚至连我们这种戎马多年的职业军人也被眼前的胜利给蒙住了眼睛。在这件事上的见识,我们这两个堂堂的中将,还不如人家一个年纪轻轻的上校。我们真该感到无地自容哪!”

“荩忱老弟!你这是什么意思?”庞中将确实是惊讶了。

“孟上校刚才的这番剖析,真可谓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哪!句句都是直透事情的本质!真是令人振聋发聩!茅塞顿开!”张中将赞叹道,“我一开始虽然也对台儿庄的大捷欢喜不尽,但却隐隐感到一丝的忧虑。经过孟上校的这番剖析,我终于明白国军的隐患是什么了。没错!徐州确实已非久留之地。国军继续云集在徐州,简直是自投罗网,给日军创造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机会!”

“徐州局势的发展,难道就真的这么悲观吗?”庞中将还是不太相信。

“更陈大哥,刚才孟上校的分析,你能反驳哪一条?”张中将反问道。

“这...”庞中将一时半会也是理屈词穷。

“委员长也真是的!”张中将又感叹道,“当初李长官跟他要部队,他处处搪塞,尽把我们这些杂牌军给送到第五战区。眼下好不容易打出了个台儿庄大捷,委员长又兴奋得过了头,源源不断地把中央军主力给调到徐州,先是调来了75军、92军、46军,然后又调来了第2军和第22军,后面的69军、77军、68军等部队也都接到了开赴第五战区的命令。这些部队加起来二十多万人马,连同第五战区原先的部队,眼下已经抵达徐州和正在朝着徐州开进的部队足足达到了六十多万。日军要真是南北对进、两翼包抄,这六十万大军都覆灭在徐州,那抗战还怎么打?”张中将说着说着,神色激动了起来,他霍然起身,“不行!我马上要前往战区长官部一趟!亲自面见李长官,最好能见到委员长本人!必须要全力阻止国军和日军决战徐州的计划!哪怕被扣上一个‘扰乱军心’的罪名,我也认了!”

张宣武朝着孟翔使个眼色,两人急忙追上去:“张长官!请让我们和您一起去吧!”

张中将想了想后道:“也对!这个见解毕竟是你分析出来的,我可不能剽窃你的成果呀!就让我举荐你到李长官面前亲自说吧!”

张宣武和孟翔一起跟着张中将后面,乘机溜出了庞中将的视线。

被单单撂在屋内的庞中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无奈地苦笑一声。他已经知道365旅最后会花落谁家了。

在设计得颇有法风格色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官邸里,孟翔跟着张宣武,在张中将的引荐下见到了战区司令长官李上将。当然了,张宣武和孟翔的地位都太低了,因此张中将和李上将谈正事的时候,两人都以笔挺的军姿老老实实地站在张中将的身后。李上将对张中将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毕竟张中将以及他后面这两个年轻军官都是这次徐州会战的国军有功之士。抛去李上将的性格本来就比较随和不谈,李上将也暗暗有股拉拢张中将以及张宣武的味道在里面。毕竟这两人手里的部队都是战斗力强悍的杂牌精锐,能够拉进桂系的军事集团,李上将手里能和中央继续抗衡的实力也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张中将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不喜欢说废话,因此在简单的客套寒暄后,他直接开门见山地谈起了徐州局势接下来的发展局势。在把孟翔的那番分析基本原封不动地说完后,张中将又特地声明了这是孟翔的判断结果。

李上将的反应很平静,没有出现惊讶、迷惑、愕然等负面神色,而是神色凝重地听完了。最后,李上将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又望向张中将身后的孟翔,脸上浮出笑意地道:“孟上校。”

“是!李长官!”孟翔急忙大声答应。

“这几个月来,我多次听闻你的名字。”李上将用充满长者风范的的笑意望向孟翔,“当初的滕县战役,我就对你的名字有所耳闻。接下来的莒县战役和兰陵镇战役,你的名字更加是频频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军事报告上。这一次,你又给我带来了惊讶。燕谋?”李上将说着,望向旁边的战区徐参谋长。

徐参谋长打趣道:“孟上校和德公您真是不谋而合呀!”

张中将眼前一亮:“这么说,孟上校心里的想法其实是和德公您想的是一样的?”

李上将轻轻地点了点头,又叹息了一声:“可叹啊!堂堂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在这件事上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年纪轻轻的上校。唉!”他又望向孟翔,以一种进行考验的心态问道,“孟上校,你认为国军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孟翔心头一紧张,连忙毕恭毕敬地道:“回李长官,卑职斗胆认为,徐州地区的国军必须要立刻做好全面转进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好各部队的转进步骤以及挑选断后部队是最为重要的,绝不能让徐州大突围在混乱和仓促中最终演变成南京突围时的那种兵败如山倒。几十万大军如果陷入不战自乱,日军是非常容易乘虚而入的。”(国军忌讳说撤退、败退、转移、逃离等词语,一律都用“转进”来代替)

李上将目露欣赏:“确实是后生可畏呀!你说的,都是一语中的、有的放矢。”

张中将急忙道:“德公,看来徐州接下来的局势发展确实是不容

乐观呀!国军在徐州和日军展开全面决战的计划也必须要取消掉的,这几十万大军必须即使转进。”

徐参谋长安慰道:“荩忱兄,你也请别太担心。德公和白副总长这段日子一直在委员长那里反复据理力争,何部长和陈部长也都比较倾向于德公的意见,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张中将轻轻松了一口气:“那就好,相信委员长很快也会察觉到徐州决战的凶险的。”

离开长官部时,张中将和张宣武、孟翔都捞了不少好处。由于张中将的鼎力举荐,李上将也对孟翔有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表示对张中将等人“冒死力谏”的回报以及对孟翔的奖励,李上将特地调拨了刚刚组建的两个营的新兵,一个补充进张中将的第二十七军团,一个补充进365旅。虽然两个营的人数并不多,但对于兵力都严重匮乏的第二十七军团和365旅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了。

既然获得了和张中将单独相处的机会,那么张宣武和孟翔自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在回临沂的路上,张中将和张宣武、孟翔坐在一辆汽车上。张宣武很诚恳而又隐晦地向张中将讲述了365旅此时的处境:由于第22集团军已经撤到武汉进行“休整”,365旅已经是一支无家的部队,此时张宣武、孟翔等军官们也不愿意离开前线躲到后方休整,因此希望能将365旅编入第二十七军团的作战序列里,以此继续在前线抗击日寇。另外,张宣武表示自己已经把365旅官兵们的这个愿望报告给了第22集团军司令孙上将,孙上将对此表示理解和批准。因此,张宣武和孟翔在此代表365旅的全体官兵,希望张中将能收容下365旅。

对于这支送上门来并且战力不俗的部队,张中将自然是求之不得。心花怒放的张中将在车上当即表示,自己代表第二十七军团全体同僚欢迎365旅的到来,并保证第二十七军团将会是365旅的“新家”,张中将本人也承诺会对365旅和其他原59军的老部队都会一视同仁,绝不会搞什么嫡系和非嫡系的不同待遇。张中将最后又表示,回到临沂后,他立刻会给战区司令部和军政部发送电报,申请这个请求报告。

既然已经成了一家人,车子里的气氛也陡然间变得亲热了很多。张宣武和孟翔的变脸术也十分了得,两人刚才还客客气气地称呼张中将为“张长官”,现在则是一口一个的“钧座”,俨然一副张中将老部下的嘴脸。当然,沉浸在轻松和喜悦里的张中将自然不会去跟他们计较。

张宣武和孟翔的拍马屁还是很有效果的,张中将很慷慨地把原先从59军第13骑兵旅里抽调去增援兰陵镇的那个骑兵连就留给了365旅,并且再调拨两个骑兵连去,给365旅组成单独的旅部直属骑兵营,并将365旅划为军团部直属部队。顿时让张宣武和孟翔都欣喜不已。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张中将和张宣武、孟翔回到了临沂的第二十七军团的军团部。随后,张中将向战区司令部和武汉军政部发送了“将第365旅编入第二十七军团作战序列”的请求报告。对于张中将的这个请求,李上将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武汉军政部在半小时后也批准了。实际上,张中将在临沂战役里确实立下了大功,军政部将他的59军升级为了第二十七军团,但并没有增加基层部队的番号,所以第二十七军团虽然名义上是个军团,但实际部队基本上还是原先的59军(骑兵第13旅是临沂会战中期加入59军的),只是听起来威风了一点罢了。军政部也感觉有点亏待了张中将。正好,365旅自己跳了出来,主动要求编入第二十七军团。这恰恰帮了军政部一个忙,把这个“现成”的旅编入第二十七军团,既没有额外地增加部队番号,又完成了嘉奖张中将的目的,完全是做了个“顺水人情”。这下子大家都皆大欢喜了,军政部自然何乐不为,因此在请示过委员长后便批准了。

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张中将热心地邀请全军团的师长、旅长都一起举行晚宴,一方面是好好地让血战多日的军官们把酒言欢、放松一下,一方面自然是给新来的365旅举办欢迎会。

晚宴上可谓是将星闪耀,由于众人都是豁达豪爽的军人,再加上365旅的赫赫战绩是整个战区都有目共睹的,因此原59军的将领们都对这支精锐部队的加盟表达了最热情的欢迎。通过和现场的各位师长、旅长、中将、少将的认识后,孟翔也搞清楚了第二十七军团的编制。

第二十七军团

军团长张自忠中将 副军团长李文田中将 参谋长张克侠少将

军团部直属部队:第365旅、骑兵第13旅(旅长姚景川少将);

第五十九军 军长张自忠中将 副军长李文田中将 参谋长张克侠少将

第五十九军军部直属部队 军部特务团(团长安克敏上校)

第五十九军下辖部队:

第三十八师(三旅六团制) 师长黄维纲中将

下辖:第112旅、第113旅、第114旅;

第一八〇师(二旅四团制) 师长刘振三中将

下辖:独立第26旅、独立第39旅;

从这些番号编制上可以看得出,如果第二十七军团齐装满员,那全军团的兵员人数可以达到四万人以上。但眼下,即便得到365旅这股新生力量,军团的总兵力也只有一万多一点。

对于365旅来说,这个旅终于有了新家,并且新长官还是一位不逊于王铭章的真正军人。这让孟翔等人都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从此以后紧随在张中将的后面,为抗日大业再创战绩。

而对于孟翔来说,他的路又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