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家将
字体: 16 + -

第二十回神童擒仁美

上回说到呼延赞下朝回府,低声与与妻金头马氏详细讲了前敌潘、杨之事。末了洋洋得意地道:“任他老潘奸似鬼,喝了老呼洗脚水!我已奉旨赴三关拘押潘家父子来京受审。到时,三家对面,看他还有啥屁可放!”马氏长叹了一口气用手指点着呼延赞的额头道:“呼延赞啊呼延赞!为妻该如何说你呢!你真是个十片玲珑心,九窍都能动的大活宝!不!应该说是掉进汤锅里的石头球!!”呼延赞道:“夫人此话怎讲,为夫不太明白!”马氏看了乃夫一眼道:“你是心眼一窍不通!做事混蛋带砸锅!”呼延赞不由怒道:“你我夫妻多年,从未红过脸,今日为何骂起为夫了?真是岂有此理!”马氏道:“等我把话说完,你就知道自己是否是混蛋了。那潘仁美父子胆敢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私下必与辽邦有了勾结,兵退三关乃是观察朝廷的态度,朝廷如果相信他的奏章,处置杨家,不追究他的罪行,他不会走极端。朝廷如果拿他问罪,他就会杀钦差公开投辽。在这个时间你奉旨去三关拘拿潘家父子,必是去送老命无疑!这个后果只怕万岁与八千岁早已心知肚明。当今万岁爷对潘妃十分宠爱,爱屋及乌,他还不想把老岳父逼得走投无路,所以才派你这个老粗去三关。圣上的用心有二:如果你果然押回潘家父子,圣上会告诉潘妃,是呼延赞要与潘家为敌,他也没有办法;如果你押不回潘家父子或死在前敌,圣上可以对杨家讲,是呼延赞办事不力,并非是朝廷有意袒护皇亲。这样咱呼家就把潘、杨、两家都得罪啦!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啦。这还在其次,最大的可能就是老爷你冤死在三关,那我们娘们就有得哭啦!”呼延赞恍然大悟,急道:“夫人的话确实有理!可如今该怎么办呢?马氏道:“你马上夜访南清宫找八千岁,杨六郎是他妹夫,杨家的事他比谁都操心!让他帮你想个万全之策”。

八王赵德芳闻报呼延赞昏夜来访,就知道这个老粗已明白,自己接的差事是个烫手的热山芋,来找自己要主意。就对呼延赞道:“你马上回府装病!明天让你的儿子呼延丕显故意来南清宫告诉本宫,就说你在进京的路上受了风寒,夜里发烧,昏迷不醒,其他事由本宫安排!”

赵德芳送走呼延赞,即令陈琳速去请王丞相秘密来南清宫议事。君臣礼毕,八王道:“本宫觉得呼延赞办不了去三关的差事!为了社稷安危,请老丞相想个能把潘仁美父子安全弄进京的办法?”王延龄道:“潘仁美现在是首鼠两端,软硬不吃,圣上又是态度暧昧,为今之计,只有让老朽的爱徒去办这件事了、、、、、、”“什么?你的徒弟?呼延丕显?他才多大年龄?这不是把朝廷大事当儿戏吗?亏你老能想得出!”“千岁呀!正因为人人认为是儿戏!圣上才有可能同意!潘家父子才不会起疑心哪!关于丕显,你还不大了解。呼延赞有三个儿子,年龄都相差一岁,小名叫‘大虎、二虎、三虎’。四岁起就由马氏教他们武功基础,教背‘百家姓’学文化。兄弟三人,大虎是不用十天就全部倒背如流,二虎是十天背一章,老三则是三天背会一章、、、、、、。他们六岁请先生教课,大虎读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先生惊遇神童奇才,疑是七步能诗的曹丕转世,故大虎的学名叫‘丕显’,二的跟着叫‘丕明’,老三叫丕达。八岁时,先生自觉江郎才尽,辞馆他就。呼延赞偶与老朽闲聊,请吾代为丕显聘名师授课,吾不信丕显之能,后观丕显平时习作文章,又与丕显共话始信之。就大喜收其为徒,丕显隔日赴吾府上学,已受教五年矣!丕显年龄虽然不及十五岁,实则头脑已超过成人多多矣!派他去三关,必能将潘家父子哄到京城!至于如何说得圣上同意,这就是你的事了!老朽只能为千岁敲敲边鼓、、、、、、”。

第二天不是大朝,赵德芳直接进内宫请见太宗。奏道:“今早,呼家长子呼延丕显告知臣弟,呼延赞突然病倒,吾已叫太医‘兰半仙’看视,确实是受寒发烧,看来三关他是去不成了,叔王另派人吧!”太宗道:“如果杨延昭所奏的都是事实,去三关的人选还真不好找呢!你说是不是?”赵德芳道:“此事都是呼延赞没当好监军造成的,如果圣上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就叫他的‘神童儿子’去顶缸!”“皇侄是说气话吧?呼延丕显才几岁?能担此重任?再说派一名孩子当钦差岂不是儿戏?”“如果皇叔认为是‘儿戏’那就说明我们是选对人了!”“皇叔你想,如果杨延昭告的都是事实,那么,潘太师父子现在必定是首鼠两端,慌慌不定。对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警惕万分,他们如看出朝廷准备治罪,必然杀钦差公然投敌!如果派个‘儿戏般’钦差说不定还能成事呢!至于呼延丕显能力如何,叔王可以派内侍去王延龄家把他师徒一起传来,当面御考。”宋太宗暗想:若不采纳德芳的意见,他必定认为我偏向岳父,如果逼得他与杨延昭合伙与我为敌,也是个大麻烦,干脆都依着他,走一步说一步吧!想到此就哈哈一笑道:“就依皇侄主见,来人!传王延龄、呼延丕显进宫!”

呼延丕显正在王丞相府中上学,听说圣上传见即随王丞相进宫。等王丞相礼毕,即跪下大礼参拜道:“铁鞭王长子,草民呼延丕显拜见吾皇万岁!愿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宗见此子面如冠玉、声似鹦鹉,跪在那里逗人喜欢,就微笑着问道:“丕显哪,多大啦,知道朕传你为了何事?平身回话吧,别跪坏了乖乖的嫩骨头”“谢万岁!”丕显站起道:“回爷的话!小子已虚渡一十四春,万岁爷传小子有何训教,请你老明示!”太宗道:“你父因病不能去三关出差,八王保举你去,朕想听听小爱卿对此事的看法!”呼延丕显道:“回爷的话,三关之事,关乎当朝太师、三关大帅、潘大人与天波杨府、代州大帅、杨大人之间的军情互告之事,当然,吾父也涉及其中。此事处理不当,轻则伤及朝廷弘股大臣,重则危及万岁的江山社稷!吾父乃当事人之一,派他前去很可能会引起潘太师异想,如走极端,后果堪虑!吾父因病误差,说不定乃是好事!如果万岁派小子替父去三关,小子决不会误事!”“是吗?说说理由与朕听!”太宗微一笑问。呼延丕显伸出三个手指道:“理由有三;一、小子虽年幼,已苦读孔孟史书、研讨诸子百家十寒暑矣!虽无管、鲍之才,孔明之能,亦不比那些俗官庸吏差,幹旋此事料不辱命。二、小子年幼为钦差,且善察言观色,绝不会引起潘太师怀疑、动怒、乃至走极端,讲清利害、善言相劝,彼岂有不奉旨之理?三、古人云‘父债子还,父志子继’丕显代父下三关,岂不免了吾父‘误旨’之罚?万岁以为然否?”太宗听呼延丕显所奏,心中惊喜万分,心想,不料呼延家出了如此天才后代,将来必是朝中干才。不过,朕派个少年代天巡狩,百官必

然有说词就道:“皇侄啊!朕派此黄口孺子做钦差,无人担保百官不参吗?”八王看了王丞相一眼道:“侄臣愿为呼延丕显做保!”王丞相也道:“老臣亦愿做保!”太宗心想,此事与你妹夫有关,只要你不说三道四,再小一点的钦差我也派!想到此,拿起狼毫重新写了一道圣旨交与丕显。丕显收旨入袖又奏道:“万岁还得再写一道圣旨,意思是派我到三关劳军,这样就不引人怀疑啦!”太宗想,一不做,二不休,随你闹去吧!就又写一道圣旨,还写了礼单,交给丕显道:“没事了吧?”丕显道:“万岁!自古有派个草民百姓做钦差的吗?”八王道:“对!对!叔王还真的给丕显封个像样的官职!”太宗道:“小小孩童封个什么官?‘四品黄堂’怎样?”八王道:“小了点!”,“翰林学士?”八王、丕显没吭声。太宗急道:“做一次钦差难道就得封个王位?是不是有点离谱!”丕显道:“潘太师是二品大员,官位小的钦差他听吗?再说去三关是九死一生,办好啦!有功社稷,封王也不算亏。办不好就死在那啦,我也没个儿子继承,还不是给没封一样!有什么舍不得!”一句话把太宗、八王说的哈哈大笑。太宗道:“言之有理!朕就封你个‘靠山王’吧!”丕显不知想什么,仍无动于衷。八千岁急得大声道:“丕显怎不谢恩!还能封你个双王?真是、、、、、”呼延丕显忙跪倒高呼:“臣呼延丕显谢主隆恩!”八千岁一看傻脸了,真是八十老娘倒绷孩儿,让他给绕进去啦!忙道:“丕显,别开玩笑!我说的不算!”王延龄这时也明白过来,跪下道:“万岁、千岁金口玉言,老臣代徒儿谢封!”赵德芳脸上挂不住了,只得对太宗道:“叔王,这样吧,我封的那个、、、将来奉禄由南清宫出。就算封个双王吧!”太宗不悦道:“啥也别讲了!朕再封个‘敬山王’罢了,不过朕有言在先,丕显完差,双王封定,以后随朝伴驾。差事办砸,一切免谈!”呼延丕显又道:“为了保密请万岁不要将此事告知娘娘。明天早朝,当众封官、下旨”太宗全部答应。

离宫回到府中,呼延丕显派家丁去杨府请杨延昭过府议事。杨家这几日正处在悲痛、不安之中。延昭回来向母亲佘老夫人如实讲了‘金沙滩血战’‘陈家谷父亲被困’‘延嗣被射’‘令公尽忠’‘自己死而复生告御状’等情况。一瞬间如晴天霹雳炸响天波府,佘老夫人不愧是刚烈、明智、豁达的奇女子。在骤闻八子七丧、夫君尽忠、杨门有功不赏反被诬告的噩耗后,一人闭门静坐,脸上热泪泉涌、悲痛欲绝;心中心潮涛涛、恨浪激荡,痛定思痛,心中已有打算。开门令杨洪敲云牌聚众,其实杨延昭一回府,众儿媳、八姐、九妹都已聚在议事厅外探消息。闻听云牌响即涌入厅内,四凤、二卫、丫鬟、亲兵也在厅外侯令。佘夫人入坐后道:“老身有要事宣告,听后不得嚎闹,违者以家法处之!杨门不幸,老爷父子九人征辽,金沙滩一战、大郎、二郎、三郎替主赴会阵亡,四、五、八郎没有下稍,七郎回营搬兵被潘仁美射死,老爷陈家谷战至最后碰碑而亡,六郎跳谷未死来京告御状,才得知潘仁美已先诬告杨家父子投敌卖幽州,圣上一时是非难分、、、、、、咱杨家已到荣辱存亡关头!为此老身不得已传家令:潘、杨之案在朝廷未明断之前,全家可换素服,但不得举丧;闭门谢客,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外出;全家即日起进入临战戒备,杨明快马赴火塘砦通知王贵在风陵渡常备大型渡船一艘。杨金瓜待钦差出京后,暗随其后,探得三关确信,用飞鸽传报。”佘夫人将诸事安排就绪,恰呼府家丁到。夫人即安排延昭去见呼延丕显。

杨延昭来到呼王府,呼延赞父子迎入密室告之偏殿面君情况。延昭道:“为了杨门之事,呼延叔父几至忤君,丕显兄弟呕心沥血谋旨赴险、、、、、、延昭大恩不言谢!唯祝兄弟双王之位能长坐久安!”呼延赞道:“贤侄言重了,呼杨两家情同兄弟,唇齿相依,各自舍命以报也是天经地义之事!现在你们兄弟商议正事要紧,老夫就不扰了!”呼延赞去后延昭道:“三关目前有人马八九万,大小将官二十多员,其中虽有杨家军近三万人,但是已被潘贼混编,已不可持。亲信将领只剩下郎千、郎万、陈林、柴敢四人,还可放心使用。他们的武艺与你的修为差不多,都在潘家父子之上。潘仁美武艺略高,黄龙平时深藏不露,不过能与潘昭瑞等合战呼延叔父不败,看来是个有功底的人物,他还善偷发有毒暗器,要小心惕防!为防不测,兄弟可将杨洪的儿子杨金豆带去做长随。金豆今年十八岁,刚从五台山学艺回来,他人瘦小,学的是内外小巧功夫,近身扑打、轻功暗器皆精,下手对付潘黄不成问题。他六岁上山,刚回府没几天,没人知道他是杨家的人,妙的是他天生一副娃娃脸,看起来像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另外家母把她老人家的轻易不用的蝴蝶镖让我带给你,此镖沾过迷药,见血即昏,还有药烛两支也带上,必要时在帐内点燃,夜请潘家父子饮宴、议事、先迷倒他们,你可先服解药。中迷之人捆好后,用冷水喷脸即醒,与身体无害。”呼延丕显道:“有六哥这样一安排,我想这次去三关定能将潘贼父子顺利押回,接受审判!六哥出去时要小心一些,弟就不送了”

次日,呼延丕显当朝领了旨,到御林军大营挑选了五百名,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老小兵,带上慰劳品向三关出发。一路上越州过府,只驻驿站不惊动地方官府。太宗按丕显的要求,派钦差的消息也不登塘报。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一日,斥侯兵来报:离三关只有十里啦。呼延丕显传令原地休息,派快马去关内报信。

不一时,耳听叨!叨!叨!三声炮响,从关内出来一队人马。原来,潘仁美将污告杨家的本章送进京以后,就不断派人打听消息。时过一月也没见朝中有什么动静。与黄龙商议的结论是:杨家父子全已死光,圣上念及杨家父子已死,不想再追究家属的罪,自己的本被留中不议。听报钦差已离三关不远,心里不由一阵紧张。问黄龙的看法,黄讲:“宫中潘娘娘没派人通消息,说明不是大事!塘报没登可能是圣上临时派差,未经朝议。据关上远探报知,仅有五百老弱官兵护十辆大车来三关不知干什么,从阵势看,我想没有军事目的。父亲放心把他们迎进关内,看来人何意。好则礼待之,有危险就杀掉。老贼深以为然,即带侄子诸将出关迎接。到了近前也不下马,也不报号,忽听有童声从车内传出道:“来将何人,如此大胆!见了代天巡狩的钦差竟不下礼,心中还有当朝吗?”潘仁美心中一惊,忙下马跪倒在地高呼:“三关大帅潘仁美率诸将参迎钦差大人!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潘太师请起!”潘仁美抬头见一个没穿官服的少年站到面前道:“潘大人,

为了朝廷威严,不得不如此!现在请你扶我上马,咱爷们并鸞而行吧!”路上潘仁美问道:“敢问钦差大人是那家贵公子?”“不敢劳伯父下问,侄乃铁鞭王呼家的长子呼延丕显是也!圣上念及老太师守边辛苦,本欲派吕蒙正大人来劳军,是我缠着八千岁讨了这个差事。想来前敌开开眼界,也看望一下我父亲。哎!怎么没看到我父亲呢?”“呼延监军因公外出,近几日即回”。说话间来到关上。

潘仁美在帅帐已摆好香案,丕显中间一站喊一声:“潘仁美接旨!”潘仁美率众将跪伏地上等圣旨宣读完毕,心怀大开。圣旨上只是劳军,并无他意,可见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老贼心一放开马上就开始酌磨起小钦差来,看这小鬼头也不过十三四岁,虽说劳军不是难辨的差事,可朝廷派这么小的孩子作钦差毕竟是个异数、、、、、、可见这个孩子甚得圣上青睐,如果能拉拢到自己手下,将来不无大用。想到此满面笑容地道:“丕显哪!既然你看得起老夫,那往下老夫就不客气称你贤侄啦!”“这才显得亲热嘛!”丕显笑着迎合。

为钦差接风洗尘的宴会上,潘仁美把三关主要军官一一给呼延丕显做了引见,并请钦差训话。丕显道:“诸位将军跟着潘太师,出生入死悍卫大宋的边境,劳苦功高,圣上甚是欣慰,特派呼某代替他老人家前来慰劳!是故,本钦差提议今天大伙都得多喝几杯!更要多敬潘大帅几杯!大家说好不好?”“好!”诸将哄堂大叫,其乐融融。

酒宴上的热烈气氛,钦差的谈笑风生,使紧张了一个多月的潘贼精神突然放松,不免就多喝了几杯。呼延丕显见潘贼已有醉意就指着杨金豆道:“潘伯父,这是我的书童叫呼延豆,已经十二岁了,跟来军中开眼界,望伯父给大家说一声,别为难他才好!”潘仁美不知是计,就对中军道:“传令各营、哨官兵,钦差的小管家可以随意走动玩耍,任何人不得干预!违者军法从事!”中军官马上出去传令。丕显又道:“我带来的慰劳品,除了御酒外,其他就有劳伯父派人发下去,我光看阅军,没时间发礼品。”潘仁美更是高兴。

宴罢,呼延丕显借口旅途劳累要早点休息,潘仁美多喝了几杯也想睡觉,送丕显回钦差营休息后,自己也梦周公去了。呼延丕显见潘仁美没在钦差营地派盯哨,就对杨金豆道:“宴会上你可认清陈林、柴敢、郎千、郎万诸将?”金豆道:“准确无误!”好!你马上借口玩耍,找陈、柴来我大帐!”

却说陈、柴诸将送杨延昭走后,就一直等候京中消息,听说来了钦差,以为必是来带潘仁美父子进京。万没想到来个小孩子,还与潘仁美打的火热,看的心中直冒火。听得有人敲门,出来一看竟是钦差的小管家,就没好气地说:“这是军官宿舍!没啥看头!去那边军营玩吧!”说罢就要关门,哪知用劲一推,门丝毫未动,低头一看,原来是小管家的脚在抵着呢,不由吃了一惊,暗道这小孩子好大的劲。只听金豆道:“只要你能把门关上,我就不进去!不然你就得听我的,”陈林道:“好!碰着你可不许哭鼻子!”只见他单膀较力猛地一推,门除了咯吱咯吱声外,丝毫不动,脸却憋的发紫,不由奇怪地道:“平时这样用力一头蟒牛也得后退,今天、、、今天你搞什么鬼名堂!”杨金豆看了他一眼道:“气功不是鬼名堂!言而有信才是大丈夫!陈将军我可以进贵舍了吧?”“当然!当然!请!请!”陈林客气地道。看了刚才杨金豆的武功修为,柴敢心中格登了一下客气地问:“敢问管家有何指教?柴敢与陈林洗耳恭听!”杨金豆运功一听周围十丈内无人就低声道:“杨延昭让某转告二位:天下的奸雄、阴贼,鲜有被蛮力打倒者!钦差请二位悄悄去见他!”接着又大声道:“你们的宿舍没看头!我到那边看看去!”杨金豆去后,两人出去查看周围无碍眼之人就闪身进了钦差御营。

帐内只有钦差一人,管家在帐外巡视。二人施礼道:“钦差大人传末将等有何指教?”呼延丕显笑道:“二位拜兄不必多礼!兄弟呼延丕显乃杨家六哥的拜弟,这里有密旨一道请速看过!”。陈、柴看过密旨方知眼前的小钦差原来还是一位王爷。忙跪倒参拜道:“末将不知是王爷千岁驾到,望恕不恭之罪!”丕显道:“看看!又来了不是!自己兄弟干嘛如此俗套!起来议正事要紧!目前大营中可用的将军有几何!”柴敢道:“大营领兵将军二十九人,有四人是潘贼的狗腿,有八人是墙头草,除潘家父子外还有十二人绝对听咱们的!”“好!力量足够用了!”丕显道:“晚上,分头通知忠于朝廷的郎千、郎万等十将,暗传密令;明日点卯后八人看着潘家子侄,四人看住四个狗腿,潘仁美有我治服,不管谁有异动,格杀勿论!”

次日五鼓,潘仁美亲陪钦差用过早餐,并步上了点将台准备检阅三军。杨金豆指挥御林军团团护卫点将台,隔开三关的营兵。三声炮响过后,所有将领、马步兵齐集台下听点,三卯过后,潘仁美宣布钦差宣读圣旨。本来,朝廷的圣旨只对主将一人宣读即可,潘仁美为了稳定军心请钦差公开再读一次。呼延丕显眼看台下陈林不停搓手,知已准备妥当,就看了杨金豆一眼从袖中拿出密旨喊道:“潘仁美接旨!”看到潘仁美及台下军将已全部跪下,就高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事因杨府六郎延昭状告潘仁美父子携私报复一事,酌喻靠山、敬山、双王呼延丕显拘押潘仁美父子进京对质。钦此!望昭谢恩!”读罢大喝一声拿下!只见潘龙、潘虎、潘昭瑞已被拿住,只有黄龙妄图拔剑反抗,被陈林一剑砍下拿剑的手臂,柴敢一刀砍下头颅。潘仁美则被杨金豆顺手点中穴道,不能动弹任由御林军上绑。呼延丕显拿过案上招讨大印高喊:“将官异动者以黄龙为例!军士抗旨者同伍皆斩,诛连九族!”这时,潘氏父子已被绑好交由御林军看押。呼延丕显在台上换好王服对三军将士宣布:“查潘仁美父子有假公济私、坑害忠良、勾结辽邦、丧师失地、倒卖幽州之嫌疑罪!本王已奉旨拿下,即日押解进京受审。三关大帅印暂由陈林、柴敢二将军执掌,代行元帅之职。各营将士要各安本份,忠于职守。军中凡参与、知道潘氏罪行的将军、兵士一概免罪不咎!但必须于今夜子时前将所知情况写成材料,交与本王,过时知情不报者以通敌罪论处。

次日,呼王将劳军物品移交陈柴发放,密令找出七将军的遗体后悄悄护送杨府。将收集起来的百十份材料,及证人——‘三关军政司书吏欧阳倚’全部带上,令郎千、郎万率两名副将,一千亲兵押解四辆囚車回京。

潘仁美父子虽然被擒押回京,但他毕竟是天子的岳父,太宗能否秉公处理?且看下回,“巧审潘杨案”

(本章完)