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家将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回 雪恨斧头岗

上回说到佘太君金殿昏倒,太宗也觉得不好看相,借口传太医抢救太君宣布退朝。其实,佘太君只不过是心情过于激动,气血突然上涌,一时晕倒。在众大臣、太医的呼唤下渐渐醒转,由太医院熬了一碗‘安神补心汤’喝下已是无恙。

回到杨府,众儿媳、八姐、九妹都前来问安、劝慰。太君长叹一口气道:“我杨家父子九人下幽州,只有延昭一人返回府,五人为国捐躯尸骨无存,三人无有下稍生死难料。老身面对伤夫、失子之痛唯伤心而已。不生气者盖因他们是,身为武将,血染沙场乃死得其所!为国尽忠,虽死犹荣;潘家父子虽然因种种原因免死,其罄竹难书的罪恶已彰明朝野,国人千夫所指,无不唾骂该死!乃生不如死也!仅此已使杨家能在人前扬眉吐气,对此老身亦不气也!”延昭道:“那、、、老娘金殿晕倒却是为何?能为儿辈解惑否?”太君道:“当年延嗣在擂台劈死潘豹之后,你父就讲:‘潘仁美是个记仇不记恩、睚眦必报的阴毒小人,将来必然会害我杨家’。当时为娘还笑话你父胆小多虑,这几年血的教训告诉我,你父的忧虑是正确的!儿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杨家数条人命换来的教训啊!对于潘氏父子,朝廷辩明忠奸后,为娘并不是非要朝廷将他们处死而后快,而是担心以后呀!这才是娘气极的原因所在!”周夫人道:“婆母所虑极是!潘杨现在已成不共戴天之仇!后果堪虑!只是、、、”“不如今晚我与九妹蒙面进入天牢,将其父子一举杀掉算了!”八姐杨延琪愤愤地道。“此举绝不可行!”柴郡主道:“婆母今日金殿晕倒,朝中百官皆认为是因圣上免了潘家父子死罪、气昏的,如果八妹今日杀人,没有人不认为是杨家所为!我的愚见是:让延昭夜入吏部,求计于寇天官,这个寇老西对潘仁美的顾虑不会亚于我杨家。不知婆母与众姐妹以为然否?”太君道:“秀英此议甚佳!不过,无论双天官计将安出,必须事先告八千岁知晓,以防不测”

晚饭后,杨延昭身穿便衣潜往吏部。半路被寇安拦住马头,低声道:“我家老爷请郡马到南清宫门前等候,他马上就去”。杨延昭不知寇准何意,只得拨马南清宫。哪知离宫门还有半里之遥,马龙不知从何处钻出拦住马头道:“寇爷交代,请郡马在此等候片刻,老爷到时同轿前往”。不一时寇准轿到,杨延昭将马交与马龙看管,闪身入轿。二人挤着坐下后寇准道:“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尽!潘仁美留得命在乃事料非及之事,佘太君胸有城府,虑事深远,老西料定你今晚必来找寇某问计。某已思得一策,但须八千岁认可、协助、方可行动,事关机密只好安排你密入南清宫。待会见到你内兄,看我眼色行事。”赵德芳也在宫中为白天的事生气。潘仁美本来是一只煮熟的鸭子,没想到又叫飞了,而且是自己‘同意’。这真是窝囊妈抱着窝囊哭半夜——窝囊死了,不行!明日还得找寇平仲商议、、、、、、。

听得寇准、杨延昭过府来访心中大喜,见面就道:“寇先生实得双天官之职可喜可贺!”寇准道:“寇某人注定断子绝孙,死无葬身之地!只有天知道是福、是祸!”八王一愣道:“寇老西何出此言?”寇准道:“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苍蝇——明摆的事嘛!你老人家怜香惜玉,怕年轻漂亮的皇婶哭你,头一点就免了潘家父子的死罪。潘仁美活着,对你这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王爷来说自然是毫无妨碍,可是对老西来说却是怀揣一条毒蛇,随时都有被咬死的可能!大宋朝死了寇某人,自然是无足轻重。日后潘仁美勾结西宫、联络北辽兴风作浪,再害杨家那可是危及你赵家江山社稷的大事!不知千岁想过否?下官今日夜访,一是:感谢千岁的知遇之恩,二是告知千岁,明日早朝寇某就递本辞官,从此隐名埋姓、布衣渡日以保寇氏宗祀不绝。”八王尚未反应过来,杨延昭接话道:“愚弟府中因太君晕倒一事,全家共议:杨家父子九人归宋现已丧失殆尽,圣上固然封赠过甚,那也不过是对着棺材喊官讳——给死人扬名罢了,再高的追封也掩不住满门寡妇的哭声。太君心寒已极,命我过府告知王兄,明天杨家就辞朝回河东,渔猎渡残生矣!”

赵德芳看二人,真真假假,一唱一和,隐隐责怪自己。不由大急道:“事已至此,本御又有何法!难道要小王闯入天牢,用王命金锏把他们一个个打死?”寇准道:“那倒不必,只要日后千岁能担责,平仲自有诛奸良策”。赵德芳不知是计脱口道:“只要能为朝廷除去这个大隐患,天大的责任由本御承担!”寇准道:“杨郡马切记今日千岁之言,万万不可有忘!”八王道:“姓寇的不要再饶舌!有什么瘦主意、烂奌子,先拿出来听听再说别的!”三人是在密室说话,赵德芳也不用官腔了。

寇准道:“千岁莫急,听哦陕西人慢慢道来。我在巴东任县令之初,治下盗贼众多,案件层出不穷。一日线人密报,有一伙贼人夜里要到葛大户家抢窃。班头赵忠、马龙领精捍衙捕前往埋伏待贼。三更时分,先有四个贼人跳墙入院,没费多大劲就被一一擒获。这时又跳入一人,马龙、赵忠两人与他斗了二十余回合不能取胜,就下令围攻,十个人围战近一个时辰。被那人重伤两名捕快,轻伤三人,后来那人被马龙用香灰迷了眼,才失手被擒。堂审得知,那人是路过巴东的外地义士,夜宿荒庙偶听贼人商议做案,就悄悄跟着。听得院内械斗,就跳入院内欲帮葛家擒贼,黑暗之中看不清与捕快误斗起来。问清后,就当堂释放,并聘他做县衙总捕头,他敬谢不干。原因是,家中有老母在堂,不便久留他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家乡有一伙为豪强所逼上山落草的良民,领头人是他的拜弟,这伙人都听他的话,从来不做危害乡邻百姓的事。他如果长期不在,担心他们学坏。我强留他在县衙住了两天,相处甚欢。临行曾言,吾若有事用他,只要有信捎到,虽千万里必舍命以赴。此人家住汴京东陈州府,铁底河畔杨楼庄,名叫杨兴。三日后潘仁美起解正好走这条路,延昭如快马提前赶到陈州,寻访到杨兴,他必能助你除奸。潘仁美死于路盗,万岁也无法帮他。潘贼既死,潘妃就翻不起大浪了!”八王道:“你既然如此谋划,本御有何责可担?难道潘仁美死了,皇叔会派我去缉凶不成!”寇准道:“要把此事办的天衣无缝,还有两个难题须你解决,一是给杨延昭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暂时不去太原上任。另一个是延昭去陈州这几天时间里,得有不在现场的证明!”八王道:“第一个问题好办,延昭可以以葬延嗣为名请假一个月。第二个问题要解决好,需要两个杨延昭,本御又不是神仙,不会变个假杨延昭出来!你寇老西有小诸葛之称,还是你想办法吧!”寇准道:“千岁的南清宫有数千名人役,难道就找不出个面目与杨延昭相似的人来?”八千岁道:“你以为南清宫的人役都是本御的亲信?其中没有皇上派的密探?没知识!”杨延昭想了一会道:“两位不要为难,此事在下自己可以解决!”“你会分身术?”寇准惊讶地问。“不会!不过有一个人可以做我替身,代我去火塘砦葬七弟。情况是这样的,在代州时,云南有一贩马的商人名叫任炳,字堂惠。他刚从北地购回一百多匹好马要入雁门关,恰值辽兵来犯要强征他的马做战马,任炳不同意就与辽先锋开打,我与七弟冒险出关杀死了辽先锋,掩护他们进关。我看任炳人物轩昂,办事豪爽,且武艺高强,是个性情中人,就结为拜弟。此人面目与我十分相似,如果不说话连我母亲也分不出真假来。他差不多每年都要来我家一次,母亲戏称彼为孪生六郎。本月初他去北地经商,路过汴京知我在打官司,就住在府中等消息。此人精通各地方言,让杨洪陪着他做戏,假扮我几天没问题!”寇准双手合什道:“皇天保佑!让忠臣良将能报仇雪恨!”君臣计议已定,分头行事。

次日早朝八王出班奏道:“昨天侄臣到杨府安慰佘太君,见府门前杨延嗣的灵棚未撤,太君每日都要哭祭,伤感万分,臣建议杨延昭早日安葬其弟,昭曰,怕万岁不

准假。臣为了安慰太君已替叔王答应,准杨延昭休假一月赴火塘砦葬弟,不知叔王以为然否?”太宗见八王主动替朝廷做善后工作,自然十分满意,不仅准奏,而且拨官银五千两助葬。

午后,杨府门前哭声一片,在催人泪下的唢呐声中,杨延昭带领杨洪、杨安等十余名家丁骑马护送拉着杨延嗣棺材的灵車,往河东而去。走到西门外二十余里的牟驮岗时,天已渐黑。杨延昭让扮家将的任炳,换上自己的服装,骑着自己的白龙驹,作替身护灵车去火塘砦。延昭自己则扮成客商快马绕道酸枣门外,会齐杨金豆、杨金瓜,直奔陈州。

三人在路跑了一天,午夜到达陈州北关,入店休息一宿,从店家口中打听明白,杨楼村位于州城南二十余里的铁底河畔。三人急摧马赶到杨楼村,该村靠山傍水仅有十多家住户,因村子临官道,村民见惯南来北往的客商,对杨延昭三人的来临并不好奇。经人指点很快找到杨兴家。

杨家住在村边土山下,几座草房背靠青山,面对大路,门前柳树成荫,清幽干净。杨延昭亲扣柴门,出门见客的杨兴是个年仅二十出头的青年,虽是农家打扮,但走路脚步沉稳,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个练家子。杨延昭先递上寇准书信,后低声告知自己的姓名、来意。杨兴大喜,哈哈笑着道:“杨兴久闻郡马、、、”嘘!延昭伸出一指向杨兴示警。杨兴忙改话道:“久闻兄长父子大名,如雷贯耳,杨门出此惊天动地的人物,作为同姓,兴也甚感荣耀,恨不能相见就教,谁知今日喜从天降,得见兄长,真是三生有幸!”延昭道:“谢兄谬赞杨某愧不敢当!今日无端叨扰,实在心中有愧!”杨兴道:“门前不是待客之处,请三位移驾草堂用几杯薄酒,边喝边谈!”

饮酒中间杨延昭道:“敢问杨兄,在下所谋之事如何?”杨兴看了延昭一眼大声道:“恩主所托之事,兄弟自当尽心!区区几担黄花菜,虽极品不易收到,中上品还是可以的,已经派人去收集,大概起更后就有消息,兄长放心喝酒就是!”杨延昭马上明白杨兴的意思,就与其大谈生意经。原来,陈州地方盛产的黄花菜与别地不同,一是花开七瓣,。二是入锅久煮不烂,入口脆香。杨延昭来此扮的就是黄花菜商。酒逢知己千杯少,主客互敬,谈笑甚欢,不觉已是三更天。杨兴低声道:“现在人已静,请兄与贵介随兄弟进山议事”。三人跟着杨兴从屋后小路上山,逶迤行走半个更次。突然路旁草中有人大喊:“来人止步,报上名号!”杨兴道:“合字三注香!”话音未落草中跳出十二个头勒红包巾,身穿黑色劲装拿着刀枪的人,齐向杨兴施礼道:“属下参见大寨主!”杨兴道:“顺来路远巡五里!看是否有尾巴!”小喽啰走后杨兴道:“山上喽啰众多难保没有奸细在内,兄仍以黄花菜商人杨大顺面目出现为佳。”延昭道:“一切听你安排!”

一路向前又过了两道哨卡。山路下行,到了山洼中一座庙前,寨中头领已得报,将杨兴等人引进三进院的一间屋内。杨兴才道:“这屋内说话不会外泄,来!先给大家引见一下!”指着延昭道:“这位是朝野闻名的抗辽名将、杨老令公的六公子,当朝郡马杨璟、杨延昭。那二位是杨府四卫的后代,杨金豆、杨金瓜。”又指着一位身穿皂衣、环眼暴睛、连面短须、声如响雷的粗壮汉子道:“这位是兖州刘超,本寨的二寨主;另一位是沧州张盖,本寨三寨主。”等众人礼毕坐下杨兴道:“我昔日的恩公来信要我们助杨郡马办一件事,家中不便谈,现在洗耳恭听郡马示下!”杨延昭道:“杨兄高义,延昭就不客气了,随将在幽州被害、告御状结果详叙了一遍。刘超听后骂道:”皇帝老儿要美人不要江山!是个不折不扣的混球!”杨兴道:“如此说来,六哥的意思是让我们在此截杀潘贼父子了?”延昭道:“杨兄弟闻声知意,令人佩服!”杨兴道:“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们绝难活着过去!请问六哥事后去向如何?延昭道:“愚兄坚置潘贼父子一死,非但血家仇,亦是除国奸!杨某保国抗辽之志不移!事后回京准备辞去河东节度使之职,就任三关巡检,修复三关,整顿人马继续抗辽保国。不知杨兄弟问此何意?”杨兴道:“六哥有所不知,兄弟这黄沙岗山寨,地处荒凉辟野,十分隐密,但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平时我们不在本地做案,官府也乐得清闲,不与为敌。此事做过,官府岂能不派大军剿山?山寨必须放弃!寨里的弟兄都是良民须予先安排退路。兄弟的意思是,我们都跟你去三关投军抗辽不知当否?”杨延昭大喜道:“固所愿也!不敢求尔!”刘超、张盖也道:“随六哥抗辽强似在此为寇!”杨兴道:“安排好弟兄们的后路,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当即派出两名远探到京城陈汴路口,打听消息,派出通信人员随时掌握点子的行程。一切安排就绪,杨兴设宴陪延昭喝酒待敌。闲谈中杨延昭问道:“三位兄弟是如何聚在一起的?”杨兴道:“说起来是天缘巧合:三年前,山东路兖州城北刘家庄。刘超与妹子刘燕披麻戴孝埋葬了染时疫而亡的父母后,在室内共话。刘超道:“小妹,村中传瘟疫,老人已见背,家中难以生存。明日我们兄妹去沧州投靠舅父,将你寄养舅家,哥凭身上的本事去江湖闯两年,若能挣几个钱再接小妹回老家重建家园如何?”刘燕道:“一切听哥哥安排!”兄妹两人来到沧州大柳树村,拜见了舅父张秉仁及舅妈范氏,说明来意。范氏道:“你舅父在刘举人家做帐房,常不在家,燕儿来正好与我为伴。”张秉仁道:“超儿也不要急着走,你表弟张盖最近就要满师回来,等你们兄弟见面再定行止不迟!”第二天是大柳树村庙会,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会。也是合当出事,范氏领刘燕逛会,被当地恶绅刘举人的儿子刘冬看到。回去即对乃父讲:定要娶会上姑娘为妾。刘举人讲:“没名没姓如何找?”刘冬道:“已认得同行人是我家帐房张夫子的女人范氏”。刘举人道:“既是如此等我安排吧!”这刘举人四房妻妾仅生此一子,宠的不行,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他也会去摘。马上就找张秉仁问道:“你家老伴同行赶会的姑娘是谁?”张道:“是我姐姐的女儿刘燕,怎么!她得罪老爷啦?”刘举人道:“我家冬儿在会上看中她,要娶她做第六房小妾,你马上回去准备,明天下聘、后天娶人!”张秉仁深知刘冬是个花花公子,被他糟蹋的姑娘不知凡几,当然不会把外甥女推入火坑。第二日管家刘福来下聘,也无非是花布料、香粉之类还有二十两银子。张夫子对刘福道:“回去告诉举人老爷,我家外甥女已定过人家!不能应聘,请将聘礼抬走!”。第二天下来两个县衙捕头,不由分说将张秉仁带到大堂,道是他收了刘举人家聘礼赖婚。严刑拷打逼他承认收了刘家二千两银子的彩礼,张打死也不招,被押进大牢。刘超身在异乡为客,人生地不熟,不知该如何对付。就连夜去二龙山宝珠寺找表弟张盖。张盖与表兄急急回到家中,却见老娘死在柱脚,表妹身悬梁头,两人死尸已僵直。后在刘燕的枕下找到遗书一封,内云:夜刘冬带人破门而入,言舅父已死牢内,要妹妹随其走,舅妈不允被推跌碰柱而亡,又强污我身而去。哥要替我报仇!。张盖看过遗书,拿双刀就要杀向刘家。刘超拦住道:“现在天色尚早,我在家中挖坑埋人,你悄悄出去找熟人打听一下舅父的确信。如果人还活着就先救人,再报仇!不能乱来!”夜里,张盖确信父亲已死牢中,就街上胡乱买得饭食两人饱餐一顿,结束挺当,于四更天潜入刘家,将其一门老少三十余人全部杀死,房中搜得一包金银做川资,临行又放了一把火。连夜离开沧州,流落江湖。一日从黄沙岗路过,竟被当时的头目‘响尾蛇龚盘’截道,刘超一怒之下杀了响尾蛇,随占黄沙岗栖身。杨兴村中邻居黄老太婆病重,托杨兴去山上找他的儿子‘大刚’,随与刘、张相识至今。末了杨兴道:“想我兄弟三人在此打家劫舍终非常事,今遇六哥是有出头之日啦!”杨延诏道:“刘超、张盖因仇杀人并未落案,投了军

就是朝廷军官,以后就可堂堂正正做人,立了军功,博得封妻荫子,就可衣锦还乡,修坟祭主。”刘、张大喜。

过了两日,探子报‘点子已在陈州驿住下,明日正午可到此’。杨兴道:“官道通过离此十多里的‘斧头岗’,那里地势奇特,岗高洼深,周围三十里都是无人烟的荒岗地,在那里埋伏最佳。现在就开始遣散山上弟兄,不愿走的除留下三十人行事外,其余的人分散行走,先到黄河北岸厡武县客栈住下等候通知。”次日天明,山寨已空。杨延昭与杨兴、刘超、张盖领三十名手脚麻利的亲信,挑着十多担黄花菜,悄悄来到斧头岗埋伏。天近午时探子来报,点子离此不足二里。杨兴道:“动手时留不留活口?”杨延昭道:“潘家父子一个不留!押解人员只要不动手,就不要滥杀无辜啦!”杨兴道:“金豆、金瓜各领十五人对付押解人员!我与刘超下手解决正点子,六哥与张盖断后,以防万一。”路障摆好后,分头埋伏。

潘仁美乃当世奸雄,虽已服法,威势还在,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出京前就与潘龙的岳父、现任刑部侍郎黄玉商定,由亲信捕头罗环、钱镔带十八名有功夫的人员押送。并拿着刑部行文,喻示各地官府,沿途照顾。临行,西宫潘妃暗地交代;路上不要走得太快,像游山玩水一样,有景看景,有庙看庙,走一天,休息一天。等杨延昭一离开京城,就派人通知秘密返回。所以,潘家父子在穿州过县时,穿着罪衣、罪裙坐在囚車内,给人一种奉公守法的样子。平时则是鲜衣怒马,用布将囚車盖住,父子四人手拿兵器公然充起押送人员。

走到斧头岗,见有大树拦道,心知有异。一面整顿兵器戒备,一面叫押解人员抬树清道。猛听一阵锣响,无数蒙面人从树林跳出,将押解人员团团围住,领头的刘超喊道:“呔!来人听清!太爷截道为的是钱!尔等留下十万买路钱,放尔过去!否则管杀不管埋!”潘仁美久经沙场,哪里会把这几十号截路贼看到眼里,就上前道:“我等乃刑部押解人员,车中是囚犯,哪里有银子给你!请让开道吧!”刘超哈哈一笑道:“太爷是留钱不留命!不愿拿钱就把命留下罢!杀!”拍马扬斧杀向潘仁美。潘仁美看对方只有两名马上将,一摆手,父子四人齐上,将杨兴、刘超围住,二打一拼杀。要说杨兴的七十二路疯魔棍法,潘家父子无一人是对手,可今天潘家父子是为保命而战,招招都是拼命的打法,一时也难以取胜。杨延昭本来不想出手,见潘家父子的拼命样子,忍不住拍马冲上,照着潘仁美唰的就是一枪,潘贼用刀杆一架,震的两肩酸麻,喊声不好,转身要溜,哪知延昭枪快,第二枪已刺入老贼软肋,心里暗喊一声:“七弟,哥为你报仇了!”两膀一较力挑起潘仁美向潘龙砸去。潘龙与潘昭瑞双战刘超仍感吃力,不防尸从天降被砸落马下。捕头罗环不自量力跳起要去救潘龙,被杨金瓜一怀杖将头颅打碎,杨金豆顺手一刀砍下头来。捕头钱镔看形势不妙,趁乱穿入林中逃命,被断后的张盖一枪扎死在树下。同时,潘虎被杨兴一棍将头打飞,潘昭瑞被刘超斧劈两半。押解的军兵吓得纷纷放下兵器,跪倒求饶,张盖喝道:“太爷不杀小兵!往南走二里,路傍有棵大柳树,你们到树下坐到初更才可离去!违者杀无赦!”

等解差走后,杨延昭扮成送急报的军卒,独骑赶往火塘砦。杨兴指挥众人清理过现场,扮成黄花菜商,跟着杨金瓜赶往京城。三更天,众人到达城关,由骑快马提前到达的金豆安排住进客栈,天明分散进入杨府。

却说那十八个胆战心惊的解差,在树下老老实实等到二更天,才敢离去,慌慌张张到刑部向黄玉报案,黄玉急忙进宫求见太宗。因不是大朝期,太宗闲着没事叫寇准进宫陪他下棋,黄玉奏事时寇准在旁边听着。黄玉按押解人员的汇报加上自己的分析奏道:“潘太师一行在陈州南斧头岗遇蒙面强盗截路,械斗中潘太师父子四人、刑部捕头罗环、钱镔当场遇难。随身财物被全部抢走。据讲:枪挑潘太师的蒙面人用的枪招十分像杨延昭,臣以为这必是杨延昭带家将所为。望万岁下旨捉拿杨延昭问罪!”寇准一听就知是六郎心肠太软,斩草不除根,留下了活口后患。太宗听奏心里也犯难,下旨拘拿杨延昭吧,明显证据不足,况处理‘潘杨案’时杨家也有点屈,为了死人再去伤杨家的心,不合算!不过问吧,潘妃又该哭闹啦!幸好寇准在,就把这个烫手的‘热山芋’转给他吧!于是就道:“寇卿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寇准道:“臣以为黄侍郎有推卸责任,妄言构陷大臣之嫌!”“你寇老西才是信口雌黄,血口喷人!我、、、、、、”黄玉一听大急,不待寇准奏完就把话拦住。“你不要急!老西把话说完,万岁自有明断!”寇准继续奏道:送潘太师等人去遥遥万里的岭南,这是多么重大的差事!你们刑部干员、名捕、多如牛毛,你不派!却派两名只会耍嘴皮子的小混混领队,如果派江湖闻名的总捕头郝振宇领差,会出这事吗?杨郡马在河东火塘砦葬弟,两地相距千里之遥,有可能去陈州杀人吗?你无凭无据就奏请万岁,把他当凶手抓,不是构陷大臣又是何意?请万岁明断!”黄玉还要奏时,内侍报:八千岁侯旨。

原来,赵德芳关心杨延昭的截杀行动,派人一直在刑部衙门附近探消息,听报黄玉进宫就马上过来了解情况,为杨家打掩护。太宗觉得八王来的正是时候,就宣了进来。八王礼毕道:“侄臣派人找寇准议事,得知进宫伴驾,就冒昧过来凑热闹,不知寇臭棋输了几盘?”太宗道:“君臣相持正在中局,黄卿奏潘家父子陈州遇难一事,寇、黄二卿意见相佐,皇侄来正好替朕决断。”八王听二人各说一遍后道:“侄臣以为太师半路被杀,案情重大,刑部既认为杨延昭可疑,就速派黄、寇二人带御林军轻骑赴火塘砦查看,如杨延昭在,回来再议;如杨延昭不在,即下旨拘拿问罪!”太宗尚未表态,寇准奏道:“既千岁如斯讲,臣愿与黄侍郎打一赌以正视听!”太宗道:“赌什么?如何赌?”寇准道:“如果杨延昭不在火塘砦,寇某输掉双天官之职,且与杨延昭同罪陪斩!如杨延昭没参与此事,黄侍郎丢官回老家,以正渎职、妄参大臣之罪!”太宗想了想道:“准奏!”

且说杨延昭急急赶到火塘寨,送走假冒自己的任炳后,马上叫杨洪详细讲了一路情形,及埋葬延嗣的有关细节,又到杨家坟园巡视一回,已做好万全准备。黄、寇带五百御林军赶到时,杨延昭虽惊不慌。迎入寨中献茶已毕,欠身问道:“敢问发生何事,至令二位大人不辞鞍马劳累,千里奔驰?”寇天官道:“圣上念及‘英烈侯’之功,旨令寇某与黄大人前来帮葬,以示皇恩浩荡!”延昭忙跪倒高呼:“未将杨延昭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礼毕,就主动向二位大人详细讲了,如何出京、过黄河、请和尚做法事云云。随后又道:“末将葬弟一事已办妥,近日就要赴京面圣谢恩。二位大人驾临火塘砦,杨门蓬荜生辉,荣耀无比!不妨在此宽住几日。末将陪二位大人游览一下河曲风光,品尝一下黄河鲤鱼、河曲野鸭的风味。”一席话说得寇准不住微笑,黄玉则一脸尴尬地看了寇准一眼道:“既然杨郡马诸事已妥,我们就该立马返京复命,王命在身不敢久留,告辞了!”言罢拉起寇准就走。杨延昭恭送二位出砦,自己也准备返京。

寇黄二人返京,向太宗奏道:“已查明杨郡马确实在火塘砦忙于治丧,并未离开半步。”太宗道:“二卿辛苦了!既与杨郡马无涉,可令陈州知府详查报朕”,寇准又奏道:“那黄侍郎的乌纱帽、、、”太宗看了八王一眼道:“黄爱卿,君前无戏言,既已赌输,就退归林下吧!朕念你在朝经年,不无微功,特准卿带奉禄退养!”黄玉只得谢恩。至此,潘仁美在朝中的死党又少了一个人。这件事也使原来百官中瞧不起寇准的人,对寇老西刮目相看,有人竟暗称他是‘鬼难缠’’。陈州知府能将此案查清吗?杨延昭该向何处去?请看下回“英雄风云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